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57097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4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一、总需求二、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三、总供给四、总供给的变动,一、总需求,1、鸟瞰宏观总量分析2、总需求的定义3、总需求曲线的简单推导4、总需求曲线图示5、总需求函数(AD)曲线的推导6、AD曲线的经济含义7、总需求曲线的变动8、扩张性财政政策对AD的影响,1、鸟瞰宏观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要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因而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问题。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的基本框架或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如下:,2、总需求的定义,指一定时期内国内与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它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的需求

2、(出口)。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即:ADCIGE通常出口指净出口,出口减进口(XM),上式可写为:ADCIG(XM)这里总需求就是GDP;总需求也是总支出。,3、总需求曲线的简单推导,1)价格总水平为P0时,均衡的总支出总收入y0,这样首先确定一个总需求点A。2)价格水平变动,如从P0上升到P1。假设其他要素不变,价格上升导致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下降,总支出下降总收入y1,是新的均衡收入B点。3)两点连线。得到总需求曲线。,4、总需求曲线图示,总需求曲线与微观意义的需求曲线基本相同。总需求与一般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曲线形状如下:,5.总需求函数(AD)曲线的推导,1)IS曲线:r=(a+e

3、)/d-(1-b)y/d2)LM曲线:r=ky/h-m/h以前假定物价水平P=1,即M=m;若P1,则M=Pm,或m=M/P;LM曲线为:3)r=ky/h-M/(Ph)代入:,若令5)即总需求函数或AD曲线的函数表达式:,例题,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6.AD曲线的经济含义,1)AD曲线是一条描述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即IS=LM时,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2)AD曲线表明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关系。3)

4、AD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影响实际货币供给,实际货币供给影响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影响投资水平,投资水平影响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7、总需求曲线的变动,1)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假设其他因素不变,而只有价格变动导致GDP沿着需求曲线移动;2)AD曲线的水平移动。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化,可以看作是AD曲线在坐标内的水平移动。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AD曲线的旋转移动。涉及AD曲线的斜率,表示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敏感程度。斜率(绝对值)越大,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越迟钝。反之,则越敏感。影响AD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d、k、h、b等参

5、数。,8、扩张性政策对AD的影响,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还是货币政策,都会使AD曲线右移。增加政府支出后,IS曲线右移。在原来的价格水平下,形成新的均衡,利率升高,收入增加。相同的价格下,收入增加后的AD曲线右移。,二、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1.实际货币量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货币量是居民与企业所持有的通货、银行存款和在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的总量。实际货币量是建立在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基础上的货币量:实际货币量名义货币量(1-通货膨胀率)。物价与实际货币量成反比,物价与总需求成反比,因而实际货币量与总需求成正比。,2.利率与总需求反方向变动,低利率储蓄 消费需求。高利率则相反。低利率企业增加贷款,投资需求。

6、高利率则相反。,3、价格的效应,1)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现象。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动相对贫穷,消费水平相应减少的现象。,4.汇率与总需求反方向变动,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交换的比率,或本国货币购买外国货币的价格,一般用直接标价法,即与一般商品的标价相同的标价,所以外汇市场也可以理解为特殊商品市场。汇率下降等于本国货币升值,外币贬值,等于外国物品与劳务降价,因而刺激国内对国外产品的增加,即总需求的增加,反之则减少。所以,汇率上升,总需求下降,汇率下降,总

7、需求上升。,5、货币量与GDP成正比,在人们的消费基金不足,而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增发货币,增加人们的工资有利于刺激需求,但超过限度,将引发通货膨胀。,6、财政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1)税收不变与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政府增加购买,会刺激市场需求。但一旦过度,政府的购买导致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挤占居民与企业的消费。2)税收与总需求反方向变动。这里主要税率、征税起征点的变化直接影响个人与企业的收入。3)政府转移支付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7、国外收入与本国总需求同方向变动,主要可以增加本国的出口以及旅游、教育等需求。中国是一个大国,目前人均GNP是800美元,如果增加到2000美元,将大大刺激周边

8、国家的经济。,8、预期的未来利润与GDP成正比,投资增加,而投资中大约三分之一是用于发放工资的,因而消费基金增加,总需求增加。人口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三、总供给,1、总供给 2、宏观生产函数3、潜在(充分)就业量 4、劳动市场5、长期总供给 6、货币工资的刚性7、古典模型的劳动供给和需求曲线8、凯恩斯总供给曲线9、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特点10、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11、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1、总供给,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提供的,供最终消费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总供给也就是总收入,也就是GDP。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2、宏观生产函

9、数,1)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总量生产函数,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2)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的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yf(N,K)N为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3)进一步分析,由于资本存量很大,新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于资本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在分析宏观经济波动问题时,可以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yf(N,K)该函数表明: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下,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就业量。该函数的特点: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照递减的比率增加。下图。,3、潜在(充分)就业量,潜在(充分

10、)就业量: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机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潜在产量,即充分就业时的产量,是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4、劳动市场,1)需求。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劳动需求函数是: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图示:,2)劳动供给,劳动供给也是工资的函数。,3)劳动市场的均衡,在有伸缩性的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立即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此时,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均衡状况是如图所示。,5、长期总供给,长期总供给:每个企业都实现产量最大化、平均成本最小化,整个社会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的总供给。长期总供给主要取决于

11、总的资源配置情况,因而不取决于一般物价水平。在长期中,会使实际工资调整到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的水平。就业水平,不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会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但一般来说,这条垂线的准确位置是难以找到的,是不确定的。如图所示:,6、货币工资的刚性,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具有刚性。1)工人会对工资的下降进行抵抗,工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2)工人具有货币幻觉,只注意货币的面值,不注意实际购买力。工人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但是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价格水平的提高。虽然两种情况都会

12、造成实际工资的下降。,7、古典模型的劳动供给和需求,1)劳动供求的均衡点是N0、W/P0(实际劳动供给和实际工资)。假设货币工资不变,是W。2)价格水平上涨到P1时。实际工资下降到W/P1。此时的劳动供求状况是:工资水平太低,需求供给,差额是E1F1。厂商会提高工资获得更多的劳动。而劳动者不会拒绝。所以货币工资迅速上升到原来的实际工资水平W/P0。之后,不再上涨,就业量为N0。所以物价水平上涨,不影响劳动供求的均衡,总是N0。3)假设价格水平下降到P2。实际工资上涨到W/P2。劳动供给需求,差额E2F2为失业者数量。由于实际工资太高,厂商只能雇佣N2数量的劳动。此时货币工资不可能降低,以实现就

13、业均衡。所以实际工资只能上升到W/P2。导致就业不均衡。图示。,8、凯恩斯总供给曲线,1)如果均衡的实际工资和充分就业已知。只要低于实际工资,如物价水平下降,劳动供给必然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点。2)当物价水平逐渐上升时,就业量随之增加,直到充分就业均衡为止。3)物价水平下降,就业也在下降。不同的物价水平有不同的就业量。不同的就业量,对应着不同的国民收入水平。因为:yf(N,K)。对此作图,得到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如下图。,9、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特点,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是在整个社会没有实现最大产量和充分就业时,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提高,总供给不断增加。存在正向变化的关系。短期总供给与

14、一般物价水平有关,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提高,产量也增加,短期总供给最终将变为长期总供给。AS曲线反映:价格水平实际工资供给就业水平投资水平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价格上升原有企业增产,吸引新的厂商投资就业增加总供给增加持续增加的结果是达到长期总供给曲线。,10、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1)利用劳动供求曲线图。求得充分就业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量。实际工资 w=W/P,w=f(P)(w0)就业量 N=f(w)(N 0)2)利用生产函数图,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关系。总产出 y=f(N)(y0)3)利用450线,将国民收入由横轴变为纵轴。4)找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总产出 y=f(P,w,N)(dY/dP

15、0).如图所示。,11、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1)进一步简化。把该曲线的向左下方倾斜的部分当作一条水平线。作为倾斜部分的近似值。由垂直好水平线组成的“反L”曲线。2)意义:在到达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以前,经济社会大致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最大国民收入y0之后,不论价格水平被提高到何种程度,该社会的国民收入不会增长,可能出现通货膨胀。3)主要是在萧条时,存在大量闲置不用的劳动力好资本设备。国民收入增长时,劳动力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下图。,四、总供给的变动,1、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2、影响总供给的因素3、AS曲线的变动4、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5、宏

16、观经济均衡的三种含义6、宏观经济均衡的三种情况7、短期总供给变动的影响8、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移动9、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1、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1)凯恩斯主义同时使用长期和短期的的总供给曲线。垂直的是长期,右上方弯曲的是短期。2)短期的收入和价格决定。萧条状态:价格水平和产量都比较低。高涨状态:价格水平和产量都比较高。,短期内的滞胀状态,短期总供给曲线受到供给冲击,向左移动,如价格提高。总需求不变。此时,价格提高,产量下降。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好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3)长期内的情况,长期总供给曲线和潜在产量线完全重合。在长期中,总需求的变化只会提高或降低价格水平,而不会改

17、变产量和收入。,2、影响总供给的因素,1)劳动力,在实物资本、货币资本相对充裕的条件下,劳动力的数量与就业、总供给同方向变动,短期中劳动力的就业率是比较重要的。工资与短期总供给反方向变动。,2)资本存量,这里指的是实物资本与货币资本的存量,与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在劳动力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存量增加,人均资本量提高,资本得以深化,技术水平提高,劳动效率提高,总供给增加。原料数量、质量、来源、价格与总供给。一般来说,原料价格直接影响短期总供给,而其他的则会有长期的影响。,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指蕴含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总和,或者说人力资本是劳动者的教育文化、技术水平。人的素质与人

18、力资本成正比。素质越高,内在资本含量越大,其生产潜力与能量便越大,即使是稀缺的人口数量也能形成丰裕的人力资源供给。反之,若人口素质低下,内在资本含量较小,即使是庞大的人口数量也可能导致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的短缺。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货币资本的利用率成正比即与设备的利用率成正比。人力资本与经济成功率、收入成正比。一个文盲率高的国家也是收入水平低的国家。人力资本与社会的信用高低成正比,与防止受败德行为影响成正比,与社会犯罪率成反比等等,这有利于优化整个经济环境、投资环境。,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人力资本与产品附加值成正比长期中人力资本量是重要的,短期中人力资本的利用与配置是重要的,即人尽其才,专业对口

19、,所有的人才都是有用的,教育对一个国家长期的总供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初等教育,即高中以下的义务教育其作用更大,而高中以下的教育一般不与市场直接衔接,难以利用市场直接调节,更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而大学教育则是有偿性的非义务教育,这主要应由市场来调节,政府应适当减少干预。人力资本也是一种投资入股的方式。人力资本中企业家才能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家才能是指技术、组织管理、制度创新的能力,预见与回避风险的能力,应对与消除各种不确定性的能力,发现市场中潜在的盈利机会的能力。,4)其他因素,气候主要对农业、旅游业影响大。技术进步与总供给。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变动与总供给。变动越快,劳动力越难以适应,流动性越大

20、,失业率越高,这会降低总供给。税收与总供给反方向变动。这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难题,高税收不利于调动人们劳动、创业的积极性,低税收又使得政府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去提供公共物品,进行各种基础性建设,优化经济环境的硬件。体制、法律与政府干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长期总供给的影响。政府审批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企业注册登记制度等等。法律是否有利于保障产权、保障人们的创业自由、消除外部不经济等等,如果普遍的合法的不赚钱,赚钱的不合法,那会导致整个经济秩序的混乱,这是不可能增加总供给的。其他不确定性、偶然因素。如战争、瘟疫等等,如英国因疯牛病、口蹄疫已大大减少了国内的总供给将近10亿英镑。,3

21、、AS曲线的变动,1)AS曲线的水平移动: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化,可以看作是AS曲线在坐标内的水平移动。如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和资源状况。2)AS曲线的旋转移动:AS曲线的旋转移动涉及到斜率。短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即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无穷大,即它是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直线。,4、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1)总供给的第一种情况,(a b),斜率0其含义是表明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可以增加,这是因为资源远远没有充分利用时,产量增加,并不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这种情况也称为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2)总供给

22、的第二种情况,第二种情况(b c),斜率大于0,小于无穷大。是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一般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资源逐渐接近充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不断提高,成本不断提高。,3)总供给的第三种情况,第三种情况(c以上部分),斜率无穷大,古典情况。是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无论价格再提高,供给量也不可能再增加,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实现了充分就业,产量达到了最大。,5、宏观经济均衡的三种含义,宏观经济均衡就是在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均衡。这种均衡常常是就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而言的。均衡也就是平衡,即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或总收入等于总支出。这与微观的供求均衡道理是一

23、样的。当然AD曲线也可以与总供给曲线的ab段相交或与c段以上的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但正常情况下是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如图所示。,1)总量平衡,也称为实物平衡。总供给总需求。总量不平衡即总供给总需求,可能是总供给总需求或者总供给总需求。总量不平衡也称为总量失衡。总供给总需求将导致价格下跌、过剩、市场萧条或疲软、失业率提高、汇率下降等。总需求总供给将导致价格上升、短缺、就业增加、通货膨胀、汇率提高等。总量平衡并不意味着下列的各个量也都平衡,即:消费品的供给消费品的需求;储蓄投资;政府税收政府支出;进口出口;,2)结构平衡,结构平衡也称比例平衡,即供给的种类与数量正好需求的种类和数量,而不只是总量

24、上相等。总量平衡未必结构平衡,但结构平衡一定总量平衡,结构不平衡也称为结构失衡或比例失调。结构失衡意味着部分的或局部的过剩或短缺,即部分或局部的供给需求或需求供给。严重的结构失衡也会引发市场萧条或通货膨胀。,3)货币平衡,一般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折算成货币时的平衡。总量上、实物上平衡未必货币也平衡,反之亦然。总供给的货币总量总需求的货币总量(购买力)导致积压、过剩。总需求的货币总量总供给的货币总量导致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失衡就会产生各种问题,这些都需求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加以治理。,6.宏观经济均衡的三种情况,宏观经济均衡不等于实现了充分就业,它只是表示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宏观经济均衡与充分就业只有

25、在同时与长期总供给相交时才既实现了均衡,又实现了充分就业。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均衡可能在小于或大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实现。,1)总需求曲线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相交,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增加会使NI增加,而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减少会使NI减少,而价格水平也不变,即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NI的同方向变动。用曲线表示如下:总需求曲线从AD0到AD1,总需求增加,NI增加,而价格不变;总需求曲线从AD0到AD2,总需求减少,NI减少,价格也不变,总需求与NI同方向变动,而价格不变。初始均衡是E点。财政扩张,使得AD曲线右移,经济形成新的均衡E点。由于厂商在价格水平P0下,愿意提供任

26、何数量的产品,不存在对价格的影响。只提高产量和就业。,财政扩张与紧缩。凯恩斯情况下财政扩张只是提高产量和就业,不存在对价格的影响。,2)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与NI、价格都同方向变化。用曲线表示如下:,3)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这是古典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资源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所以总需求增加只会使价格水平上升,而NI不会变动;同样,总需求减少也只会使价格水平下降,而NI不会变动,即总需求变动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NI的变动。在古典供给条件下,名义货币的增加将促使价格水平上升同一比例,而利率和实际产出保持不变。即货币中性。这种情况正

27、好与第一种情况相反。用曲线表示如下:,7、短期总供给变动的影响,1)一般情况短期总供给是会变动的,这种变动同样会影响GDP与价格水平,在总需求不变时,总供给增加,会使GDP增加,价格水平下降,而总供给的减少,会使GDP减少,价格水平上升,即总供给与GDP同方向变动,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用曲线表示如下:,8、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移动,在总供给曲线比较平坦的部分,有弹性,斜率低。经济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总需求移动,产量变化幅度大,价格变化幅度小。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的部分,弹性小,经济接近其生产能力,总需求的移动,产量变化小,价格变动大。,9、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企业生产设备投资增加,造成生产能力增加。总供给曲线右移。1)如果经济初始运行在AD处。该处AS陡峭,AD无弹性。则总供给的增加,导致均衡价格显著下降。2)如果经济初始运行在AD处。该处AS平坦,则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果不大。因为此时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新追加生产能力的作用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