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讨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39787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0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案例讨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管理学案例讨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管理学案例讨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管理学案例讨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管理学案例讨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案例讨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案例讨论.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理学讨论课,朱建军,西游记,这个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主人公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徒弟3人保护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在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能72般变化、降妖除魔、冲锋陷阵;猪八戒虽然贪吃贪睡,但打起仗来也能上天入海,助猴哥一臂之力;沙僧憨厚老实、任劳任怨,把大家的行李挑到西天;唐僧最舒服,不仅一路上有马骑、有饭吃,而且妖魔挡道也不用其动一根指头,自有徒儿们奋勇上阵。那么,在他们4个当中,谁最重要呢?为什么?,人们发现,最没有本事的就是唐僧。他做事不明真伪,总是慈悲为怀,动不动还要给孙猴子念上几句紧箍咒玩玩。但是,就是他,在孙悟空一赌气回了花果山、猪八戒开小差跑回高老庄、沙

2、僧也犹豫的情况下,他毅然一个人奋勇向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为,唐僧心里清楚地知道,他去西天的目的是要取回真经普渡众生。他知道为什么要去西天,他知道他为什么做,他知道他要什么;而3个徒弟,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西天,他们只是知道保护好唐僧就行,至于为什么要保护好唐僧,他们不用去考虑,他们知道的是怎样做,并且把它做好。所以,无论路程多么艰险、无论多少妖魔挡道、无论多少鬼怪想吃其肉,他都毫无畏惧,奋勇向进。最后,唐僧不仅取回了真经,而且还使曾经被称为妖精的3个徒弟,最终功德圆满成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基本哲理:目的,永远在技巧和方法前面。一个人如果一开始就不知道他要去的目的地在哪里,他就永远到不了

3、他想去的地方。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管理就是要达到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和组织目标实现的高成就的统一。即效率和效果的统一。效率正确地做事,效果做正确的事。,管理,管理就是组织中的人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运用科学的职能和方法,有效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成员和组织整体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的主体:由谁来管;管理客体,即管理对象:管理什么;管理目标:为什么而管;管理职能和方法:怎么管;管理环境:影响管理的外部因素和条件。,案例分析特点,案例分析成为测试考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题型。强调作为未来的管理者应该“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并没有绝对明确的标准答案,案例分析

4、题特点,案例分析题的测试是对相关理论掌握、系统思考与分析、观点组织与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检验。解答这类问题,不仅要求考生拥有广阔的知识面,熟悉管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求考生具有系统思维能力,在多方位、深层次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严密的逻辑、清晰的层次以及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案例分析题答题思路,(1)先看案例要求解决的问题案例分析题最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比较简短,可先看问题,这样在阅读案例时就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抓住重点,提高效率。审题要认真,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的到底是

5、什么。(2)认真阅读案例带着问题读案例,发现案例问题的本质是哪一类大问题,如是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企业领导的用人问题、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问题、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等,这是解题的关键,不能被具体细节问题所迷惑。,(3)确立答题的整体框架 阅读背景材料以后,不要急于动笔。应先花几分钟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套用解决问题所需运用的相关理论,确定答题思路和要点,先在头脑中或稿纸上构筑起答题框架,这样才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4)问题解答 案例分析题的回答宜分为三部分:1)明确分析出案例所反映的类似企业的共性问题是什么,并用鲜明的语言表达出来,针对这种共性的问题,应该从哪些大方面、大视角着手解决。

6、2)针对第一步发现的共性问题,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从宏观角度,高层次方面提出治理解决的原则性意见和建议,即提出具有本质性的提议、措施,不必纠缠于具体公司内容细节矛盾问题。3)在第二步战略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就案例中具体矛盾和问题,提出制度性、功能性的改进建议,而不必就事论事。,案例要纲举目张,叙述要有主有次。上述三部分解答是一个大框架,每一部分还需要展开。叙述要有主有次,不能平铺直叙。当然不一定每一个问题都要完整的包括这三部分,要看具体问题的要求,更多的时候这是答题的基本思路。,注意事项1)不能仅对案例最后的要求进行回答如提出许多条具体建议,就事论事,这是远远不够的。2)层次不分、段落不明、主次

7、不分要根据文章中心思想变化划分段落,并标记1、(1)、1)等顺序,以便阅卷老师寻找得分点,案例分析的三部分,内容要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第三步措施建议可以给予必要解释和展开,卷面一定要整洁,字体工整,便于识别。3)控制字数过多过少都不好,以卷面整洁留够天地空当,恰当用完略有盈余为佳。加纸回答非常没有必要。,案例 王鸣的困惑,王鸣原在上海某研究院工作,后与几个志同道者创办了一家公司。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几个个人股东:王鸣、他在研究院的副手老黄,以及他原来的下属小秦和小刘。他们几个人都在新公司任职,老黄在研究院的职务还没辞掉,其他几个人则彻底割断了与研究院的联系。新公司还有其他几位股东,但都不在公司任

8、职。王鸣任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小秦负责市场销售;小刘负责技术开发;老黄负责采购配件、生产调度等。近年来公司业务增长良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使王鸣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首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公司的主要市场上,王鸣感受到了强烈的挑战。其次,老黄由于要等研究院的部分福利而未辞掉原来的工作,尽管他工作抓的挺紧,但王鸣仍认为他精力投入不够。,第三,有两个外部股东建议王鸣做些为外国公司做国内市场代理和售后服务工作。回报很高所以王鸣(包括其他几位核心成员)颇为心动,但仍举棋不定。第四,由于公司近两年发展迅速,股东们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当初创业时的那种激情正在消退。例如,王鸣要求大家每天工作满12

9、小时,有人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勉强应付或根本不听。公司的业绩正在增长,规模在扩大,王鸣感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不仅感到应付工作很累,而且对目前的公司状况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解决什么问题,该从何下手,公司的某些核心成员也有类似的感觉。为使王鸣的公司更上一个台阶并进入良性循环,你有何建议?,回答一,这主要属于管理中领导的一项。要有好的激励机制,并要制订规章制度,明确目标。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要加大管理力度,要有新的机制。判分点评:3分(以满分10分计,下同)不是一篇分析文章,内容比简答题的回答还简单,对答题的一般规律还没有掌握或者没有时间了,无法完整回答。,回答二,随着王鸣公司规模扩大其应注

10、意改进以下四点:1)调整组织结构,并加以完善。例如老黄的工作是否能调,不能调是否能配一个助手,增加相关人员以适应组织发展。2)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班时一定要有措施保证完成任务。但王鸣也要改变其领导方式,不能强制大家每天工作满12小时,他应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下属。3)建立企业的目标与计划。公司的发展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必须有多个支撑点,以减少风险,故其应尽快做出为外国公司代理和售后服务的决策。4)企业内部沟通不够。老黄兼职,还有几个股东不在职,这多少会影响信息的交流。王鸣应该加强内部交流,与下属共同商讨企业发展的目标、计划、措施等。,判分点评:7分 本答案的缺陷是就事论事,采取直接回答问题,

11、列举对策建议,没有对问题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因对策提的比较全面,故最高得7分。,回答三,王鸣公司遇到的问题,在不少民营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阶段,一般都会遇到,为步入良性循环,我建议:1)制订公司战略。分析环境、组织现状、竞争对手情况、供应和销售情况、替代品和潜在竞争对手情况以进行市场定位和战略定位;正确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在不影响专业正常发展的情况下,考虑多种经营;确定公司近期,尤其是长远期反展规划,确定市场策略、产品策略、销售策略,明确组织目标。2)制订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令行禁止,解决好公司人员工作态度消极等问题,奖勤罚懒。组织纪律作风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把人们的贡献与

12、分配制度结合起来,形成制度创新。将资金分配与技术、质量、绩效分配合理布局。,3)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的制度优势,利用股东会议沟通思想,形成共识,同时也要有进有退,必要时进行公司股东改组。4)切实解决公司员工的实际问题,把公司发展的大目标与个人在公司中的实际绩效,公司绩效与个人的工作努力程度、成果和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比如,公司有了足够的收入,可以为员工买更好的房,以形成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协同效应,增强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建立完善的与公司发展规模和市场竞争相一致的组织,以便于扩大经营规模,合理分工,各负其责,明确目标。对策略述:明确组织目标;制订公司战略决策;制订公司的规章制度;完善公司组织结构;形

13、成股东共识,充分沟通;切实考虑员工利益,形成凝聚力;科学管理,民主集中。,判分点评:9分 本答案层次特别清楚,先有问题的共性分析:“王鸣公司遇到的问题,在不少民营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阶段,一般都会遇到”,从而提升了案例分析的理论意义。列举对策要点完整,而跟简单题不一样,对每一个“点”,又进行了展开论述,充分阐述该“点”包含的内容。但对不同的“点”又没有平均用力,重要之“点”,如1点,4点进行了详细论述;一般之“点”,讲述清楚。最后改进建议:论述过程中应遵循“先重点后一般”的顺序,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最后的对策略述不要。则此答案可以得到10分。,讨论,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

14、,任何群体都应有特定的目标作为共同的活动基础。没有目标,群体就没有动力和方向,更谈不上存在和发展。正是由于目标一致,使人们有共同的愿望和追求,才使群体得以维持。三个和尚思想不一致,目标、分工不明确,没有动力和方向,形成等、靠、要,所以没有水喝。群体成员之间应有共同的群体行为规范,并且有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在行为上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三个和尚形成了一个群体,却没有规矩,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对勤劳的没有奖励,对懒惰的没有惩罚。力量不能集中,成为乌合之众,哪来的水喝?在一个组织中,应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个体在群体中有特定的角色地位。三个和尚组成了一个群体,缺乏组织领导

15、,你管不着我,我管不着你,谁也不管谁,谁也管不了谁,没有“领导”来考核每个人的工作绩效,成为无头之鸟,没有水喝成为必然。,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怎样利用管理学知识全面地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益和效率。,参考解答,学习也可以视为一个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循环过程。计划:首先设立一个学习的尽可能高的合理目标。即使达不到这个目标,也比设立一个低目标做得好。确定目标可为自己提供一幅路线图,从而减少不确性和模糊性,并对资源作出合理分配。在日常中,要对稀缺的资源时间,按时间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提高时间利用率。组织:加入一个学习互助组织,将学习效益和效率提高到仅仅依靠个人达不到的高度。领导:学会自我指导

16、、自我协调及自我激励,使自己长久地保持一种高效率的状态。控制:阶段性地对学习计划进行检查、纠偏,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实现。在一般情况下,按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效益与效率都能从整体上大大提高。,案例分析,某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技术优势和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在几年中经营管理良好,企业的效益日益上升,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一年以来,由于市场不景气,员工的士气低落,员工们还总是在抱怨,公司的老总们每天在干什么,公司的目标究竟又是什么。而公司的老总们也在纳闷,公司的老总们总是觉得公司的战略得不到员工的有效支持。根据你所学的管理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参考解答:该企业

17、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公司的管理层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出现了重大的失误。该组织的高层拟定出组织的总体目标后,并没有将组织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成部门目标和岗位目标,从而造成了下级员工不知道公司的目标,公司战略得不到有效支持的局面。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总体目标的制定高层管理者要集思广益。总体目标的制定一般是高层管理者确定组织在今后的长处和短处,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初步确定组织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和下属讨论、修改。集思广益可以避免失误,也可以更好的取得更多员工对公司总体目标的理解和支持。,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总体目标必须进行细化和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将总体目标

18、分解成部门目标和岗位目标,使组织中不同层次和岗位的人了解,他们应当做些什么才有助于组织总体目标的实现。确认各级人员在组织总体目标实现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力,并规定相应的评价和奖惩制度,使组织目标落实到人,成为组织中一切成员的行动指南。总体目标的优化。对组织目标进行纵向协调,使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目标之间互相支持,如岗位目标与部门目标之间、部门目标与总体目标之间保持一致。通过以上措施,就可以使孤立的总体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互相支持的目标体系,从而彻底避免普通员工不知公司目标,公司目标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的局面。,某厂甲班班长之外有9名工人。一天,有2人提前上班做生产准备,6人按时到班,另1人迟到。班

19、后奖评时,班长采取了自以为得计的表扬“艺术”:对迟到的一人只字未提,而是将其他几人一一表扬了一番。哪知,出乎班长的意料,第二天,不仅原来提前上班的2人变成按时到班,而且迟到的人数增加到4人。表扬是一种鼓舞人、激励人、鞭策人的正强化方法,但使用不当却会挫伤人的积极性。那位班长的表扬效果为什么会适得其反呢?,原因有三,一是受到表扬的8人中有6人只不过是未迟到而已,而按时上班、遵守纪律是做一名工人最起码的标准,根本算不上什么“事迹”。表扬了这种人只会使“表扬”二字在他们心目中降低威信;二是应当受到表扬的工人也会由于自己只是得到了与歧途人的“同样的待遇”,而看低“提前上班”的价值,第二天倒退为正常上班

20、也是情理之中的;三是那位迟到者也并不会因为其他人都得到“鼓励”而感到有压力,因为班长事实上并没有批评他。由此看来,在企业中,完全取消惩罚是行不通的。事实表明奖励和惩罚相结合才具有积极的效果。,如何有效进行批评?,工程部的14位职员由李、王两位性格不相同的正副经理带领,但近一个月内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造成李、王经理的看法不同。其中一件事情是这样的:张飞是新来的大学生,9月底报到上班,但一个月之内有二次上班迟到,还有一次,由于粗心大意将一个重要的报告提供的数据写错,但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重大影响。王副经理每次发现张飞的问题后,就当场立即对张飞迟到及工作不细致进行了批评。其余的几件事也大都与此类似,或

21、是因为违反工作纪律,或是因为工作不负责任,或是因为背后说同事坏话,另外三位职员同样被王副经理发现犯了错误,就受到了批评。李经理认为王副经理的处理手法过于粗暴、简单,不应该批评职员。而应该讲求一定的领导艺术性,待事情稍过在恰当的时间采用暗示引导、自身示范等手法对职员进行引导和启发。您对李、王经理的看法是怎样的?你认为进行批评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一、看法是1、批评是必需的 一般人多不愿正面批评别人以免造成摩擦,但发生错误后如果没有当场纠正,慢慢累积到非常严重才开口,往往容易变成破坏性的批评,批评者语带威胁或言语刻薄,被批评者因而心生反感,批评者又觉得受辱而积怒,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及时而公正的

22、批评是必需的。2、多进行建设性批评 建设性批评强调对方的功劳及可改善之处,而不是借问题进行人身攻击、批评对方个性上的缺陷,以防止对方采取防卫性姿态,听不进忠告。,二、进行批评时应注意什么?1、具体 批评时应具体说明问题之所在。同样的,称赞对方时也要具体说明,否则对方也不容易从中学习。2、提出解决方案批评时应针对问题,提出对方未曾想到的方向、症结所在,或相应的措施。让被批评者去思考自己的问题。3、当面晤谈批评要注意场合,尽量采用与当事人私下面谈的方式。在公开场合批评,较容易令对方不自在或有受辱的感觉。私下晤谈的效果较佳,一方面使对方了解所犯的错误,另外也提供对方说明或澄清的机会。4、体谅别人批评

23、时应有同情心,考虑别人听到批评后的感觉。如果以打压或贬损等方式来批评别人,不但不容易被接受,反而引起怨恨、自我防卫与反弹现象。,有一次美国大思想家爱默生与独生子欲将牛牵回牛棚,两人一前一后使尽所有力气,怎么样牛也不进去。家中女佣见两个大男人满头大汗,徒劳无功,于是便上前帮忙,她仅拿了一些草让牛悠闲的嚼食,并一路喂它,很顺利就将牛引进了栏里,剩下两个大男人在那里目瞪口呆。请你用管理学原理来分析其中的道理。,当我们在管理员工时,要知道员工需要的是什么,然后针对其需要,说些他们想听的建议和利益,而不是强制员工去做。钓鱼时用的鱼饵,不是您所喜欢吃的东西,而是鱼最喜欢吃的食物。您与员工交谈沟通时,勿忘“

24、投其所好”。真正了解员工最关心的是什么?您将如何满足他的需要?,有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问题。“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乙 和尚说。“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看看到底谁说的对,谁能做的最好。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原来的庙宇也恢复了旧貌。“都因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甲和尚说。“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宇周全”乙和尚说。“都因我劝世奔走,所以香火众多。”丙和尚说。三人日夜争论,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各奔东西那天,他

25、们总算找到了庙宇荒废的真正原因。请你把庙宇当作企业,用管理理论分析衰败的原因,这个庙宇的荒废,既非和尚不虔,也不是和尚不勤,更不是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和。每个和尚对庙宇的破败都有自己的观点,按照他们的行动的结果看来,他们都已经找到了庙宇破败的原因。但是,他们都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而不愿意分享别人的观点,不愿意承认别人付出的努力,更不愿意综合别人的观点,所以他们只有陷入分裂,各行其是,让庙宇再度荒废。其实三个方面的工作都作好,庙宇才能兴隆。企业的发展和成功也需要每个员工共同努力,发扬团队精神,企业才有竞争力。,有甲乙两个大学毕业生同时受聘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大家都一样,从最基层干起。可

26、不久甲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而乙却象被遗忘了一样,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乙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平。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上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他忽然有了一个主意。“乙先生,”总经理说:“请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乙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乙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价格多少?”乙再次跑到集市上。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吧,你可以看看甲是怎么做的。”说完叫来甲对他说:“甲先生,请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

27、天有什么卖的。”甲很快从集市上回来,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总经理看了一眼乙想对他说、请你站在总经理的角度上点评一下甲乙两名员工产生差距的原因。,1、人与人的差距,更多地体现在思想方法上,虽然初时就那么一点点,但日积月累就越拉越大,所以发现差距及时总结,方能迎头赶上。2、人要善于观察、学习、思考和总结,仅仅靠一味地苦干奋斗,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结

28、果常常是原地踏步,明天重复昨天和今天的故事。3、成功需要很高的悟性和洞察力,要有独立思考、多谋善断、随机应变的能力。,高工资为什么没有高效率?,F公司是一家生产电信产品的公司。在创业初期,依靠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不怕苦不怕累,从早到晚拼命干。公司发展迅速,几年之后,员工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几百人,业务收入由原来的每月十来万发展到每月上千万。企业大了,人也多了,但公司领导明显感觉到,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也越来越计较。F公司的老总黄明才一贯注重思考和学习,为此特别到书店买了一些有关成功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书籍来研究,他在介绍松下幸之助的用人之道一文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经营的原则自然是希望能做

29、到高效率、高薪资。效率提高了,公司才可能支付高薪资。但松下先生提倡高薪资、高效率时,却不把高效率摆在第一个努力的目标,而是借着提高薪资,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意愿,然后再达到高效率。他想,公司发展了,确实应该考虑提高员工的待遇,一方面是对老员工为公司辛勤工作的回报,另一方面是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公司的需要。为此,F公司重新制定了报酬制度,大幅度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并且对办公环境进行了重新装修。,高薪的效果立竿见影,F公司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所有的员工都很满意,大家的热情高,工作十分卖力,公司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但这种好势头不到两个月,大家又慢慢回复到懒洋洋、慢吞吞的状态。这是怎么啦?F

30、公司的高工资没有换来员工工作的高效率,公司领导陷入两难的困惑境地,既苦恼又彷徨不知所措。那么症结在哪儿呢?,【案例分析答案】:1、企业大了,老板或忙于企业发展的大事,或忙于社会上的各种应酬,与原来创业的老员工在一起的时间少了,感情必然疏远,心理距离必然拉大,以感情作为激励手段的作用自然会逐渐消失。2、在创业初期每个老板可能对公司的员工,尤其是一些核心骨干有过许多的承诺,但当企业真的做大了以后,老板(或许忘了)并没有兑现这些诺言,因为老员工便产生失望情绪,接下来的自然是消极怠工,或集体跳槽。3、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必须走向制度化的管理,而制度给人的感觉总是冷冰冰的,原来的那种相依为命一起创业的融洽感觉消失,称兄道弟不行了,一切都要按级别来,按公司规定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