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35002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堂导入,旧知回顾,一、什么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二、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关系 区别表现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的手法。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联系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

2、手法。在具体的语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三、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 表达方式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表现手法则是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的方法。,四、表现手法类别 包括写人、记事、写景、咏物、抒情、议论、结构安排等的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人自比、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比、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3、、多角度、多感觉、移步换景、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比、兴、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明暗结合、点面结合、象征、联想、想象、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曲笔、似褒实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重章复唱、铺垫、伏笔、照应、以乐景(哀景)写哀情(乐情),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等同于表达技巧,而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使用它,主要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托物言情),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衬托、对比,联想、想象,化用典故(用典),借古讽今,烘托,渲染,比兴等。,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

4、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二、重点掌握六种表现手法,鉴赏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1首先准确指出运用什么手法;2结合诗文内容,举例分析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点明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在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结构安排和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准确,鲜明,生动,传神,通俗,委婉,含蓄,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富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凸显人物形象,强化情感,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2013)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步步高127页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

5、,却望柴荆独自回。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有无从说起,以至在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2014年云南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唐】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

6、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8、【参考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

7、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2013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日和韩魏公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

8、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随堂练习,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精要点拨】衬托又称“映衬”“陪衬”。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诗人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

9、来陪衬,分为正衬、反衬两种。正衬,就是用次要内容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也叫“烘托”“旁衬”,如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桃花潭水”形象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情谊。,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表达方式:描写衬托、动静、色彩、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表达技巧:联想 想象 象征 铺垫 衬托结构章法:曲笔入题 卒章显志 一唱三叹 首尾照应 以景结情,小结,1思维定向(1)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联系背景材料作答。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材料才能读懂表现手法的作用。(3)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最后不要忘了在赏析表现手法时,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2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步骤二: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步骤三: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怎样感情。,作业:练 习 巩 固,谢谢大家指导!祝大家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