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610711 上传时间:2021-04-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Success is not about making everyone around you admire and praise you, but about making everyone around you need you and cannot do without you.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

2、,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整体设计说明: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上。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导入。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说一说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

3、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二、自主探究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把比组成比例后我们有了新的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生阅读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三、反馈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投影出示)先小组之内说一说,然后在指名回答。重点说分数形式的比例外项和内项。【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重点突出分数形式下怎么去找比例的

4、内项和外项。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投影出示几组比例,让学生观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细心的同学很快会发现这几组比例数字相同,但是书写位置不同。然后老师在质疑,为什么这些比例里的四个数书写位置不同却能组成比例呢?请小组合作找个这个秘密。(2)学生找出原因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并指出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3)继续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4)比例写出分数形式后,也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乘得的积也一定相等。【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用质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总

5、结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五、巩固练习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投影出示练习)。2、应用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独立完成后,用展示台展示)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投影出示)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七、拓展练习: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340=815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

6、比例。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理念: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一、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3:8=9:( ) 0.5:( )=5:17制造冲突,也为后面

7、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索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师:某某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你还想知道教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天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索发现新知。1、引用练习中的3:8=9:24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注意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手势要指明确到位)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

8、内项各是多少?80:2=200:56:10=9:151/2:1/3=6:40.2:2.5=4:502.4:1.6=60:403、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时间2分钟。4、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回到板书例题验证:两个外项的积是:324=72两个内项的积是:89=72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个比例,验证是否存在相同的特点。(请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的5个比例,并说明外项和内项的积情况)2明,如果出现不相

9、等的,要观察反例,说明两个比组不成比例。6、完成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呢,以板书的例子,写成分数的形式,引入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三、基本练习。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1)6:3和8:5(2)15和0.84(3)1/3:1/4和129(4)1.2:3/和4/5:5(注意学生语言叙述的规范性:如1)两个外项的积是63=18,两个内项的积是38=24,1824,所以不能组成比例)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12:3=( ):5(2)( ):1/3=1/4:1/6(3)0.2:0.6=6:( )(4

10、)4:3=80:( )3、用5、3、4、8这四个数组比例,看看你能组几个?为什么?4、把5、3、4、8这四个数换掉其中的一个,组成比例。5、在例一个比中,两个外项的积互为倒数,其中的一个内项是4/5,另一个内项是( )。6、回顾矛盾冲突题目:9解决因为两个外项乘积是1,所以两个外项乘积是1,另一个数就是那个已知数据的倒数。四、全课总结: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质疑,并完成课题总结),提出预习任务,(那么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如和求比例中的未知数呢,请自觉预习课本35页的例题2和3)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

11、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东西,放在口袋里呢,这东西大家平时都玩过,还挺熟悉的,四四方方的,猜猜看是什么?(学生猜)2、还是让老师给你点提示吧!课件逐句出示:买来方方一小盒,用时却有几十张,红黑兄弟各一半,还有一对“双胞胎”。3、现在知道是什么了吧!课件出示:扑 克牌(设计说明:通过一则小小的谜语导入新课,与之后的新授的比赛巧妙衔接,以扑 克牌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探究新知(一)我

12、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数学问题就跟扑 克牌有关。你们都知道扑 克牌有四种花色,而每一种花色都有13张。(课件出示)A,2,3,4,5,6,7,8,9,10,J,Q,K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比例,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从这13个数字中选择你所需要的数字来写出一个比例。2、学生汇报写出的比例并说明理由。3、们都是选择4个数字来组成比例。那你们想知道组成比例的4个数叫什么名字呢?(想)那就请同学们自己预习课本43页最后两段(师出示课件预习提纲)。(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4、就学生汇报的比例,找出内项与外项。(设计说明:通过一个写比例的小活

13、动,一是复习了比例的意义,二是教学了内项与外项。)(二)在刚才同学们写比例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子转得可真快,王老师想跟你们比一比,比谁能更快地按要求写出比例。怎样?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生:敢)1、那我们就开始吧,请同学们先看“冠军攻略”(比赛规则)课件出示:冠军攻略参赛者:王老师,全班同学规则:迅速判断由电脑随机抽取出来的4张牌面上的数学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请写下来。(至少写两个)(完成的可先举手示意)2、第一轮:6、8、9、12(老师比学生提前写完,并由学生验证,得出老师胜)第二轮:3、5、4、8(老师比学生提前判断出不能组成比例,并由学生验证,老师胜)第三轮:4、8、6、3(老

14、师比学生提前写完比例,并由学生验证,老师胜)(设计说明:由扑 克牌引出三轮比赛,设计都由老师胜出,学生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厉害,这么快地写出8个比例,借此激发学生探究。)3、同学们一定很好奇,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地判断出这4个数能否组成比例,并能很快地写出比例,其中有什么奥秘?其实老师是有冠军秘籍的,而秘密就藏在这些比例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所写的比例的内项与外项,小组交流讨论,看看有什么发现?4、学生汇报,验证,课件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字母公式”5、师讲解如何很快的判断4个数能否组成比例。(设计说明: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

15、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看样子,同学们对新知掌握的不错,愿意接受挑战吗?(三)练习运用。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3和85022.5和4502、如果把2.4:1.6=60:40,改写成分数的形式,你会写吗?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指出:2.4与40的乘积等于1.6与60的乘积。三、课堂巩固,练习提升1、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判断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14:21和6:9(2)3/4:1/10和15/2:1(3)9:12和12:15 (4)1.4:2和7:102、把图A按比例放大得到图B,按比例缩小得到图C。根据图中的数据组成比例

16、。(课本46页第3题)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8:2=24:()()/15=4/51.5:3=():3.448:()=3.6:9四、实践活动题8:A=B:1.5,那么A和B可能是()和()如果A是小数,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如果A-B=1,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如果A+B=7,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设计说明: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属

17、于数学概念教学。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及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求比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比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能力目标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地建构概念,应用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六年级的学

18、生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通过让学生猜想-验证-应用,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性质化简比。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活动一1、出示例1,出示例1,让学生解答。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猜想:我们学过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你有什么联想和猜测呢?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19、),比值不变。(2)、验证:大家敢于猜想值得表扬,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猜想。不过,猜想毕竟是猜想,它还有待于证明。你们能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让几个小组的代表说一说验证过程并板书在黑板上。)根据分数、比、除法的关系验证。根据比值验证。.教师小结:大家的验证都说明了以上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规律(指板书)就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总结比的基本性质,为什么强调0除外呢?活动二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请同学们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样的用途?比的基本性质主要用来化简比,一般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2、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能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前项

20、和后项是互质数。)3、请同学们解答的例1(1),这两个比是最简比吗?让学生试着化简比。让学生试做后,总结方法。4、出示例1(2)1/6:2/90.75:2学生先讨论方法,再试做。5、小结方法:化简时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时,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化简;是小数先转化为整数;是分数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但要注意,这个结果必须是一个比。6、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7、质疑活动三1、做一做46页化简比。2、48页第4题教学反思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始,从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入手,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对比、类推、验证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

21、性质”这一规律。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一些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事实也证明,成功的铺垫有利于新课的开展。学生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通过类比,很快地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这样一来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二来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新知识。整节课无处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时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不论是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语言描述,还是对化简比的方法的总结,都留下了学生成功的脚印。同时采用讲练结合、说议感悟、对比总结、质疑探索、概括归纳的方法,掌握

22、知识、应用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愉快!注重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练习题的设计应强调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容易进入陷阱的题目,在这些小陷阱中,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兴趣是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愉快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本节课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用一系列的猜想来提高兴趣,增

23、强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有了兴趣做支撑,后面的新课学习就积极主动。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求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均衡发展,但课中也存在遗憾,在以后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知识点和概念上表述更准确。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2、通过迁移类推,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3、通过自主探究、合

24、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谈话引入:“昨天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我们说什么是比?”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前项:(比号) 后项比值 除法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分子 -(分数线)分母 分数值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比的基本性质1、同学看这个除法算式:它们是正确的吗?为什么?运用了除法的什么性质?2、我们说比和除法有紧密的联系,那么根据除法商不变的性质,我们看看比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规律呢?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能

25、怎么研究比的规律?【设计意图:通过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类比推理,概括推理出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利用旧的知识识得新的知识。】4、即时练习,强化巩固在比的基本性质中,大家觉得要注意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根据108:18=6,说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54:9=(6) 216:36=(6) 10800:1800=(6) (2).判断并说明理由。(1)6:7=(60):(70)=0 (2)1:2=(1+2):(2+2)=0.75 (3)2:8=2:(82)=0.5 探究二:根据比的性质我们能做什么?(化简比)1、明确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出示一些比,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整数比,哪些

26、是最简整数比。2、出示例题,明确问题。例1:“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 cm,宽10 cm,另一面长180 cm,宽120 cm。这两面联合国旗的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分别写出两个旗子的长宽比(15:10,180:120),他们是最简整数比吗?怎么才能化成最简整数比呢?引导学生说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5(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学生总结方法:整数比化简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那么用这个方法,我们能把180:120,化成最简整数比吗?(学生自行求最简比)。3、刚才我们讨论了整数比的化简问题。我们知道两个数相除就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27、分数和小数也是数,它们的比又应该怎么化简呢?出示例题,全班讨论猜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总结方法“将分数比、小数比先化成整数比,然后再化成最简整数比。”1212:?(?18):(?18)?3:2 69690.75:2?(0.75?100):(2?100)?75:200?3:8探究三:一个比中有分数,又有小数该怎么化简呢?3出示0.125:,学生讨论,汇报结果。8【设计意图:在探究一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二和探究三获得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来解决”的能力。通过探究二、三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三、强化新知,达标检测。通过数学课本51页“做一做”,强化认识。 32:16 48:40 0.15:0.3 5173: : 66128【设计意图:强化训练】四、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