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最新ppt.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32915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幽州台歌最新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登幽州台歌最新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登幽州台歌最新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登幽州台歌最新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登幽州台歌最新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幽州台歌最新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幽州台歌最新ppt.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作者介绍,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

2、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写作背景,学习目标:,了解写作的背景,熟记介绍。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体味诗中所流露出来的孤单寂寞悲哀的情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不平之气;后两节各增加了一个虚字,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无可奈

3、何的悲愤之情。,朗读指导,6,朗读节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说说你喜欢的句子,并谈谈喜欢它的理由。(温馨提示:可以从炼字,内容、情感、意境、描写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谈)展示时,先把你喜欢的句子深情地朗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也可以独自展示。,品诗味,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指什么?,古人:古代的人。主要指古代知人善任的君王,来者:后来的人。主要指后代的贤君,2.赏析第一句和第二句诗。,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作铺垫。,天 地 人孤独,3.请简要赏析“悠悠”的表达效果。,悠悠:形容

4、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4.“独”的表达效果,末句的“独”字,与前两句相呼应,进一层点明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辛酸,深化了意境,又突出了诗人卓然特立的孤傲,强化了诗的风骨.这种强烈的情怀,也代表了封建时代众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曲,具有令人一唱三叹的感染力.,5.“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后两句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

5、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陈子昂压卷之作。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登幽州台歌总结,“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2.整首诗通过采用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的感情基调。,(直抒胸臆苍凉悲壮),3.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B.“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