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影像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胆胰影像诊断.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胆胰影像诊断,肝胆胰影像诊断,肝脏、胆系和胰腺是重要的消化腺器官,解剖和生理学都存在着相互协同和制约的关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往往互为因果。现代影像学检查对这些常见疾病都能够作出明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是临床重要的检查手段。,第一节 肝脏,一、影像检查技术(一)、X线检查平片肝动脉造影(DSA)(二)、超声检查,(三)、CT检查方法平扫增强扫描(三期、延迟)(四)、MRI检查平扫增强扫描,二、肝脏解剖,1肝脏血供双重血供:肝动脉、门静脉肝脏引流静脉:肝静脉2肝段解剖,肝 右 叶,肝 左 叶,韧 带:,-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冠状韧带,胆 囊,膈 肌,下 腔 静 脉,压 迹,肾 脏,结 肠,十
2、二指肠,胃,三、肝脏疾病,(一)、肝脏肿瘤,恶性肿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FNH(局灶性结节增生),、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概述原发性肝C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比率逐年上升,目前居第三位。性别差异显著,高发地区男女比例为8:1,低发地区为2:1,以往主要发现手段US、CT。,病理,原发性肝Ca分三种组织类型1.肝细胞性肝癌2.胆管细胞性肝癌3.混合型肝癌(肝cell,胆管cell)其中肝细胞性肝Ca最常见,占90%以上。,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3、,成人最常见的肝原发性恶性肿瘤与乙型肝炎关系密切,50-90%合并肝硬化,39-50%的肝硬化并发肝Ca。肝cell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为不同程度 的多血管肿瘤,易发生出血、坏死、胆汁淤 积和癌细胞的脂肪变性。易侵犯下腔V、肝V、门V,形成瘤栓,肝内转移。肝门附近侵犯,如侵犯胆管可出现黄疸。肝外转移肾、骨、肺。,HCC大体类型,巨块型:直径大于5cm 结节型:直径小于5cm 弥漫型:细小癌灶,广泛分布 HCC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大小关系密切,肿瘤浸润、癌栓形成,卫星灶形成,转移,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我国SHCC
4、手术切除率为70-80%,10年生存率为53%。对于SHCC,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是关键。SHCC病理诊断尚未统一,中国肝Ca病理协作 组标准: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cm,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最大直径之和应小于3cm。,临床表现及治疗,多样化,与大小、部位、生长速度、有无转移有关。病灶小时,可无症状。进展后,常见症状:肝区疼痛,消瘦乏力,上腹部包块。80%以上病人 AFP 升高。治疗手段单发病灶,外科切除。介入治疗、放、化疗。基因治疗、,放射学表现,平片、胃肠造影 平片帮助不大 胃肠造影观察肝硬化并发食道V曲张情况。血管造影表现 肿瘤供血血管扩张增多 增多,迂曲,不规则肿瘤
5、新生血管 血管有不规则侵犯和狭窄 不均匀的肿瘤染色 动静脉短路:动脉相静脉显影 造影剂潴留,肿瘤内有斑点影 门静脉或肝V内瘤栓,静脉内平行的索条影,充盈后 可见缺损,DSA,CT 平扫,一般可发现1.0cm以上病灶。表现为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的低密度灶。低于正常肝脏20Hu。边缘模糊或不整齐,表现为浸润性生长。带包膜者有清楚的界限。,CT增强(动脉期),1.90%肝癌由肝动脉供血,动脉期明显强化。2.动静脉短路是肝癌的特征性表现;3.少血供病灶,动脉期成为低或等密度。4.小肝癌(80%上)呈均匀强化。“快进快出”,CT 增强(门脉期),1.大部分肝癌病灶呈低密度2.此期可显示血管受侵情况:如门脉
6、癌栓。,CT 增强(平衡期),此期造影剂在肿瘤组织及肝实质的细胞外间隙达到平衡。有助于肝癌与肝血管瘤及其它肝内病变鉴别诊断,a.平扫肝左叶外侧段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境界清楚。b.动脉期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门静脉期肿块强化密度迅速下降。d.平衡期肿块仍呈低密度。,巨块肝癌,门脉受累改变,MRI平扫,T1WI上肿瘤表现稍低或等信号,肿瘤出血或脂肪性变表现为高信号,坏死囊变则出现低信号。40的肝癌见到肿瘤假包膜,T1WI上表现环绕肿瘤周围,厚约0.53mm的低信号环。,T2WI上肿瘤表现为稍高信号。80大于5cm的癌块,T2WI信号多不均匀。肿瘤假包膜和血管受侵犯是肝癌诊断的
7、可靠征象。,a.T1WI肝右叶见一类圆形低信号肿块,密度较均匀,境界清楚。b.T2WI病灶呈高信号,相应层面椎体骨质破坏(白箭)。c.动脉期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d.门静脉期肿块强化程度迅速下降。e.平衡期肿块信号仍低于肝实质,且可见假包膜强化(白箭)。,小肝癌,肝癌门脉癌栓,、转移性肝癌,转移途径:临近器官肿瘤的直接侵犯经肝门部淋巴转移经门静脉转移经肝动脉转移,a.平扫肝实质内多个大小不一的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密度欠均匀,境界欠清楚。b.动脉期增强病灶边缘区呈明显环状强化。c.门静脉期病灶强化低于正常肝实质,呈低密度,部分出现“牛眼征”。,肝实质内多个大小不一的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密度欠均匀,
8、境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a),T2WI呈高信号(b)。动脉期增强病灶边缘区呈明显环状强化(c)。门静脉期病灶强化低于正常肝实质,呈低密度,部分出现“牛眼征”(d)。平衡期病灶强化仍低于正常肝实质(e)。,、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起源于中胚叶,为中心静脉和门静脉的发育异常所致,肿瘤由大小不等的血窦组成,血窦内衬有单层内皮cell。可见于任何年龄,50岁以上人多见,男女之比1:4.5,女性多见。临床表现:肿瘤小者无症状,大者可有压迫症状,肿瘤破裂可引起肝内或腹腔出血。,放射学表现,平片:无任何帮助,偶见肝形增大,偶有钙化。血管造影早期可见
9、棉花团状,肿瘤染色明显,时间长(有 时随着时间延长,染色虽然变淡,但仍可见染色 存在),主要是由于造影剂在血窦内停留时间长。肿瘤中心有血栓、纤维化或出血,可在染色中心 见到相对的透亮相(染色不均匀现象)。一般不见动静脉短路现象。,动脉晚期,动脉早期,门静脉期,CT扫描,90%以上可通过CT确诊。平扫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密度 均匀。大于4cm病灶,中央可出现更低密度区,呈裂隙状,星型或不规则状。增强“早出晚归”征象,为血管瘤的特征。,“早出晚归”,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环状增强带,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与主动脉相同。增强区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可见病灶大部 分或完全强化。延迟扫描病灶呈
10、等密度填充,填充时间与 病灶大小有关,但不是线性关系,通常3min,有的715min,甚至2060min,较大的血管 瘤,中心由于出血、坏死或纤维化,有时不 能强化,始终保持低密度。病灶增强的密度逐步减退。,CT诊断血管瘤的敏感性准确性与检查技术密切相关,必须做到“两快一慢”快速注入足量造影剂快速扫描延迟扫描,a.平扫表现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低密度肿块。b.对比增强后,动脉期肿块边缘呈结节样强化。c.门静脉期,肿块对比增强向中心扩展。d.延迟扫描,肿块仍呈高密度,对比剂几乎充满肿块全部。,MRI平扫,T1WI:稍低信号,呈圆形或椭圆形 T2WI(特征性表现):边缘锐利的极高信号灶大于5cm,由
11、于瘢痕收缩,常呈分叶状或花瓣状高信号中亦可见低信号区(出血、纤维组织、瘢痕)极为罕见的纤维性血管瘤,由于内部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在T1WI、T2WI均匀低信号,与其他占位疾病鉴别有一定困难。,MRI增强扫描,Gd-DTPA增强中与CT相同,但有特殊。整个病灶增强早期均匀强化,且信号与主动脉信号相近。门脉期,延迟期始终为高信号,高于正常肝实质。增强早期无强化,为低信号。门脉期或延迟期可见周边强化,510min中后病灶大部分填充或全部填充。极少情况下,病灶始终无强化,见于纤维性血管瘤,诊断困难。,鉴别诊断(与HCC鉴别),血管瘤与HCC增强方式不同 HCC表现为整个病灶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门脉期信号
12、下降,为低信号或等信号,极少数为高信号(门脉参与部分供血造成)。血管瘤往征从周边开始强化,呈点状,结节状或环状,强化信号(密度)高于HCC,与主动脉信号一致,门脉期延迟期始终保持强化,且强化区域扩大,大部分或全部填充。血管瘤无包膜,HCC有包膜.包膜的出现高度提示HCC。,肝右叶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灶,信号均匀,境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a),T2WI呈高信号(b)。对比增强后,动脉期肿块边缘呈结节样强化(c)。门静脉期,肿块对比增强向中心扩展(d)。延迟扫描,肿块仍呈高密度,对比剂几乎充满肿块全部(e)。,、肝囊肿,临床与病理 肝囊肿是胆管发育异常形成的小胆管丛,逐渐扩大融合形成的肝囊性病变
13、。囊肿的大小从数毫米到数厘米,囊壁很薄,囊内充满澄清液体。临床症状轻微,巨大囊肿可有上腹胀痛。偶有囊肿破裂、出血。,CT表现,平扫:肝实质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锐利,境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CT值为0HU20HU。增强后,囊内无对比增强,在周围强化的肝实质的衬托下,囊肿境界更加清楚,囊壁菲薄一般不能显示。,第二节 胆 系,胆系常见的疾病为胆石症、胆囊炎、胆系肿瘤及这些疾病引起的胆管梗阻。影像学检查的主要价值就是确定有否胆系结石、炎症或肿瘤,并明确其部位、大小、范围及其引起胆管梗阻的程度。,(一)正常影像学表现,1X线检查 PTC或ERCP都能比较良好地显示胆管。正常胆管显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肝
14、内胆管 肝总管:内径约0.40.6cm。胆总管:内径0.6cm0.8cm。,2CT检查,平扫检查:位置:肝囊床。形态:圆形或类圆形,壁光滑锐利,厚度约23mm。大小:直径约4cm5cm。密度:胆囊腔表现均匀水样低密度。增强:胆囊壁表现均匀一致的强化。,正常肝内、外胆管大多数CT不显示,薄层扫描少数可能显示,平扫表现为小圆形或管状低密度区,与血管影表现相同,对比增强后血管增强而胆管没有增强可以鉴别。,3MRI检查,平扫形状与CT表现相同。胆囊内信号均匀,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光滑锐利。MRCP多数胆囊都能清晰显示,胆囊形状呈长圆形或梨形,分为底部、体部、颈部并和胆囊管相连。,(
15、二)基本病变表现,(1)胆囊大小、形态、数目和位置异常 CT检查显示胆囊横断面直径超过5cm。胆囊缩小则常常并有胆囊壁增厚,胆囊壁厚度超过3mm,可表现环形或局限性增厚。CT增强检查增厚的胆囊壁明显增强,边缘轮廓不规则,呈锯齿状或幕状突起。,2异常钙化灶 胆囊钙化灶多为结石所致,X线平片表现为中间低密度边缘高密度影。,CT检查胆囊和胆管内结石表现胆囊或胆管内单发或多发、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高密度影。,在扩张的胆管内,异常结石在周围低密度胆汁衬托下出现所谓“靶征”、“新月征”。,3胆管扩张 CT检查表现肝内胆管呈圆形或管状低密度区,直径超过5mm,肝总管和胆总管扩张出现从肝门至胰头部连续不断的低
16、密度环,直径超过lcm。,4胆管狭窄,5充盈缺损,疾病诊断,(一)胆石症与胆囊炎临床与病理 在胆汁淤滞和胆道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下,胆汁中胆色素、胆固醇、黏液物质和钙盐物质析出、凝集而形成胆结石。胆结石分为胆固醇性、胆色素性和混合性胆结石。超声和CT对胆石症的正确诊断率可达95。,胆结石和慢性胆囊炎常见的症状为反复、突然发作的右上腹部绞痛,并放射至后背和右肩胛下部。急性胆囊炎常表现持续性疼痛、阵发性绞痛,伴有畏寒、高烧、呕吐。检查右上腹压痛,墨非(Murphy)征阳性。,CT检查:肝内、外胆管或胆囊内的高密度影。胆总管结石可见上部胆管扩张。“靶征”或“半月征”,急性胆囊炎:胆囊增大,直径5cm,胆
17、囊壁弥漫性增厚超过3mm并有明显均匀强化,胆囊围常有环形低密度水肿带或液体潴留。,慢性胆囊炎则表现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可有钙化,增强扫描有强化。,第三节 胰腺,一、影像检查技术(一)、X线检查平片PTC(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二)、超声检查,(三)、CT检查平扫增强扫描(四)、MRI检查平扫增强扫描MRCP,二、胰腺正常表现,CT平扫胰腺轮廓规整,老年人胰腺萎缩,小叶间隔增宽,CT增强扫描的胰腺期(A)和静脉
18、期(B),Gd-DTPA 3D GRE增强前(A)、增强后动脉期(B),Gd-DTPA 3D GRE增强静脉期(C)和平衡期(D),MRCP,三、胰腺常见疾病影像表现,、胰腺炎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为最常见胰腺疾病及常见急腹症之一。大部分为单纯型,少数(10-20%)为出血坏死型。多见于成年人,国内女性病人多于男性,与女性胆道疾病发病率高有关。,临床与病理,临床表现:持续性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重者有低血压和休克。上腹压疼、反跳疼和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黄疸等并发症。实验室检查:WBC升高,血和尿淀粉酶升高。,病理表现,早期胰腺轻度水肿,间质充血水肿。随病情进展,出现胰腺局灶性或弥漫性
19、出血、坏死。胰腺内、肠系膜、网膜及后腹膜脂肪不同程度坏死及液体积聚。随炎症被控制,胰腺内、外积液可被纤维包裹形成假性囊肿。多在4-6周形成。发生率为10%。胰腺内假性囊肿多在体、尾部。胰腺外囊肿多分布在胰周、小网膜囊、左肾前间隙的后腹膜区域。严重的坏死性胰腺炎可并发蜂窝组织炎和胰腺脓肿。,影像学改变,平片表现:胰腺炎可引起临近肠攀反射性郁张。,CT 表现,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少数轻型患者可无阳性发现。1.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2.胰腺密度正常或轻度下降,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后者为胰腺间质水肿所致。3.胰腺轮廓清晰或不清晰。渗出明显者,除轮廓模糊外,可有胰周积液。4.增强扫描:胰腺
20、均匀强化,无坏死区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改变伴脂肪坏死。1.胰腺体积常有弥漫性增大。2.胰腺密度改变:密度不均匀,水肿区呈低密度,坏死区呈更低密度,出血区呈高密度。3.胰周脂肪间隙消失,胰腺边界由于炎性渗出而模糊不清。4.胰周可出现明显脂肪坏死和胰周或胰腺外积液。5.并发症:胰腺蜂窝织炎、胰腺脓肿。6.假性囊肿。,MRI表现,1.胰腺肿大,外形不规则。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胰腺边缘不清。2.胰内外积液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假性囊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出血T1WI、T2WI呈高信号。,慢性胰腺炎,病因:国外报道7
21、0-80%与酗酒有关,酒精可减少胰液分泌,使胰液中蛋白成分增加,在小胰管中沉积,引起填塞、慢性炎症和钙化。国内报道50%由急性炎症而引起。,临床表现,1.上中腹疼痛。2.体重减轻。3.胰腺功能不全。,影像学改变,平片表现:部分病人胰腺区可见不规则钙化。,CT表现,1.胰腺体积变化:可正常、缩小、增大。2.胰管扩张。3.胰管结石和胰腺实质钙化。4.假性囊肿。34%的病例。,胰腺弥漫或局限性增大,也可萎缩。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钙化灶表现为低信号或无信号。,MRI表现,、胰腺癌,胰腺导管癌占95%,另有内泌细胞肿瘤及非上皮性肿瘤。60%-70%发生于胰腺头部,其次为体、尾或头体、全胰腺受累。极易出现其他脏器转移及淋巴结转移。胰腺癌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5%左右。,胰头癌,CT平扫肿瘤为等密度(A),增强胰腺期肿瘤的强化低于周围的胰腺组织(B),胰头、钩突癌,CT增强后表现为环状强化,中央为不强化区。,胰头癌CT增强扫描肿瘤为等密度,胰体癌图示脾动脉被包埋、不规则狭窄,胰头癌,肿瘤在T1加权为低信号(A);T2加权为稍高信号(B);3D GRE增强早期强化低于其周围的胰腺组织(C);在平衡期仍为低信号(D)。,胰体尾癌,GRE T1加权脂肪抑制(A)肿瘤为稍低信号(箭),增强后早期(B)肿瘤的强化(箭)低于胰腺组织(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