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总量理论及应用.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57130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1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总量理论及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宏观经济总量理论及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宏观经济总量理论及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宏观经济总量理论及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宏观经济总量理论及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总量理论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总量理论及应用.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宏观经济总量理论及应用,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一、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机构部门是指机构单位依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的经济部门。,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一、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居民,厂商,金融,政府,国外,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货币媒介活动,调节者行为,进出口行为,常住单位,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二、国民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国民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机整体,是企业和居民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宏观经济是指整个国民经济,以及由政府的经济行为引起的各有关总量的

2、决定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宏观经济是国民经济现状的体现,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三、宏观经济循环流量 简单型经济是指由厂商和居民两种单位所组成的经济 储蓄(S)是漏出的变量,投资(I)是注入的变量储蓄=投资是经济正常循环运行的条件,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三、宏观经济循环流量调节型经济是指企业、居民和政府三种单位所组成的经济 财政税收(T)和财政支出(G)都是调节型变量储蓄+财政税收=投资+财政支出是经济正常循环运行的条件,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三、宏观经济循环流量开放型经济是指企业、居民、政府和国外(进出口)四种单位所组成的经济 进口(M)出口(X)是调节型变量储蓄+财政税收+进口=投资+财政支

3、出+出口是经济正常循环运行的条件。,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三、宏观经济循环流量,居民,厂商,储蓄,投资,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国外,S,I,T,G,M,X,政府,C,C,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四、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 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是储蓄=投资国民经济的循环流动,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内在联系,反映了生产、分配、交换(流通)和消费(使用)的总过程,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内涵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某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理解: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价值总值。,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内涵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

4、终产品的价值总值。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间投入 增加值棉花 8 0 8棉纱 11 8 3棉布 20 11 9服装 30 20 10合计 69 39 30,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内涵 3、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4、国内生产总值按市场价格计算 5、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计算(国土原则是指生产总值的计算按国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物质和劳务的价值进行计算),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二、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是指从生产的角度出发,将各部门总增加值所得加总。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总产值 147023.430125 116898.4,第二节

5、国内生产总值,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是指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出发,把一年中所有社会成员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格的总和加总计算的办法。这种方法建立于这样一种看法,即把国内生产总值看作是花费在购买当年全部总产出的支出之和。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支出总投资支出净出口支出 总支出 67051.451900.42152.0 121103.8,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四、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是指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某国一年内所有生产要素提供者的收入所得加总计算出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办法。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总收入 20511.965560.2117

6、915.4625834.61 129822.21,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五、三种国内生产总值的恒等关系 总产值总收入总支出 总收入消费储蓄,总支出消费投资,所以:总收入总支出 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储蓄投资,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例1:今有某地区2003年的国民经济总量资料如下:(1)总产出1200亿元;(2)中间投入700亿元;(3)固定资产折旧60亿元;(4)劳动报酬300亿元;(5)生产税净额40亿元;(6)营业盈余100亿元;(7)总消费300亿元;(8)总投资210亿元;(9)出口80亿元;(10)进口90亿元;试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分别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

7、值,解: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1200 700 500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300 40 60 100 500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300 210 80 90 500,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总量关系,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116898.4(-648.8)116249.6,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总量关系,二、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 国内生产净值(),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与

8、劳务的净增加值,即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以后的产值。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129822.2120511.9 109310.31,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总量关系,二、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净增加值,即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以后的产值。国民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国外要素净收入 129822.2120511.9(-648.8)108661.51,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总量关系,二、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与利润之和。国民收入国内

9、生产净值间接税国外要素净收入 109310.3118533.36(-648.8)90128.15,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总量关系,三、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称为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总量关系,三、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某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 某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消费价格指数 116898.4/1.012 115512.25,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

10、值与其他总量关系,四、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用同一年的人口数量,除以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年末人口数 116898.4/12.8842 9073.00,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总量关系,例2.若某地区年的固定资产折旧为400.53亿元,劳动报酬1053.09亿元,生产税净额294.91亿元,生产补贴56.23亿元,营业盈余425.93亿元,国外要素净收入12.46亿元。试计算该地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总量关系,解: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

11、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053.09400.53294.91425.932174.46亿元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2174.46400.531773.93亿元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2174.46(12.46)2162.0亿元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2162.0 400.53 1761.47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1761.47(294.9156.23)1410.33亿元,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的两种核算体系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简称,是指由一系列反映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的物质产品平衡表组成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物质生产劳动概念为基础 以平

12、衡表为表现形式 作为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制定计划的主要依据,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的两种核算体系物质生产劳动是指体现在产品中或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第一,物体实在性。第二,场所的转移。第三与物品相关的“一切行为”。,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的两种核算体系国民经济帐户体系,简称,是指由一系列逻辑严密而完整的反映物质和劳务生产和使用的宏观经济帐户和复式平衡表组成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扩展生产劳动概念为基础 以帐户形式和复式平衡表形式为基本的表现形式 作为西方国家的政府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依据,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的两种核算体系扩展生产劳动是指能够满足人们

13、愿望并获得货币收入的劳动。第一,货币是财富。第二,交换是前提。第三,消费是手段。,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的两种核算体系和两大核算体系区别 第一,核算范围不同。第二,对最终产品的概念不同。第三,核算的指标、原则和方法不同。,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表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该表是对社会生产与使用的经济总量进行核算,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生产与使用的核心指标,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投资、消费等重大比例关系的平衡表。,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表第二,投入产出表。该表是在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的总量核算的基础上,将国

14、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经营中所投入的各种费用的来源和产出的各种产品的使用去向,通过投入产出方式反映出来的一张平衡表。,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表 第三,资金流量表。该表是在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的总量核算的基础上,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核算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着重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的变化情况的平衡表。,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表 第四,国际收支平衡表。该表核算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非贸易往来、资本往来,反映我国对外经济交易的收支结构与储蓄资产变化情况,为国家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供国际经济往来信息的平衡表。,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

15、算体系,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表第五,资产负债表。该表以经济存量为对象,对某一时点上各部门所拥有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存量价值以及部门之间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的一张平衡表。,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五大核算表及经济循环帐户组成。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是五表的核心。投入产出表 和资金流量表是对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的补充。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和资金流量表的补充。资产负债表是反映经济存量的一张表,它与资金流量表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三、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的结构,第四节 国民经济

16、核算体系,三、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的结构 表中的生产方反映生产活动的成果。其指标之间的计算关系如下:总产出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投入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物质产品净值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物质产品投入固定资产折旧),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三、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的结构表中的使用方反映生产成果的使用。其指标之间的计算关系如下:总支出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使用+统计误差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 物质产品净值总消费中的物质产品消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物质产品中间使用 物质产品投资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物质产品出口物质产品进口统计误差,第四节

17、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三、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的结构还要考虑以下相等关系:总产出总支出;中间投入中间使用;物质产品投入物质产品使用;服务投入服务使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误差;物质产品净值物质产品净值的使用。,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三、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的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主要指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第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第二,总产出、总产值与总支出之间的关系。第三,中间投入与物质消耗的关系。第四,国民收入与物质产品净值的关系。第五,总消费与消费总额的关系。第六,总投资与积累总额的关系。,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四、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的分析(一

18、)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净收入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净收入 报告期国内(民)生产总值基期国内(民)生产总值 国内(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基期国内(民)生产总值 报告期国内(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基期国内(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国内(民)生产总值 的实际增长率 基期国内(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四、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的分析(二)产业结构分析 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四、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的分析(三)经济

19、效益分析中间投入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 总产出 物资投入 物质产品净值 总产值 总产值国民收入 折旧 间接税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 物质消耗 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值,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四、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的分析(四)收益分配关系分析 劳动者报酬 营业盈余 生产税净额收入法国内生产净值 收入法国内生产净值 收入法国内生产净值,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四、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的分析(五)重大比例关系分析 总消费 总投资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消费总额 积累总额支出法物质部门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物质部门国内生产总值 居民消费 社会消费 总消费 总消费固定资产形成 库存增加 总投资 总投资,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四、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的分析(六)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分析 报告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 增长幅度 基期增长率,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