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不寐、便秘、泻泄.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18166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冒、不寐、便秘、泻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感冒、不寐、便秘、泻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感冒、不寐、便秘、泻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感冒、不寐、便秘、泻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感冒、不寐、便秘、泻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冒、不寐、便秘、泻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冒、不寐、便秘、泻泄.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感 冒,一、概述: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伤风”、“冒风”病因:外因:感受 六淫之邪 时行疫毒 内因:正气亏虚主要病因病机:卫表失和,肺失宣肃,西医:病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鼻、咽、喉部卡他症状为主要症状。病因: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辨别:病毒、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主症: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头痛 风寒: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白清稀。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风热:发热重恶寒轻,面红目赤,鼻塞而干,少涕,或流黄浓涕,咳声重浊,痰黄而粘,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暑湿:咳声重浊不扬,咯吐白色粘痰,身热不扬

2、,汗出不畅,头昏重而胀,胸脘痞闷,肢体酸重,纳呆,腹胀,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三、辨证治疗,风池、大椎、列缺、合谷、外关1、风寒加风门、肺俞;2、风热加尺泽、曲池;(大椎、梅花针+火罐)3、暑湿加中脘、足三里;,4、邪盛体虚加肺俞、足三里;5、鼻塞流涕加迎香;6、头痛加印堂、太阳;7、咽肿加少商;,四、其它疗法:,1、灸法:风寒:大椎隔姜灸,35壮,每日23次。走罐:足太阳膀胱经,留罐大椎穴。2、刺络放血:风热大椎、双肺俞刺络放血。3、穴注:风寒:曲池柴胡注射液;风热:足三里、曲池鱼腥草注射液;体虚:足三里、曲池胎盘注射液;4、耳穴:肺、气管、内鼻、耳尖、脾、三焦,五、预防:1.流行期间应该

3、注重预防,冬春季节可用贯众、紫苏、荆芥各10g,甘草3g煎水顿服,连服3日。夏季暑湿当令之时可用藿香、佩兰各5g,薄荷3g煮汤代饮料。流感盛行可用贯众10g,板蓝根12g、甘草3g煎服。日一剂。2.醋熏:食醋10ml加水稀释,加热熏蒸2h。,便秘,一、概论,定义:指大便秘结,排便周期或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的病症。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分类结肠便秘: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蠕动缓慢而成便秘。直肠便秘:食物残渣在直肠中停留时间过长而成便秘。,分类,原因,排便无力,摄液不足,进食少渣食物。体力活动减少,长期卧床者。神经功能紊乱及直肠,肛门疾患者。器质性:肿瘤、机械性肠梗阻等,二、临床表现,主

4、症:排便困难。个体差异:或2日以上至1周左右大便1次,粪质干硬,排出困难;或虽然每日大便1次,但粪质干燥坚硬,排出困难;或粪质并不干硬,也有便意,但排出困难等。伴随症状:有腹胀、腹痛、头晕、便血等。辅助检查:X线钡剂透视、纤维结肠镜。,临床表现分型,热秘: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气秘: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腹痛连及两胁,得矢气或便后则舒,嗳气频作或喜叹息,苔薄腻,脉弦。冷秘:大便秘结,腹部拘急冷痛,拒按,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或沉迟。虚秘:虽有便意但排便不畅,或数日不便但腹无所苦,临厕努挣乏力,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弱。,治则,通调腑气

5、、润肠通便热秘、气秘只针不灸,泻法冷秘针灸并用,泻法虚秘针灸并用,补法,处方方义,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天枢、大肠俞(俞、募)通调大肠腑气上巨虚(下合穴)支沟、照海(经验穴):调三焦气机通腑,随症加减,热秘加合谷、曲池清泻腑热气秘加中脘、太冲疏调气机冷秘加灸神阙、关元通阳散寒虚秘加脾俞、气海补脾益气,操作,冷秘、虚秘用温针灸、温和灸、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2、其他疗法,耳针疗法单穴疗法敷贴疗法穴位注射法皮下针法,耳针疗法:大肠、直肠,敷贴疗法热秘:生甘草3g,冰片1g,食盐4g寒秘:附子1.5g,生甘草2g置于神阙 穴 艾柱灸,穴位注射疗法:药物:生理盐水取穴:咳肛穴(尺泽穴下2cm)穴

6、位埋线疗法:取穴:上巨虚、大肠 俞、天枢适应症:顽固性便秘,泄 泻,一、概述:大便次数增多,质稀溏或如水样。二、病机:脾虚湿盛。三、临床表现:1、食滞胃肠:2、寒湿困脾:3、肠腑湿热:4、肝郁气滞:5、脾气亏虚:6、肾阳亏虚:,四、治疗方法:,治则:1、寒湿困脾、脾气亏虚、肾阳亏虚健脾益肾,温化寒湿;2、肝郁气滞、食滞胃肠、肠腑湿热行气化滞,通调腑气。,取穴: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配穴:1、寒湿困脾加脾俞,阴陵泉;2、肠腑湿热加合谷,下巨虚;3、食滞胃肠加中脘,建里;4、肝气郁滞加期门,太冲;5、脾气亏虚加脾俞,足三里;6、脾气下陷加百会;7、肾阳亏虚加肾俞,命门,关元。,四、其

7、它疗法:,1、耳压:小肠,大肠,胃,脾,肝,肾,神门。2、穴位贴药:云南白药1g,加6070%酒精调糊敷脐,风湿膏外固定。治疗秋季腹泻。,失眠,失眠,一、概述 1、定义: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睡眠不深,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2、常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贫血”等疾病中。,3、失眠的诊断,失眠症: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不能以统计上的正常睡眠时间作为诊断失眠的主要标准。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如果失眠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

8、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另诊断为失眠症。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 版修订版,失眠症诊断标准:,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疗效标准,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WHO分级:级:睡眠率7080%,睡眠尚可。级:睡眠率6070%,睡眠困难。级:睡眠率5060%,睡眠障碍。级:睡眠率4050%,中度睡

9、眠障碍。级:睡眠率3040%,严重睡眠障碍。,二、病因病机,病位在心。睡眠为心神所主,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主要病机: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致神不安。,病因病机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饮食、思虑、劳伤)2、心胆气虚:心神不宁(体质、七情)3、阴虚火旺:肾水不能上济心火(体质、劳伤)4、肝郁化火:扰动心神(七情)5、痰热:内扰心神(饮食、思虑伤脾),三、临床表现,1、心脾两虚2、心胆气虚3、阴虚火旺4、肝郁化火5、痰热内扰,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身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心悸胆怯,善惊多恐,夜寐多梦易惊,舌淡苔薄,脉弦细。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

10、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睡眠不安,心烦懊憹,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四、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法 治则-宁心安神、清心除烦。,心脾两虚者心胆气虚者阴虚火旺者肝郁化火者痰热内扰者,补益心脾 补气养血。针灸并用,补法.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为主补心壮胆。针灸并用,补法.以手少阴心经/足少阳胆经为主育阴潜阳。只针不灸,平补平泻.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为主平肝降火 解郁安神。只针不灸,泻法.以 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为主健脾清热化痰。只针不灸,

11、泻法.以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为主,处方:神门 内关 百会 安眠方义:失眠主因心神不宁,故需养心安神,【神门】心经原穴,宁心安神【内关】心包经络穴,宁心安神【百会】督脉足太阳之会,入络于脑,清头目 宁神智。【安眠】治失眠之经验穴针灸大全:心中虚惕、神思不安,取神门、内关、百会,处方加减,心脾两虚:心胆气虚:阴虚火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脾俞、三阴交-健脾益气养血 心俞-养心安神定悸心俞、胆俞、丘墟-补心益胆镇惊太溪、太冲、涌泉-滋肾阴降心火行间、太冲-平肝降火解郁 风池、足窍阴-疏调肝胆中脘、丰隆、内庭-清热化痰和胃,2、其他治疗法,耳针:皮质下、交感、心、脾、神门、神衰梅花针法:从项至腰部督脉和足太阳 第一线叩打,以皮肤潮红为度。3)穴位注射:Vit B1(100mg)+Vit B12(500mg)注射心俞(双),其他治疗法,4)穴位敷贴:取朱砂3-5g研末,用浆糊均匀粘 于白布上,外敷涌泉,胶布固定,睡前敷贴效果更佳5)艾灸:百会、涌泉,小结,1、首先辨虚实 景岳全书“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2、备穴四神聪、神庭、申脉、照海、大陵、风池、三阴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