《初中语文《〈论语〉选读》教学建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论语〉选读》教学建议.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语选读教学建议,一、课程目标的定位,1、课程标准关于文化论著选读的教学目标2、教材前言所提的五点具体学习要求: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3、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论语选读部分,论语选读是“文化论著选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二、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师串讲课型主题讲座课型读书报告课型评点交流课型课题报告课型作业练习课型,评点示例【原文】1113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2、”【评析】子路这个人有勇无谋,尽管他非常刚强。孔子一方面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师之爱生,人之常情。孔子的这种担心,就说明了这一点。,【原文】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评析】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原文
3、】1115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评析】这一段文字记载了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他先是用责备的口气批评子路,当其它门人都不尊敬子路时,他便改口说子路已经登堂尚未入室。这是就演奏乐器而言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应该讲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反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原文】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评析】“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
4、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原文】13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评析】对于一个人的正确评价,其实并不容易。但在这里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他的这个思想
5、对于我们今天识别好人与坏人有重要意义。,【原文】1713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评析】孔子所说的“乡原”,就是指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孔子反对“乡原”,就是主张以仁、礼为原则,只有仁、礼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智、仁、勇是儒学三宝。学儒就是学这三宝。做不到不迷惑就不是真正的有智慧;做不到不忧愁就不是真正的有仁德;做不到不惧怕就不是真正的有勇气。二者必居其一,非此即彼。说自己有智慧、有修养、有勇气是不行的。谭景伟 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让自己
6、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内心忠诚的公民,然后以此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于 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干预那个位子上的事。因为干预也是没有用的,倒不如把自己职责范围之内该做的事情做好。换个角度想,如果你不在其位而谋其政,那么,在其位者又将谋什么呢?社会稳定需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从政治角度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下属替领导出谋划策,分忧解难是属下应尽的责任,但是不要出格。谭景伟 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这是当代社会特别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于 丹,问题示例(1)结合实际,你
7、认为“周而不比”应该有哪些表现?(2)不是说“仁者爱人”吗?可是,孔子却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也就是说仁者不仅能爱人,还能恨人。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3)老子说“报怨以德”,而孔子不同意这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这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4)孔子认为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有人说,这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也有人说,这其实是对朋友不负责任的态度。你认为呢?(5)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6)哪些章句充分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
8、“启发诱导”的教育原则?本课中有典型案例,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7)据考,古今学问大家对“有教无类”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你赞同何种观点?并详述理由。第一种解释: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何晏认为,“有教无类”“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何晏论语集解)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育。这一解释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集注中将“有教无类”注为“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三种解释:是当代著名学者赵纪彬先生的一种特殊观点。他从训字入手,认为“有教无类”中的“有”应释为“域”,即分划居住
9、区域的意思;“教”应释为“军事训练和政治教化”;“类”则是“族类”的意义,是贵族实行世袭统治的社会基础。他得出的结论:凡是贵族,不分族类,都必须接受强制的政治、军事训练。(赵纪彬赵纪彬文集第二卷),1017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727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三、文本内涵的解读,中国人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注六经”,另一种是“六经注我”。前一种方式需要皓首穷经,等头发都读白了,把所有的书读完了,才可以去给经典作注解。而后一种方式是更高境界的学习。所谓“六经注我”,就是学习的目的是以经典所传达的精神来诠释自己的生命。于 丹,当今立场读文化经典传统思想的现代价值,教学指导意
10、见(1)第一课为政以德“写作实践”: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以法治国。治国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结合本课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第二课克己复礼“写作实践”: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与现代教育主张张扬和尊重个性有什么矛盾?请你联系社会实际,谈谈看法,不少于200字。(3)第五课仁者爱人“写作实践”: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己所勿欲,勿施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和谐上的作用。,(4)第六课君子之风“教学建议”:原文非常简约,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体会,深入讨论原文的内涵,将原文具体化
11、。如从76章看,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可以让学生讨论本章对当前素质教育的启示,以深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可以联系现实生活,生动地理解论语在今天的应用。如可让学生以“市场经济时代的义利观”为题,展开讨论。“写作实践”:本课内容是儒家关于君子自身修养的语录。假如让你选择其中某一章或某些句子,做成条幅以赠人或自勉,你将选取什么内容?请你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章,阐述选取的理由。,(5)第八课周而不比“教学建议”:人际交往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际交往经验和体会,深入讨论原文的内涵,将原文具体化,并从论语中汲取人生智慧,用先哲具
12、有警醒意义的话来反思自己的言行,鞭策自己走向成熟。可以先让学生概述孔子关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观点,并朗读相关章句。然后在自己感受最深、启发最大的章句旁边写评注或随感,与同学交流分享。为了深入阐发本课文化内涵,理解孔子的人际交往观。为使学生加深对孔子交往观的理解,并赋予它时代特点,可让学生围绕“交友”话题,每人拟思想火花5条,在壁报上交流。,(6)第十一课诲人不倦“写作实践”:“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是孔子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其影响十分深远,至今仍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请你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文章,就其中的一条进行评说。(7)第十二课高山仰止“写作实践”:结合孔子师生
13、之间的关系和你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以“我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为题,写一篇演讲时间为23分钟的演讲稿。(8)第十三课沂水春风“写作实践”:以“夫子何哂由”为题,写一篇探究性文章;或联系实际,以“我看其言不让”为题,写一篇评论性文章。不少于200字。,(9)第十四课中庸之道“写作实践”:从人类历史上看,由于文化(哲学、宗教、价值观念)的不同引起的冲突和战争并不少见,就是进入21世纪以来,虽未发生世界性的大战,但局部地区的战争则仍然不断,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文化问题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地域与地域之间发生冲突和战争的重要原因。如何化解这种因文化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冲突甚至战争,也许孔子提出的“和而
14、不同”,是一条非常有意义的原则。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原文】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评析】本章里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于丹心得】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
15、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评估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富强,不能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更要看每一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他觉得安全吗?他快乐吗?他对他的生活真正有认同吗?,【原文】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评析】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但用在政治领
16、域,有时就不那么适宜了。,【于丹心得】孔子给出的答案乍听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止无休。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幸福,还有子孙的幸福。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孔夫子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
17、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2002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布什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讲阐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他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2003年12月1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时说,“和而不同”是其中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
18、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他认为,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善待友邦,也有利国际社会化解矛盾。,博客片段我应邀参加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的节目录制。最后有位观众,为了刁难“保安”,让他解释“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反而让一位年纪略长的嘉宾,露出了破绽。这位好象姓司马的嘉宾说:“女字,是汝的通假字,女子就是汝子,是你们这帮小子的意思。”就连主持人胡一虎都说,他从小在台湾上学,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也从来没有听老师讲过,可以把“女子”解释为“汝子”。“子”在论语中是对男子的尊称,从来没有当作类似于“小子”这种贬义的指代词用。而且,“女子”两字同时出现,就是作一个词来用的,根本不可能有像“妻子”,作“妻子”与“儿子”讲,这种拆开的用法。这都是不愿正视,或是怕承认孔子轻视女性,而非要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把这句话说圆,把“贬低女性”解释成为“赞美女性”。,与新课程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