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八章(人力资本).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04210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第八章(人力资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发展经济学第八章(人力资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发展经济学第八章(人力资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发展经济学第八章(人力资本).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发展经济学第八章(人力资本).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第八章(人力资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第八章(人力资本).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8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引子 人多力量大的哲学含义7.1 人口理论7.2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7.3 劳动力迁移理论7.4 人力资源开发,引子:人多力量大的哲学含义,迄今为止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经常谈到:人多力量大。,人多了是否力量就大?,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基本生产资料。土地面积固定,增加财富要依赖劳动增加。这时人多力量大的命题完全正确。,人的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根本来源,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一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即使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多力量大的命题还大量存在。,异族侵略,多采取愚民政策,统治和剥削失败者。殖民主义,不但要掠夺物质资源,还掠夺劳动力。,

2、从内在的本质分析。,讨论:假设全中国现在都是大学毕业,中国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人多是力量大的必要、但非充要条件。高素质的人多,力量肯定大。同样素质的人,多比少好。,7.1 人口理论,20世纪,世界人口急剧增长。,20世纪初:16亿1950年:25亿1987年:50亿,20世纪末:60亿。,2040年预计将达到100亿。,21世纪末,全球人口数将接近地球承载能力的极限:300亿。,7.1.1 马尔萨斯人口论 英国 Malthus,R.T.,两个公理:(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假定:与土地生产能力相比,人口增殖力无限。在无所妨碍时:从两个公理引出两个

3、级数。,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加。,自然的人口法则:(1)人口增长必然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定会增长,除非受到抑制。(3)这些抑制可归纳为道德抑制、罪恶和贫困。,人口陷阱,“低水平均衡人口陷阱”Population Trap最低人均收入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 之间,存在一个区域。人均收入提高,人口增速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退回原来水平,形成一个人口陷阱。,摆脱“人口陷阱”:大规模投资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抑制人口增长。,除非投资规模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人口陷阱中,收入增长,都被人口增长所抵消。,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缺陷,未考虑技术进步,把人均国民收入作

4、为影响人口的惟一因素,科技进步足以抵消人口阻力,避免人口陷阱。,发达国家的生活资料充裕,而人口增长率却较低;,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人口增长率高。,不少国家摆脱人口陷阱,做到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良性循环。,引申的基本结论:控制人口增长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7.1.2 人口转折理论 Demographic Transition,人口转折:指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稳定人口,转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稳定人口。,人口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增加基本上都是由于死亡率的降低引起。,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阶段,(1)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人口增长率高。(双高),(2)死亡率降,出生

5、率高,人口增长率提高。,(3)死亡率仍在下降,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率下降。,(4)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低,人口增长率低。(双低),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演变,人口增长率,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折,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之国际援助,许多传染病得到控制。,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出生率开始下降。新加坡、韩国、泰国、斯里兰卡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人口死亡率下降脱离国内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增长,从外部嵌入,是国际医药卫生和保健事业发展的结果。,出生率分两类情况,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仍保持高的出生率。长期贫困、收入水平较低,主要国家人口增长率()2002,各

6、国人口前10位(亿人)2002年,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7.1.3 人口生育的微观理论模型,1.生育理论。假设:孩子被视为是一种特殊消费品;在发展中国家,还被视为一种特殊投资。消费者(家庭)对于孩子的需求,就像其他消费品一样,成为一种经济选择。,DC f(C,Y,Px,T),DC 孩子需求量,C孩子的净价格,Y家庭收入,Px 所有其他商品价格,T 相对于孩子家庭对其他商品的偏好。,孩子的净价格与家庭收入,孩子的净价格(或净成本):养育孩子的预期成本减去预期收益。,(1)预期成本:母亲的机会成本孩子养育费用,(2)预期收益包括:孩子在未成年前的劳动收入。孩子将来对父母的赡养费。,根据生

7、育理论,家庭收入增加会引起孩子需求增加。与现实不符,原因是:孩子价格上升,没能力养育更多孩子。随着收入水平提高,生育观变化。以质量代替数量。,2.生育理论的应用,(1)发达国家出生率迅速下降。,养育孩子净成本增加。,偏好。,社会保障日渐完善,养儿防老的后顾之忧不再存在。,女性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多。,生育观念发生变化,对孩子的偏好程度下降。,孩子抚养费、教育费不断上升,孩子在未成年前没有机会为家庭赚钱。,传统的大家庭解体。,良好医疗条件,不必担心孩子夭折而多生育。,(2)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长期居高不下。,孩子低成本高收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孩子成为资本品,预期

8、收益高。,孩子很小就参加劳动,为家庭增加收入。,孩子成为父母养老送终的惟一依靠;,女性受教育机会少,就业机会少,收入低,还不如在家生儿育女。母亲时间的机会成本很低;,生活水平低,孩子的抚养费和教育费用也比较低,,生产力落后,有些劳动文盲或半文盲即可承担,很多家庭并不打算让孩子上学。,人口与贫穷的恶性循环,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高是人口过度增长的主要原因。但,经济停滞不前是最根本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农村出生率高、城市出生率低,国家越穷,人口越多;人口越多,国家越穷。经济与人口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现代城市:养育子女成本大,对子女偏好较小,出生率低。,落后农村:养育子女成本小,对子女偏好较大,出生率高。

9、,不同的生育政策,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总设计师宋健早在1980年就提出“7亿最适人口”理论当时提出的人口目标是“2000年人口控制在11亿”;国家计生委科研所前所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伟雄2005年提出“我国最终人口规模保持在5亿为好”;国家计生委副主任潘贵玉2006年提出“要是我们中国人只有两三亿人口,现在一定是很神气”。对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国家在养老、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许多方面对其进行奖励。北京、上海和广东,目前都加大了奖励力度。中国政策生育率1.38(每个妇女生育1.38个孩子),不同的生育政策,我国今后将杜绝对超生者罚款。法律规定超生者必须缴纳社会抚养

10、费,不是罚款,而是超生者对社会进行的经济补偿。因为多出生人口侵占了较多的社会公共资源。瑞安新闻网2006年4月28日消息:生一胎被罚40万,社会抚养费征收再创温州新高。最近,有暴出浙江温州富人超生罚款101万。澳大利亚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公民可享受十年免费义务教育,公立医院向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妇女、儿童和残疾人还可以得到政府的特殊待遇。由于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低,政府规定每生育一个孩子奖励8000澳元(1澳元兑换6元人民币),并免费为婴儿提供牛奶费。,7.2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7.2.1 劳动力利用不足,(5)表面上有工作但又利用不足,(1)公开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2

11、)就业不足:工作时间少于愿意工作的时间。,(3)职业损伤。,(4)不生产的工人。生产率极低,产出甚至还不能补偿生活需要。,伪装就业不足。表面看全日在工作,但只需更少时间就可完成。隐蔽性失业。家庭主妇找不着工作而只好从事家务劳动。提前退休。,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3.劳动力利用不足的原因,供给方面,(1)城市工业部门创造就业机会低。,(1)劳动力迅速增长。,(2)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使城市劳动力供给日益增加。,(3)女性劳动力数量逐渐增多。,需求方面,(2)要素市场不完全,扭曲要素价格,阻碍就业。,工会压力、最低工资法等,把工人工资推到市场工资以上。,放宽折旧、低利率贷款、税收减免等导致资本

12、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发展中国家就业战略,1.减少劳动力供给,(1)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降低人口增长率。,(2)通过增加教育时间,缩短劳动供给时间。,(3)鼓励劳务出口。,既能够提高素质,又可降低劳动力在当前的供给。,剩余劳动力到国外工作,既可增收,又可解决就业。,2.增加劳动力的需求,(2)消除要素价格扭曲。,(3)选择适宜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4)提高教育投资效益,使教育与经济相适应。,7.3 劳动力迁移理论,人口由传统农业部门流向现代工业部门,由乡村流入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标志和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中的主角,人既是经济发展最终要满足的目标,也是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

13、因素。发挥人的作用,重要的是尊重人,让人自由迁移。,7.3.1 二元结构理论,1.刘易斯模型。威廉阿瑟刘易斯(1915-1991)WArthur Lewis。生于美国,父母系安提瓜移民。1979年获诺贝尔奖。,二元结构:经济社会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部门:农村农业传统部门城市工业现代部门,现代部门:规模大、技术先进,生产是为了谋利,产品在市场销售。,传统部门: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是为满足自己消费,很少在市场销售。,过剩劳动力,传统农业的投入要素是土地和劳动,没有资本投入。土地十分有限,随着人口增长,边际报酬递减,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甚至为零。,农业收入非常低,只能维持自身及家庭最低限度需要。城市

14、现代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远比传统农业高,工资水平也高于农业。,过剩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低下的那部分劳动力。,社会总产品分配,NPR为边际产出线社会总产出为ONR,资本家的剩余,工资,农民自给自足的收入,P,M,R,W,N,劳动力,边际产出,社会总产品的分配,O,PMR是农业收入,NPW为资本家的利润或剩余,OWPM是工人的工资,刘易斯模型,OS代表农业部门的收入,OW代表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工资差异使传统农业过剩劳动力向现代部门流动,形成完全弹性的劳动供给。,刘易斯模型,N1,W,S,O,Q1,边际产出,劳动供给,L1,L2,L3,L4,N2,N3,N4,Q2,Q3,Q4,WN1Q1代表最初的

15、剩余,用于再生产。,边际产出线由N1Q1右移至N2Q2,劳动雇佣由L1增加到L2。,只要农业部门有剩余劳动,这个过程就能会继续下去。,2.费-拉模型(费景汉-拉尼斯),OCAB为农业总产出 OB为农业部门总消费,简化的费拉模型,A,C,D,劳动力,农业产出,O,L1,L2,L3,B,不变制度工资:生产率低下的传统农业部门,其最低生存费用。,OB为不变制度工资,(1)农业劳动力转移第一阶段,零值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劳动力。,首先转移的是零值劳动力L2L3。,L2L3劳动力外流,剩余产品AB形成其粮食供给。,尽管农业劳动力由L3减为L2,但农业总产出不变。,(2)农业劳动力转移第二阶段,劳动力

16、L2L1转移,农业总产出变化。,农业剩余产品不可能与工业劳动力的增加同步,农产品无法满足需要。,农产品价格上涨,促使工业提高工资,工业的无限劳动供给结束。,粮食短缺点:L2。超过L2点,粮食供给短缺,(3)农业劳动力转移第三阶段,农业劳动力减少到L1,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开始大于不变制度工资;,过了L1,二元结构消失,进入稳定增长的发达经济。,农业部门的收入不再取决于不变制度工资,而是由农业劳动的边际产出决定,意味着农业的商业化。,农业商业化点:L1。,7.3.2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Todaro,M.P.,1.托达罗模型的背景。,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释放出来,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尽管城市中的

17、失业不断加剧,仍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2.托达罗模型的内容,吸引农民进城的是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两个因素城乡实际工资差异在城市找到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一个新的城市工作岗位会吸引23个农民流入城市。城市创造的新工作岗位愈多,失业问题反而愈趋严重。,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不能单纯指望工业扩张,而应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应改变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在农村扩大就业机会。,7.4 人力资源开发,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量:不充分利用;质:素质差,7.4.1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Theodore W.Schultz 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两个

18、方面:量:劳动者在有用工作岗位上的数量;质:技艺、知识、工作熟练程度、管理水平等。,人力资本理论,缺乏人力资本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和限制其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发展中国家,应对人力资本予以高度重视。人力资本至少和物质资本一样重要。资本积累重点应从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递减,而人力资本的边际收益率递增。,人力资本的主要来源:正规学校教育支出。,教育不是消费活动和福利开支,而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投资比物质投资会获得更多的利润,进而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还有:保健开支;在职训练;流动支出;,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先测定不同学历毕业生所得收入之差,算出各教育阶段毕业生的收入差额。

19、这一差额与该阶段的教育费之间的比率,即该阶段教育收益率。,要加上学生在上学期间放弃的收入;应该对教育的收益要进行长期的计算。,讨论:当前,上大学合适否?,7.4.2 教育,(1)人均教育投资很低。,1.发展中国家教育的问题。,据报道,在亚非拉,小学辍学率分别为54%和20%60%,(2)辍学率高。,直接问题,更严重的内在问题,中美高等教育比较,2004年中国高校毛入学率(高校在校生总数与相应年龄段-18-22岁人口的比例)超过19%。周济介绍说,2005年,中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跨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高教规模超美国,居世界第一。,

20、在校生人数2000万包括以下七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各种类型本、专科学生;成人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军事院校本、专科学生;学历文凭考试专科学生;电大注册视听生注册人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人数。,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具有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占总人口的5.18%。,纪宝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目前经过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正式批准举办的高等教育形式有六种,1997年的情况是:1、普通高等学校1020所,本专科校生317.38万人;这些学校举办的函授部、夜大学、成人脱产班本专科在校生148.95万人。2、成人高等学校(职工高等学校、

21、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函授学院、广播电视大学)1107所,本专科在校生123.5万人;3、军事院校在校生16.9万人;4、社会力量办学高等专科教育学历文凭考试 157 所,在校专科学生9.4万人;5、电视大学举办的高等专科教育注册视听生注册学生25万人;6、国家高等教育本专科自学考试在藉考生915万人。以上六种形式注册、学习,按规定考试合格者都能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年注册人数1997年已达到1556万人,远远高于公布的589.8万人。迄今为止,上述第3、4、5、6四种形式尚未正式计入。另外还有,宗教院校近50所,在校学生数千人;从事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的民办学校1095所,

22、在校生约119万人;各级党校举办的高等教育课程函授教育,仅中央党校在籍学生就有60万人。这三类不属于国民教育系列,暂时不能直接取得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如果加上这一块,我国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则为1700多万人,约占1822周岁学龄段人口的20%。,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美国大学世界上数量最多,各类加起来有1万所。有世界上最好的一流,也有最差的野鸡大学。传统正规大学3500所:公立1600多所,私立(包括盈利性、非盈利性及宗教团体所属)共1900多所。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96年达到80.9。1999年,美国本专科在校生总规模为1268万,研究生和第一专业证书学生共211万。1999年,

23、6的人获得硕士学位;超过1的人具有教授职位,1的人获得博士学位。2005美国成年人拥有学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为28。纪宝成:美国高等教育的在校生规模虽然很大,但学生按期毕业率并不高。据了解,美国好的、比较好的高等学校,学习四年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一般约占20%30%,学习六年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一般约占50%60%;在比较差的高等学校,这两个数据则分别为15%和40%左右。而我国,所有本科院校学习四年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约占95%左右。,中美教育比较,美国不到世界1/20的人口创造了1/5以上的财富。美国提出“不让一个儿童落伍”法令(NCLB:No Child Left Behind)。目前已经普及12

24、年义务教育,高中普及率近乎100。美国初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02、中等教育为97,都居世界领先水平。1913年后,美国15-64岁人口平均教育年限一直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为2万美元,世界第一。中等教育生均经费7764美元,仅次于瑞士和奥地利;初等教育生均经费为6043美元,仅次于丹麦、瑞士和奥地利。大多数州对幼儿园至高中的学生,都免费供应教科书。,温州大学商学院 韩纪江副教授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发展经济学-52,2007年度美国综合排名 加星号为公立。,因为有这些私立学校,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不再占有财政教育经费,美国大学的毛入学率才能突破80%的高水平。,(3)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教

25、育体制照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不完全相符。,一些发展中国家高教与初教的费用比是88:1。一个生一年的教育费用可使88个儿童享受一年的初等教育。有些非洲国家,高达283:1。,偏好高等教育,忽视基础教育。国民整体素质低。,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需要。,(4)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教育过度:较高教育程度只能找到低一级的工作。或雇佣高文化程度的劳动者从事较低的工作。,“教育过度”使较低层次劳动者的就业更难。为就业所迫,要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每一次教育的扩大,不是缓和了就业矛盾,而是导致新的一批受教育者的失业。,知识失业:由于教育扩张超过经济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受教育者失业的现象。,(5)智力外流现

26、象严重。,智力外流:高级人才在国内完成学业后流动到别国服务。,隐性智力外流:不把精力集中研究本国现实问题,仅仅为了获得国际同行认可和赞誉。,讨论:大批科技人才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是什么?,损失了本国投入的人力资本。减少了关键性专门人才供给。,人在国内,思想却流向国外。一切消费均为国内供给,却不为国家办事。,2.人力计划理论,人力计划:根据一国所需的人力资源比例,来计划该国的教育发展比例。,预测某一级别劳动者的需求量,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增长计划。核心是对人力需要进行预测。确定职业结构,转换成教育体系结构。,提高教育投资效率:使教育投资所培养的人才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既可避免人才短缺,又可避免知识失业和人才浪费。,3.教育成本收益分析理论,教育成本,显性成本是指教育费用支出;社会或政府提供的公共费用个人或家庭提供的私人学费。,隐性成本是指学生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经济收益;个人收益:获得更高收入,社会收益:提高生产技能,提高发明创造能力,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扩大就业机会。,非经济收益:较高的道德风范,社会责任感提高等。,教育收益,教育成本的收益分析,1、净现值法(NPV)2、内部收益率法(IRR),本章复习,1、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理论2、人力资本的概念、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3、劳动力迁移理论:刘易斯模式,视频,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