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07551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2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地震数据的储存与保护,地震资料处理基础知识,一.地震勘探基础知识二.地震资料处理基本概念及内容 三.现场处理目的、任务及内容,地震数据处理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场处理在地震采集质量监控、判断野外施工能否完成地质任务、及时反馈施工中存在问题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现场处理的目的、任务、内容、流程、质量监控等方面对现场处理加以论述,以使大家较全面地了解现场处理技术知识。,1、现场处理的目的 处理分析野外试验资料,为确定合理的施工因素提供可靠依据。获得并分析叠加剖面,监控采集质量和采集方法,论证采集方法的可行性及对地质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

2、量问题及质量隐患,达到质量控制,质量评价目标。,2、现场处理的任务 监测野外采集数据的质量,随时调整放炮位置和检波点的摆放等;对所要研究的野外采集资料进行各种分析,根据合同要求选择合理的处理流程及处理参数;评价每个处理步骤的输出结果,诊断由于处理参数不合适所造成的各种问题。,3、现场处理的内容 现场处理主要包括试验资料及生产资料两部分处理。3、1 试验资料处理 阅读野外试验方案,了解试验目的和野外工作 方法。试验项目:干扰波调查,环境噪声调查,激发因素,接收因素,观测系统等。,1)单炮显示:固定增益显示。所有记录使用一个增益常数进行显示。2)能量对比:分析有效波及干扰波能量随炮检距的变化。3)

3、频谱分析:整道频谱分析:时窗频谱分析:,4)频率扫描:频率扫描范围:常规低截频定义在812z,高截频一般在 由采样间隔所决定的折叠频率的34左右。滤波门宽度按合同要求,镶边低截陡,高截缓,滤波门通放带连续,无泄漏。,3、2 现场生产资料处理内容(1)预处理A.检查SPS数据 1)磁盘数据格式是否正确。2)与班报、设计采集参数、记录参数是否相符。3)测量(坐标、高程)数据、静校正量数据是否异常。B.解编 1)地震数据重采样,以节省磁盘空间,缩短处理周期。2)非野外记录质量引起的总丢炮率不大于百分之二,同时不允许连续丢失2炮(如合同中有要求,以合同为准)。,注意解编作业运行中的一切异常现象,并查明

4、异常现象的产生原因。解编异常包括:解编后的样点个数与设计不一致;磁带文件号与磁带标签或班报不一致;重文件号;磁带丢码严重或损坏;多余的EOF或带尾少EOF等。,C.单炮显示。对监视记录中的异常记录进行显示。记录异常包括:相邻记录有明显差异。初至异常。明显的异常干扰(强随机噪音、线性干扰、侧面波、多次波、强环境噪声、感应或严重的声波干扰)。强面波干扰。二次初至和多次初至现象。,D.观测系统定义及显示。使用SPS信息完成观测系统定义。E.不正常道、炮编辑。1)一贯道:某检波点在采集过程中始终没有正常工作。2)强干扰:当干扰波较明显的影响叠加剖面质量时,应进行编辑。F.加载观测系统。,(2)高通滤波

5、 消除低频干扰波,一般选取低截频率为812z。(3)线性动校正(3D)1)选择每炮中的一个或多个近排列。2)选择初至波速度。3)线性动校正。4)检查校正异常。,(4)振幅补偿 地震记录经补偿后,浅、中、深层有效波的能量应基本均衡,炮间和道间无明显的 能量差异。(5)反褶积 1)计算时窗避开初至。2)确定反褶积因子长度。反褶积因子长度一般在80160ms之间。,(6)带通滤波 宽门带通滤波,低截频率定义在812z,高截频率一般在由采样间隔所决定的折叠频率的3/4左右。可以通过频率扫描来确定。(7)抽道集 如用GRISYS系统处理需要对数据抽道集。而ProMAX系统处理不需要对数据抽道集,只在数据

6、输入时对道头加以分选,并不是真正的数据分选输出,这样可以节省磁盘空间,缩短处理周期。,(8)野外静校正 原则:1)应用的野外静校正数据应与提供的数据一致。2)绘制静校正数据质量监控图件,分析静校正数据变化趋势的合理性。3)二维应在面上检查高程闭合、静校量闭合。4)对于山地、沙漠等地区,若静校正数据不可靠,应使用初至波静校正等手段求取静校正量。,(9)速度分析 1)速度谱间隔。在构造变化较缓的地区一般2km做一个,在构造变化较剧烈的地区一般1km做一个,在地层突变点两侧要有速度谱控制点。2)参考速度曲线来源。由以往处理剖面得到或由速度谱试验得到。3)切除。动校拉伸畸变及初至要切除,一般用自动拉伸

7、切除即可。,(10)速度谱解释 1)先解释质量比较好的速度谱,再解释其它速度谱。2)单谱解释时,先解释反射能量较好的速度点,再解释其它速度点。3)速度在纵向、横向变化要有规律。纵向速度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同一地层速度横向保持相对稳定。4)对资料差,速度谱上难于求准速度的剖面段,应做速度扫描。5)注意避开多次波和其它干扰波速度。,(11)初步叠加 目的:调整速度和切除参数,使叠加剖面达到最佳效果。1)动校正。动校拉伸畸变要切除。2)滤波。3)增益。4)叠加。,5)显示。6)效果不理想时,检查动校正后的大道集,分析叠加速 度、切除选取的合理与否;如不合理,修改速度和 切除函数。如果从速度谱上难以

8、选取速度,应通过 速度扫描等手段进一步确定速度。7)重复1)6)步,直到叠加剖面效果满意为止。8)初步叠加剖面品质应不低于粗叠加剖面(一个速度 叠加)的品质,否则应检查初步叠加参数,重新处理。,(12)自动剩余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参数包括时窗、最大时移量等的选择:1)时窗内资料要有较高的信噪比。2)时窗内至少要包含一个以上在剖面上能看见的可以连续追踪反射层。3)沿测线方向,根据标准反射层的分布情况,时窗在横向上可以空变。4)时窗长度适中,可以根据试验确定。5)最大允许时移量一般不超过信号的主视周期的一半。,(13)最终叠加 原则:应用自动剩余静校正后,叠加剖面的质量不低于初步叠加剖面质量。否则应检查自动剩余静校正参数,重新处理。,频率低单炮 频散单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