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工业木材生产规划.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19820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工业木材生产规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森林工业木材生产规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森林工业木材生产规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森林工业木材生产规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森林工业木材生产规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工业木材生产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工业木材生产规划.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森林工业木材生产规划,第一节 森林合理年采伐量的计算方法第二节 森林合理年采伐量的确定实例第三节 木材生产工艺流程第四节 伐区规划第五节 运输规划第六节 贮木场规划第七节 森工机械化发展与森工新技术,第一节 森林合理年采伐量的计算方法,1 合理年采伐量,(1)定义合理年采伐量是指在保证以场轮伐的前提下的年木材采伐蓄积量,合理年采伐量能保证年资源消耗量不大于年生长量,能保证持续轮伐和不间断的长期经营利用。合理年采伐量是实现”以场定居,以场轮伐”、“长期经营、永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林业生产发展的前提条件。,(2)意义 确定合理年采伐量就是确定木材的生产规模。木材生产规模决策是林业生

2、产规划的核心。它决定了提供给林产工业所需原料木材的数量、质量和产品规格,也决定了营林生产的基地更新规模,对附属企业生产规模产生重大的影响。,(3)与采伐限额、木材“一本帐”之间的关系 确合理年采伐量是从场森林资源出发,根据森林永续利用和促进林业生产发展原则确定的森林采伐的蓄积量,是制定经营期内年采伐限额的依据。采伐限额是以森林经营方案合理年采伐量为依据,经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最高森林资源消耗蓄积量,是国家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法定指标。,木材“一本帐”是根据国家核准最高采伐限额而编制的年度木材产品生产计划。,2 轮伐期和择伐周期,轮伐期和择伐周期是计算森林采伐量的两个基本要素。,(1)轮伐期及其

3、计算轮伐期是指某一经营单位对皆伐作业的总面积,按某一年采伐量连续不断地采伐,直到现有林木采完时,下一代林分能按不少于前述某一年采伐量持续采伐一个循环所需的最短年限。轮伐期只适用于皆伐的林地。,轮伐期 u 的计算公式:式中:K 为调整数值,范围 0 K 5.M 为皆伐迹地上人工林单位面积年平均生长量;m 为成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2)择伐周期及其计算择伐周期是指择伐作业林分经第一次采伐后,保留的林木生长到采伐前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成熟木蓄积量时,再进行采伐所需的年限。择伐周期是用于异龄林择伐作业的,择伐周期不同于异龄林径级择伐中的“回归年”。,择伐周期 n 的计算公式:式中:S 为择伐强度;P 为

4、保留木的生长率;K 为增长系数。,(3)回归年回归年是指从采伐符合一定径级以上的林木开始,到其它保留木继续生长到能采伐利用为止的经营周期。,3 确定森林年采伐量的原则,在轮伐期和择伐周期内,森林资源消耗量应不大于生长量;所确定的年木材产量,应使后续资源能够持续轮伐,不能造成中途停产或减产。为此,在确定年经营面积和年木材产量时,要计算森林生长量。确定一个森林经营单位的合理年采伐量,应遵循科学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4 森林合理年采伐量的计算方法,(1)面积控制法(a)轮伐期公式或,(b)成熟度公式,轮伐期公式较适用于成过熟林占优势的天然林。,(c)第一林龄公式,(d)第二林龄公式,(e)林况公式

5、,(2)材积控制法(a)平均生长量公式,(b)蓄积量结合生长量公式,(3)“分期计算,综合平衡”公式(a)初算确定各分期采伐对象 当某一个树种的龄级年数(5年)与一个经营期(5年)相等时,第一分期(每分期规定为5年)采伐对象就是现有主伐龄级和高于主伐龄级的林分。第二分期则采伐低一个龄级的林分。以此类推。计算公式,(b)选型 根据初算的分期年采伐量,若前期大于后期且呈逐期递减或波浪式减少时,宜选择稳定型;若后期大于前期且呈逐期递增时,宜选择增长型;若后期大于前期且呈波浪式增长时,宜选择稳定、增长交替型。(c)调整“分期计算,综合平衡”法的核心是调整采伐量的问题。,“分期计算,综合平衡”法的优点:

6、便于全面掌握各个时期年采伐量的变化动态;为修订近期森林年采伐量和编制中长期林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对各个分期的年采伐量进行了合理调整,可以比较充分地利用森林资源。,(4)其它采伐量的计算(a)择伐作业年采伐蓄积量,(b)抚育间伐蓄积量,抚育间隔期:透光伐为5年;生长伐为7-15年。间伐强度按蓄积量计算:透光伐:人工林 15-30%,天然林 10-20%;生长伐:人工林 10-20%,天然林 15-30%。抚育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人工林不低于0.6;天然林不低于0.5。,(c)疏林采伐量,(d)散生木采伐量,(e)林分改造采伐量,(f)防护林采伐量,(g)薪炭林采伐量,(h)毛竹采伐量,5 线性规划

7、在森林采伐量确定中的应用,第二节 森林合理年采伐量的确定实例,第三节 木材生产工艺流程,(1)木材生产特点 资源分布的密度低,导致经营措施相对粗放。为有效提高生产工时的利用水平,要求作业区内有良好的交通运输设施。林区内部交通网络的合理布局,对于木材生产过程将会产生有利的影响。资源的再生性,使采伐作业呈现周期性,作业地点变更频繁。因此,要求生产工序中的各种设备具有自重轻、体积小和功能完善的特点,各设备之间能形成匹配合理的作业系统,以便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1 木材生产特点及其工艺分析,(2)确定木材生产工艺应考虑的问题根据工序间衔接关系的紧密程度,将产品形态转变工序的全过程,按伐区和贮木场两

8、个不同的区域进行适当的划分。为了保证产品转变的连续性,确定伐区和贮木场区域间的产品转移关系。协调从立木到原料木材的产品加工工序全过程的衔接和配合关系。,2 木材生产工艺流程分析,(1)林区木材生产工艺流程,投入,立木,人工,伐区设备工程,伐区建筑工程,伐区作业系统,伐倒木,原 条,原 木,木 片,山上楞场,伐区产品,运输设备工程,运输建筑工程,投入,运输作业系统,产出,伐区产品,最终楞场,投入,伐区产品,加工设备工程,场内建筑工程,贮木场作业系统,产出(林业局木材系列产品),调拨,市场,(2)不同作业阶段的工艺流程(a)伐区作业阶段该阶段是实现立木转变为原料木材的第一阶段。,立木采伐,手工斧,

9、准备作业,油 锯,伐木剪,集材,索道,拖拉机,滑道,其他,伐倒木到材,削片(削片机),木片到材,打枝剥皮,打枝斧,打枝机,剥皮刀,剥皮机,集材,索道,拖拉机,滑道,其他,原条到材,造材,木片到材,造材,原条到材,手工锯,油 锯,造材机,原木到材,山上楞场,(b)运输作业阶段 该阶段所起的作用仅限于加工产品位置的转移,而不对产品施加影响。,装车,装车台,缆索起重机,液压起重臂,推河,人 工,绞盘机,拖拉机,水运,单漂流送,扎排,装运,伐区产品,运输,汽车,火车,空运,卸车,收漂,单漂流送,扎排,装运,收漂,卸车,龙门起重机,兜 卸 机,臂架起重机,人 工,编排机,人 工,装船机,起重机,人 工,

10、排运,船运,拆排(人工),出河,卸船,起重机,卸船机,人 工,起重机,绞盘机,人 工,出河机,最终楞场,(c)贮木场作业阶段 该阶段将完成立木到原料木材的转变,完成伐区尚未完成的部分加工作业。,将运输到材的伐区产品归楞(堆),起重机,装载机,绞盘机,人 工,加工,伐倒木,原 条,原 木,木 片,打枝剥皮,造材,起重机,装载机,绞盘机,人 工,外调,装车,装船,归楞(堆),起重机,装载机,绞盘机,人 工,起重机,装船机,人 工,市场,3 木材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1)制定木材生产规划的一般步骤根据林业局产品总流向,外部运输方式,以有利于企业经营为前提,在尽可能减少其开发费用的情况下,确定林业局的

11、外部衔接点,以便加强企业与社会的接触和交流;按照以场生产经营、以场定产轮伐的精神,在保证林业局资源结构调整结果和设计年产量的情况下,确定各林场资源结构调整计划和年产量计划,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林场伐区产品结构方案;分析并确定林场产品流向,林业局内部运输方式,提出林场的外部衔接点布局方案;,根据林产品加工的规模及原料的供应关系,提出并确定林产品加工业的布局方案;把以上衔接点作为网络中的节点,根据点间建立连通关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综合分析,建立网络模型。通过对网络模型进行分析,以总费用最小为目标,选择并确定林业局内部运输网的一级连通关系;按伐区阶段最终产品相同或相近的要求,将林场归类合并为几大类型

12、。按类型确定林场生产工艺的基本结构;在林场内部进行运输网的二级连通关系的优化;确定开发速度并安排开发顺序;绘制林区内部以木材及林产品为主的货流图并进行运输工艺设计;,对贮木场到材情况及到材过程进行分析;对因到材与调拨不同步,所形成的贮木场最大库存量进行分析;进行贮木场工艺设计及贮木场规模的适应性讨论;对各类建筑工程量、设备工程量进行统计;按阶段成本构成进行成本计算;进行其它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及经济评价;从生态、社会的角度,以及林业局生产经营的其他角度对木材生产规划进行综合评价;整理与成文。,(2)木材生产规划优化的过程 采用优化方法,多次重复,反复比较,实现规划内容的优化。,第四节 伐区规划,伐

13、区规划是在林业企业生产布局和林场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可以对伐区生产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为以后每年进行的伐区调查设计提供指导性文件,同时为伐区工程的估算、机械设备的配备和生产建设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提供必要的数据。伐区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伐区配置、采伐方式和生产工艺的选择;机械设备的配备和生产组织的决定等。因此,伐区规划必须注重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1 伐区配置与伐区规划原则,(1)伐区配置伐区配置是以实现木材生产合理布局和森林资源合理经营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以合理年采伐量为标准,以现有的生产条件为依据,对林场的伐区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因此,伐区配置是在企业的生产布局和开发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配

14、置时要求拥有完整的森林调查资料。伐区配置包括选择企业建成投产后前3年的伐区资源。,选择伐区是应考虑到运输条件。林道网的铺开,一般有沟口向沟里,顺次配置,应尽可能使生产集中,充分发挥运输设备的效能。,(2)伐区规划的原则必须服从并满足木材生产规划的有关要求;必须在对经营范围内不同类型伐区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和考察伐区生产中诸要素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提出伐区规划的设想;根据森林特点、地形条件、更新要求,合理选择采伐方式,有利森林更新和水土保持;根据现有道路布局,合理配置伐区和安排采伐顺序。,根据现有森林资源状况、山场条件、采伐和更新方式、以及现有工艺技术水平,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伐区

15、生产工艺方案、劳动组织和机械设备,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依据森林开发的需要和伐区生产工艺类型,合理确定机械化作业比例和机械设备选型;充分利用零星边角的森林资源和伐区采伐剩余物,提高森林利用率。,(3)伐区顺序安排和采伐带划分 伐区顺序的安排主要是决定每个作业伐区的进度和顺序,以使每个伐区的作业适应季节条件和运输系统的建设。伐区顺序应在伐区开发顺序的指导下进行,原则上由近及远,由沟口向沟里,逐渐延伸,以缩短生产线路,避免过大的准备作业量。具体划分时,基本是以自然地势、山脉走向为准。伐区区域面积大小,要以一个作业年度为限,做到采伐一块、完成一块、更新一块。,(3)伐区顺序安排和采伐带划分 伐区顺序

16、的安排主要是决定每个作业伐区的进度和顺序,以使每个伐区的作业适应季节条件和运输系统的建设。伐区顺序应在伐区开发顺序的指导下进行,原则上由近及远,由沟口向沟里,逐渐延伸,以缩短生产线路,避免过大的准备作业量。具体划分时,基本是以自然地势、山脉走向为准。伐区区域面积大小,要以一个作业年度为限,做到采伐一块、完成一块、更新一块。,(3)伐区规划的要求(a)采伐方式的合理确定 采伐方式的选定,应本着有利于森林更新,有利水土保持和方便木材生产的原则,因林因地的选定采伐方式。我国的采伐方式主要有皆伐、择伐和渐伐三种。皆伐:在短期内(一般为一年)将所划定的森林采伐地段上所有的林木一次全部伐完。它适用于成过熟

17、单层林、中幼树较少的复层异龄林,坡度较缓不宜引起水土流失的地段。,择伐:采伐强度小于伐前蓄积量的40%,伐后郁闭度大于0.5以上,间隔期大于一个龄级期的采伐方式。适合中幼龄树木较多的复层异龄林或皆伐后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单层成熟林。渐伐:渐伐是将成过熟林分2-3次采完。成过熟林中的单层同龄林或基本上达到采伐年龄,但不超过两个林层的异龄林;林下天然更新条件好或林下更新前已有幼苗、幼树,且更新情况良好的林分;全部更新过程一般不超过一个龄级期的情况实行渐伐。,(b)集材方式选择 除考虑到森林分布、出材量、地形地势、采伐更新方式之外,还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习惯。在技术经济分析基础上,提出关于集材方式选择

18、的一般原则。,(c)组织采伐和集材作业应充分考虑林区自然气候条件,充分利用有利的生产季节。,2 伐区规划调查,(1)资料准备 抚育间伐、林分改造及木材生产主伐的伐区调查资料是在营林规划过程中进行的。成熟用材林伐区调查资料,包括以下基本内容:(a)林区内现有伐区的生产流程情况:各工序的工艺衔接关系,各阶段作业方式及劳动组织形式;(b)伐区生产的机具设备类型、性能、数量及利用率、后备情况;(c)机械化比例,各种机械的台班费用,油脂燃料、材料的实际消耗;,(d)伐区生产的工作制度:年作业天数、生产班次、常年与季节性作业比例;(e)伐区调查设计资料及准备作业工程量;(f)现行劳动生产定额(包括补充定额

19、)及技术经济指标;(g)各类人员编制配备情况;(h)劳动生产率及木材损失率;(i)伐区生产成本情况;(j)平均原条材长、原条造材率、商品材出材率等;(k)专题调查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作业方法调查;适用于本林区的国外设备的技术资料、试验资料和论证资料等。(l)伐区现行土木建筑工程的主要类型、技术标准、结构形式,造价等。,(1)伐区规划的调查方法(a)典型调查目的与要求 目的:为了获得这类伐区的基本情况,对生产条件有系统的认识,必须的有限个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以便获得由点到面的调查结论。要求:分类设点。要对前3年开发的伐区按森林类型、坡度、单位面积出材量等特点进行分类,然后,分别从大类中选出

20、几个有代表性的伐区作为重点调查的对象。,林业局布点数目要求达到林场总数的一半,这些布点的林场内还用再设1-2个点,每个点的面积为200-400hm2左右。所有伐区必须是未曾破坏的完整伐区。调查内容 初步方案中选定的采伐方式、工艺方案在该伐区的适应性进行评价;伐区运材叉线的走向、位置及长度是否合适,装车场位置的选择是否合适;伐区集材方式及其设备类型的选择;建筑工程量及准备作业工过量的估算;,伐区剩余物数量及集运方式的确定。调查方法图面材料的准备现地踏查 周界踏查和林内踏查。周界踏查:从伐区全貌的角度,了解地形、坡度和资源情况。林内踏查:包括伐区内各类建筑工程踏查,林内资源结构及林分变化情况调查;

21、采伐及更新条件调查。,踏查成果整理 在伐区调查工作图的基础上,绘制典型伐区图;根据图纸统计分析,确定该伐区集运距离,集运道路数量,装车场及其它建筑工程量,进行伐区建筑工程量汇总。确定工艺方案,确定设别类型、数量;确定有关技术标准及技术经济指标;编写伐区踏查报告。包括:踏查地点、时间;调查内容和方法介绍;伐区介绍、设计方案及有关图标资料。,(a)一般调查调查方法 收集规划地区和同类型林区中一般企业和先进企业的有关生产管理的成果和资料;现场考察和走访调查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调查内容 设备类型:性能、使用效果和使用管理情况;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机械化水平、消耗情况、成本情况及作业制度;有关技术标准、

22、生产定额及其它技术经济指标;,木材损失率、劳动生产率、商品材出材率等;现存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设想;剩余物出产情况及利用途径的设想。,3 伐区规划的制定,伐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是在进行伐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局(场)开发总体构思的要求,对所提供的典型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后完成的。其具体步骤如下:,(1)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2)伐区生产工艺流程的选择(3)伐区规划工程布局的确定(4)局典型工艺方案的确定(5)伐区规划的编制(6)伐区剩余物处理方案的制定(7)伐区阶段生产成本,(1)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各类生产定额指标基本作业(伐木、打枝、剥皮、集运材、归楞、装车和推河等)的生产定额和单位生产成本;准备作业(运

23、材叉线、各种集运材道、楞场、工棚等的修建和架设)的工作定额,材料消耗和费用指标;辅助作业(机械维修保养、道路养护、产品检验、迹地清理、伐区供电等)的工作定额和费用;确定生产工人的比例;车间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站直接生产工人的比例;伐区生产各工种的作业制度。,(2)伐区生产工艺流程的选择 伐区生产包括采伐、打枝、检量、造材、铲皮、集材、归楞和装车等多种作业工序。工艺流程设计应遵循原则:按照准备作业、采伐、集材和归装几个阶段,确定相应的工序作业方式和工序作业设备;根据伐区作业条件,以林场为单位确定若干个备选的工艺方案;简化工序,缩短流程,方便生产管理。确定伐区生产阶段的成本构成情况。,(3)伐区规划

24、工程布局的确定(a)以林场为单位,以林场与局林道网的衔接点为出发点,以场组织常年从事生产的工区为节点,按需要与可能构造场内运输支线网,进行场内林道网优化设计。林道是指在林区内为木材生产、营林、经营活动而修建的专用道路。一般以林业局(场)为中心,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四周辐射状布设。林道按其位置和作用分为三种:干线:局址(或贮木场)到厂址的道路。一般为一、二级公路。,支线:厂址到工区址或林班主要控制点的道路。一般为三、四级公路;岔线:深入伐区腹部与生产作业直接联系的道路。一般为四级或便道。由干线、支线、岔线构成的林道网络称为林道网。,局址,场址,干线,支线,岔线,(b)以林班为单位,规定林场前3年采

25、伐的林地范围;(c)按干、支线上运输设备尽可能深入伐区腹地的要求,在前3年进行采伐的林地范围内布设临时性的生产岔线;(d)在岔线终点布设楞场(伐区楞场),以山上楞场为中心,布设集材线路网;(e)以运材岔线所吸引的集材线路为依据,进行山地集运阶段生产方案的优化分析和集材方式排序分析。,图6-2,(4)局典型工艺方案的确定(a)采伐方式的选择(b)伐区生产方案的制定伐区生产工艺的选择集材方式的选择工艺与设备的关系 设备选择原则,工艺与设备关系,(5)伐区规划的编制(a)在前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伐区工艺方案的设计原则与设计要求(b)确定伐区作业制度 年工作日的确定,日作业工时的确定(c)确定劳动组织形

26、式,作业人数。(d)计算伐区准备作业和辅助作业工作量、伐区生产设备及工具需求量、采运机械化比例、油脂燃料需求量、主要建筑材料需求量等。确定伐区生产组织和具体工作安排。(可展开),(6)伐区剩余物处理方案的制定(a)按森林类型、密度、坡向、坡位确定1-3块40m50m的标准地,进行典型调查;(b)调查中,测算4-6株标准木剩余物材积与标准木材积之比;(c)推算可利用剩余物总量。(d)剩余物中有经济利用价值总量的计算;(e)剩余物利用方向及经济规模的确定;(f)剩余物拣集方案的确定;(g)设备、工具、人员、燃料等需求量的计算;(h)剩余物利用经济效果及社会效益的评价。,(7)伐区阶段生产成本 包括

27、:收购价,工资及工资附加费,设备维修费,道路养护费,生产准备费,车间费用等。,4 伐区规划内容,(1)伐区规划说明书,伐区规划配置图;(2)集运材道路、装车场等伐区建筑工程布局方案与统计资料;(3)设备、工具、人员、油脂燃料及主要建筑材料汇总;(4)方案比较认证材料;(5)典型调查与踏查报告;(6)伐区规划的技术奖级指标汇编。,5 伐区规划实例,(1)生产方式;(2)伐区生产工艺;(3)采运机械化比例;(4)伐区配置;(5)作业制度;(6)伐区劳动组织;(7)机械设备需求量(8)伐区生产用工量和生产工效;(9)伐区剩余物;(10)投资概算。,第五节 运输规划,1 运输规划的基本要求和类型选择,

28、(1)运输规划的意义和要求 在林业生产规划中,道路和运输设备的投资一般约占总投资的30-40%,企业建成投产后,运输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0-50%。,运输规划的要求(a)满足森林经营、木材生产、基本建设和林区内外客货运输方面的需求;(b)企业内外部运输应有良好的衔接关系,利于经营管理。经济合理、节省成本。(c)发挥运输设备的作用,提高设备利用率。,(2)运输方案的选择 根据各林区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详细做好勘测调查,通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主要应用的运输方式有陆运和水运两种。从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生产效率、施工方式和施工条件,设备供应情况和林业运输的发展方

29、向等多方面考虑。,(2)陆运规划(a)确定木材流向(b)布设合理林道网的必要性(c)布设林道网 布设原则 布设要求 线路长度等于或大于3 km者均应布设;按林业局用地面积计算,路网密度一般应达到2。线路布设方法,林道网的主要理论公式及其应用条件(需拓展)马秋思”间隔距离”理论公式的应用条件,式中:C 为往返集材距离30.5m的集材变动费;V 为单位面积出材量;R 为林道修建费。,林道网密度计算方法(m/hm2)干线林道网密度d1 支线林道网密度d2 岔线林道网密度d3,式中:v 为营林工人平均步行速度(m/h);D为营林工资(元/hm2);t 为营林工人日工作时间(h);为集材费(元/m3/m

30、);为道路费(包括修建、养护费);A 为随地形、集材因子而变的常数;V 为每公顷林地出材量(m3/hm2)。,式中:为道路修建费;其余同上。,(d)林道网的优化布设方法图解法布设林道网林道“树”的选优布设(e)线路的勘探踏勘目的踏勘内容人员构成,踏勘方法新建线路的踏勘改建线路的踏勘踏勘报告内容踏勘成果汇编,(f)陆运规划的优化林道网优化模型的建立目标:用于基本建设和生产运营的综合开支最少。陆运林道网的布局分为干线、支线和岔线三部分。干线:总体设计队的运输专业组完成;支线:运输专业组为主,伐区作业组辅助;岔线:伐区专业组完成。,运输干线路网优化步骤:根据踏查结果,确定路网中的主要控制点,确定点间

31、联通关系,确定相应线路长度;根据土壤地质情况,分析工程设施规模、数量、土石方等情况,选择其中一条作为基准线,比较并确定其它各线相应的工程设施等工程量的修正系数,以修正系数和线路长度之积作为相应线路的权数;以指定的外部衔接点为树根,求最小树。,林道网优化实例分析木材陆运工艺设计设计主要内容木材年运量的计算平均运距计算确定作业制度运输设备需求量计算确定运营方式和劳动组织,平均运距计算式中:与 分别为各山楞至各用户(不包括中楞)的到材量(m3)和运距(km);与 分别为中楞支各用户的到材量和山楞经中楞至各用户的运距。,汽车需要量(辆)式中:运材不均衡系数视具体情况取1.2,1.33,1.5;汽车完好

32、率视条件取70%、80%、85%。,运输设备的选择道路养护规划林业运材车队队址规划陆运方案评价,(3)水运规划(a)流送方式的选择流送方式的适应条件单漂流送。排运。船运。流送方式确定的注意事项,(b)河道的勘测调查河道勘测的任务和目的勘测项目勘测的主要内容,调查项目及内容技术经济资料调查社会资料调查气象、水文资料调查调查资料汇编,(c)木材水运规划内容根据河道类型,选定流送方式;确定流送河道的利用长度及起止点,计算平均流送距离;划分河段,确定限制断面,分段计算流送能力,确定河道整治方案;确定各项工程:推河场、编排场、出河场、收漂工程等的位置和生产工艺,计算工程量;确定作业制度;确定河道养护方式

33、;确定主要设备类型、数量、生产组织和人员编制;绘制各项工程设计图;项目概算。,(d)木材水运工程规划一般要求河道整治工程整治措施的分类与选择工程设施规划要点 滩险整治工程、导治建筑物、流送渠道工程、水筏道工程、闸坝工程,收漂工程收漂工程的布局规划要求栏木架工程、羊圈工程、河绠水上作业场一般要求,不同类型作业场规划推河场编排场出河场防洪保安工程,(e)流送能力的确定流送能力的计算原则流送能力的计算内容单漂流、排运、渠道、木材过坝等能力的计算。(f)木材水运工程勘测勘测要求水文及地质勘测勘测成果,(g)木材水运工艺设计工艺流程选择原则作业工序及装备的选择(h)水运规划评价 水运成本、水运工程及设备

34、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编、林业局运输综合效益的评估。,第六节 贮木场规划,贮木场是林区木材生产的最终楞场,是木材的集散地。贮木场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场址选择和工艺设计,其两者相辅相承。,1 研究重点和基本内容,(1)研究重点 在伐区季节性作业和贮木场不均衡到材的情况下,如何因地制宜的处理好内部生产流程,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贮木场的连续均衡生产。,(2)基本内容场址选择原则的确定总体工艺参数的确定及贮木场用地面积的概算场址的勘查贮木场规划方案的确定主要原料、材料、设备及建筑工程量的概算贮木场配套设施安排及贮木场投资总概算,2 贮木场场址的勘察,(1)场址工程 贮木场场址的选择必须在林业企业总体布局

35、的指导下进行,结合自然条件、林业生产的要求,经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综合分析出最优方案。如果场址选择不当,给全局木材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将是长期的。,(a)贮木场场址选择的基本条件交通方便,运输线路短,便于汇集木材;靠近国铁、公路或码头等运输网点;地势平坦、场地干燥,有利于配置木材楞堆,修建场内运输线路、建筑物等;场地应在河流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上;水运到材贮木场,其出河应有足够的宽度、长度,最枯水位时应保持一定深度,流速在为好;应考虑容纳木材数量和设备的面积,并留有空地。,(b)场址的特点及主要指标 说明场址的性质、生产特点及条件,列出各指标:占地面积、职工人数、设备、运输量等。(c)说明区域位置

36、及场址情况 说明场址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行政区划等情况。(d)说明占地及搬迁情况 说明所占耕地及搬迁居民情况。,(e)介绍场区地质情况(f)地震及洪水情况(g)气象资料(h)交通运输(i)给水、排水(j)“三废”处理(k)供电及通讯,(l)燃料及地方材料的供应,地方施工能力(m)场址附近的社会情况(n)场址方案的比较,(2)贮木场总体参数与占地规模概算(a)贮木场分类 按商品材年产量划分一下3大类:30万立方米以上,第一类;10-30万立方米,第二类;10万立方米以下,第三类。,(b)贮木场生产不均衡系数到材不均衡系数造材、选材、归楞工序生产不均衡系数(c)商品材库存系数(d)贮木场年产量(

37、e)库存量,(f)贮木场面积贮木场面积利用系数有效面积与年产量的关系(g)贮木场生产成本(h)贮木场劳动生产率,(3)贮木场场址选择原则(a)根据工艺要求,结合地质、水文,合理确定范围;(b)场地自然坡度要有利于平面和竖向布置,减少工程量;(c)有可靠的水源;(e)场址地表宜干燥,便于施工;(f)在江河、水库附近时,要满足防洪标准;(g)水运到材,应设在河床稳定的区域。,(4)场址方案比较(a)总体布局(b)方案比较,3 贮木场场址的总平面布局贮木场场地规划内容:场地应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分区布置;楞区布置和划分应依据产品的种类分别规划;合理布局场内各运输线路;合理规划各附属工程和辅助工程。,4

38、贮木场工艺方案的制定,(1)生产工艺确定原则 生产工艺和设备型号均应通过比较后再确定。(2)生产工艺流程(a)原条到材(b)原木到材(c)水上到材,5 中间愣场,(1)中间愣场的技术要求(a)愣场选择、平面布置与规划(b)主要机械设备类型的选择(c)木材库存量的确定(d)场址选择原则(e)愣场面积确定(f)装卸桥起重量确定(g)装卸桥主要参数确定(2)建立中间愣场应具备的条件,6 仓贮设计,(1)仓贮设计原则(a)发挥贮木场存贮、调运能力;(b)交通便利(2)设计内容(a)确定木材仓贮吞吐量及贮运调运方案。(b)确定生产工艺流程、机械类型和数量、劳动组织和作业制度;(c)通过方案比较,确定建设规模、地点、面积,通过实测,按比例尺进行总平面设计,确定工程数量和建筑面积结构,概算投资。,7 贮木场规划的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内容(a)规划说明书;(b)总平面布局及总工艺流程图;(c)建筑工程量及设备工程量统计及计划安排表;(d)场址踏查、选址报告,调查勘测资料;(e)有关的专业规划图和设计图;(f)方案设计用技术经济指标汇总。,第七节 森工机械化发展与与森工新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