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形态构成要素-(8节).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29079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8.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线面形态构成要素-(8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点线面形态构成要素-(8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点线面形态构成要素-(8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线面形态构成要素-(8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点线面形态构成要素-(8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点线面形态构成要素-(8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线面形态构成要素-(8节).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讲:张倩,提 问,1.三大构成是什么呢?,2.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为?,点、线、面,3.什么是构成?,所谓构成,就是“组装、组合”的意思,也就是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法则,进行“组装”,形成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4.什么是平面构成?,指将已有的形态(点、线、面)在二维的平面内,依照美的形式法则和一定的秩序进行分解、组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态以及理想的组合方式。,5.在平面构成中,线是没有宽度的,只有长度?,不对,平面构成中,线不仅有相对的宽度,而且宽度两侧形状也有可能不同。,6.线的靠近能形成()的感觉?,面,7.点的三种构成方式?,等线图形等差图形屏线图形,8.什么是等线图形?,粗细相等的

2、线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物形。,9.什么是等差图形?,粗细不同、不规则的线排列、组合构成的物形。,10.什么是屏线图形?,线从一端到另一端,呈现继续变粗或变细的排列特征而构成的物形。,3,第三节 面的形态要素:,面,可以理解为轮廓线包围的平面面积。与点相比,它是一个平面中相对较大的元素,点强调位置关系,面强调形状和面积,请注意这里的面积是讲的画面不同色彩间的比例关系。,平面构成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三大构成,3,第三节 面的形态要素:,一般来说,面在画面中占的比重较大,因而面的大小、形态、位置就显得十分关键。面的形态对平面设计的整体效果可以说起了主导作用。面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形的面和不规则形的

3、面。,平面构成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三大构成,3,第三节 面的形态要素:,规则形的面几何形是由直线和几何曲线构成,它的形状规则整齐,具有简洁、明确、秩序的美感。主要有方形、角形和圆形。方形由横竖两种线构成,所以它最能强调横线和竖线的性格特征,对任何方向都能呈现出安定的秩序感,它象征着静止、正直、庄重,是稳定感和静感齐美的典型。,平面构成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三大构成,3,第三节 面的形态要素:,角形斜线是主要特征,它丰富了角与形的变化,显得比较活泼。角形突出的角给人以紧张感,带有较强的不安定感和刺激性。最简单的角形三角形,由于特有的稳固结构和尖锐突出,具有向空间挑战的动态个性,

4、表现出激烈扩张的感觉。底边水平放置的三角形,唤起人们对山丘、金字塔的联想,它是稳定、永恒的象征;倒三角形给人以强烈的不安定感。垂直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则最有稳固、坚实、不可撼动的感觉。,平面构成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三大构成,3,第三节 面的形态要素:,圆形由一条连贯循环的曲线构成,具有永恒的动感,象征着完美与简洁。圆形的视觉效果完整且具动感;正圆形的中心对称性中柔和见沉稳,在圆形中截取的任何一部分即是弧形,弧形比圆形更具有运动感与速度感。,平面构成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三大构成,3,第三节 面的形态要素:,不规则形的面:是由曲线、直线围成的复杂的面,其个性复杂,同一形态可

5、因观察环境和观察主体的主观心态的不同而产生理解上的变化,可表现较为复杂的情绪。不规则形融入了圆、方、角的多种因素,其表现的多少可倾向于不同的视觉印象。,平面构成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三大构成,三大构成,三大构成,3,第三节 面的形态要素:,点和面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分,在需要位置关系更多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为点,在需要强调形状面积的时候,我们把它看为面。群化的面能够产生层次感,所谓群化,就是一大堆,一群群的,想象一下一只绵羊和一大群绵羊相比,就能明白什么是群化了。面可以进一步成为体,即体化的面。,平面构成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面的构成形式:,三大构成,3,第一节 基本形与骨骼:,平面

6、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联合减缺叠差综合分离接触覆叠叠透,基本型即构成图形的基本视觉元素个体,是构成复合形体的单位。,形与形的八种关系,三大构成,联合(相融):面与面交错重叠,面与面融合在一起,组成新的面积较大的形,形成一个整体。减缺:两面相交,一个面减去另一个面,使重叠的部分缺失,只保留其中一个面,两形相减又出现新的形,3,联合减缺叠差综合分离接触覆叠叠透,要素之间的关系:,形与形的八种关系,第一节 基本形与骨骼:,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三大构成,叠差(差叠):面与面相互交叠,突出表现交叠的部分,可以去掉或弱化其他部分的形。综合(重叠):形同形状的两个面,一个完全覆盖在

7、另一个之上,完全重合,其关系特殊,不具有其他表现意义。,3,联合减缺叠差综合分离接触覆叠叠透,要素之间的关系:,形与形的八种关系,第一节 基本形与骨骼:,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三大构成,分离:面与面单独存在,间隔一定的距离,各自呈现自己的形态。接触(相遇):面与面的边缘相互接触,几何用语也称为相切,是指轮廓线相切,两个形的组合产生新的形。,3,联合减缺叠差综合分离接触覆叠叠透,要素之间的关系:,形与形的八种关系,第一节 基本形与骨骼:,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三大构成,覆叠:两形相遇,一个形在另一个形之上,在平面空间中产生上下的层次感。叠透(透叠):面与面相互重叠交错

8、的部分具有透明性,可以观察到两个面的轮廓线,重叠的部分形成了新的形,画面中的形象更为丰富。,3,第一节 基本形与骨骼,骨骼即图形基本元素之间构成的规律法则。骨骼有助于我们排列基本形,使图形成为有规律、有秩序的构成。,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骨骼:,三大构成,3,第一节 基本形与骨骼,1、有作用性骨格:给基本形固定空间(骨格内),有作用性骨格基本形可以在骨格单位内上下、左右移动,甚至超越骨格线。如果超越骨格线,越出的部分将被骨格线切除。2、无作用性骨格:给基本形以固定位置(十字交叉点上),无作用形骨格基本形不得移动位置,但基本形可以任意大或小,将产生基本形相联。,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

9、面构成的形式法,骨骼的形式:,三大构成,3,第一节 基本形与骨骼,3、可见骨格:指骨格线明确地表现出在构图中,有明确的空间划分,可见的骨格线和基本形同时出现在画面上。4、不可见骨格:指在概念中存在,常常在图面上见不到,只是作为基本形编排的依据和结构并不一定画出来。,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骨骼的形式:,三大构成,3,第二节 形式法则:,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聚散肌理空间,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三大构成,3,重复:,第二节 形式法则:,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

10、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肌理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基本型如果完全重复,便会产生单调。为了寻求变化,应在排列中注意重复基本型的方法与空间及骨骼的关系,分别为重复方向、不定方向、交错方向、渐变方向和近似方向。,3,近似:,第二节 形式法则:,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

11、近似的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三大构成,三大构成,三大构成,3,渐变:,第二节 形式法则:,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渐变是一种变化运动的规律,它是对应的形象经过逐渐的规律性过渡而相互转换的过程。渐变构成是指将基本单元逐渐地、循序地、有秩序变动的集合表现。它给人以节奏、韵律的美。在设计中渐变的构成,显示出渐增渐减进展的速度感,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被经常应用。,三大构成,形状渐变,大小渐变,方向渐变,位置渐变,色彩渐变,三大构成,三大构成,三大构成,三大构成,作业:1.重复 15cm15cm的1张2.近似 15cm15cm的1张3.渐变 15cm15cm的1张4

12、.将以上作品装裱在4K的卡纸或画用纸上。5.右下角写上,班级姓名日期。,3,发射:,第二节 形式法则:,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发射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中广泛存在,随处可见,太阳的光芒、水中的涟漪,盛开的花朵、贝壳的螺纹和蜘蛛网等都形成的是发射状图形。根据发射方向的不同,在构成形式上,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归纳起来有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等几种形式,在实际设计中,常常多种形式结合使用。,三大构成,离心式发射,向心式发射,三大构成,同心式发射,三大构成,3,特异:,第二节 形式法则:,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特异,就是指在整体有秩序的安排中,出现一些异质形象,有意地打破整体的

13、秩序。这些少数个别的与整体程序不符的形象显得突出,吸引观者的注意。,三大构成,三大构成,三大构成,三大构成,3,聚散:,第二节 形式法则:,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聚散就是利用基本形数量的多少,在排列方式上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密或疏的地方引人注目,常常成为设计的视觉焦点。聚散构成在画面中造成一种视觉的张力,象磁场一样,并具有节奏感,是一种富于动感的结构方式。,三大构成,三大构成,三大构成,三大构成,3,肌理:,第二节 形式法则:,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肌理又称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肌”皮肤;“纹”纹理。质感、质地。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质属性,因而也就有

14、其不同的肌理形式,使人产生多种感觉。,三大构成,三大构成,3,空间:,第二节 形式法则:,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平面设计对空间的探求,就是形态和形态之间在视觉上形成的框架关系,把这种框架关系设置在二维平面空间(指高、宽二维)的状态之中。有时也能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表现出带有纵深感的三维立体空间(指高、宽、深三维)的效果。它需借助明暗、色彩、透视等多种表现手法才能达到,这样的空间效果使画面中形态的构架关系显得更为复杂和丰富。,三大构成,三大构成,三大构成,3,空间:,第二节 形式法则:,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A、平面性空间多个形象(只有高度和宽度)并置于画面中,与画面平

15、行,各形象之间无前后远近之分,形象无厚度,并且包围这些形象的空间没有深度,这样的空间形式称为平面性空间,也称二维平面空间。平面性空间是多种空间形式中最单纯的一种,它的存在条件必须通过形态之间的空隙来体现。,三大构成,1、基本形之间关系的表现能够表达平面性空间。形与形的分离、相遇、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都能表现平面性空间,但是形与形的重叠体现了形之间的前后或上下关系,带有空间纵深感,是三维立体空间的表现。,2、图底转换。由于视线在图与底之间来回转换,使图与底的意义也随之转换,当原来的图退隐成为底时,原来的底则赫然成为图,这种图与底之间的反复转换,使画面中平面性空间的表现具有双重意义。当图与

16、底面积相当时,立场的争夺非常激烈,由此带来图与底的不定性、波动性和它们之间的不断转换,无休无止。由图底转换带来的动感与意趣使单纯的平面性空间显现出变化莫测的空间效果,增强了画面的可读性,使作品增添趣味和神秘感,视觉传达更具冲击力。,3,空间:,第二节 形式法则:,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B、幻觉性空间幻觉性空间是指,形象在画面中不与画面平行,并具有高度、宽度和厚度的立体感,在平面设计中,表现出长、宽、高三度空间关系的即是幻觉性空间,也称三维立体空间。在幻觉性空间里,形象之间有远近、前后之分,画面中的空 间有纵深感。,三大构成,1、利用形的大小差异表现空间感。大小相同的形象,由于远近

17、的不同而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大的形象感觉离我们近,小的形象感觉离我们远,形成了形与形之间的先后远近感,也就体现了画面中的纵深空间。,2、利用形的间隔疏密表现空间感。细小的形状或线条之间排列的疏密变化可以产生空间感。排列的间距越大,感觉离我们越近,排列间距越小,感觉离我们越远。有一种起伏变化的空间距离感。,3、面的转折可表现空间感。没有转折的面在平面构成中只是二维空间的表现,一旦有了面的转折关系,就使形象具有了高、宽、厚度的三维立体效果,画面中自然就形成了带有纵深感的三维立体空间关系。还可利用曲线、折线多数量的重复秩序排列,形成半立体空间层次。,4、利用形的重叠表现空间关系。在平面上,一个基本形

18、覆叠在另一个基本形之上,会有上下、前后、远近的感觉,从而形成空间感。,5、透视表现空间感。利用透视作为观察与表现手法,必须以熟悉物体在三度空间中的特征为基础。透视学的原理,将平行直线集中消失到灭点的方法,表现其空间感正因为如此,视网膜投影的大小和形状随视角改变而发生变化时,我们知觉系统中的形状和大小才能保持不变。例如:我们能轻松地通过视觉,判断出位于二米和五米处的是同一个人。一个圆盘在空中转动,从某一固定视点观察,会看到由圆到椭圆的一系列变化,但我们的视知觉却始终感觉它是一个圆。,6、影子表现空间感。物体接受了光源,会产生影子。影子可在形象的前面或后面,表现出形象的轮廓、体积。在前面时,影子看

19、上去向外扩张,在后面时,影子看上去向后延伸。影子的存在使形象更富于真实感,它是空间感的反映。影子的形态也可根据设计形式的需要进行透叠处理、正常投影光的投影效果和不同方向投射的多支光形成的多方位投影设置,都能更充分地发挥影子对形态立体感的衬托,表达空间。,7、摸棱两可的空间表现。由于观看方向的改变,或是由于注目点的转移,形象在空间中的位置也随之改变,产生忽远忽近、忽前忽后,摸棱两可的变化,空间的前后位置也随之改变,形成视觉在空间上的错视,所以采用摸棱两可空间表现手法的构成作品,画面中能够体现出高度的趣味性,十分引人注目。,8、轴测 所谓“轴测”是建筑制图中的一种专业术语,它是一种制图方法。“轴测

20、”意即沿轴测量的意思。此制图法不同于透视制图,它没有因透视造成的近大远小的变化。当确定了x轴、y轴和z轴三者之间的夹角后,即可沿轴按照实际尺寸绘制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图形。因此,轴测图十分便于建筑、家具等的施工制作。轴测图能够反映出明确的三维空间感,但它不太符合人眼因透视形成的视觉习惯。,9、矛盾空间的表现。在平面设计中,有时也会违背透视学的原理,利用平面的局限性以及视觉的错觉创造出在真实空间里不存在的,只有在假象空间中才存在的、具有不可思议性的视觉效果的矛盾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可以称之为矛盾空间。,三大构成,10、视幻空间 视幻空间这种表现空间效果的艺术形式来自于欧普艺术(OPART)

21、,又称为视幻艺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早在抽象派的画家作品中就有所反映。欧普艺术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图形为纯粹的抽象形态,而且多采用硬边的几何形,对比强烈。2、空间感很强,画面会产生一种光的颤动感。这种效果也称为“光效应空间”。3、观者成为艺术品的参与者,会受到直接的感染(不会受到文化等因素的约束)。作品以纯粹几何形态与色彩表现造型,发展具体艺术的数理构成,追求强烈的视觉刺激,追求动感和制造光的颤动空间及视觉幻觉,使观者视网膜经受某种刺激与体验,引起视觉和心理方面的反映。,三大构成,作业:1.放射 15cm15cm的1张2.特异 15cm15cm的1张3.聚散 15cm15cm的1张4.肌理 15cm15cm的1张5.矛盾空间 15cm15cm的1张6.幻觉空间 15cm15cm的1张7.将以上作品装裱在4K的卡纸或画用纸上。8.右下角写上,班级姓名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