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理念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学理念解读.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其解读,一、教育理念的概念与内容二、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反思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地理课程教学应遵循的 主导理念四、体现新教学理念的地理教与学五、地理探究学习的几个基本问题六、对地理教学价值追求的几点认识,一、教育理念的概念与内容,什么是理念什么是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念例举,什么是理念,辞海对理念的解释是:理念是哲学名词,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为理念,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的观念指理性领域内的概念,有时也译作理念。新现代汉语词典把“理念”注释为“观念”;汉语大词典则把“理念”直解为“理性概念”。,教育理念的界定,定义一: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
2、向性的理性认识。定义二: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定义之三: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现代教育理念列举,科学、人文、创新融合的理念: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因此必须坚持科学、人文、创新的统一。要善于营造一种精神氛围,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体现在学生对教育的选择上,要给学生提供
3、最大的选择机会,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等,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简单地说,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使学生对教育享有“参与性”和“选择性”。,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美国的教学注重归纳,中国的教育注重演绎。前者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局限,鼓励突破和创新,但所获知识不够系统;后者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发展。两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因此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终身教育的理念:其基本内涵是:教育的终身连续性;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给予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
4、会生存。,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培养和平处世的人;培养具有人权意识的人;培养认识自己国家和具有国民自觉意识的人;理解并增进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及其他文化;认识国际相互依存关系与全国共同存在的问题,形成全世界的连带意识;养成具有国际协调、国际合作的态度并能实践。(地理学科在体现这一理念上,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素质教育理念: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个性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和谐的、主动的发展。,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能力理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在走向知
5、识经济时代,由于原创性是发展成败的关键,所以它将成为评价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创新更重要的在于营造一种适宜的环境)现代知识教育的理念:不把获得知识本身作为目的,而是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为目的。因此,现代教育更关心的是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二、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反思,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杨振宁:中国的教学太注重演绎,这种教育哲学是要你“在你的脑子里分清什么东西是你懂得的,什么东西是你所不懂得的;不懂的东西不要去沾它,你要沾的东西是懂的;然后来了一个老师,拉着你的手,走到一个你还不懂的领域里,一直到你完全懂了为止
6、。”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中国学者对杨振宁意见的引申:“逻辑演绎”具有单向的、线性延伸的特性,易导致学生过多地关注局部推理的细枝末节,将逻辑推理看成是本质的东西而无暇顾及知识的本质特征和把握整体的思想,同时也造成思维环节的不协调将认知活动局限于现有概念系统的逻辑框架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过分强调“逻辑演绎”线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逻辑演绎”线索强调推理的严谨和步步有据,妨碍了学生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必然造成认识方法的局限和思维的僵化。单一的“逻辑演绎”线索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和动机的激发,降低了学生探索未知
7、的兴趣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中国教育报: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教育理论工作者:被动接受知识,靠记忆和机械模仿获得与巩固知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讲授规律、原理通常是直接指向结论,很少让学生经历当初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让学生解决的问题过于模型化和公式化,不易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
8、问题的创新意识。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3.中国的教育企图用灌输最多的知识的办法来使学生赶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但事实表明这种方法很愚蠢。因为不可能用被动灌输和被动学习的方法来使学生现在和将来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另外,更糟糕的是,这种灌输削弱了学生们的自主创造性。,吴传钧院士:过去,中学地理教育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学生不知道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教科书编得也不理想,知识零敲碎打,没有用地理学的观点和学说把有关知识串起来,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考完试全忘掉了。其他科学家:我国的科学教育是有很大的缺憾的,造成这
9、一缺憾的最大原因恐怕是我们鼓励人们的自由思考、独立探索精神还很不够,忽视了理性精神,特别是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对受教育者哲学气质的熏陶。,2.不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而是让学生遵循常规,以免考试时丢分。很少做实验或根本不做实验,使有关结论的得出缺乏事实依据。有的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来应付考试中的实验题。4.较少向学生全面介绍科学的社会影响,特别是较少注意引导学生把科学的应用与道德伦理等因素结合起来思考问题;5.科学教育一直沿袭着重实用轻人文的传统,甚至出现了“只见物不见人”的极端倾向。科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染上了明显的趋利性、工具性色彩。,李远哲
10、:我们谈教改,不必从什么教育的大道理谈起;光是看上学使得这么多人不快乐这一件事,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理由,非要教改不可。,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地理课程教学应遵循的主导理念,促进学生发展,要注意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两者的融合促进学生发展,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能力促进学生发展,要处理好存量知识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关系促进学生发展,要处理好共同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科学与人文:学生发展的双翼,科学求真,注重逻辑,给人以严谨,给人以科学判断的缜密精神。人文求善,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给人以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让人有社会责任感和良知。,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用多种方式搜
11、集信息,包括:阅读地图、各种图表、访谈、实地调查与观测、去图书馆查阅等等。特别要注重信息的原始来源。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把搜集的信息资料写成短文、制成表格、绘制图表和简单地图等等。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和解释信息时,探索地理事物的模型和地理事物间的关系。,处理好存量知识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关系,知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统带全局的核心意义把存量知识作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基础发挥高效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两种学习思路的优势,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发展是指个性品质的不断完善,包括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和不良个性品质的矫正、克服。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在学校里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毫无个性,没有任
12、何兴趣的人。每一个学生都应当从事一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有一个进行心爱的劳动的“角落”,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最爱阅读的书籍。总之,使每一个学生在某一个领域、在某一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充分显示其个性。,四、体现新教学理念的地理教与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对地理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对地理学
13、习方式的基本要求,地理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应强调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改变过分注重记忆、被动模仿的学习倾向,把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具体要求:,改变“师讲生授”的传统方法,倡导交互式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改变单一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向学生呈现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鼓励学生利用信息传播、思辨、实践等技能去探究现实世界的地理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和想象,通过直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养成逻辑思维与非
14、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地理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演绎与归纳的结合、知识传授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一;尽量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地理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具体建议:,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意识,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观念,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仅仅向学生灌输结论。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组织学生搜集、获取案例进行研讨与交流,培养学生
15、主动获取新信息的习惯和能力。,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既要重视发挥现有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更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教育带来的潜在影响。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呈现教学内容和问题,进行师生的对话、讨论与释疑。发展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将导致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积极探索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鼓励尝试个体教学模式部分替代班级授课的途径。加强对学生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旨在锻炼地理技能的机会。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
16、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能力。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因材而施教。,地理教学要注重渗透现代地理科学观念,讲清知识的应用。,地理教学应把渗透现代地理科学观念、形成学生的地理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注意围绕地理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提高精选与组织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讲清地理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范围与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要求,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观念,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仅仅向学生灌输结论。一句话: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具体要
17、求: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五、地理探究学习的几个基本问题,(一)基 本 观 点(二)科学探究与探究学习(三)科学研究的五大要素与探究教学(四)探究学习的特征(五)探究学习的运用(六)地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一)基 本 观 点,科学的本质是探究,而作为探究的科学只有通过探究活动过程才
18、能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也应是一种探究过程。因为探究过程蕴含着教育的本质:学生惟有藉此才能真正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与精神。尽管强调探究是学习,但不能误以为地理教学只采用探究的方式,教师要运用其他不同的策略,来促进学生掌握必须的知识和能力。,(二)科学探究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与学习探究内涵的比较科学探究与学习探究任务的比较科学研究的五大要素与探究教学,内涵的比较:科学探究(科学研究):是人类探究自然现象和规律,并按照自己的目的来进行生产、改造和保护自然的一种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学习探究: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
19、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任务的比较科学探究:揭示自然现象的奥秘及其规律;提高利用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能力;推动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促进精神文明的进步。学习探究: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获得有关自然界的知识,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三)科学研究的五大要素与探究教学,科学研究的五大要素:主题、材料、工作方法、思想方法和哲学观点。1.主题:即打算解决什么问题。这是科研的先决要素。它影响着其他要素的确定。2.材料:科学研究的材料(有时也称资料)。就是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从各个不同角度所见到的片段事实、个别部分和表面现象,也就是人类认识客观的初级阶段所得的感性材料。3.工作方
20、法:即通过什么途径、运用什么手段、采用什么方式,以及使用什么工具、仪器设备等去获得材料,都需要适当的工作方法。,4.思想方法:在科研过程中尤其是在理论分析阶段,思想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因为它决定了研究者如何去处理材料使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思想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水平。5.哲学观点:指研究者采用什么哲学观点指导科研。这一问题贯串于科研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理论分析等环节中,其作用尤为明显。在这些科研阶段,其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受哲学观点的支配。,(四)探究学习的特征,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和能力探究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重视证据在探究
21、中的作用探究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和能力,探究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探究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探究教学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安排教学内容。探究教学重视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获得知识。,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要根据实证资料作出对地理现象的解释。获得实证资料的途径:一是观察,描述被观察地理事物的特征;二是测量,测量温度、距离和时间
22、,认真地做记录;三是实验、观察和测量,将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情况记录在报告和表格中;四是从教师、教学材料、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得实证资料,探究性学习中收集实证资料的过程能够更多地获得和利用他人的帮助。,探究教学重视合作式学习,在探究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分组观测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探究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每个学生理解了哪些概念,哪些还模糊不清或不知道,是否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否能提出问题,是否能设计并
23、实施探究计划,是否能分析处理所收集的证据,是否能判断证据是支持还是反对自己提出的假设等,都要通过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来检测。学生每天的笔记、撰写的报告、绘制的图表、制作的模型等,以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针对某个问题所作出的解释,是常用的评价方式。,(五)探究学习的运用,地理探究的能力目标地理探究课的情感目标地理探究学习的适应范围地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地理探究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自主活
24、动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体会地理研究的过程、学会地理方法。,地理探究课的情感目标,探求知识的欲望、研究地理问题的兴趣、热情;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知难而进、刻苦勤奋的意志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利用科学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地理探究学习的适应范围,确定、评价空间位置:着眼解决地理事物分布在哪里的问题;对地理位置做出评价。揭示空间有序性:包括对有关地理事物的空间排列状态、空间格局等的探究。揭示地理因果联系:分析解释地理事物空间上的成因联系;分析地理特征解释空间效应: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是怎样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的?地是怎样影响人的?人是怎样影响地的?分析、归纳地理过程规律以及预测地理过程,(六
25、)地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提出地理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收集证据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解释)表达与交流,提出地理问题,学习要求:在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尝试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的问题。达成目标:能对地理事物和现象产生好奇心,提出可能通过探究解决的问题;领会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引导探究的策略:教师必须提供某种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的兴趣;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通过特殊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提出的,甚至可以是教师或教材提出的。,提出假设或猜想,学习要求: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收集相关信息,将以有的地理知识与问题相联系,提出对
26、问题解答的猜测和假设。达成目标:能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通过思考作出猜想假设。引导探究的策略:让学生广泛开展讨论、合理猜想。引导学生考虑我们能作什么样的预测和假设?应以什么为中心展开探究?鼓励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能够解决思想中暴露出来的不一致或不足之处的假设。,收 集 证 据,学习要求:为验证猜想和假设,通过各种途径、形式搜集数据资料,决定收集资料的范围和要求,并制订相应的计划。达成目标:能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考虑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理解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引导探究策略:指导制订探究计划,明确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让
27、学生初步学会收集一手和二手资料的方法,具有初步的从一手或二手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科学信息的能力。,整 理 分 析 资 料,学习要求:使用有关设备和材料进行实验、调查、观察、检索;安全地操作、记录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达成目标:1.整理资料:能够选取资料绘制成地图;制成图表、表格、模式图等;能够运用其他媒介手段进行统计、归纳。2.分析资料:学会运用统计等方法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学会运用地图等手段进行推理和得出结论;学会从各种信息源中选择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预测等思维活动。引导探究策略:指导学生绘制图表的方法;教给学生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源。指导学生运用其他媒介手段进行统计、归
28、纳。,解 释,学习要求:分析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做出解释;收集更多的证据支持解释,检查解释及过程、方法上是否存在问题,必要时提出改进措施。达成目标: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能注意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并做出简单的解释;能提出改进工作方法的具体建议。引导探究策略:指导学生正确地描述、解释观察、实验所见到的现象;在学生提出证据说明和验证猜想和假设时,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使之与已有科学知识建立联系。启发学生注意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并让学生做出简单的解释。,表 达 与 交 流,学习要求:表达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见解,并且和别人进行交流。达成目
29、标:能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示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他人提出的不同见解,并交换意见;认识表达与交流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引导探究策略:培养学生能够从各种探究结果中得出有用的概念,作出明确表述;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检验与评价;采用恰当方式(如运用绘画、图表、文字等)总结和表达结论。,六、对地理教学价值追求的 几点认识对地理学的认识地理思维的发展运用地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情感态度的发展地球道德意识的发展,对地理学的认识,体会地理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地理对于未来进一步学习的作用;初步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感受地理学的美。,地理思维的发展,对空间格局有敏锐的觉察力;能够以空间关
30、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正确的思考与推理;能够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以及进行实地观察、观测,调查访问等形式去获得信息、整理与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能进行合理的推测、大胆地猜测,并加以检验。,运用地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地理知识、方法和技能解释研究不同尺度地理区域的一些地理现象。初步学会借助地图、图表、模型以及实际观察、调查的资料探究地理问题和作出表达、判断、评价与决策。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初步学会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学习地理的兴趣、自信心,对周围环境乃至地球上各种不同自然与人文特征的兴趣与审美能
31、力。具有热爱祖国的情感、全球意识及正确的地理观念(人地观、环境观、资源观、因地制宜观念、区位意识等)。认识地球上的不同人种与社会,能鉴赏人类丰富的文化。,地球道德意识的发展,“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一个公民都承担着建设“一个宽敞的地球、一个干净的地球、一个富裕的地球、一个安全的地球”的崇高道德责任,任何与此相悖的行为都是地球道德规范所不允许的。,“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要使学生懂得,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须尊重自然,不损害自然必须的进程;人既不能
32、屈从于自然,受自然支配,做自然的奴隶,同时也不要凌驾于自然之上,无休止地掠夺和破坏自然;人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持续生存下去,否则会遭到自然的严厉惩罚。,“人口道德”意识,使学生意识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认识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意义,了解和承担个人应担负的责任。,“环境道德”意识,保证学生“注意到个人和社会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获得准确的信息和技能使他们能就环境问题作出正确的决定和建立一套环境道德规范,作为行动的指南”,“资源道德”意识,要使学生懂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的空间、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周期内,资源几乎都是有限的。应当限制非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费,注意节约和开展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以不断更新生长或循环再现,也应该加强抚育,保护和合理利用,这是当代公民对后代幸福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人类对资源的无节制的开发利用甚至挥霍浪费,必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反抗,并威胁人类的持续生存,每个公民都负有阻止滥采滥用自然资源错误行为的道德责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