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无体腔生物.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01363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物学-无体腔生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动物生物学-无体腔生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动物生物学-无体腔生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动物生物学-无体腔生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动物生物学-无体腔生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生物学-无体腔生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物学-无体腔生物.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物生物学,第二节无体腔动物(Acoelomata),本节聚焦,腔肠动物门,2,海绵动物门,1,扁形动物门,3,教学方法,图片示例+解说影音图像+解说,学习要求,重点掌握:1、各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了解:1、主要代表动物在形态特征、生理机能、行为习惯及与其栖息环境的适应性;2、各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绵动物门Spongia,Overview,海绵动物(多孔动物)为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身体由皮层、胃层(领鞭毛细胞)组成;具独特的水沟系统。由于体表有许多入水孔和出水孔,又称多孔动物(Proifera)。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等方面也与其它多细胞动物显著不同。一般认为: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

2、中的一个侧枝,又称侧生动物(Parazoa),与其他多细胞动物缺少亲缘关系。本门动物约5000多种,多数海生,少数淡水生。,海绵动物在水中常附着在岩石、贝壳、水草上营固定生活。有单体和群体种类,个体长约 11.5 cm。,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一、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一)一般形态:1、体型多为不对称或辐射对称身体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皮层(dermal epithelium)(2)中胶层(mesoglea)(3)胃层(choanocyte layer)(4)中央腔(central cavity),(1)皮层(dermal epithelium)由扁细胞构成,起保护作用。扁细胞因有能收缩的肌丝

3、,具一定的调节功能,有些扁细胞变为肌细胞,围绕着入水小孔和出水小孔形成能收缩的小环控制水流。,(2)中胶层(mesoglea):中间一层胶状物质。内有骨针和海绵丝(海绵质纤维)起骨骼支持作用,也是分类的依据。中胶层内还有几种变形细胞:成骨细胞分泌骨针;成海绵质细胞分泌海绵丝;变形细胞功能不同,有的能消化食物,有的能形成卵和精子;芒状细胞具神经传导功能。,水经入水孔流入中央腔,将水流携带的氧气和食物附着在领上,然后被领细胞吞噬并形成食物泡,在领细胞内进行部分消化,或将食物转到中胶层的变形细胞内消化。,2、构造的原始性,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1)没有消化腔。故只有细胞内消化(与原生动物一

4、样)(2)没有神经系统。刺激的传递只能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3)无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3、水沟系海绵动物的成体没有运动能力,呼吸、摄食、排泄、生殖等生理机能都依靠水沟系统中的水流来实现。水沟系统分为三类: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1)单沟型:水流方向为:外界 进水孔 中央腔 出水口 外界如白枝海绵等。,(2)双沟型:由单沟型体壁折叠而成。水流方向:外界 流入孔 流入管 前幽门孔 辐射管 后幽门孔 中央腔 出水口 外界如毛壶等。,(3)复沟型:体壁增厚,水沟系复杂,在中胶层内形成了许多分支的管道,并由一些领细胞组成许多鞭毛室。水流方向:外界 流入孔 流入管 前幽门孔 鞭毛室 后幽门孔 流出

5、管 中央腔 出水孔 外界如淋浴海绵等。,二、生殖与发育,1、无性生殖:(1)出芽生殖:母体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形成新的个体,或与母体连在一起形成群体。,(2)芽球生殖:所有淡水海绵和部分海产种类的一种生殖方式。当环境不适宜时,中胶层内的一些变形细胞经分裂,形成许多胚体并聚集起来,外面包以几丁质膜和一层双盘头或柱状骨针,形成芽球。当成体死亡后,芽球可存活下来。当环境适宜时,芽球内的细胞(多个)可从开口(配孔)释放出来,发育成新个体。,2、有性生殖,多数雌雄同体,少数雌雄异体,但均为异体受精。精子和卵子来源于变形细胞。成熟的精子经水沟系流出海绵体,进入另一海绵体内,被领细胞吞噬

6、,并被带入中胶层与卵结合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幼虫(钙质海绵为两囊幼虫;寻常海面为实胚幼虫),幼虫离开母体后在水中自由生活,经变态,固定下来发育成成体。,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主要表现为在原肠期,原肠胚的胚层发生了一个逆转。具体发育过程:,受精卵8细胞16细胞48细胞囊胚期囊胚的小细胞伸出鞭毛大细胞一端形成开孔并向外包,里面变成外面两囊幼虫小细胞内陷双层细胞(成体),胚胎发育的“逆转”(inversion),这种胚胎发育的“逆转”现象存在于钙质海绵纲(如毛壶属、樽海绵属、白枝海绵属)及寻常海绵纲的少数种类(如糊海绵属)寻常海绵纲的多数种类形成实胚幼虫(parenchymula l

7、arva),为另一种逆转形式,三、海绵动物的分类,可分为 3 个纲1、钙质海绵纲(Calcarer):骨针为钙质,水沟系简单,体小,多生活于浅海。如白枝海绵、毛壶等2、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骨针为硅质,三轴六放形,组成网格状,复沟系,多生活于深海。如拂子介等。3、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绝大多数海绵属此纲。骨针硅质,呈单轴型、四轴型或角质海绵丝。复沟系,体形较大,不规则。分布于深海或浅海。如松浴海绵等。,Conclusion,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固着生活;身体由2层细胞及其之间的中胶层构成;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现象;具有特殊的水沟系统;细胞没有组织分化;没有

8、消化腔,细胞内消化。无神经系统;有领鞭毛细胞。因此,海绵动物是一类极为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支。,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Overview,海绵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只是一个侧支,是一个死胡同。腔肠动物才是真正的双胚层动物。所有以后的其他后生动物都是经过这个阶段演化而来的。因此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门动物全部水生。体壁上具特有的刺细胞,故又称刺胞动物(Canidaria)。,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一、辐射对称:身体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这是对水中固着生活和漂浮生活的一种适应,以便获取周围更多的食物。,二、体型:本门动物有两种基本

9、体型:水螅型:营固着生活。身体呈圆筒状,上面的游离端是口面,下面的固着端是反口面,称基盘,如水螅、珊瑚和海葵等。水母型:营漂浮生活。身体呈伞状或原盘状,反口面(凸面)向上,口面朝下,口面中央悬一条垂管,末端是口。如果将水母反转过来,就相似于一个水母体了。如水母。,三、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外胚层分别构成了身体的内外体壁。中胶层是由内、外胚层的细胞分泌的一种凝胶状物质,内含少量分散细胞。中胶层有支持、连接的作用,类似高等动物的结缔组织。,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称原始消化腔(从此类动物开始有了消化腔),腔肠动物由此得名。消化腔兼有循环的功能,能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

10、各部,故又称消化循环腔(gastrovascular cavity)。只有口与外界相通,无肛门,口兼有肛门的功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称细胞外消化。内胚层的皮肌细胞能伸出伪足将食物包起来,进行细胞内消化。,四、细胞和组织的分化:从腔肠动物开始,出现了细胞分化。外胚层:外皮肌细胞、感觉细胞、刺细胞、神经细胞、间细胞。内胚层: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少量感觉细胞和间细胞。这些细胞构成了简单的组织。因此,腔肠动物是在组织水平上构成了动物有机体,但尚未达到器官、系统的水平。,皮肌细胞(上皮肌肉细胞):大,内含肌原纤维。使动物产生运动。分外皮肌细胞、内皮肌细胞。,间细胞:小而圆,属未分化细胞,可分化成各种细

11、胞。腺细胞:分散在内胚层中,分泌消化酶。感觉细胞:分散在外皮肌细胞之间,端部有感觉毛,基部与神经纤维相连。,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内含一个刺丝囊,囊内有毒液和一条刺丝,外侧有一刺针,当受到刺激时,刺丝翻出,射出毒液。刺细胞在触手部分布最多。,五、网状神经系统:从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彼此连接成疏松的网络。神经细胞与感觉细胞、皮肌细胞相连。,感觉细胞 神经细胞 皮肌细胞(感觉)(传导)(收缩),水螅的神经系统,六、生殖与发育:无性,有性。无性生殖: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多数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海产种类,有浮浪幼虫期。大多数种类同时存在水螅型(无性)和水母型(有性)。有世

12、代交替现象。,腔肠动物的分类,腔肠动物约9000多种,分属3个纲:一、水螅纲(Hydrozoa):多数海生,少数淡水生。小型水螅型和水母型动物。水螅型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水母型个体小,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有些种类为群体多态。,常见种类:,(一)水螅(Hydra sp.):体小,长约1 cm,固着在池塘、溪流的水草等物体上,以触手猎食浮游生物。运动:尺蠖运动、翻跟头运动。环境适宜时营无性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在秋季进行。无水母型。,(二)薮枝螅(Obelia),分布于浅海的小型树枝状群体。固着生活在海藻和岩石上。有水螅和水母型之分。世代交替。,(三)僧帽水母(Physalia),生活在暖海中

13、,是自由游泳的群体。因有一个僧帽状的浮囊而得名。是群体发展成的多态现象。,(四)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淡水生,生殖腺呈红色,在水中很像桃花。,二、钵水母纲(Scyphozoa),全部海生,多为大型水母(霞水母(Cyanea arctica)伞面直径可达 2米,触手长达30米)。一般有世代交替现象,但水螅型退化,水母型发达。,常见种类,(一)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身体圆盘状。在伞的周围有触手,并有8个缺刻,缺刻中有触手囊(感觉器)。,消化道较复杂,口后依次是:食道(短)胃腔胃囊(4个)辐管(由胃囊分出,多条)环管(位于伞缘)。水流:外界口胃腔胃囊辐管环管胃囊

14、胃腔口外界。,生殖腺:位于胃囊内。产生的配子由口排出。经受精卵、浮浪幼虫、螅状幼体、钵口幼体、横裂体、碟状体,发育成水母成体。,(二)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半球形;伞边无触手(与海月水母区别);幼体有口,成体口消失;口腕基部愈合在一起,端部形成许多吸口和触手,可猎食浮游生物。,海蜇富含营养,伞部可加工成海蜇皮,口腕部可加工成海蜇头。除海蜇外,大多数的钵水母对渔业有害(危害幼鱼、破坏鱼网、刺伤人体)。,三、珊瑚纲(Anthozoa),本纲约 6000 种,全部海生,有单体和群体。生活史无世代交替,只有水螅型,一般见到的只是其骨骼。,海葵,构造复杂,具有外胚层下陷形成的

15、口道。消化循环腔的内壁生出许多垂直隔膜,增加了消化吸收的面积。,常见种类,(一)海葵:无骨骼,单体,固着生活在潮间带的岩石上或穴居在沙石中。长筒形,触手伸展时,似盛开的菊花。雌雄异体,生殖腺长在隔膜上。精子成熟后由口排出,进入雌体内与卵结合。浮浪幼虫离开母体后发育成新的个体。无水母型。无性生殖为纵分裂或出芽。,(二)珊瑚虫,群体生活,大多具骨骼(外胚层分泌),形成珊瑚礁,礁石最上面的是活的珊瑚虫。外胚层细胞移入中胶层,分泌角质或石灰质,形成骨针或骨片。常见种类:海鳃:骨片外露。红珊瑚:骨片愈合成中轴骨。笙珊瑚:骨片连接成管状。,Conclusion,辐射对称。两胚层。原始消化腔(消化循环腔)。

16、有口无肛门。细胞外及细胞内消化。仅有组织的分化。有原始神经系统(网状神经)。有刺细胞。多数有骨骼。体型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之分。水螅型圆筒型,营固着生活;水母型圆盘形,营漂浮生活。海产种类有浮浪幼虫期。,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中华肝吸虫,绦虫,我住在肝脏中,我住在小肠中,涡虫,我住在淡水中,Overview,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腔肠动物相比,其结构与机能进一步复杂、完善。扁形动物是一类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的动物。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的神经系统等。从这类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的体制和中胚层对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

17、一步复杂、完善,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生存于多种环境中:少数生活在海水内,多数已进入淡水,某些则进入土壤,而更多的却适应了寄生生活。,一、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两侧对称的意义,1、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分出了前后、左右、背腹,使得背部具有保护作用,腹部具有运动功能;2、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向身体前端集中;3、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二)中胚层(mesoderm)的形成,实质组织(填充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形成细胞、腺细胞1、中胚层的出现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2、中胚层的出现促进了新陈代谢;3、中胚层的形成

18、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中胚层出现对促进器官系统发展的作用:肌肉组织原始排泄系统梯型神经系统固定生殖系统,(三)皮肤肌肉囊(dermo-muscular sac),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组成的体壁包裹全身,呈囊状,称为皮肤肌肉囊。功能不仅具有保护功能,而且强化了运动功能。,(四)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不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可分为口、咽和肠三部分。寄生生活的种类,消化系统趋于退化或完全消失。,(五)排泄系统(excretory system),原肾管排泄系统,外胚层内陷形成。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调节水分、排泄等,(六)神经

19、系统(neural system),梯形神经系统。前端有一对较大的神经节,称之为“脑”,由“脑”向后端分出纵行的神经干,以腹部的一对最发达。在纵走的神经干之间有横神经相连。眼点:辨别光线的明暗耳突:司味觉、嗅觉和触觉,(七)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由生殖腺(精巢、卵巢)、生殖导管(输精管、输卵管)和附属腺体(前列腺、卵黄腺等)组成。大多数扁形动物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涡虫的生殖,二、扁形动物门的分类,扁形动物约有12000种,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分为三个纲:(一)涡虫纲(二)吸虫纲(三)绦虫纲,(一)涡虫纲,1、体表有纤毛、杆状体和保护色强化了运动机能,

20、有利于捕食和防御敌害。2、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比较发达能迅速地对外界因素,特别是对光线和食物的存在起反应。3、多数营自由生活,大多生活在海水,少数在淡水与湿润的土壤中生活。如:我国淡水中常见的三角真涡虫,(二)吸虫纲,1、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也无保护色等结构。2、消化系统较简单。3、具12个吸盘。4、大多数为雌雄同体,并且生殖器官一般都很发达。5、多为寄生生活,生活史复杂。,几种重要的人体寄生吸虫,华枝睾吸虫 肝片吸虫 布氏姜片虫 日本血吸虫,1、华枝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猫、狗等吃鱼的哺乳动物的肝脏胆管内,由此而引起的疾病称为华枝睾吸虫病。该虫于1875年在印度一华侨尸体的胆管中首次被发现,

21、因此该虫又称华肝胵。,生活史:,危害,华枝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胆管会使人得华枝睾吸虫病。患者有慢性腹泻、消瘦、乏力、贫血、肝脏肿大等症状,后期可发生肝硬化,常见并发症有急性胆囊炎、总胆管阻塞。此外,肝细胞性或胆管性原发性肝癌可能与本病有关。囊蚴在70的热水中8秒钟即死亡,但冰冻、盐腌及浸于酱油中等方法不能在短时间内杀死囊蚴。,防治原则,(1)(人、猫、狗)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防止经口感染)(2)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未处理的新粪落入水中)(3)隔离治疗病人和管理猫、狗等动物,2、肝片吸虫,又叫羊肝胵,最初于羊肝中发现,1960年始在人体内发现。为世界性的牛、羊的主要寄生虫。在欧洲、非洲等地,人体被

22、感染较常见,我国人体被感染较少见。中间寄主为椎实螺。,危害,成虫使肝组织遭受破坏,可引起肝炎及胆管变硬,并造成胆汁的输送受阻而产生消化不良,同时由于虫体分泌的毒素渗入血液中,溶解红细胞,使宿主发生贫血、消瘦及浮肿等中毒现象。,防治原则,使人免受感染的预防措施是:禁止饮用生水,勿食生菜。减少动物肝片吸虫病蔓延和流行的主要措施是:在牧场改良排水渠道,合理处理牛、羊粪便。,(三)绦虫纲,1、体表无纤毛和无杆状体。2、消化系统退化。3、大多数具节片。头节上着生有吸盘或几丁质的钩。4、全部寄生生活。,几种重要的人体寄生绦虫,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 九江头槽绦虫,1、猪带绦虫,成虫背腹扁平、长带

23、状,寄生在人的小肠中,中间宿主为猪。虫体全长24m,虫体全长24m,由头节、颈和节片组成。节片7001000个,分为未成熟节片(幼节)、成熟节片和妊娠节片,每个节片都有完整的雌雄生殖系统,能自体受精或异体受精。头节有钩和吸盘,前端中央为顶突,上有两圈小钩,顶突下有4个圆形吸盘。,感染途径和生活史,有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 或豆猪肉。人因食用未煮熟的米猪肉而感染。囊尾蚴在胃液的作用下,头节翻出,并进入小肠,用钩和吸盘吸附在肠壁上,囊泡破裂,并自颈节不断长出节片,经23个月后发育为成虫。成虫在人体内可存活数年,长者可达25年。此外,人误食猪带绦虫的虫卵,或已感染成虫的患者,由于消化道的逆向蠕

24、动(恶心、呕吐),可将妊娠节片返入胃中,称“自体感染”,使得人亦成为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危害,寄生于小肠的成虫,吸取营养,分泌毒素,致使人得绦虫病,其症状为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吞食猪带绦虫的虫卵会使人得囊虫病。囊虫病(猪带绦虫的幼虫一般称囊虫)的症状因囊蚴寄生部位而不同,寄生于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囊尾蚴,表现为皮下囊虫结节,可出现局部肌肉酸痛或麻木;寄生于眼的任何部分,均可引起视力障碍、共剂失调;寄生于人脑,可引起癫痫、阵发性昏迷。,防治原则,改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煮熟的猪肉。及时治疗病人,处理病猪以杜绝传染源。加强粪便管理。建圈饲养猪时,一定要与人厕分开,避免粪便污染饲料,避免人粪中的虫卵被猪吞食。肉类市场要严格检验。凡检验出有囊尾蚴病的猪肉,均需根据国家的检验条例处理。,思考题,1.三类无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总结扁形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3.无体腔动物在体制、体腔、呼吸、排泄、生殖、发育、神经等方面的演化趋势有什么特点?4.主要名词解释:皮肤肌肉囊、原肾管排泄系统、焰细胞、梯形神经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