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99139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8.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称: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初识教材,二、理性认知,三、教学建议,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新教材的产生,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全国申报遴选、教育部聘任的,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人教社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到现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序,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

2、张、选文、进入具体编写等。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14轮评审,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二)认识编写教材的人,总 主 编:温儒敏初中主编:王本华(执行)曹文轩 顾之川 张笑庸,1946年生,籍贯广东紫金。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主编。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及人教版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的总主编。,温儒敏,王本华,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二)认识编写教材的

3、人,总 主 编:温儒敏初中主编:王本华(执行)曹文轩 顾之川 张笑庸,1965年出生,北京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多年来一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任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先后参加了不同品种的语文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工作,包括九年义务教育以后的各套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二)认识编写教材的人,总 主 编:温儒敏初中主编:王本华(执行)曹文轩 顾之川 张笑庸,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

4、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曹文轩,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二)认识编写教材的人,总 主 编:温儒敏初中主编:王本华(执行)曹文轩 顾之川 张笑庸,顾之川,1958年9月生,河南省商水县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及汉语史研究。,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二)认识编写教材的人,总 主 编:温儒敏初中主编:王本华(执行)曹文轩 顾之川 张笑庸,张笑庸,张笑庸,1949年5月生于吉林省。是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原院长,吉林省教育学会顾问、吉林

5、省课改专家组副组长、全国教师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协会理事、吉林省楹联家协会副会长、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会长。,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三)认识新教材,外在变化,部编本,人教版,外在变化目录的变化,人教版,部编本,外在变化单元说明的变化,人教版,部编本,外在变化课文的变化,人教版,部编本,外在变化读读写写的变化,部编本,人教版,外在变化课后古诗的变化,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三)认识新教材,内在变化结构体系,6*4建构:全套教材6册,每册6单元。每个单元4课;读写配合:每个单元固定的板块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每学期三次;名著阅读:每三个单元

6、安排一本;课外古诗:每三个单元集中安排4首;知识补白:原来的附录有序地安排在课后的知识小框中;,教材的五个板块,阅读教学/每个单元写作教学/每个单元三次综合性学习/每学期两个名著导读/每学期两个古诗词诵读/每学期有序的知识补白,重点,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三)认识新教材,内在变化阅读教学,双线组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三位一体: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双线组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人教版(单元提示),部编本(单元提示),品读优美诗文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要全身心投入,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课文中

7、多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注意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静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结论:在表述知识和能力的时候,部编本更精准,更纯粹。,七上第一单元,人文主题:四季之美,语文要素:学习朗读,品味精彩语言,体会汉语之美,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三)认识新教材,内在变化阅读教学,三位一体: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助学系统:教读课文:“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补白”。其中“预习”“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了明确的方法

8、引导,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增强了学习目的性。,阅读:教读课文 3课时/课,“预习”兼有助读和作业双重功能,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或调动阅读期待,或与学生的经验、以前所学进行勾连,或提供必要的文本解读需要的背景知识,或照应单元重点提示必要的阅读方法,或指出阅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等,目的在于引导、铺垫、提高阅读兴趣等。,教读课,内容、情感、主题、写法、疑难,积累、品味、拓展、延伸,教读课,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三)认识新教材,内在变化阅读教学,三位一体: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助学系统:自读课文:由“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等组成。不再设置课后练习,体现课标要求的独立

9、阅读、自主阅读理念,并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自主阅读实践。,阅读:自读课文 2课时/课,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自读课,旁批或针对课文的关键之处、文笔精华以及写作技法做精要点评,或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自读课,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三)认识新教材,内在变化写作教学的变化,小 活 动,技巧点拨,实例分析,一般写作能力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和想象文从字顺怎样选材语言简明,记事写人能力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写出人物的精神抓住细节学习抒情,写作指导,写作实践,实例分析,写作1-

10、2课时,写作教学的变化:专题独立,自成体系,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三)认识新教材,内在变化综合性学习的变化,综合性学习2课时,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三)认识新教材,内在变化名著阅读的变化,名著1课时,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三)认识新教材,内在变化课外古诗的变化,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三)认识新教材,内在变化课外古诗的变化,人教版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部编本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二、理性认知:听说读

11、写,识得教材真面目,(一)对比分析,明明白白看变化,1.教材结构变化的分析;2.教材篇目变化的分析;3.课文设置变化的分析;4.课后知识补白变化的分析;,2.教材篇目变化的分析;,3.课文设置变化的分析,4.课后知识补白变化的分析;,人教版七上: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方法,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背景补介,词义和语境,词的感情色彩,部编本七上:比喻、比拟等修辞方法,谦词敬词,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词义和语境,词的感情色彩,语法知识(实词),二、理性认知:听说读写,识得教材真面目,(二)抓住核心,稳稳当当应万变,1.课程标准没变;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没变;3.学生需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没变;,

1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语文素养,必要的语文知识 丰富的语言积累 熟练的语言技能 良好的学习习惯 深厚的文化素养 高雅的言谈举止,三、教学建议:且行且思,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三研其究,追溯教材源头,1.研究新课标(2011版);2.研究教师用书;3.研究教材知识点;,三、教学建议:且行且思,只缘身在此山中,(二)区分课型,强调一课一得,“部编本”语文教材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但总是要让一线老师使用这套教材有“干货”可以把握,最好能做到一课一得。温儒敏,三、教学建议:且行且思,只缘身在此

13、山中,(三)游刃有余,采用群文阅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部编本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也还需要老师们去“加码”。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温儒敏,三、教学建议:且行且思,只缘身在此山中,(四)写作教学,建议大小结合,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摘自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研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