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抗震设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09396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抗震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抗震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抗震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抗震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抗震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抗震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抗震设计.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013-5-17,任课教师:,Company Logo,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绪论2.场地、地基和基础3.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4.结构隔震、消能和减震控制5.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设计6.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7.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抗震8.构筑物抗震设计9.桥梁结构抗震设计10.地下工程抗震设计,Company Logo,7.0 概述,多层砌体房屋由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和混凝土中、小型砌体砌筑而成的墙及柱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的混合结构称为(混合)砌体结构,这是我国目前在多层民用建筑中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可分为:砖砌体、砌块砌体和

2、石砌体结构。砖、石砌体结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砌块结构只有近百年。砌体结构主要用于受压构件,特别是建筑物中的墙、柱等构件。砌体结构区别于其他结构的主要特点:造价低,施工简便;主要用于墙、柱受压构件;人工砌筑,质量的离散性较大;整体性差,需要用圈梁、构造柱等提高其整体性和抗震性能。杯具特征:自重大,刚度大,地震作用大!抗拉、抗弯、抗剪性能差!受施工性能影响大!抗震性能比较差!,Company Logo,7.0 概述,底层为框架的多层砌体房屋就是底层或底部两层为框架结构,上部基层为砌体结构的房屋。由于其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和使用性能良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中小城市的临街建筑这类房屋底层采用钢筋混

3、凝土框架结构,能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多用来做商铺使用;上部采用多层砌体结构形式,可用来做住宅、办公室等由于其上部是砌体形式,下部是框架形式,造成了“头重脚轻”“上刚下柔”的结果从抗震的角度来讲,这对房屋的抗震设防是极为不利的,“头重脚轻”导致其在地震作用下上部砌体以很大的惯性力作用于底层框架;“上刚下柔”则造成结构竖向刚度分布不均匀,使房屋容易出现薄弱层,而薄弱层多出现在底层。,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主要由墙体和连接的破坏引起。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对其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在地震中普遍破坏严重,国内外历次地震: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东京约有砖石结构房屋7

4、000栋,几乎全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048年原苏联阿什哈巴德地震,砖石结构房屋的破坏和倒塌率达70%-80%;1976年唐山地震,对烈度为10、11度区的123栋2至9层的砖混结构房屋的调查,倒塌率为63.2%,严重破坏为23.6%,尚能修复使用的4.2%,实际破坏率达95.8%;汶川、玉树、雅安地震中,砌体结构同样破坏严重,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砌体结构的主要破坏形式:一、墙体破坏在地震中,墙体破坏主要表现为墙体产生交叉(X型)裂缝或墙体压碎。一般底层墙体由于受到的地震剪力较大而容易在地震中遭受剪切破坏,如果底层开洞较

5、少或具有足够的刚度,则破坏部位转移到上一层。1、X型裂缝,主要出现在窗间墙,当窗下墙较矮或较薄弱而窗间墙较宽时,则常在窗下墙形成。裂缝的开展程度一般是上重下轻。,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2、水平裂缝多发生于外纵墙窗口上下皮处。房屋纵向承重时,横墙间距大而屋盖刚度弱时,纵墙出现平面受弯而产生水平裂缝。,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3、竖向裂缝多产生于横纵墙交接处。,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二、外纵墙倒塌纵墙的倒塌一般是由于砌体强度低,砌筑质量差,纵横墙连接不牢,外墙圈梁不足或横墙间距过大引起。1、全部倒塌原因:墙体抗震强度不足。图为唐

6、山市文化路青年宫震后照片,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除四根门柱外,全部倒塌。,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上部倒塌原因分析:房屋上层自重大,刚度差;上层砌体强度弱,整体性差。,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3、局部倒塌原因分析:个别部位的整体性特别差,纵墙与横墙间联系不好,平面或立面有显著的突出,抗震缝处理不当等。,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三、墙角破坏结构上受到地震作用比较复杂,墙角通常是比较敏感的部位,地震中极易遭到破坏。差的施工质量往往引起内墙破坏、

7、隔墙移位和局部破坏,这种破坏多发生在上层。原因分析:房屋角部刚度较大,地震时受扭转作用,地震反应明显增大,受力复杂,易产生应力集中。房屋角部位于房屋尽端,整体约束作用相对较低,抗震能力降低。,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四、刚度突变引起的破坏底层框架多层砌体结构在地震中多发生“鸡腿效应”破坏。由于刚度突变引起部分建筑在地震中破坏。带坡屋顶的多层砌体结构在斜坡处由于承载面积突然缩小和墙体强度削弱往往引起破坏。楼梯间处由于水平楼面板断开、墙体比较高,刚度变化比周围大,往往引起破坏。楼梯间的墙体一般震害较重,原因是横墙间距小,水平刚度大

8、,因而地震作用大,墙体沿高度方向缺乏有力的空间支撑,空间刚度较小,稳定性差,踏步嵌入墙内,墙体有削弱等。,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图为汶川地震中砌体结构楼梯间破坏,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五、楼板和屋盖楼板和屋盖是地震时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其破坏一般是由于墙体开裂、错位或倒塌引起的,因本身强度和刚度不足而引起的破坏极为少见。因为一般会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屋盖。预制板端部搁置长度过短或无可靠的板与板及板与墙的拉接措施,会造成局部倒塌。,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六、附属物砌体结构上的女儿墙、烟囱、塔楼、雨蓬和阳台由于上部结构

9、的质量和刚度突变,产生“鞭梢效应”其连接和锚固不当普遍产生破坏。,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七、其他当地震中抗震横墙布置不当、平面和竖向体型不规则往往引起多层砌体结构破坏。P212图,Company Logo,7.1 震害及分析,震害规律砌体结构的震害情况,宏观上具有以下规律:刚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柔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轻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震害;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较重;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较重。,Company Logo,7.

10、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一、结构布置1、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2、纵横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且纵横向墙体的数量不宜相差过大;2)平面轮廓凹凸尺寸,不应超过典型尺寸的50;当超过典型尺寸的25时,房屋转角处应采取加强措施;3)楼板局部大洞口的尺寸不宜超过楼板宽度的30,且不应在墙体两侧同时开洞;4)房屋错层的楼板高差超过500mm时,应按两层计算;错层部位的墙体应采取加强措施;5)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墙面洞口的面积,6、7度时不宜大于墙面总面积的55,8、9度时不宜大于50;6)在房屋宽度方向的中部应

11、设置内纵墙,其累计长度不宜小于房屋总长度的60(高宽比大于4的墙段不计入)。,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3、下列情况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70mm100m: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4、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5、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6、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7、房屋高度和层数的要求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与

12、房屋的高度直接相关。砌体墙身由于变形能力小,在超载不大时墙身就会产生开裂、继而破碎、引起平面错动,大幅度地降低其竖向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层数越多,影响越严重。因而我国规范规定房屋的层数和高度一般不超过下表的要求,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下表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注:1、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2、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

13、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0m;3、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4、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8、层高的限制多层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部,层高不应超过4.5m;当底层采用约束砌体抗震墙时,底层的层高不应超过4.2m。注:当使用功能确有需要时,采用约束砌体等加强措施的普通砖房屋,层高不应超过3.9m。9、高宽比对多层砌体房屋为避免整体弯曲破坏,除限制房屋总高度外,

14、还要限制其高宽比。我国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限值如下表:,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10、横墙的间距多层砌体结构在平面布置时,房屋的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下表的要求:,注:1 多层砌体房屋的顶层,除木屋盖外的最大横墙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应采取相应加强措施;2 多孔砖抗震横墙厚度为190mm时,最大横墙间距应比表中数值减少3m。,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11、局部尺寸多层砌体房屋砌体墙段局部尺寸也是进行结构布置时需要考虑的文体。为避免局部破坏而引起整体结构的破坏甚至倒塌,局部尺寸的最小值应符合

15、下表要求:,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12、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上部的砌体墙体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除楼梯间附近的个别墙段外均应对齐。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6度且总层数不超过四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砌块砌体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并进行底层的抗震验算,且同一方向不应同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和约束砌体抗震墙;其余情况,8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6、7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Co

16、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整体性好的基础。结构,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二、抗震计算多层砌体房屋和底层框

17、架砌体房屋,刚度沿高度分布一般比较均匀,以剪切变形为主,因此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计算,并按规定对地震作用效应进行调整。一般指考虑地震作用沿两个主轴方向分别验算房屋在横向和纵向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横墙和纵墙在自身平面内的剪切强度。对砌体房屋,可只选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1、计算简图1)基本假定取防震缝所划分的独立单元为计算单元;认为各层楼盖水平刚度为无限大,进作平移运动,各楼层的质量分别集中在相应楼盖处;结构变形为剪切型,且只考虑第一振型,倒三角形。,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2)计算简图:第i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本层楼盖

18、的自重,可变荷载组合值以及本层上、下各半层的墙体自重结构底部固定端标高的确定方法:基础埋置较浅,取基础顶面;基础埋置较深,取室外地坪下500mm处;全地下室,取地下室顶板顶面;半地下室,取地下室室内地坪处。,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2、底部剪力法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因多层砌体房屋水平侧移刚度大,自振周期短,一般在之间,地震影响系数值基本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平台部分,故计算时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即取=max。同时可忽略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的影响(T11.4Tg),即顶部附加作用系数为零。,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

19、构抗震设计,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1 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在1.21.5范围内选用,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大者应取大值。2 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在1.21.5范围内选用,第三层与第二层侧向刚度比大者应取大值。3 底层或底部两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墙体的侧向刚度比例分配。,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底部框架的地

20、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下列方法确定:底部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和轴向力,宜按下列规定调整:1)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有效侧向刚度的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或配筋混凝土小砌块砌体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砌块砌体抗震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0;2)框架柱的轴力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引起的附加轴力,上部砖房可视为刚体,底部各轴线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和框架的有效侧向刚度的比例分配确定;3)当抗震墙之间楼盖长宽比大于2.5时,框架柱各轴线承担的地震剪力和轴向力,尚应计入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计

21、算地震组合内力时,应采用合适的计算简图。若考虑上部墙体与托墙梁的组合作用,应计入地震时墙体开裂对组合作用的不利影响,可调整有关的弯矩系数、轴力系数等计算参数。,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底部剪力法计算例题,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3、楼层地震剪力

22、注意:对于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其地震作用效应仍乘以增大系数3,但不向下传递。,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4、地震剪力分配进行地震剪力分配和截面验算时,砌体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刚度的计算应计及高宽比的影响。高宽比小于1时,可只计算剪切变形;高宽比不大于4且不小于16寸,应同时计算弯曲和剪切变形;高宽比大于4时,等效侧向刚度可取0.0。注:墙段的高宽比指层高与墙长之比,对门窗洞边的小墙段指洞净高与洞侧墙宽之比。墙段宜按门窗洞口划分;对设置构造柱的小开口墙段按毛墙面计算的刚度,可根据开洞率乘以下表的墙段洞口影响系数:注:1 开洞率为洞口水平截

23、面积与墙段水平毛截面积之比,相邻洞口之间净宽小于500mm的墙段视为洞口;2 洞口中线偏离墙段中线大于墙段长度的14时,表中影响系数值折减0.9;门洞的洞顶高度大于层高80时,表中数据不适用;窗洞高度大于50层高时,按门洞对待。,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楼层剪力分配原则第i层的横向地震剪力由第i层所受的横墙承受。第i层的纵向地震剪力由第i层所受的纵墙承受。楼层横向地震剪力分配横向楼层地震剪力在横向个抗侧力墙体间的分配,不仅取决于每片墙体的层间抗侧力等效刚度,还取决于楼盖的整体水平刚度。1)刚性楼盖房屋刚性楼盖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符合要求的现浇及装配式整体

24、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等。假定:楼盖刚度无限大,楼盖仅发生整体平动,各横墙将产生相等的水平位移。,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各横墙所承担的地震剪力按各墙侧移刚度比例进行分配。,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对于刚性楼盖,当各抗震横墙的高度和砌体材料相同,且以剪切变形为主时,其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可按各抗震横墙的横截面积进行分配。,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2)柔性楼盖房屋柔性楼盖房屋:以木结构等柔性材料为楼(屋)盖的房屋。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的水平刚度很小,无法约束各横墙发生相同的水平

25、位移。整个楼盖可近似视为分段简支于各篇横墙的多跨简支梁,各片横墙可独立地变形。按横墙从属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分配。,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当楼层单位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时,可简化为按该墙与两侧横墙之间各一半楼(屋)盖面积进行分配:,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3)中等刚度楼盖房屋中等刚度楼盖:介于刚度楼盖和柔性楼盖之间的楼(屋)盖,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各片横墙所承担的地震剪力,不仅与横墙抗侧力刚度有关,而且与楼盖自身的水平变形有关。规范规定:各横墙所分配的地震剪力,按刚性楼盖和柔性楼盖结果的平均值确

26、定。,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楼层纵向地震剪力分配一般砌体房屋的纵向较长,且纵墙的间距较小,纵向水平刚度较大。对各种楼盖均按刚性楼盖考虑,按各道纵墙的侧移刚度比例进行分配。同一道墙各墙段地震剪力的分配在同一道墙上,门窗洞口之间墙段所承担的地震剪力可按墙段的侧移刚度进行分配。各墙段的侧移刚度和墙段的高宽比有关。墙段的高宽比为洞口净高与洞侧墙宽之比。洞高的取法:窗间墙取窗洞高;门间墙取门洞高;门窗之间的墙取窗洞高;尽端墙取紧靠尽端的门洞或窗洞高。,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当各墙段高宽比均小于1,各墙段的侧移刚度仅考

27、虑剪切变形第i层m道墙底r墙段的侧移刚度为:第i层m道墙段所分配的地震剪力为:,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墙肢剪力分配例题,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5、抗震强度验算各类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普通砖、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衡

28、怎受剪承载力按下式计算:,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当按上两式验算不满足要求时,可计入基本均匀设置于墙段中部、截面不小于24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240mm190mm)且间距不大于4m的构造柱对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按下列简化方法验算:,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或小砌块的砌体墙,当符合规范的构造要求时,其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底层框架柱的轴向力和剪力,应计入砖墙或小砌块墙引起的附加轴向力和附加剪力,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Company Logo

29、,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的抗震受剪承载力按下式计算:,Company Logo,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P217综合例题,Company Logo,7.3 构造措施,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结构的整体性、保证抗震设计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目标的实现、弥补抗震计算的不足。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加强结构的连接;2、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3、合理布置圈梁;4、重视楼梯的设计。,Company Logo,7.3 构造措施,圈梁及构造柱,Company Logo,7.3 构造措施,1、加强结构的连接:6、

30、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以及8、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6的通长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网片。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屋架可靠连接,房屋出入口处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锚固。采用硬山搁檩时,顶层内纵墙顶宜增砌支承山墙的踏步式墙垛,并设置构造柱。,Company Logo,7.3 构造措施,2、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各类多层砖砌体房屋,应按下列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731的要求。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73

31、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73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当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本条2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设置构造柱。采用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的砌体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时,应根据增加一层的层数按本条14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Company Logo,7.3 构造措施,Company Logo

32、,7.3 构造措施,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180mm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水平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3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本规范表712的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2)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Company Logo,7.3 构造措施,3、合理布置圈梁:圈梁对砌体房屋抗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由于圈梁的约束,预制板散开以及砖墙出平面倒塌的危险性大大减小了,使纵、横墙能够保持一个

34、整体的箱型结构,充分发挥各片墙的平面内抗震抗剪强度,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作为楼、屋盖的边缘构件,提高了楼、屋盖的水平刚度,使局部地震作用能够传递给较多的墙体共同分担,从而减轻了大房间纵横墙平面外破坏的危险性;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使裂缝仅在两道圈梁之间的墙体内发生,减小了墙体坍塌的可能性;减小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不利影响;防止或减轻地震时地面开裂将房屋撕裂。,Company Logo,7.3 构造措施,多层砖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的砖房,应按下表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现浇或装

35、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抗震墙体周边均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Company Logo,7.3 构造措施,多层砖砌体房屋现浇混凝土圈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2 圈梁在本规范第733条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3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按规范要求增设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少于412。,Company Logo,7.3 构造措施,4、重视楼梯的设计:楼梯间尚应符合

36、下列要求: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和4分布短钢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网片;7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10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配筋砖带不少于3皮,每皮的配筋不少于26,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且不低于同层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8、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所有

37、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网片。,Company Logo,7.3 构造措施,5、楼、屋盖为保证楼、屋盖的与墙体的整体性,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6度时房屋的屋盖和7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