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色彩.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48763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色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色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色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色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色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色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色彩.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1 线的定义,定义:线为一种特殊的面,它的宽度与长度相差过于悬殊,以至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换言之,线可被视为主要体现长度特征的面,线是高级的造型语汇,线的粗细、曲直、长短、刚柔、断线 等可以表达各种形态,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并有引导人们 视线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大体可以在三类场合见到线 面的轮廓线(面的属性)面与面的交界(空间的属性)平面上独立存在的线(具有线的属性,可以单独对其进行研究),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1 线的定义,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2 线的特征,既然从线

2、的定义可知,线从本质上看仍是一个面,只不过该面主要以长度为特征。因此线和面一样,仍具有形态和肌理两大特征(关于色彩将在下一章中讨论),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2 线的特征,1.线的形态在平面构成中,线是由首尾两端(即“线端”)和线的主体(即“线体”)两部分组成的,它们都可以有自身的形态构图时可以运用这些形态的变化来影响视觉,进而达到传递信息和美化画面的目的。线的形态分为线端的形态和线体的形态两类,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2 线的特征,线端的形态 许多计算机绘图软件中都设置了线端形态的素材库,而且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计线端形态

3、,放入库中保存。许多软件中都有线端形态素材库,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2 线的特征,线体的形态 在构成画面的所有基本元素中,线是最活跃多变且最富个性的一种 线体的形状千姿百态,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直线和曲线,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2 线的特征,由众多同类细小单元的集合,也能决定线体的形态,俗称虚线。(改变这些单元的形状、大小和疏密,同样会使虚线的形态发生相应变化,呈现出多种艺术效果),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2 线的特征,2.线的肌理既然线的本质是一个面,它就有可能出现肌理的效果在计算机绘图软件

4、中也设置了各种肌理的线型素材库,用以增强所绘图形的艺术效果,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线条在画面中呈现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将线具有长度特征的面视为线条的艺术 线条图形艺术 线的群体性呈现艺术,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1.线条被视为具有长度特征的面 在画面中,许多有长度特征的景物都可以视为线条艺术 竖线显示出垂直雄伟、阳刚的艺术风格 水平线条具有平稳、安定的视觉效果 曲线给人以柔软、流畅的曲线美,产生一种视觉动感 由于与画面框边倾斜的线条具有纵深感,因而经常用来表现画面的深

5、度(具有线的属性,可以单独对其进行研究),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2.由线条构成的图形线条不仅能够勾画物体的外部轮廓,而且还能描绘物体的内部细节,从而形成线条在画面中的另一种呈现形式线条图形线条图形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由如下特点决定的(1)可对实物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由线条构成的图形 线条图形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由如下特点决定的,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2)可以深入到内部结构,由表及里,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由线

6、条构成的图形 线条图形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由如下特点决定的,由于多媒体教材具有采用运动画面的优势,用动画取代线条图形后,上述教学效果将会发挥得更加充分,(3)可以对抽象概念或难点进行形象化地说明,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3.群集线条呈现的艺术效果许多线条群集后,会产生单一或少数线条所未曾见过的艺术效果一般地讲,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关系有:平行、相交、相切、直线呈放射状态等 如果按照视觉习惯将这些线进行排列或者交叠,就会产生奇妙的艺术图案出来群体线条按排列和交叠方式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7、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1)线的排列按视觉习惯,将直线、曲线、波纹线或粗细不匀的线进行平行、交错、疏密不匀、相切、放射等方式的排列,可以产生动感、立体感、虚图等艺术效果。线的排列产生的艺术效果,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1)线的排列,将两组粗细不匀的平行直线上下衔接,这样所有接点的轨迹就形成了一条虚线,虚线的形态可以随意设计,形成既实用又具美感的面的分割线,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1)线的排列,一组平行的封闭曲线构成的图案类似于扭曲了的同心圆。所有曲线都按统

8、一的约定进行扭曲,整个图案就像出现褶皱的一张纸,颇具立体感,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1)线的排列,将一组粗细不匀的平行线构成的一个虚人头像,这是利用人眼认识头像的经验和分类归纳能力设计的,周围用粗线形成黑色背景,然后按照黑底白像的构思,精心调整头像线的粗细,最终形成头像的视觉效果。图案中每一条平行线的粗细看似随意,实际是严格按照头像的视觉效果要求精心安排的。,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1)线的排列,由多组内切圆构成,一方面改变内切圆的半径,另一方面改变内切圆的切点位置,因而

9、使其不仅具有纵深感,而且形态十分活跃,颇具动感。,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2)线的交叠 如果将两组排列的线交叠,能够产生出比排列线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线的交叠产生的艺术效果,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2)线的交叠,平行线的中间较粗,逐渐向上或向下变细;同心圆的内圆较粗,逐渐向外变细;每两条平行线分别与一个对应圆的上下部位相切。交叠后的同心圆出现了纵深感,产生出球形的视觉效果,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2)线的交

10、叠,两组同样的同心圆部分交叠,在交叠部位出现了被称为Moive现象的闪烁效果。在讲授物理声学或光学中波的干涉现象时,通常采用这类线的交叠方案,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2)线的交叠,两组交叠的排列线,用一组略带放射的平行线作背景,再用一组略带扭曲的平行线作前景。由背景均衡图案衬托前景图案的扭曲,因而造成“翻页”的立体感觉。,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2 线 2.2.3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2)线的交叠,三组大同小异的平行线,其线宽和间距均相同,而且平行的方向也相同,似乎三组平行线处于三个平面上,而且利用平面遮挡的手

11、法造成了立体感。这样的图案寓意深刻,用简洁的形态显示出纵深感。,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3 点 2.3.1 点的定义,定义:点是对可以忽视外观形象的形体的概括。它是一种被视为“很小”的心理量。心理量与物理量的量感不同,它无法度量,只是由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效应。心理量基于人在客观环境中积累的视觉经验,包括大小、轻重、远近、明暗等。在画面上哪些形体可以被视为“点”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面积因素 形状因素 数量因素,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3 点 2.3.1 点的定义,1.点的面积因素当某图形的面积与背景或周围景物相比,小得十分悬殊以至可以忽略外形时,该图形便

12、可视为点,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3 点 2.3.1 点的定义,2.点的形状因素按照人的视觉习惯,点应该呈圆形画面中放置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花瓣形而另和圆形,按照习惯将圆形视为点,而将花瓣仍看作是花瓣图形,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3 点 2.3.1 点的定义,3.点的数量因素数量的增多转移了视线的关注点,这时每个图形的形态被抽象化,被视为群集中的一个小单元(即一个点)。图形数量增多,使人忽视形态而关注群集,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3 点 2.3.2 点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点虽小,但在画面中的作用不亚于面和线。变异的点具有注目性,可用作强调教学内容

13、中的重点和难点群集的点可构成丰富多彩的图案,使画面呈现出许多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3 点 2.3.2 点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1.点的注目性呈现艺术 在画面上,点的注目性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呈现出来当画面上只有一个点时,无论这个点的大小如何以及位于画面上的哪个位置,它都会让视线集中在它上面,成为注视中心。画面上背景越素雅、纯净,点的这种注目性就越加显著,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3 点 2.3.2 点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当众多的点散乱地或者规则地分布在画面上时,其中某一个(或者有限几个)点出现(颜色、明暗或形态上的)变异,则这一个(或几个)点将会

14、引起注目(通常是对正在讲解的或者打算强调的部位变色或闪亮,以增强该“点”对视觉的冲击力,从而起到“电子教鞭”的教学效果,破裂的鸡蛋成为视觉中心),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3 点 2.3.2 点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当画面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点时 如果这些点的大小不等,则视线将会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移动,十分有利于形成动感和立体感 如果这些点的大小相等或接近,则能吸引视线在它们之间往返移动,十分有利于进行对比,学习者的视线将在二者之间往返转移,使学习在对比过程中深入下去。并排放置便于对比,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3 点 2.3.2 点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2.点的群集性呈

15、现艺术在画面上,群集的点生成的图案,也和线条一样,可以构成虚面。改变点的大小、形态和密度分布,同样可以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点的群集在画面上呈现的艺术效果,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3 点 2.3.2 点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2.点的群集性呈现艺术,根据头像的特征改变点的密度分布。设计时,充分利用了美术中速写的技巧,使生成的虚拟人像简洁、传神。,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3 点 2.3.2 点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2.点的群集性呈现艺术,这是是一幅构思巧妙、制作精细的作品。首先将画面分割成主体和背景两个区域,在这两个区域中,点的形态和分布密度均相同,但在点的大小变

16、化上,二者正好相反:主体区域上的变化规律与背景相同,只是变化的方向正相反。如此安排不仅使主体蛋形的轮廓显露出来,而且立体感很强。,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3 点 2.3.2 点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2.点的群集性呈现艺术,通过改变点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显示出图案的立体感。一方面规定每一列点按S形排列;另一方面点的面积经过由小变大,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的变化(各列的变化规律相同)。于是立体感便在这种曲线走势及相应的大小变化中显示出来。,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3 点 2.3.2 点在画面中的呈现艺术,2.点的群集性呈现艺术,这是对一个变了形的黑白棋盘方格进行变化而生成

17、的图案,其变化的规律是,从四角开始,先从水平方向向垂直中轴线逐渐实行水平压扁,然后对第二行和倒数第二行实行同样操作,同时对这两行实行纵向压扁,如此类推直至水平中轴线会合。,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通过摄影或绘画形成的单幅画面,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画面范围的有限性:存在客观景物广阔性与画面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画面的二维性:存在三维客观世界视觉习惯和二维画面表现之间的矛盾单幅画面上的景物是静止的:存在如何在静止画面上表现运动形体的矛盾,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这些内容都属于平面构成研究的范畴,因此本节准备讨论这样三个内容:画面表现二维空间的一些特点 如

18、何在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四维空间,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1 画面表现二维空间的一些特点,一般情况下,主体与背景都以独立实体存在,这的一般要求背景对主体起陪衬和烘托的作用,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1 画面表现二维空间的一些特点,在画面上,可以由主体演释出背景,即背景是观看者通过自己的视觉经验和心理效应联想出来的,1.可以通过联想生成画面上的背景空间,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1 画面表现二维空间的一些特点,1.可以通过联想生成画面上的背景空间,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19、2.4 空间 2.4.1 画面表现二维空间的一些特点,2.可以通过调整背景与边框的位置关系来拓宽画面的视野视觉中心一般落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实际比画面中心偏上一些,)当画面需要用一些背景图案进行美化或陪衬时,通常将这些背景图案安排在靠近边框的位置,这样就能在阅读主体内容时保持比较广域的视角。背景与边框的位置关系,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1 画面表现二维空间的一些特点,2.可以通过调整背景与边框的位置关系来拓宽画面的 视野,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1 画面表现二维空间的一些特点,3.可以通过形体与边框大小的关系来显示画面空间的辽阔

20、与拥挤画面上的空间大小也可以通过形体大小与边框面积的关系表现出来。形体与边框大小的关系,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1 画面表现二维空间的一些特点,3.可以通过形体与边框大小的关系来显示画面空间的辽阔与拥挤,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1 画面表现二维空间的一些特点,4.边框对具有方向性的形体的制约画面中形体在很多情形下都具有方向性。例如某人的目光凝视前方;正在运动的物体的行驶方向等等具有方向性的形体会对观看者的视线有引导性,使其沿着该方向移动,因此要求边框在该方向的前方留有足够的空间,否则会使人感到没有回旋的余地,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

21、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1 画面表现二维空间的一些特点,4.边框对具有方向性的形体的制约,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2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长期以来养成了对这个立体 世界的视觉习惯和思维方式,从构图角度将这些习惯 和思维进行整理,可以归纳出若干产生立体视觉效果 的规律。因此按照这些规律在画面上构图,也能在平 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几种基本方法。其中包括:透视、遮挡、明暗和阴影、虚实以及利用斜线或曲线 的变化等五种,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2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1

22、.透视透视的概念:在画面上体现各个形体或形体各部分之间的纵深关系而引入的。在观察者与物体之间放置一块透明玻璃,并认为透过玻璃看到的形体为“画”在玻璃上的形体像,则近处物体像大而远处物体像小。因此,透视的基本表现方法可以简明地概括为“近大远小”,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2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1.透视,【说明】(1)在画面上表现纵深关系时,一般习惯于将地面上的形体定位成画面下部为近处,由下往上对应由近及远;天空上的形体定位正相反,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2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1.透视,【说明】(2)除了用大小表现纵

23、深关系外,各形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如果确定最近和最远两个形体以后,那么位于此二形体之间的形体,其纵深位置肯定处于二者之间,而与该形体的大小没有关系。位于中间的乘凉的人是由其位置决定的,与其大小无关,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2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2.遮挡视觉经验:当近处形体遮挡远处形体时,远处形体被遮挡的部分将看不见。遮挡法同样适用于表现一个物体的纵深部位,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2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3.明暗和阴影明暗和阴影的出现是由于光线照射的结果。当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时,物体上迎光部分明亮,

24、避光部分较暗,因而常被用来在画面上表现立体效果明暗和阴影是三维空间的一个重要属性,因而也是构图的元素之一在专栏片头或广告中,也常用阴影表现立体效果,在标题字的一侧加上阴影,立即会显示出字体的浮雕效果,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2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4.虚实物体上的反射光在传递到观看者眼睛的途中是有衰减的,这种现象叫做“视觉衰减”或“视觉梯度”。视觉衰减的程度与两个因素有关:反射光的强弱和被视物体的远近 反射光较强:物体的轮廓清楚、细节清晰、颜色鲜艳、层次分明 反射光较弱:远处物体形态模糊、轮廓线和细节难以看清、颜色暗淡、敏感对比减弱在平面构成中,利用了这

25、种被视物体反射光线的强弱,距离的远近,通过景物的虚实视觉效果和大小的方法来体现其纵深感,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2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4.虚实,5.利用斜线和曲线的变化 几何学中 正六面体的画法 顶面和侧面用平行四边形取代正方形 圆柱体的画法 用椭圆取代两端的圆截面 平面构成中 利用斜线和曲线的变化呈现主体效果,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2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2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5.利用斜线和曲线的变化,(b)将方格变化得凸出起来,将一个同心圆分

26、成三段,再用三组斜线分别将各同心圆连接起来。经过这样变化以后,该同心圆的三个层面的立体效果便显示出来了,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2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5.利用斜线和曲线的变化,横竖线条形成的方格图案进行变化:从中心开始将直线改为曲线,并且相应地改变线条间的间隔,于是该图案的中间就好像凸出起来,具有明显的立体效果,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3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四维空间,画面上表现四维空间,是指利用人的视觉“惯性”,将画面上呈现的运动姿态或运动趋势视为一种动态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在静止画面上表现四维空间1.通过人、动物、车辆或机械等在运动过程中的姿态来表现运动2.通过人的面部表情来表现动感3.通过特定的运动环境来表现该环境中的运动4.通过外加辅助图形或文字来表现主体正在活动,第二章 静止画面艺术基础(下)构图 2.4 空间 2.4.3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四维空间,用静止画面表现动感是绘画或摄影艺术水平的一种体现,许多艺术大师在该领域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但是将这种艺术形式用于教学,难免受到一些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