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汉字的形成和发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36826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字学:汉字的形成和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文字学:汉字的形成和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文字学:汉字的形成和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文字学:汉字的形成和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文字学:汉字的形成和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字学:汉字的形成和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学:汉字的形成和发展.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關於漢字形成問題的討論(二)漢字發展過程中的主要變化,第三講 漢字的形成和發展,1、八卦說 許慎說文解字敘:“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gen)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xu)下斷,八卦起源于原始社會的數蔔法,是一種組合關係。哲學意義上的八卦到西周及春秋時期才形成(陰陽說)。過於抽象,缺少變化,區別太小。合理之處:每種符號代表一定的物象,符號與符號之間相互區別。漢字區別律

2、,對八卦說的評價,2、河圖洛書說(文字神賜說)尚書顧命 傳:“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河圖玉版:“倉頡為帝,南巡守,發陽虛之山,臨于無扈洛洞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2)評價 文字神賜不可信合理之處:漢字發源于黃河流域。,3、結繩說 周易:“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周易正義:“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評價,結繩是一種實物性記號,不可能成為記錄語言的工具。結繩的區別性低。結繩具有約定俗成的性質。結繩記事說明人的記憶力有限,需要通過某種途徑來記錄、提示資訊,實現跨時間的

3、交流。,雲南德昂族結繩記事,4、刻契說(1)傳說 周易:“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2)評價刻契具有約定俗成的性質。刻契帶有“書寫”的性質。刻契的構形太簡單,與複雜的文字構形不相類,傈僳族的刻木,5、倉頡造字說(聖人造字說)呂氏春秋 君守:“倉頡作書,後稷作稼。”淮南子 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論衡 骨相:“倉頡四目。”,(2)評價許慎把結繩與倉頡造字聯繫起來,是合理的。倉頡代表著黃帝時期。倉頡為史官是可能的。文字的系統性需要經過人為的整理,整理漢字的應當是記錄歷史的史官。文字不可能由一個人創造。,漢字的真正起源,漢字主要起源於圖畫,其次是契刻。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

4、證的發展:“中國文字的起源應該歸納為指事與象形兩個系統。”,四、有關漢字起源的考古資料與前文字現象,江西清江吳城遺址陶符商代(前1600-1100)後期,山東龍山文化陶器刻符西元前2900-1800,山東大汶口文化陶符西元前4500-2300,大汶口陶符與甲金文的比較,浙江杭縣良渚文化陶符西元前3000年左右,余杭南湖良渚文化陶罐符號,仰紹文化半坡遺址類型陶器刻畫符號分類表西元前前5000-3000年左右,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墓葬出土龜甲上的符號西元前6000年左右(文物1989年1期插頁),五、漢字起源的時間,由圖畫傳遞資訊到產生圖畫文字,再由圖畫文字和花紋圖案的表義成分轉變為約定符號以至記詞

5、符號,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這就是文字起源的過程。歐洲和美洲的一些古老文字的這個過程,大約始於新石器時代而止于有史時期的開始。從所獲得的資料看,漢字的產生就其上下限而言,也正是在此時期內。,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已出土的文物中,沒有看到作為漢字前身的用圖畫傳遞的資訊和圖畫文字。因此,漢字起源的上限難以從實際上確定下來。現在能夠提出的根據,最遠的只有西元前4000年左右屬於仰紹文化的彩陶紋,以及時間與此相近的屬於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刻符。它們的時代,都在新石器時期的中期,可以暫時把這一時期作為漢字起源的上限。從理論上說,漢字起源的上限應該比這還要早些。考古的新發現,會逐漸把這一時限往前推移。如舞陽賈湖

6、新石器時代墓葬出土龜甲上的符號,距今已有8000年的歷史。,至於漢字起源的下限,我們可以從小屯殷墟甲骨文往上推測。當圖畫文字與陶器花紋中的表意圖案演變為記詞字符,漢字由零散的、個別的字符逐漸積累,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再通過人為規範,成為一種文字體系。這一過程,如果跟記詞字符產生的那段過程相比,應當是短一些。,小屯殷墟甲骨文已是能夠完整記錄漢語的文字體系,這個體系形成的開端應當在夏商之際。尚書多士記載西周初年周公的話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這就是說,商人在滅夏時,已經有了記事典冊。從古史文獻也可以看出,夏代是中國第一個有完整世系流傳下來的朝代。那麼,中文字符開始積累的年代,似可估計為夏

7、初,也就是前2100年左右。,漢字起源時間的推斷,新石器時代始 前6000(賈湖文化)前5000 仰紹文化 前4000漢字起源上限(前5000-3000)大汶口文化 前3000(良渚文化)(前4500-2300)龍山文化 前2100(夏代始)漢字起源下限(前2900-1800)小屯殷墟文化 前1600(商代始)漢字體系形成(前1600-1100)0(西元始),溫故而知新,1.語符與字符:語符記錄語言(詞)的符號,即文字 字符文字的構形符號,即部件/字母2.文字性質的界定原則:根據字符的性質界定文字的性質3.中文字符的類型:意符、音符、記號,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原始汉字形成过程开始的时间也

8、许在公元前第三千年的中期。(原始汉字可能开始出现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推断依据1、大汶口文化乙类符号,虽不能断定为原始文字,毕竟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像古代象形文字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的稳定性是相当强的。它们无疑可以看作原始文字的先驱。2、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年代约为前2800前2500年。,山東大汶口文化陶符西元前4500-2300,大汶口陶符與甲金文的比較,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汉字大约在夏商之际脱离原始文字阶段而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推断依据:1、原始汉字可能开始出现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推断依据:2、公元

9、前第三千年末期,夏王朝建立,我国正式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有效地进行统治,必然迫切需要比较完善的文字,因此原始文字改进的速度一定会大大加快。夏王朝有完整的世系流传下来这件事,就是原始文字有了巨大改进的反映。,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推断依据:3、汉字大概就是在样的基础上,在夏商之际(约在前17世纪前后前17世纪可改为前1600年),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汉字由原始文字发展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过程里,起主要作用的大概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巫师、史官一类人。,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推断依据:1、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鲁迅门外文谈。,汉字形成完

10、整文字体系的时间,推断依据:2、原始文字在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出现的时候,是劳动人民的创造。,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3、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在汉字由原始文字发展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过程里,起主要作用的大概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巫师、史官一类人。A、纳西原始文字,也叫东巴文。(?)B、与占卜有关的甲骨文,大概也出自巫师、史官之手。C、仓颉造字传说,相传仓颉是皇帝的史官,将史官与造字联系在一起,是有一定道理。,倉頡造字說(聖人造字說)呂氏春秋 君守:“倉頡作書,後稷作稼。”淮南子 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論衡 骨相:“倉頡四目。”,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汉字大约在在夏商之际脱离原始

11、文字阶段而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推断依据:1、从我们现有的知识来看,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是在进入阶级社会 之前就创造了完整的文字体系的。2、根据绝大多数史学家的意见,我国大约在夏代进入阶级社会,所以汉字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时间大概不会早于夏代(约前21世纪前17世纪)。,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汉字大约在夏商之际脱离原始文字阶段而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推断依据:3、在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确凿无疑的夏代的文字。,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汉字大约在夏商之际脱离原始文字阶段而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推断依据:4、由于至今还没有发现确凿无疑的夏代以前的汉字(包括原始汉字),商代前期(约前17世纪前14

12、世纪)的汉字是已知最古的汉字。可惜已发现的资料也很贫乏。,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汉字大约在夏商之际脱离原始文字阶段而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推断依据:5、由于夏代和商代前期的文字资料的贫乏,我们(裘锡圭先生说的)在讨论汉字形成时代的时候,主要根据商代后期(约前14世纪前11世纪)汉字的发展水平来进行推测。,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汉字大约在夏商之际脱离原始文字阶段而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推断依据6、在已发现的各种内容比较丰富的古汉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约前14世纪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他们所代表的是已经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汉字大概是在夏

13、商之际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约公元前17世纪前后)。发展至现在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汉字的意音文字的本质没有改变,但在形体或结构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漢字發展過程中的主要變化,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一、汉字的形体演变1、形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字体和字形两个方面。(1)字形的变化,指一个一个字的外形的变化。(2)字体的变化,指文字在字形特点和书写风格上的总的变化。(3)字形的变化与字体的变化往往交织在一起而难以截然划分的。2、汉字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字形繁化的现象。(1)纯粹是外形上的繁化。(2)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一、汉

14、字的形体演变1、形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字体和字形两个方面。(1)字形的变化,指一个一个字的外形的变化。(2)字体的变化,指文字在字形特点和书写风格上的总的变化。(3)字形的变化与字体的变化往往交织在一起而难以截然划分的。(4)汉字字体演变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系文字,时间自商代终于秦代(公元前3世纪晚期);今文字阶段(隶书、楷书阶段,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5)字体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象形变为不象形。具体可概括为:(1)线条化。由比较象形的曲线逐渐改变成比较平直的线条,从而丧失了象形意味。(2)笔画化。由比较象形的图形变成了用“

15、点、横、竖、撇、捺”等笔画组成的符号。,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一、汉字的形体演变2、汉字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字形繁化的现象。(1)纯粹是外形上的繁化。A、有的,是为了明确字形以避免混淆。B、多数情况,似乎只是书写习惯上的一种变化,并没有什么有意义的目的。总的说来,只涉及全部汉字的一个很小的部分,繁化程度很轻微。(2)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A、最常见的情况:增加偏旁。B、汉字里大部分加旁字,跟未加旁字的原字,都分化成了两个字。大部分加旁现象可以解释为文字的分化或字数的增加,不必看成字形的繁化。C、汉字里的加旁字,如果以词为本位,加偏旁的分化字应该看作字形的繁化。,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

16、变化,第一、汉字的形体演变2、汉字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字形繁化的现象。(1)纯粹是外形上的繁化。A、有的,是为了明确字形以避免混淆。上 下 玉 王 肉 B、多数情况,似乎只是书写习惯上的一种变化,并没有什么有意义的目的。例如:辛 角 天 正总的说来,只涉及全部汉字的一个很小的部分,繁化程度很轻微。,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一、汉字的形体演变2、汉字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字形繁化的现象。(1)纯粹是外形上的繁化。A、有的,是为了明确字形以避免混淆。上 下 玉 王 肉 B、多数情况,似乎只是书写习惯上的一种变化,并没有什么有意义的目的。例如:辛 角 天 正总的说来,只涉及全部汉字的一个很小的部分,繁

17、化程度很轻微。,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一、汉字的形体演变2、汉字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字形繁化的现象。(2)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A、最常见的情况:增加偏旁。例如:“凤”的象形字加“凡”成“鳳”;“”(象深潭)“”加“水”成“淵”;“”(像一種斧類兵器)加“水”成“鉞”,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一、汉字的形体演变2、汉字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字形繁化的现象。(2)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B、汉字里大部分加旁字,跟未加旁字的原字,都分化成了两个字。大部分加旁现象可以解释为文字的分化或字数的增加,不必看成字形的繁化。例如:尚羊徜徉;吴公蜈蚣;仓庚鸧鹒;等,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18、第一、汉字的形体演变2、汉字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字形繁化的现象。(2)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C、汉字里的加旁字,如果以词为本位,加偏旁的分化字应该看作字形的繁化。例如:蜈蚣来说,由写作“吴公”变为写作“蜈蚣”的确是字形的繁化。,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一、汉字的形体演变1、形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字体和字形两个方面。(1)字形的变化,指一个一个字的外形的变化。(2)字体的变化,指文字在字形特点和书写风格上的总的变化。(3)字形的变化与字体的变化往往交织在一起而难以截然划分的。2、汉字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字形繁化的现象。(1)纯粹是外形上的繁化。(2)文字结

19、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一、汉字的形体演变1、形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字体和字形两个方面。,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一、汉字的形体演变(1)字形的变化,指一个一个字的外形的变化。(2)字体的变化,指文字在字形特点和书写风格上的总的变化。(3)字形的变化与字体的变化往往交织在一起而难以截然划分的。,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一、汉字的形体演变(4)汉字字体演变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1、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系文字,时间自商代终于秦代(公元前3世纪晚期);2、今文字阶段:隶书、楷书,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汉字发展过程中

20、的主要变化,第一、汉字的形体演变(5)字体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象形变为不象形。具体可概括为:A、线条化。由比较象形的曲线逐渐改变成比较平直的线条,从而丧失了象形意味。B、笔画化。由比较象形的图形变成了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组成的符号。,字體的變化,1.古文字階段(線條化)2.隸楷階段(筆劃化),由古文字變為隸書,應該看作漢字形體上最重要的一次簡化。,字形的變化 1.隨著字體的簡化而簡化 2.字體沒有變化時,也在簡化 3.字形的繁化 a.純粹外形上的變化 b.文字結構變化造成的繁化,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二、汉字结构的变化(1)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2)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义

21、符为主。(3)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二、汉字结构的变化(1)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A、结论在汉字发展过程,形声字在全部汉字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由少数变成了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二、汉字结构的变化(1)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B、原因a、因为汉字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之后,新增加的字多数是通过加偏旁或改偏旁等途径从已有的字分化出来的。这些新增字绝大多数就是形声字。b、人们陆续把一些表意字改成形声字。,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二、汉字结构的变化(1)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C、形声字比重统计a、说文形声字比例8286(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之六

22、书爻例)b、南宋郑樵通志六书略分析了23000多个汉字结构,形声字比重超过90。,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第二、汉字结构的变化(1)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D、形声字比重的上升,是汉字发展的主要标志。形聲字既有表音成分,又不像有些假借字那樣有造成誤解的可能,是在漢字這種記錄單音節語素佔優勢的語言的文字裡最適用的一種文字結構。,(二)所使用的意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1、關於形符:作为象形符号的意符形符是依靠本身的形象來起表意作用的,它們往往不能獨立成字。A、(步)字使用了兩個形符,其中像右腳的形符,不能獨立成字。B、(立)字使用的兩個形符,都應該看作不能獨立成字的形符。,(二)所使用的意

23、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2、关于义符:不依靠自己的形象来起作用的意符義符通常都是由已有的字充当的表意偏旁。它们依靠本身的字义来表意。一般都由現成的文字充當。,(二)所使用的意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2、关于义符:不依靠自己的形象来起作用的意符就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來看,只有少數義符是作偏旁用的,如“辶”(辵)“疒”“宀”等。它們大都是很常見的偏旁,所代表的意義是很多人所熟悉的。,(二)所使用的意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3、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的表现A、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古文字里,表意字绝大部分是用形符造的,形符是意符的主流。,(二)所使用的意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3

24、、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的表现B、汉字象形程度的降低,造字时形符使用越来越少,造表意字的方法由主要用形符变为主要用义符了。,(二)所使用的意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3、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的表现例如,春秋战国以后新造的表意字大多数是用义符构成的合体字。劣,(二)所使用的意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3、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的表现 C、旧有文字里的形符不断减少。如,在准合体表意字里,人们把 不能独立成字的形符充当的偏旁,改成改成能够独立成字的表意偏旁义符,(二)所使用的意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合体字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字,一般称为合体字。例如“花”,由“艹”(形旁)和

25、“化”(声旁)组成。偏旁 合体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偏旁。,(二)所使用的意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准合体字在上古汉字里,有不少表意字是用两个以上不一定能独立成字的象形符号构成的,这一类字是否可以称为合体字,是需要商榷的。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准合体字。例如“射”字:,(二)所使用的意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3、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的表现 C、旧有文字里的形符不断减少。如,在准合体表意字里,人们把 不能独立成字的形符充当的偏旁,改成改成能够独立成字的表意偏旁义符,(二)所使用的意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3、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的表现 D、形声字的形旁一般是义符,形声字比重

26、的不断上升,意味着义符重要性在逐渐增加,形符的重要性在逐渐降低。而且有些形声字的产生,是直接跟某些形符的消失,联系在一起的。,(二)所使用的意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3、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的表现 D、有些形声字的产生,是直接跟某些形符的消失,联系在一起的。例如:“鳳”“昃”夨,(二)所使用的意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3、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的表现 E、总造字时形符使用越来越少,义符使用越来越多(主要用作形声字的形旁),已经使用的形符,也有不少陆续被义符或声符所取代。,(二)所使用的意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3、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的表现 E、总大概早在春秋时代,

27、义符的重要性就已经超过了形符。在汉字演变为隶楷的过程里,曾经作为汉字意符的主流的形符,就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二)所使用的意符從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 3、以形符為主變為以義符為主的表现 在现代汉字里,真正可以认为是用形符早的字,为数极少。一 凹 二 凸 三 四,(三)記號字、半記號字逐漸增多。漢字裡用記號造字的情況極為少見。但是,由於字形象形程度的降低和字形簡化、訛變等原因,估計早在古文字階段,就已經有一些表意字和少量形聲字變成了記號字或半記號字。日 立 表 年,(三)記號字、半記號字逐漸增多 都 是个形声字?还是一个记号字?,(三)記號字、半記號字逐漸增多 采用比较保守的立场估计 记号

28、字、半记号字,在现代一般使用的汉字里所占的比重,不会低于五分之一。一般是用的汉字就是除去很生僻的字和比较专门的的专业用字之后实际使用的汉字,跟有些人所说的通用汉字大致相当。,(三)記號字、半記號字逐漸增多 一般使用的汉字就是除去很生僻的字和比较专门的的专业用字之后实际使用的汉字,跟有些人所说的通用汉字大致相当。,漢字字数的变化,漢字字数的变化 一般使用的汉字就是除去很生僻的字和比较专门的的专业用字之后实际使用的汉字,跟有些人所说的通用汉字大致相当。,漢字字数的变化 汉字的数量其实是相当稳定的如果以各个时代一般是用的汉字为考察对象。,漢字字数的变化 汉字的数量其实是相当稳定的 上古汉字 甲骨文:

29、大体能反映商代后期一般使用汉字的情况。总字数接近百万。甲骨文编整理单字4672个。商代后期一般使用的汉字估计为五千左右。,漢字字数的变化 汉字的数量其实是相当稳定的 上古汉字 十三经:周代遗留下来的主要文献。单字总数大体能反映周代的情况。十三经集字共收单字6544个。实际上,当时一般使用的汉字要比十三经时使用的字数少一些。,漢字字数的变化 汉字的数量其实是相当稳定的 现代汉字1、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字6196个。2、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字6763个3、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漢字字数的变化 汉字的数量其实是相当稳定的 现代汉字大致可以说,现在一般使用的汉字的数量是五六千左右。,漢字字数的变化 汉字的数量其实是相当稳定的 从商代到现代一般使用的汉字的数量似乎没有显著的变化。很可能一直在五六千左右徘徊。?,漢字字数的变化 汉字的数量其实是相当稳定的 原因 1、复合词在汉语里越来越占优势,音译外来词有绝大多数用假借字记录,所以需要为它们造新字的新词并不是越来越多。一般使用汉字比较稳定的重要原因。,漢字字数的变化 汉字的数量其实是相当稳定的 原因 2、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同时存在着文字的分化和合并这两种相反相成的现象。“分化”是为了加强记录语言的明确性,“合并”是为了控制单字的数量。一般使用汉字字数变化不大,显然不是偶然的现象。,漢字發展過程中的主要變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