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项羽本纪.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50678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项羽本纪.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二语文项羽本纪.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二语文项羽本纪.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二语文项羽本纪.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二语文项羽本纪.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项羽本纪.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项羽本纪.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国论,苏 洵,一、简介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

2、八大家”。朱德老总曾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北宋地图,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前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275年魏割温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秦灭六国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和燕前221年灭齐,统一全国。六国抗秦大事年表: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和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时代背景:,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集权专制制

3、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重要词语:弊:弊病 赂:贿赂 率:都 邑:城镇 暴:(p)薪:柴草 嬴:秦王姓 洎:(j)谗:谗言 诛:杀 殆:将近 向使:假使“理”与“数”:命运 从:跟随 劫:胁制 积威:蓄积的力量故事:旧事,课堂训练:(一)解释古今异义词,其实百倍思厥先祖父后秦击赵者再

4、始速祸焉可谓智力孤危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那实际情况/实际上。,祖辈和父辈/指父亲的父亲。,两次/表示又一次。,招致/指速度快。,智谋和力量/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二)解释词类活用词,日割月削以地事秦义不赂秦不能独完李牧连却之,“日”“月”,名词作状语。,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3、下列断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

5、棘,以有/尺寸之地。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A,4、为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A、齐全 B、保全 C、尽,没有了 D、完成,B,(2)故曰(弊)在赂秦,A、骗人的坏事 B、破旧 C、弊端,C,(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A、满、遍 B、更加、越 C、补、合(4)刺客不行,良将(犹)在A、如同 B、尚且 C、还、仍然,B,C,5、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以”的词义。,(1)不赂者(以)赂者丧(2)秦(以)攻取之外(3)(以)地事秦(4)洎牧(以)谗诛,由于,介词,凭借,介词,拿,介词,因为,连词,(5)至丹(以)荆卿为计(6)(以)赂秦之

6、地封天下之谋臣(7)(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8)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0)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用,介,用,介,凭借,介,才,连,而,连,把,介,6、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虚词:较秦()所得,与战胜()得者,其实百倍;诸侯()所亡,与战败()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所大欲,诸侯()所大患,固不在战矣。,之,而,之,而,之,之,7、将下列各句中的省略部分填在括号里(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土地,因受贿赂,()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秦,其他的国家,、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7、。,()“三苏”指苏轼、苏辙、苏小妹。()六国论选自嘉祐集权书。()文中“故事”与今口语“故事”不同。()“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包括燕太子丹重用的荆卿,()苏洵借六国论来论古讽今,批评宋王朝赂契丹、西夏的不当。古契丹、西夏在进西北地区,西夏的首府就在宁夏或者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九、鉴赏阅读:,阅读苏辙的六国论节选,回答后边的问题:,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将何为

8、哉?不知如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父子两文的共同点是:2、父子两文的不同点是:(1)洵文的中心论点是:辙文的中心论点是:,认为六国没有团结一致抗秦,弊在赂秦,背盟败约,自相屠灭,洵重:,史实,辙重:,假设。,3、有人说苏氏父子都认识不到秦统一六国是历史趋势,不过是借题发挥;而从论古讽今的贴切来说,还是苏洵的文章有意义,所以洵文得以流传,而辙文则知者甚少.你同意这说法吗?为什么?,同意。因为宋对西夏有贿赂退让,与六国赂秦土地相似。,4、解释下列举句子中括号里的词义:(1)藉之以(蔽)其西:(2)而为天下(

9、出身)以当秦兵:(3)以(阴)助其急:(4)(至于)秦人得 伺其隙以取其国:,遮挡,挺身而出,暗中,发展到.,阅读苏辙的六国论,完成下面题目:,十、阅读讨论(一),1、下面加横线词与现代汉语用语相同的项有,A、而蔽山东之诸侯 B、而范雎以为忧C、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D、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E、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F、而四国休息于内,C,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词,A、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B、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C、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D、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E、得以自完于其间也,腹心的疾病,比喻根本的祸患。,(既然)这样,那么,同“借”,凭借,形作动,厚待,亲近,形作动,保全,3、标明下面句式

10、类型,A、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B、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C、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D、赵尝五战于秦E、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F、彼秦者将何为哉?,4、如果用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词语来概括,苏辙的六国论依次是侧重从()和()两个方面立意的。,被动句、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宾语前置,地利,人和,九、练习:1、六国论中表明全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下面句子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A,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B、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获城。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D、齐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11、,弊 在 赂 秦,(总 分),赂 秦 力 亏,(第一段),不赂者以赂者丧,(总分),(第二段),(总分),(第三段),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并 列),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过渡),(分总),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 之所劫哉,(第四段)(借古),(递 进),毋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第五段)(讽今),结构图,十、阅读讨论(二),5、阅读苏辙的六国论,试从文体、立论的侧重点、论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四方面和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作一比较。,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政议文,从六国破亡的教训立意,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12、贾谊的过秦论是一篇政议文,从秦亡的教训“过秦”的角度立意,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借古规汉:建议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六、课文分析:第一段(1):全文纲领。提出中心论点,评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第二段(2):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道也”。(正论)第三段(3):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反论)第四段(4、5):作出小结,提出告诫。旨 在借古讽今。,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从秦亡的教训立意,提出“秦爱纷奢”而亡国的观点,借古讽今: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亡之覆辙。,苏辙的六国论是一篇政论文,从六国灭亡的教训立意,提出六国要团结一致,共同抗秦的观点,作者的写作目的,主要是针

13、对当时北宋外有契丹、西夏强敌,作者属于主战派,所以特别强调内部团结的重要性。,六 国 论(宋 苏洵),七、结构:,中心论点,分论点,事 实,论 断,结 论,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赂秦力亏破灭之道(赂者),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不赂者),诸候所亡固 不在战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齐附于秦燕行刺客始速祸焉赵诛良将用武不终,不战胜负判,智力孤危败亡,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无使为积威所劫,毋从六 国破灭 之故事,论 证 方 法,“古人云:”,引证法,加强论证说服力,六国灭亡史实,例证法,证明观点正确性,秦与六国、六国之间的对比,对比法,证明破灭必然性,因果论证(第一段)假设论证(第四段),八、中心:文章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在赂秦。指出以土地贿赂敌国,只能增加敌人的力量,削弱自己的力量,必然导致灭亡;告诫统治者一味屈辱求和将重蹈覆辙。,七、写法:1、逻辑严密,结构完整。2、言简意明,富于词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