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产业的管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30313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信产业的管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电信产业的管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电信产业的管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电信产业的管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电信产业的管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信产业的管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产业的管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主要文献电信竞争,邮电,2001电信政策与管制,北邮,2001电信管制:从监督垄断到鼓励竞争,经科,2002,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电信产业是最能够体现政府管制的动态性的产业。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电信产业中的自然垄断特征也在发生着变异;另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的电信产业已经全面向竞争开放。本章首先介绍电信产业的基本特征与管制需求,然后讨论电信产业的几种主要管制形式:进入管制、价格管制、及互联互通管制。我们尽可能地将中国电信产业管制的实践纳入到讨论之中。,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第一节 产业特征与管制需求第二节 进入管制第三节 价格管制第四节 互联互通管制

2、,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第一节 产业特征与管制需求电信业的基本特征是政府管制这一产业的主要依据.因此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把握电信业,有助于理解这一产业的管制需求。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光或其他电磁系统传输发射或接收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其他任何性质的信息。电信业务可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其中,基础电信业务是指提供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传送和基本话音通信服务的业务;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一、电信业的产业特征(一)横向的全程全网特性一个地理区域内的电信企业无法仅以自己的力量完成电信网上全部信息的传递,因而需要

3、全网的配合,这是电信网的全程全网性。全程全网是电信业在技术上最突出的特性之一。这种特性决定了从运营效率看,由一个企业统一经营网络并在网络上提供服务,比任何按照地理形式的分割经营效率都高,因为任何的分割都会带来交易成本的增加。分割造成了各部分的利益主体不同,使任何一种连接都会产生连接成本(网络间互联互通成本、运营成本、管制成本等)。由此可见,至少在每个国家电信业建立的最初阶段,电信网的全程全网技术特性会对电信运营体制提出垄断的要求。,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二)纵向的强技术关联特性如果将电信业这个产业从纵向进行细分,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领域:电信设备制造、公共电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以及在电

4、信网络上从事电信服务。电信设备制造可以纳入普通的竞争性行业(在我国的行业分类中,归入电子设备制造业)。对于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在其之上提供服务,这两个领域的纵向技术关联度非常紧密,各部门之间协作化的要求很强烈,以及在网络内通常会形成纵向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一般来说,电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就是基本电信服务的提供者。,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三)异质替代特性所谓异质替代特性是指采用不同的通信技术或者技术组合可以完成同样的服务。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传统通信方式的替代技术。从传输介质上看,长途通信线路逐渐由双绞线演变为同轴电缆,随后双发展成为光纤。从通话方式上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

5、得移动电话由最初的贵族商品演变成为如今寻常百性的必备品。这种异质替代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竞争性替代,一个是互补性替代。例如,在本地通信市场,两个人的通话,既可以通过固定固定电话实现,也可以通过移动移动电话实现,还可以通过移动固定电话实现。这就是竞争性替代。而在山区的旅游景点,由于旅客的流动性很大,固定电话线路难以铺设,旅客只能用移动电话通信。这时,移动电话和固定长途线路就构成了互补,即在本地固定电话网络覆盖不到的地区,移动电话就成为本地固定电话的互补替代性。,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四)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电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网络设备投入,并且运营成本相当高,因此电信业具有

6、明显的规模经济特性,即在一定的网络容量内,单位运营成本随着用户规模的增加而递减。因而运营商都会采用各种营销技术来吸引新用户和保留老用户,期望降低单位运营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电信业还具有范围经济性。范围经济性是指追加新产品时的联合生产的成本,要低于单独生产该产品的成本。如中国电信利用原有的电话线提供ADSL宽带业务,而中国网通提供宽带业务要重新建设网络和铺设线路,很显然,中国电信的宽带业务成本要远远小于中国网通,也就是说,在现有业务上追加新业务的联合成本要低于单独提供新业务的成本,这就是电信业范围经济性。,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二、电信业的管制需求电信产业的管制需求与电信业的基础网络的自然垄

7、断属性和网络外部性密切相关。(一)基础网络的自然垄断性和服务的竞争性与管制需求电信业属于国家基础性产业,其运营服务信赖于投资巨大的通信网络,网络的重复建设会增加社会的总成本,不得于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在电信业发展初期,通常只有少数几个运营商。在本地固定网络领域,基础网络的初始投资更高,其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且这些投资的沉淀性很强,难以挪做他用。更为重要的是,本地固定网络具有很明显的成本弱增性,也就是说,在一条网络能够保证供给的情况下,一条网络将比多条网络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因此,我们认为,本地网络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性质,适宜于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正是

8、由于基础网络的自然垄断属性,产生了管制需求。一方面,政府需要实行较严格的准入管制,以避免网络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在基础网络垄断经营的情况下,又要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以避免垄断经营商获得垄断利润。再次,在电信业引入竞争,形成竞争格局的情况下,又需要对网间互联互通进行管制,以确保竞争秩序和消费者利益。而长途网络由于技术进步因素,可以采用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质优价廉的方式铺设,规模经济性虽然存在,但独家经营的成本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自然垄断特征已经蜕化,可适当地开展竞争性经营。而附着于网络之上的各种电信服务业务,虽然具有规模经济性质,但只要互联互通能够得以保证各个电信服务运营商能够顺利地接入网络,该领

9、域并不具有自然垄断性是可以开展竞争的,并通过竞争可以提高运营商的效率。在竞争性业务得以开展的领域,政府的管制需求同样存在。由于电信业的特殊性和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电信业的价格管制和服务质量管制必不可少。在电信业全面向竞争开放的今天,电信业中的竞争,也只能是管制下的竞争。,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二)网络外部性和用户锁定与管制需求对于电信服务潜在的新用户来说,用户评估一个电信网络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信赖于既有网络上用户数目的多少。也就是说,一个电信网络上的用户越多,就越吸引新用户加入这个网络,而新的用户的进入,又使原来的用户在不用增加付费的情况下,增加了可连接性,这就是电信网络的外部

10、性。这种网络外部性或消费上的外部性,促使政府进行网间互联互通管制,以保证电信业的竞争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又避免网络重复建设。而转换成本的存在,使得用户被锁定在一个网络。这些转换成本包括学习与培训的成本、数据转换成本、忠诚度成本、及搜寻成本等。用户锁定现象的存在,促使政府为了考虑消费者的效用和电信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会强制要求实行网间互联互通,甚至实行用户一个号码制度。而在引入竞争的初期,政府往往会实行不对称管制或帮助进入的管制政策,以培养竞争对手,最终形成竞争格局。,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网络外部性和用户锁定使得原来拥有基础电信网络的企业对于新进入的企业拥有压倒性优势,而新的运营商通过与规模大的

11、电信网络连接,可以迅速增加自身网络的价值,避免重复建设并极大地节约社会成本。因此,保证电信网络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电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为政府对电信业实行准入管制、资费与服务质量管制、互联互通管制、普遍服务管制等提供了依据。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为了培育竞争对手,并最终形成竞争格局,政府有时还会对电信业实行不对称管制。,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三)统一的市场需要统一的管制 统一的市场需要统一的管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原来不同行业的网络区别已经消失,传统上属于不同行业的内容可以同时运营于一个网络之中。这样产生的结果是,人们需要重新考虑

12、管制的基础和目标,需要重新设计能够适应信息产业市场发展的管制框架。传统上不同行业管制边界的模糊将必然导致电信管制对象的拓宽和相应管制机构的融合。在电信趋向信息通信的变迁中,管制者不仅要管制传输网络和传输业务的运营,还要管制其中所有传输的内容,传统的电信管制、视像管制等将趋于融合。如美国的FCC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电信管制机构,他主要的职能之一是以管制电视、无线广播为主的大众传媒。加拿大的无线、电视及电信委员会(CRTC)和英国的OFTEL等也与FCC相似,也早就突破了传统的电信管制范畴。,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另一方面,随着各国电信业的全面向竞争开放,全球化电信市场正加速形成,这也要求统一的市场

13、要有统一的管制,即管制内容的统一,甚至是管制机构的跨区融合。如,欧盟多数国家的电信市场包括网络和业务市场自上个世纪末开始全面推行竞争。欧洲电信市场越来越趋向统一,而电信管制应该能够反映统一市场的需要和电信业发展所产生的新的需求。这样,统一的欧洲电信管制机构(ERA)就开始呼之欲出。因为,为了解决互联、统一编码、颁发许可证、解决争端、实施和贯彻欧盟的指示,需要信赖一个跨越整个欧洲的统一的管制框架。而上个世纪末成立的国际管制集团(IRG)则可以看作是(ERA)的雏形。,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第二节 进入管制一、电信行业进入管制的基本问题市场准入管制是为了控制电信市场的竞争者数目而实施的。或者说,

14、市场准入的根本就是对进入各种通信业务市场的运营商数量加以科学的控制。电信市场开放后,竞争者数量增加是必然的。实行市场准入政策,是为了使电信市场竞争透明、公平和有序。反过来,如果不实行市场准入,谁都可以进入,应付形成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应付降低电信领域的规模效益,增加生产成本,最终给消费者带来不利,这是不可取的。由于电信业存在巨大的固定成本,政府要考虑是否新企业的进入会带来经济无效率。管制机构通过发放电信许可证的方法来引导电信业从垄断走向竞争。而为了达到有效竞争的目标,应该根据国情、市场环境和电信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决定许可证发放的数目以及是否应该限制许可证发放的数目。我国电信条例规定,电信市场

15、准入由国务院信息产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依法批准并颁发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所谓许可证,就是市场准入和电信资源使用的许可证。许可证管制是把管制中的权利环节和非权利环节协调起来,发挥整体效力的有效管制方式。新的电信运营商进入电信市场之前,要对其进行技术和经济能力评估审查,明确资费和互联互通的权利和义务。若要向运营企业发放新的经营许可证,或分配新的码号、频率等电信资源,电信管制部门应对此运营企业先前的资费行为、互联互通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和总体评价,以决定其是否有资格继续进入新的电信业务领域。在垄断结构下的电信业中引入竞争,可以促使主导运营商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由于

16、电信业的特殊性,过度的竞争有可能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甚至危害到国家的利益。因此,为实现电信业的有效竞争,政府管制部门需要对竞争者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审核和控制。从各国的具体做法来看,通过发放电信业务许可证,授权一个或者几个企业为公众提供电信业务是一个比较常见而且有效的措施。通过发放许可证,可以为市场中的有效竞争提供基本的前提条件,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首先,发放电信业务许可证,可以控制市场中竞争者的数量。电信业务由一家国有主导运营商垄断时,许可证发放的必要性不大。随着电信业的发展,行业内部要求改革和引入竞争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由于看到了电信业中的高利润,各类社会资本也迫切要求进入这一领域

17、。但电信行业对规模经济的要求比较高,过多的竞争者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和社会资源的浪费。通过发放电信业务许可证,政府可对竞争者的数量加以控制,确定最佳的竞争程度和企业规模。其次,通过发放电信业务许可证,可以对竞争者进行资格审查。电信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经营者的要求比较高,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进入电信市场。通过发放许可证,管制机构可以对申请进入电信市场的企业进行甄别。在大多数情况下,发放许可证一般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管制机构会对申请企业的资本规模、技术条件和股权结构等进行审核,从中排除实力不强和不合格的企业。合格的企业进入第二阶段,由政府选择其中最有资格的一家或几家授予许可

18、证。这样可以保证引入的竞争者可以为在位的主导运营商带来真正的竞争压力,从而有利于有效竞争的实现。,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再次,通过发放电信业务许可证,可以有效规范竞争者的行为。在电信业务许可证上,一般都会规定持有者的相关义务。例如,持有者有明确的经营范围,对股权成份的限制等。同时,许可证上还规定了持有者需要履行在网络建设、普遍服务、以及与管制机构及其他政府机构合作等义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持有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利于管制机构对电信业的监管,也保证了电信市场的良好运行。最后,通过发放电信业务许可证,可以有效分配电信资源。电信业务的开展,所面临的一些电信资源往往是有限的,如无线电频率资源和号

19、码资源,为了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需要政府和管制机构将这些有限的资源在各运营商之间进行公平的分配,从而促进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例如,频率可以通过拍卖给出价最高的投标者,也可以低价分配给电信运营商。政府通过资源上的调整来达到均衡市场力量的目的.,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二、经济发达国家的进入管制政策 在电信产业进入管制方面,英国所采取循序渐进的经验具有典型性。英国政府在1998年颁布了电信法,对电信业采取了一些放松管制的政策措施。依照这一法律,英国电信公司从英国邮政局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企业,并废除了英国电信公司原来在通信网络操作、提供通信网络服务、供应大部分通信设备等方面的法定垄断地位

20、。具有实质意义的是,英国政府授予莫克瑞电信公司经营全国性通信网络的特许权,成为英国电信公司的第一家竞争企业。虽然这一法律没有对英国电信公司在电信产业中的主导地位造成严重影响,但对促进电信业竞争迈出了第一步。1983年11月,英国在有线通信业务领域实行了有效期为7年的双寡头垄断政策,由英国电信公司和莫克瑞电信公司共同经营全国性有线通信网络。同时,在移动通信领域,英国政府也实行了双寡头垄断政策,分别授予Cellnet(英国电信公司是主要股东)和Vodafone这两家公司为移动电话通信网络的经营者资格。,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1990年11月,双寡头垄断政策有有效期结束,英国政府便对这一政策作了评

21、估与调整,其结果反映在英国贸工部发布的白皮书竞争与选择:90年代的电信政策中,它的主要结论是:今后应该取消双寡头垄断政策,除了国际通信方面在短期内仍由原来的两家企业经营外,政府将对具备提供国内通信服务资格的申请者发放经营许可证。在国际通信业务领域暂不开放竞争的原因是存在一些特殊困难,因为它首先需要与国外经营者达成协议。任何人在英国打国际电话,英国的经营者必须向国外的经营者支付电话转换费,付费的标准是通过双边谈判规定的。由于国外的大多数电信经营者在其本国是垄断经营者,如果英国多家竞争性企业与国外垄断企业谈判,其结果必然是提高英国企业的付费水平。因此,英国电信管制办公室早在1987年就作出规定,英

22、国电信公司和莫克瑞电信公司应该制定共同的对海外通信付费和收费标准,以便英国企业在与海外企业制定有关协议时具有较强谈判能力。如果让更多的企业进入国际长途通信服务领域,就会增加一致对外的难度。因此,作为一个特例,英国政府在国际通信领域内暂不取消双寡头垄断政策。,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根据新的进入管制政策,有线电视公司不需要与英国电信公司和莫克瑞电信公司合作,就可以运用其有线网络直接提供通信服务,但任何电信公司在10年内不允许在通信网络上经营电视服务。显然,这一规定将使英国电信公司和莫克瑞电信公司不能取得通过电话线路提供电视服务的范围经济。这一管制政策的理由是:如果允许英国电信公司提供电视服务,那

23、么没有一家电视公司能与该公司竞争,也就不可能在英国电信公司占主导地位的市内电话通信服务市场上培育一种十分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竞争力量。也就是说,禁止英国电信公司进入电视娱乐市场,是为了帮助新的竞争者进入原来由英国电信公司所垄断的市内电话服务市场。新的进入政策实施以来,有线电视公司所提供的通信服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势头,几年后,它就成为英国电信公司的重要竞争力量。,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这次进入管制政策的调整还允许移动通信经营者提供有线网络通信服务,并鼓励当时还属于公共部门的英国铁路公司等利用其通信网络提供通信服务。同时提出了由电信管制办公室而不再由英国电信公司统一分配电话号码的设想,使用户的电话

24、号码可以自由地由一个电话公司转到另一个电话公司。这一措施对促进竞争是很重要的,否则,如果英国电信公司的顾客转入其竞争对手,就会在变换电话号码的过程中产生很大的转换成本,从而使英国电信公司拥有竞争优势。至1997年4月,电信管制办公室公布了一份文件,要求所有的通信网络经营企业都像英国电信公司一样,向顾客提供自由转换电话公司而不变更电话号码的服务,并将此作为所有通信网络经营企业经营许可证的一个要件。至此,顾客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家电话公司而不需变更电话号码。这一政府管制政策不仅有利于通信服务消费者,更重要的是,这有力地促进了通信网络经营企业之间公平、有效的竞争。,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三、我国的进

25、入管制政策 我国电信市场准入管制政策的变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3年之前,对国内外的严格限制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业务领域的市场准入都受到严格限制,除邮电部以外没有发放给任何企业经营公用电信业务许可;同时也不允许国外企业经营电信业务,对外资进入电信业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到1992年,邮电部还发布了邮电部重申不与外商合营邮电通信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限制外资进入包括移动和寻呼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第二阶段是1994年到2000年,对国内企业逐步放松进入限制。1993年以后,随着电信业开放增值业务和联通的成立,电信业对国内企业放松限制,但对于外资仍坚持严格的限制。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加

26、入WTO,放松外资进入阶段。加入WTO及其过渡期的结束,标志着电信市场向外资开放,外资将在一定股权约束下以合资形式进入各个领域。当电信业由于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而产生了不断融合的趋势后,电信业的进入就成为了从成本角度是有利可图的。而管制机构需要对进入者的数量的决定方面做出权衡,既要引入竞争,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又不能有过多的竞争者,从而导致过度竞争。于是,电信业务许可证,就成为管制者在原有垄断领域引入竞争的一个有效工具。通过许可证的发放,对电信业务的进入进行管制。,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一)分类许可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是按照电信业务的种类进行分类许可的。因为不同种类的电信业务在开办时需要不同

27、的资源,有的会使用稀缺资源,如频率、号码等,有的则需要其他资源和条件,对企业具体的经营重要任务和管理要求也可能不同。经营基础电信业务需要建设全国性的网络设施,要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为避免重复建设和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应该实行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同时,基础电信业务是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电信经营者数量的多少,网络结构布局的合理程度等直接影响到电信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影响到电信网络的安全、电信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电信市场的竞争等,因而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制。电信增值业务一般来讲其规模经济效益不十分明显,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的配置,规定宽松的管制政策和方法,逐

28、步放松管制,因此其业务许可证的发放条件也比较宽松。,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二)许可证数量的管理 随着竞争的深入和市场的开放,电信业务运营许可证的数量管理正在由严格向宽松变化。自1994年以来,我国对电信市场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在基础电信领域,相继组建了中国联通、中国吉通、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加上1999年和2002年中国电信的两度分拆重组,目前中国基础电信业务市场形成了六家企业竞争的局面;增值电信业务领域已有6000多家企业。发放许可证的数量直接决定电信市场能否实现有效竞争的格局。发放许可证应该按照有效竞争的要求,一方面市场上不能有太多的企业,以保证规模经济性;另一方面,要维持一定的企业数

29、量,保证具备必要的市场竞争压力。,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三)许可证发放的方法 我国目前在基础业务领域发放许可证采取行政审批制度,经审批后获准经营电信业务的运营企业无偿使用许可证。但国际上正在兴起的做法是,用招标或拍卖的方式发售经营许可证或者频率资源,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不再包含频率分配,这样既可以筹集电信发展资金,又可以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其中部分资金可用作政府管制机构的运作经费,真正保证管制活动的独立性。,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四)我国电信业准入管制的改革方向 从固定电话业务领域和移动通信业务领域来看:首先,固定电话,尤其是固定电话的本地业务,仍然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性。因此,这一领域的

30、进入管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顺应数网融合的趋势,仿照英国等国家的做法,打破电信、信息、和有线电视之间的界限,鼓励彼此之间的相互进入,尽快发给有线电视公司以及其他计算机网络公司电信业务的经营许可证。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在打破固定电话本地业务独家垄断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这也有利于我国电信业有效竞争市场的早日形成。,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其次,在移动通信业务领域,增加许可证的呼声已经有多年,但政府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两大移动电话公司都在海外上市,政府担心增发许可证会影响两个公司的市值。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在移动电话经营许可证的发放方面,大都鼓励多家运营商同时经营。

31、如英国有移动运营商4家,韩国的移动运营商有5家。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有必要再引入几家有实力的进入者同现在的运营商进行竞争,从长期来看地,这不但不会影响移动通信市场的盈利水平,而且会提高我国电信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但是,无论是固定电话业务还是移动通信业务,许可证的增发都要以电信市场和新进入运营商的成熟程度而定。可以预见的是,3G许可证的发放,将使中国电信市场的进入管制面临一个重大的调整。,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第三节 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是自然垄断产业中政府管制的核心内容,在电信产业中,价格管制的方法和方式也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特别是在中国,对于现行电信资费体系一起存在不同的看法。消费者者普遍认

32、为部分业务,特别是固定电话业务存在着垄断涨价问题,非主导运营商认为主导运营商垄断瓶颈设施,利用业务和地区交叉补贴打压竞争者,并通过垄断业务涨价而获取利润,价格管制部门感到政企分离后很难获取企业的成本信息,从而使价格管制缺乏依据,担心过度管制或不当管制会抑制电信企业的积极性,恶化资源配置。,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一、电信产业价格管制的基本问题 电信产业价格管制的基本问题主要涉及价格管制的理论基础及价格管制的方法问题。(一)电信价格管制的有关理论 在关于自然垄断业务的价格管制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价格管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福利和电信运营商的激励平衡,二是有利于市场竞争。主要的定价理论包括:

33、边际成本定价,即按服务的价格等于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定价,这一定价方式可以实现短期内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但垄断经营者的固定成本无法收回,从而失去持续发展潜力,最终会损害整个产业,包括消费者的利益。基于总成本的定价,即按服务的总成本确定价格,垄断经营者的收入不仅覆盖边际成本,还能收回固定成本,这一方式兼顾了消费者和运营商的利益,但是会刺激过度投资。拉姆齐价格,即在保证提供多种服务的垄断者不亏本条件下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定价。在这一价格体系中,某项价格高出边际成本的比例与需求的价格弹性成反比,这一定价理论综合考虑了社会福利和对垄断者的激励效率,是认同度较高的理论。,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除了自然垄断

34、的定价理论之外,在电信业中的价格管制中,还有不对称价格管制理论及普遍服务理论。由于电信业存在网络规模效益特性和互联互通特性,主导运营商在某些业务上的垄断地位很难打破,因此需要按允许新进入者以较低的价格竞争的原则进行不对称的价格管制。各国一般都曾在基本业务引入竞争时实行该政策。这一政策的缺点是扭曲市场价格,恶化资源配置,所以一般在后进入者的市场份额达到王冠程度时取消该政策。当然,也有的研究者认为,只要互联互通问题解决得好,可以不采用不对称价格管制政策。为低收入者或落后地区提供电信服务,即实施普遍服务是各国通行的原则,但是各国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对普遍服务的内容的定义也不尽一致。实施普遍服务的关键问

35、题是普遍服务的成本由谁承担。一般认为以成立普遍服务基金并通过招标实行普遍服务的方法较好。,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二)电信价格管制的方法 关于电信价格的管制方法,我们这里只讨论用户资费的管制,而对于互联互通价格的管制,放在下一节中进行讨论。对垄断性的用户服务的价格管制,实践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自由定价管制、合理回报率管制和最高限价管制。自由定价,即定价行为不受明确的成本规则约束。价格管制的效率取决于实际价格水平和结构。这一方式主要由发展中国家采用。由于它无法保证公正性和效率,目前正在被逐步摒弃。合理回报率定价,即允许运营商在覆盖总成本的基础上获得合理回报。其理论基础是基于总成本的定价理论,其

36、基本公式是:资费总收入=总成本+合理报酬 总成本=经营成本+折旧+税 合理报酬=利息+所有者权益*合理利润率,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合理回报率定价有多种改进形式,以增强激励效能。在美国常采用的几种方式是:一是区间回报率法,即将回报率改为回报区间,允许运营商通过降低成本获得较高收益;二是暂停审查法,即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管制者暂停价格的调整,从而激励运营商在该时期内通过降低成本获取较高收益;三是获利共享法,即合理回报率之上一定区间的收益由运营商和消费者共享。以上几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励运营商降低成本。最高限价,指规定运营商一篮子服务的价格的加权平均之和的上限,并规定按通货膨胀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调整上限

37、水平。该定价的理论基础是拉姆齐定价理论。,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合理回报定价的优点是,能够平衡企业与消费者利益,制度设计简单,有利于资费结构平衡,有利于不对称管制;缺点是,对企业效率的激励较弱,鼓励企业过度投资,执行和监管成本过高,管制者干涉企业较深。它适应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和资源共享费不平衡市场。最高限价的优点是,对企业效率的激励较强,企业定价有灵活性并可减少价格扭曲,管制者干涉企业不深,消费者利益受保障并与企业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缺点是,制度设计复杂,企业有降低质量的动机,企业有寻租的动机,管制者需要有足够的市场信息,存在管制俘虏问题。它适用于较成熟的市场,并且对管制者的技能要求较高,第六

38、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二、经济发达国家的价格管制政策关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电信价格管制的实践,有关英国的电信产业价格管制,或参见王俊豪的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三章的有关介绍;有关美国电信产业的价格管制实践,则可参见王俊豪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及其运行机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第189-198页)。在这里,我们只对发达国家电信价格管制中的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归纳。,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第一,发达国家电信价格管制大都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实行透明的管制程序。发达国家一般采用法律对电信服务定价原则作出明确规定,如美国1996年电信法规定互联互通价格要按照前瞻性

39、长期增量成本定价。同时,电信管理机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如FCC为执行电信法关于互联互通的定价原则专门开发出全要素增量成本的定价方法,保证电信法的实施。价格管制程序的透明,是发达国家保证公平和防止管制俘虏的主要手段。发达国家,如日本,在举行价格听证会时,不仅公布会议的详细内容,而且公布参加会议的代表和专家的个人意见,以提高价格政策的公正性。,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第二,在市场改革的基础上放松价格管制,在竞争性业务的价格向放松管制和取消管制转变。美国在长途电话业务中对AT&T的价格管制调整过程正反映了这一点。以美国长途电话业务为例,美国电位管理机构FCC在1981年将AT&T定为主导运营商,实

40、行合理报酬率管制,因为它控制了美国80%的电话线和几乎全部的长话业务。1984年AT&T的本地电话被分拆出去成为七家地方运营公司,AT&T只在竞争性的长话市场占有控制地位,联邦监管条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逐渐放松对AT&T的管制。其后,长话市场的竞争性不断增强,1989年FCC停止了对AT&T的回报率价格管制,开始采用最高限价法来管制AT&T。1991年,FCC又取消了以最高限价法对竞争较为激烈的业务进行的管制,而只需备案。1995年,FCC把AT&T划为非主导电信运营商。,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第三,自然垄断业务的用户价格管制从合理回报定价向最高限价转变。英国于1984年首先采用最高限价来

41、管制电信价格,随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改合理回报定价为最高限价法定价。如,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美国FCC于1991年对本地电话运营商采用了最高限价法与回报率法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规定,如果回报率在一定水平之下,本地电话运营商可保留全部利润;如果超过这个水平,本地电话运营商就要将超额利润的50%让与消费者;如果回报率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则适用纯粹的合理回报定价的监管法则。1997年,改为完全的最高限价管制。在竞争性业务和竞争性市场,为了保证电信市场的有序竞争,管制者还实行价格下限管制,即电信资费不低于业务提供成本。,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第四,在市场改革和管制改革过程中实现资费再平衡。在

42、电信业发展初期,不同业务的需求价格弹性差别较大,政府允许电信企业采取交叉补贴的方式弥补成本。这种方法导致了不同业务、不同用户、不同区域资费比价不合理,价格扭曲。随着市场竞争的引入和不断加剧,必然导致高利润的摊薄,交叉补贴难以为继,为此需要对各种电信业务的资费标准进行再平衡,即对原来交叉补贴方式下的资费结构进行调整,以纠正价格扭曲,满足资费基于成本的管制需求。资费再平衡是描述电信市场由垄断向竞争转变后的价格结构的变化的概念。西方发达国家在电信改革过程中都出现了此现象:长途和国际电话业务资费出现大幅下降,本地电话业务资费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这主要是交叉补贴取消后价格向成本回归的结果。有些国家的本地

43、电话价格上升后又有所下降,则是运营商提高效率后的结果。,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第五,利用不对称价格管制引入市场竞争。不对称管制是一种重要的电信管制方法,可以体现在市场准入、运营条件、资费管制等很多方面。对电信价格的不对称管制即根据市场状况的不同、电信运营企业市场势力的大小等,采取不同的价格管制方式。通过宽严不同的资费不对称管制,扶持非主导电信运营企业的发展,促进竞争格局的尽快形成。发达国家在市场改革过程中普遍对主导电信运营商采用了不对称价格管制。美国FCC在1981年将AT&T定为主导运营商,对其价格水平和定价程序进行了管制。直到1995年才完全取消。日本在1985-1996年间对主导运营商

44、NTT实行合理回报定价管制,管理部门有意在NTT和新进入者之间维持10-20%的价格差,使新进入企业可以利用较低的价格去参与竞争。,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第六,实行价格分类管制和价格申报管制。前者是指将电信业务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电信业务的重要程度分为基本电信业务、非基本电信业务和新业务等;按市场竞争程度分为竞争性电信业务和非竞争性电信业务,然后,针对不同电信业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价格管制方式。后者是指针对不同的电信业务、不同的电信运营商,采取不同的价格申报方式,以达到不同的管制效果。价格申报一般采用三种方式:不申报、申报备案、申报备批。价格申报管制往往与其他价格管制方法结合使用。,第

45、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三、我国的价格管制政策 不同时期,我国的电信价格(资费)管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建国以后,我国电信产业实行低资费政策;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资金紧缺,电信市场供不应求,国家对电信采取了高初装费和高入网费的政府扶持政策,允许企业收取初装费和附加费,同时允许新业务采取较高的资费政策;联通成立以后,电信市场开始向竞争开放,政府加快了电信资费调整的步伐,特别是1998年电信重组以后,对电信资费进行了多次调整;为了扶持竞争,政府还采用了不对称的价格管制政策。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我国电信价格(资费)体系及管制中的主要问题。,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首先,我们来看电信资费的管制依据和管制程序。我

46、国电信资费管制的法律基础是价格法和电信管理条例。价格法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商品的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电信管理条例规定了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定价和政府定价三类电信服务定价的方式及基本程序,以及对各类违规行为的处罚。该条例还明确指出,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是电信价格的制定者和管理者,但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在制定价格时要征求价格主管部门的意见。,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上述法规规定了价格制定和管理的基本原则,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可操作的程序和标准。此外,价格法和电信管理条例

47、对电信服务价格管理者的规定还有不清楚之处。前者实际上规定了电信服务价格的管理者为国家发改委和地方物价部门,而后者规定电信服务价格的管理者为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电信资费的实际管制部门是信息产业部,实行国家和省两级管理。省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价格监督执行以及部分政府指导价备案工作,其他工作由国家管理部门完成。在程序上,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在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定价中要征求价格主管部门的意见,还要举行听证会听取有关各方的意见,另外,政府定价还要国务院批准。而消费者对价格管理程序的不透明,意见较大。2001年初的资费调整方案中,管理部门降低了国内和国际长途电话资费、出租电路资费以及互联网业务资费,提高了固定

48、本地电话资费,并改革了计费单元。该方案应该说是有利于资费结构平衡的,但是有关方面没有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召开的听证会也没有充分的透明度。,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其次,从定价方式和标准来看。从用户资费来说,地方区内电话、长途和国际电话、移动电话、IP电话、线路出租、ISP通话等业务的基本资费(包括月租、通话费)以及互联互通接续费都由国家管理机构定价。以这些基本资费为基础的浮动价及一些新的增值业务资费,或为政府指导价,或为市场价。现行政府定价的基本方法是合理回报定价。实际执行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没有严格按地区和业务核算成本,这与业务资产的界定不清和成本分摊方法比较随意有关;利润率的确定缺乏依

49、据,这与目前的普遍服务实施方式及对电信业务的性质认识有关,这表明,目前的政府定价方式不符合垄断业务管制的基本原则,不能保证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价格体系简单,缺乏象包月制这样的多种收费方式;而且,目前的定价方式对运营商的激励效能不足。增值业务基本实行市场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主要的问题是,主导运营商对酵接入业务和数据信息服务业务实行混合经营,存在利用交叉补贴阻止其它运营商进入的问题;基础业务的价格高导致了增值业务服务总价格的偏高。,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电信管理条例规定,我国电信资费标准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同时考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电信业的发展和电信用户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其中,基础电

50、信业务的资费标准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方案,征求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这种资费管制的领域主要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公用电话、长途电话、拨号上网、网间结算业务等。这种资费管制方式主要适用于政企合一、国有垄断经营的情形。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表现为以各种优惠政策的授予和取消代替经济原理,从而使电信业的价格具有大幅度的波动性。这种传统资费管制方式在电信业的发展初期阶段起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电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电信产业的政企关系、市场结构均发生的较大变化,移动通信领域形成了双寡头格局,价格竞争逐步展开。,第六章 电信产业的管制,这种情况要求调整电信资费的管制领域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