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Good Afternoon!,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答辩人:李河南指导老师:章元明 教授日期:2009-6-13,汇报内容,文献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分析讨论与结论致谢,文献综述,大豆产量性状研究的重要性 国内外研究进展 本论文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意义,鉴于QTL定位不稳定,易受环境影响,给应用增加难度。所以本研究主要是采用在不同年份,对产量相关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阐明其遗传规律,从而制定准确有效选择方案和育种策略。,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田间试验,分子实验,溧水中子黄豆(P1),南农493-1(P2),F2,972对大豆公共引物对亲本进行多态性选择,获得了273对在
2、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获得了150对在F2群体单株间具有多态性的SSR分子标记,重要性状的考察 大豆粒形性状 大豆植株鲜重和干重性状,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利用P1、F1、P2和F2:3(正交或反交);F2和F2:3 连锁图构建:Joinmap3.0 QTL定位:CIM(Wincartographer V2.5)MIM(Wincartographer V2.5)MJA(Multi-marker joint analysis:MJA),结果与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 应用Joinmap 3.0作图软件进行连锁分析,得到一张具有91个分子标记,包含28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图3-1)。,大豆粒形的遗
3、传分析 粒形性状表型分布 混合遗传分析:粒长符合D_0模型,一对主基因控制;粒宽和粒厚符合C_0模型,多基因为主。,粒形性状的QTL分析 粒长:CIM方法检测到4个QTL,MIM方法检测到6个QTL;3个QTL同时被CIM和MIM检测到,qSL-O-2,qSL-O-1,qSL-D2-1。粒宽性状用CIM方法检测到6个QTL,MIM方法检测到6个QTL。有4个QTL,qSW-A1,qSW-J-1,qSW-M-2,qSW-N-1,在CIM和MIM方法同时检测到。粒厚性状用CIM方法检测到4个QTL,MIM方法检测到4个QTL。其中4个QTL,qST-A1-1,qST-M-1,qST-N-1和qST
4、-O同时在CIM和MIM方法中检测到。,粒形MJA结果:粒长共检测到6个QTL,其中有2个QTL同CIM和MIM方法检测结果一致,3个新QTL,1个环境效应和1个环境互作;粒宽共检测到7个QTL,有3个同CIM和MIM方法检测结果一致,4个新的QTL;粒厚共检测到5个QTL,有3个同CIM和MIM方法检测结果一致,2个新QTL。,大豆单株鲜重、干重的遗传分析 表型分布 单世代的主基因分析:鲜重和干重符合B-1模型,即两对主基因模型。,鲜重、干重的QTL定位分析 鲜重:鲜重用CIM方法检测到5个QTL;用MIM方法检测到7个QTL;其中有2个QTL被CIM和MIM同时检测到;干重:干重用CIM方
5、法检测到10个QTL;MIM方法检测到6个QTL,3个互作;其中有4个QTL在CIM和MIM方法同时检测到。,结论与讨论,讨论 遗传连锁图谱 CIM作图法、MIM作图法和联合分析方法的比较 QTL定位结果 梁慧珍等(2008),P.Salas et al.(2006);陈庆山等(2007),吴晓雷等(2001)分离分析和QTL定位 表型相关和QTL呈簇,结论 使用CIM、MIM和全基因组多标记联合分析三种QTL作图方法,对大豆粒长、粒宽和粒厚的F23和F24群体资料分析,发现能相互印证的QTL共12个,并有成簇分布的现象。同时发现存在上位性,环境效应和环境互作。对大豆单株鲜重、干重的F2和F2
6、3群体资料分析,发现能相互验证的QTL共7个。,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李河南,汪霞,李广军,程利国,何小红,张国政,章元明.大豆粒形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大豆科学,2009,28(1):16-20 Li He-Nan,Guang-Jun Li,Xia Wang,Li-Guo Cheng,Chun Li,Yuan-Ming Zhang.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seed shape traits in soybean(Glycine max L.Merr.).Submitted.李广军,李河南,程利国,汪霞,章元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
7、QTL定位.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已接受)程利国,李广军,刘玉芹,李河南,章元明.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Sa株系抗扩展的遗传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已接受),致谢本文是在导师章元明教授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实验,论文修改,到最后的定稿,无一不包含章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章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十分感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和江浦试验农场的全体老师和工作人员,感谢师兄李广军、何小红、李春、牛远、程利国、师姐冯建英、吕海燕、同学李梦、林飞、匡峰磊、姚黎黎、师妹刘晓芬、汪霞、魏世平、俆宇等,还有帮助过我的低年级师弟,师妹;同时也要感谢其它课题组的师兄王金社,苏成付,同学张文宇,焦瑞峰,杨中路,晋玉宽等,正是在他们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才得以顺利的完成学业。感谢父母的无私付出和对我的支持、理解、容忍;他们的坚强,是我永远的楷模,能让他们快乐幸福生活,是我最大的目标和动力;感谢姐姐和亲人经济和精神的支持;最后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女友,王芹硕士研究生,感谢她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向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致敬。,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