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610738 上传时间:2021-04-2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教材简解】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

2、”、“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目标预设】1、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2、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设计理念】这首小词写景见人,由人及事,人事相传,作者将景、人、事、情融为一体,它以轻快、流畅的语言

3、,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对于这样意境幽美的词,在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重点抓住描写小儿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词意。【设计思路】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叙事,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活画卷。在教学时,教者应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感知、感受、感悟、感慨全词。真切地领悟词的意境美、情感美。领会“醉”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感知宋词。1、请学生背诵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2、屏幕出示:采菊东篱下,悠然

4、见南山。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3、师小结: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留恋于农村,寄情于田园,各自用诗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4、板书:清平乐村居。“乐”这个字读yu,齐读课题。5、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而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6、提问: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题目。我们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再次齐读课题。二、自主朗读,感受词韵。

5、1、过渡: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课文,自由读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读流利。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指名读。比比看谁读得又好又准?(相机正音)预设: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bo、b(板书)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词中是小儿把莲蓬的皮去掉叫。一起再读这个句子。注意:“莲蓬”的“莲”的读音与字形。相机教学:“翁媪”的“翁”的读音与书写;“锄豆”的“锄”的读音与结构。4、教师相机指导。5、解疑:这首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

6、不一样。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6、分男女同学读分别读上、下阕。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一)想象画面,掌握词意。1、提问:大家读完全词,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呢?2、交流、反馈。3、随机朗读、理解。(理解:吴音,他们是用什么语言聊天的)4、学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5、激趣: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这首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咱们把自己的感觉、体会放到词当中去,我们有感情的来读一读这首词。(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1、过渡: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我们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2、村居的“景”是怎样

7、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学生交流: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还看到了青青草。(教师评价:你们的理解、朗读让我看到了这如茵的绿草。)继续交流: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联系最后一句话,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一股清香。感叹: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们一起美美地读。3、教师小结: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而村居中的“人”更美。都有哪些人啊?在这五口之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预设一、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师问:谁来读读这句词?说说看,你为什么最喜欢小儿?那就把

8、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师问:这句话中的“无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你觉得文中的“无赖”是什么意思,具体表现在哪里?学生交流:这里的卧,它有一种姿势,趴着。趴是脸朝下,说明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时自由自在。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悠哉悠哉。师问:聪明的你们能否想象一下,小儿剥莲蓬时的表情、言语?预设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过渡:小儿是那么调皮可爱,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呢?谁来读一读。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预设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渡:除了这三个儿子,还有哪两个人让你们觉得很美?(老爷爷、老奶奶。也就是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师问: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

9、看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还美吗?那又美在何处?(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就像年轻人一样),用书上词说相媚好。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好这么相亲相爱的,是不是,有些惊讶,这情景多美!)小结: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哦。一起读这句词。创设情境,说话训练: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屏幕出示)。先自由说,再交流。教师引导:同学们,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

10、着说:想当初咱们认识的时候,往事历历在目,一晃就是几十年了,现在咱们老了,虽然老了,可是孩子们却让我们放心那,高兴那。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话。(三)提炼“醉”字,渐入词境。1、设问:哎,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他们都陶醉了。2、探讨:是啊,陶醉了。可是读书要联系上下文,从词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到了什么?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乎乎的,还陶醉了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学生交流)3、小结:是啊,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

11、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4、师问:陶醉的还有谁?(作者。是啊,诗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来,我们读出诗人那醉醉的感觉来。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读这首词的时候,还有谁陶醉了?我们。来,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4、配乐朗读整首词。四、介绍背景,感慨词情。1、师问: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作者内心是怎样想的?(板书:安适、悠闲热爱、向往)2、出示材料:(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42岁时遭受投降派的打

12、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壮志难酬、报国无路是悲愤的,但他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业)2、小结:我们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如此陶醉。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学生交流)3、齐诵全词(让我们把这份心声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吧!)附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翁媪图安适、悠闲热爱、向往三儿图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4.引领

13、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教学进程】一、课前热身,感受乡村美景1.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上一两句?大家会背很多诗,可古人不像咱们这样背诗,古人是吟诗(强调“吟”)谁来吟一吟?2.声音放慢、摇头晃脑还不算是真正的吟,必须用心去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明晰词的形式特点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齐读课题。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

14、板书“村居”)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师板书“清平乐yue”,并齐读)“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学语文就要这样。指读:清平乐村居4.师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这样的曲子给你怎样的感受?(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三、初读感知,疏通部分生字新词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

15、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3.检查初读。谁来都给大家听?(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锄豆”的“锄”。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哪个字、哪个词语、或是哪个句子不理解。有问题吗?有了问题,怎么办?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学生自主学习。7.交流释疑。我们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预设:“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翁”字上面是一个“公”字,那就是说“翁”指老公公。“媪”字左边一个

16、“女”字,就是指老婆婆,老奶奶。翁媪就是指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预设:谁知道“溪东”这个词的意思?预设:“锄豆”这个词可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得联系上下文。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锄豆就是锄豆子地里的杂草)我们可不能被文字的表面意思所迷惑。不过,我们总是在错误中长大的。四、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1.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齐读。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师努力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小”“草”“媪”(课件让这三个字闪烁),发现了什么?(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

17、同,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生读)我们看词的下片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这首词有意思吗?我们再读一读。五、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1.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2.品环境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是“青青草”,而不是

18、“青草”?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吧。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3.品人物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面。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品小儿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我说:“你是个无赖,你高

19、兴吗?”为什么?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是“无赖”呢?(活泼、可爱)是的,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品“卧”。“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能想象出来吗?(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一会儿还会仰着,高兴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师引说:他是多么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世上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就是你们,就是这个小儿。谁来读读这句?品大儿和中儿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喜欢中

20、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会编织鸡笼,那就是说他心灵手巧品翁媪师讲解:虽然他们年岁逐增,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老小,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前面有同学提出“相媚好”这个词不懂(课件突出“相媚好”)。你们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的聊天,这就是相媚好。“相媚好”指两个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话。他们嘴里操着吴音会说些什么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的说着话儿,拉着家常,这就是相媚好。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样?(幸福、甜美、快乐、温馨、自由自在、与世无争)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

21、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让我们也醉一回吧!(放音乐,配乐朗读)让我们闭上眼睛,记住这首清平乐。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清平乐!六、拓展延伸,品悟作者心境1.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2.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请同学们读一读:(补充资料: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时南宋的大部分江山被金人占领,因此辛弃疾从小

22、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正当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的时候,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一味地向金人求和。主和派排挤、打击辛弃疾,把他发配到江西上饶一个偏僻的小乡村。在这个小乡村,辛弃疾一呆就是二十年。然而,在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辛弃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报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七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杀贼!杀贼!然后悄然离世。)3.辛弃疾为什么会向往着一家五口静谧美好的生活呢?4.让我们再次记住这首清平乐。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3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

23、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二、教法与学法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

24、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三、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1、原型启发,营造氛围。教学以画导入,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给学生创设了一份恬

25、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2、读通全词,整体感知。学生边听课文范读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词,运用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多边互动,质疑探索。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借助插图内容或查工具书,弄清下列字及词语的意思:“茅檐”、“锄豆”、“卧剥”、“醉里”、“吴音”、“相媚好”、“翁媪”,再运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词中的景象-“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通过这些动画结合词的内容来帮助理解本词,感受田园的意境。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教师相机点拨,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真正做到读懂课

26、文。4、熟读背诵,领会词境。学生借助“意义识记”的方法,结合课文插图再现诗境,进行尝试诵读,在组织游戏背诵,从而达到积累内化。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5、开放资源,拓展学习。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宋词的图片、文字资料。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展示,如:诗词朗诵、宋词介绍、名句讲解等。这样的整合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词的韵味。背诵课文。2.通过借助注释、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理解大意,想象情境,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3.通过比较阅读,初

27、步学习文学作品的比较方法。4.在诵读经典、拓展阅读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感悟情境。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体会意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读:(一)聊一聊:乡村话题。(二)赏一赏:乡村画面。(三)读一读:与乡村生活相关的词语。茅檐青青草翁媪(110)锄豆织鸡笼剥(bao)莲蓬正音:“剥莲蓬”“翁媪”。理解“翁媪”的意思:哪一个字说的是老公公?哪一个字说的是老婆婆?你怎么知道的?二、整体初读:(一)宋朝著名词人辛弃疾把这些景、人以及事融合在一起,写了一首美丽清新的词清平乐?村居。(板书,读题)(二)教师范读,学生欣赏。(三)学生自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词的

28、韵味。(四)学生默读,结合课文注释以及插图理解清平乐-村居,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哪几幅画面。总结归纳:茅檐青草图,白发翁媪图,三儿忙碌图。三、想象品读:(一)茅檐青草图师:同学们找到了词里的画,下面我们还要品一品画里的词。课文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了哪一幅画面?PPT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1.读到这一句词,你脑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引导思考:为什么用两个“青”?板书:青2.对比读,体会词的音韵美、节奏美齐读。3.师:你最喜欢写人的哪一幅画面?引导学生继续自主选择画面品读。(二)翁媪逗趣图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1.质疑:读到这句词你有什么地方不懂?学生质疑,师生、生生交流:“吴音

29、”“相媚好”等疑难点。教师随机点拨:(1)吴音与北方方言的区别;(2)倒装句式2.猜想:板书:媚。引导猜一猜:从字形上看,一个女字旁,一个眉毛的眉宇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鼓励学生大胆猜测。PPr出示:3.想象:“媚”在说文解字中的本意是“女子扬眉瞟目,取悦于钟情的男子”,后来用作动词表“讨好,令对方高兴、愉悦”。引导学生根据说文解字以及情境说说对“相媚好”的.理解。想象说话:老公公和老婆婆怎样“相媚好”?他们会相互说什么?(学生根据情境自由想象表达)4.引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师:几千年前的诗经中有这样一句-PPT出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老婆婆和老公公就这样牵着手幸福到老。生读:

30、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师:汉朝时期的苏武这样写道-PPT出示:结发为夫妻,恩爱不相疑老婆婆和老公公就是这样一辈子恩爱到老。生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师:虽然住着低矮的草房,虽然过着贫寒的生活,他们却这么踏踏实实、快快乐乐地白头偕老。PPT出示。生再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5.读到这里,你怎么理解“醉”的意思?是谁醉了?板书:醉。再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三)三儿忙碌图PPT出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难理解,要提醒大家注意?(理解“无赖”古今词义的不同)2.你怎么看出小儿

31、的顽皮、淘气(“无赖”)?读:溪头卧剥莲蓬。体会“卧”,从“卧”字你感觉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交流)3.小儿这么调皮可爱,大儿和中儿呢?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4.师生交流:为什么最喜小儿无赖?(板书:最)读中体会“最”。四、比较赏读(一)整体回顾:边读,边想象,边感悟,我们在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感受了田园生活的美好。齐读整首词。古往今来,有很多诗人都钟情于田园山水,比如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指名读。PPT出示四时田园杂兴。(二)比较“相同”:你觉得这两首诗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归纳题材、内容等相同之处)(三)比较“不同”:都是写田园生活,你发现清平乐?

32、村居和四时田园杂兴在体裁、内容、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小组合作探究(说一说):小组汇报,师生总结: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不同,才让每一首诗词具有不同的美,散发着独特的文学魅力。(四)课后拓展:读到这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辛弃疾,南宋文学家、军事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为什么会写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呢?课后同学们可查找词人辛弃疾的资料,把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和他的另外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进行比较阅读,感受同一个词人在不同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特点。五、配乐诵读:清平乐?村居周静,株洲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株洲市天元区教育局语言教研员,研究方向是小学语文以提高

33、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活力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2、了解词的一般特征。3、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1、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请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词(学生接着说)。是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老师想考考大家,老师说前半句,你们一起说出下半句。2、屏幕出示:教师提供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儿童急走

34、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这些诗词连起来读一遍。3、这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农村,寄情于田园,用诗词表达自己对农村那份浓浓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板书:清平乐村居。“乐”这个字读yue,一起读课题。4、清平乐,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

35、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再读课题。二、自主初读,感知词韵。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课文,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指名读。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读正确预设: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bao、bo(板书)谁来读一读这个“剥”字?请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那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莲蓬的皮去掉叫。一起再读这个句子。注意:“莲蓬”的“蓬”。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媪。连着前面的“翁”一起

36、读。请你领着大家读一读。4、注意了这些字音,谁来把这首词连起来读一读。这次要求看着屏幕读。(屏幕出示)5、指名读。教师指导:读通、读正确并不难,但是,同学们,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说吧,“茅檐/低小”,哪里停顿了,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的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来,在位置上自己再练一练。大家一起读。6、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了便于比较,我把这首词,变了个样。(屏幕出示)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一空行,说明它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读时两片之间的停

37、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7、分男女同学读,女同学读上片,男同学读下片。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一)想象画面,把握词意。1、同学们,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我们这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2、交流、反馈。3、随机朗读、理解。(理解:吴音,他们是用什么语言聊天的)4、连起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5、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这首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咱们把自己的感觉、体会放到诗当中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1、我们通过想象,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但是,还不够。有人

38、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我们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来,再读课题。清平乐村居。2、村居的“景”是怎样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你还看到了什么?青青草。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多一个字我们的理解就更丰富了。谁来读读第一句。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这如茵的绿草。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联系最后一句话,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一股清香。是啊,多美的

39、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们一起读。3、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啊?他们都是一家人(出示图片)。在这五口之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预设一、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谁来读读这句词?说说看,你为什么最喜欢小儿?那就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这句话中的“亡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那么在这句话里,你觉得“无赖”是这个意思吗?请你们再去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无赖”呢?卧。这里的卧,它有一种姿势,趴着。趴是脸朝下,同学们,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还会有哪些姿势?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悠哉悠哉。再想象,这个小

40、儿还会有什么姿势?请你们看屏幕,看看他的小脚丫在干什么?再想象一下,小儿剥莲蓬时的表情?脸上笑嘻嘻的,也许嘴里还嘀咕着什么?嘀咕着什么呢?看着他的晃动的小脚丫,看着他剥莲蓬的模样,送他一个成语?小儿真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是啊,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可见,此小儿真乃无赖。是啊,多么活泼、可爱、顽皮的小儿,谁能把小孩子卧剥莲蓬的童趣读出来。注意表情笑着读。预设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是那么调皮可爱,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呢?谁来读一读。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预设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除了这三个儿子,还有哪两个人让你们觉得很美?老

41、爷爷、老奶奶。也就是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还美?美在何处(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就像年轻人一样),用书上词说相媚好。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好这么相亲相爱的,是不是,有些惊讶,来,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教师指导读,不仅你惊讶,辛弃疾也很惊讶,你看他都禁不住走进茅屋去问了。哪个词在问?(谁家)白发谁家翁媪?注意这个“谁家”,读出问的语气。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哦。一起读这句词。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

42、起来,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屏幕出示)。自己在座位上说说。教师引导:同学们,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着说:想当初咱们认识的时候,往事历历在目,一晃就是几十年了,现在咱们老了,虽然老了,可是孩子们却让我们放心那,高兴那。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话。(三)提炼词眼,沉醉词境。1、哎,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他们都陶醉了。2、是啊,陶醉了。可是读书要联系上下文,从词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乎

43、乎的,还陶醉了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请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在纸上。3、是啊,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陶醉的还有谁?作者。是啊,诗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来,我们读出诗人那醉醉的感觉来。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读这首词的时候,还有谁陶醉了?我们。来,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4、配乐朗读整首词。5、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四、拓展背景,体验词情。1、同学们,一份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为什么让词人那么向往,那么沉醉呢?(板书:心醉田园);他在陶醉之

44、余又会想些什么呢?老师相信读了这段文字,你会有深刻的感悟: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42岁时遭受投降派的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壮志难酬、报国无路是悲愤的,但他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业。2、同学们,看了这段资料,我们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那么陶醉。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3、同学们,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心声。那就让我们把这份心声融入我们的笔尖,把这首词端正美观地书写在字帖上。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