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62957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PPT 页数:160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管理会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成本管理会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成本管理会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成本管理会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成本管理会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管理会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管理会计.ppt(1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产品成本计算基础,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掌握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理解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重点掌握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掌握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掌握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重点掌握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第一节 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材料的分类和材料成本核算的任务(一)材料的分类1原料及主要材料2辅助材料3燃料4修理用备件5包装物6低值易耗品,(二)材料成本核算的任务 任何产品生产企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都会发生材料的购进和消耗,购进材料要确定采购成本,消耗材料要确定单位产品的用料成本,期末则要根据存货计价的原则确定存料价值,并在资产负债表

2、上正确披露。因此,材料核算应该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确定采购成本 确定材料消耗成本 确定存料成本,二、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材料费用的归集是进行材料分配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做好材料费用的基础工作材料成本的确定:采用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领用材料的原始凭证和材料费用的归集其次,计量材料的消耗情况第三,确定发出材料的成本计划成本法下要结转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实际成本法下,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发出材料的成本,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需要设置的账户有:“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计划成本计价下原材料发出的会计处理(1)结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2)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

3、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注:超支蓝字,节约红字。,原材料费用的分配1、材料费用的分配原则对于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材料,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计入,间接材料费用采用简便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直接材料”项目对于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材料,计入“制造费用”对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一般耗用的材料,计入“管理费用”对于直接用于各种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如果数量较少,金额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可全部计入“制造费用”,2、间接计入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产品产

4、量比例分配法产品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系数比例法),同学们注意理解以下概念:1、消耗量定额与费用定额指单位产品2、定额消耗量与定额费用一定产量下的相关定额,也就是产量消耗量定额(费用定额)=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3、消耗量与费用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实物量度量货币度量,【例31】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耗用某种原材料2 800千克,每千克24元,甲产品实际产量为200件,甲产品材料耗用量定额为3千克;乙产品实际产量为100件,乙产品材料耗用量定额2千克;丙产品实际产量为300件,丙产品材料耗用量定额为4千克,采用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的结果如下:甲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200360

5、0(千克)乙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1002200(千克)丙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30041 200(千克)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2800(6002001 200)14,甲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60014840(千克)乙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20014280(千克)丙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1 200141 680(千克)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8402420 16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80246 720(元)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6802440 320(元),采用上述方法计算分配材料费用,不仅能计算出每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而且还能计算出每种产品耗用材料的实际数量,为考核材料消耗定额的执

6、行情况提供了资料。有利于加强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但计算比较麻烦。为了简化分配工作,对于不需要考核材料实际耗用量的企业,可采用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例32】现仍以例l资料为基础,计算结果如下:材料费用分配率2 80024(6002001 200)336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60033620 16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003366 720(元)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 20033640 320(元)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结果相同,企业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例33】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材料50 400千克,每千克5元。甲产品的重量为1 000千克

7、,乙产品的重量为2 000千克,采用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的结果如下:材料费用分配率50 4005(1 0002 000)84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 0008484 00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 00084168 000(元),【例34】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用B材料5 000千克,每千克180元,甲产品实际产量为2600件,乙产品实际产量为2400件,采用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的结果如下:材料费用分配率5 000180(2 6002 400)180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 600180468 00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 400180432 000(

8、元),【例35】某厂生产的A产品,分L、M、S三个型号,其产量和消耗定额如表所示。本月共耗原材料费用12 000元,用标准产量比例法(系数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假定选M型号为标准产品,原材料分配结果如下:,原材料费用分配率12 00015008 L号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46083 680(元)M号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50084 000(元)S号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54084 320(元),3、材料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根据各个部门领料凭证汇总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根据汇总的“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会计分录 领用材料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时借: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管理费

9、用贷:原材料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节约差)注:燃料、包装物等费用,其分配方法与原材料分配相似,随堂思考,练习一:某企业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一种原材料A,甲产品的消耗量定额为8千克,乙产品的消耗量定额为11千克,原材料A每千克2元,其领用3411千克,当月甲产品生产量为240件,乙产品生产量为170件。要求: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练习二:某企业生产丙、丁两种产品领用C、D两种材料,实际成本总计66480元。本月投产丙产品200件,丁产品100件,丙产品的消耗定额为:C材料5千克,D材料8千克。丁产品的消耗定额是:C材料7千克,D材料9千克。C、D两种材料的计划单价分别是12元

10、和14元。要求:采用产品材料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每种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第二节 直接人工的归集与分配,一、职工薪酬的构成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及其其他相关支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五险);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等。,二、人工费用核算的原始记录 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中的人工费用,就必须做好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这就需要正确的各项原始记录,它包括考勤记录、产量记录和工时记录等,三、应付工资的计算 由于各类企业实行的工资制度不同

11、,具体计算的方法应根据企业的具体规定进行。下面介绍两种常用方法,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算方法。(一)计时工资制 计时工资是指企业按照职工的工作时间和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每月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数是根据每一职工的工资等级、工资标准、出勤情况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计算的。计算月工资的方法有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月薪制 按月薪制计算计时工资,不考虑当月的实际日历天数,职工只要出全勤,就可以得到固定的月标准工资。如有缺勤,按规定标准扣薪,因此该方法又称为“扣缺勤法”或“倒扣法”。计算公式如下:应付计时工资月工资标准一应扣缺勤工资 缺勤应扣工资(缺勤天数十病假天数扣款比例)日工资标准(率)日工资标

12、准=月工资标准平均每月工作日数,上式中平均每月工作日数有两种计算方法,即:一是按全年平均日历日数30天(即36012)计算,二是按平均全年法定工作日数2083天计算。2083天是以全年平均法定工作日数365天扣减104天双休日和11天法定节假日后,再除以12个月得出的。两种方法不同点在于,前者是双休日和节假日照付工资,缺勤期间的双休日和节假日也算缺勤,照扣工资。后者节假日不付工资,因而缺勤期内的节假日就不扣工资。,【例26】某职工甲月工资标准为1 380元,6月份请事假3天(其中双休日1天),病假4天(其中双休日1天),病假扣款比例为20。则(1)若日工资率按30天计算时:日工资率1 3803

13、046元 应付甲6月份的计时工资1380一(3十420)461 20520(元)(2)若日工资率按2083天计算时:日工资率1 38020.8366元 应付甲6月份的计时工资1 380一(2十320)661 208.40(元),日薪制 日薪制是按职工的出勤天数和日工资标准计算应付工资,如有病假,按病假期间应发工资比例加计应付工资,因此该方法称为“出勤工资率法”或“顺算法”。计算公式如下:应付工资月实际出勤日数日工资率,【例27】仍用例6资料,根据考勤资料,该职工甲6月份出勤天数为17天,当月有8个双休日,其计时工资计算结果如下(1)若日工资率按30天计算时:应付甲6月份的计时工资(17十8(6

14、)46+44680(2)若日工资率按20.83天计算时:应付甲 6月份的计时工资17661(3)6680 讨论:这样的解法哪种是对的呢?,在日薪制下,各月的全勤月工资,不定等于月工资标准。工资数额的多少,由当月的实际出勤天数决定。例如二月份只有28天,该月全勤月工资必然低于一、三月份的全勤月工资。但一年12个月的全勤月工资之和,仍然基本等于12个月的标准工资之和。按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应付计时工资,从某个月份来看,共结果不定相等。但从整个年度来看,其计算结果大体上是一致的。因此,两种计算方法可任选一种,但在一年以内不得变换使用。,(二)计件工资制 计件工资是按产量记录中登记的完成合格品数量或符合

15、要求的劳务量和规定的计件单价所计算的工资。,1按个人计件制计算。个人计件工资是按个人完成的产品数量和计件单价计算的工资。计算公式如下:个人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例36】某工人本月加工完成A零件115个。其中合格品90个,料废10个,工废15个,该零件的计件单价为12元,则:应付计件工资(90十10)121 200(元),2按集体计件制计算。实行集体计件制,应按照班组的产量和计件单价先求得班组应得的计件工资总额。然后在班组成员之间根据每人的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时间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为:应付班组计件工资总额(该集体加工某种产品合格品产量与料废产量之和该种产品的计件单价),应付某

16、工人的计件工资该工人按工作时间计算的工资集体计件制下工资分配率上式中,集体计件制下工资分配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集体计件制下工资分配率集体计件工资总额集体计时工资总额,【例37】某小组本月加工完成A零件100件,该部件计件单价为5560元。该小组由甲、乙、丙三个不同等级的工人组成,甲、乙、丙三人本月实际工作时间分别为200小时、200小时和180小时,每人的小时工资率分别为7元、10元和12元,则应付甲、乙、丙三人的计件工资分别为:应付班组计件工资总额10055605 560(元)集体计件制下工资分配率5560(2007+20010+18012)1应付甲工人的计件工资200711 400(元)

17、应付乙工人的计件工资2001012 000(元)应付丙工人的计件工资1801212 160(元),二、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 企业财会部门应根据计算的职工工资编制工资结算单,作为与职工进行工资结算的依据。根据工资结算单,按照车间、部门以及不同的人员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作为工资费用归集与分配的依据。工资分配标准一般是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定额工时或产品产量等。,其计算公式为: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待分配的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实际(或定额)工时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人工资=该种产品实际(或定额)工时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例38】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生产工人工资共计40 000元,甲、

18、乙两种产品的实用工时分别为12 000小时和28 000小时,按照生产工时比例法分配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分配结果如下: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40 000(12 000+28 000)1甲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人工资12 000112 00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人工资28000128 000(元),企业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用于职工个人福利方面的资金,从企业销售收入中取得补偿,在未支付分配给个人前,形成负债性基金,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科目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流动负债。列入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应按职工工资总额扣除各种奖金后按照一定的计提比例(如14)从成本费用中提取(列支)。其计算公式为:应付

19、福利费=计提福利费的工资总额规定的提取比例,第三节 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的核算,一、折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机器设备,而每一种机器设备又可能生产多种产品。因此,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虽然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但一般属于分配工作比较复杂的间接计入费用,为了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没有专门设立成本项目,而是将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用于其他经营业务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则应分别记入管理费用和其他业务成本。这就是说,折旧费用应该按照固定资产使用的车间、部门和用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业务成本”等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固

20、定资产折旧总额应记入“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二、其他费用的分配 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需要用货币资金支付的费用。如业务员差旅费、运输费、办公费、广告费、租赁费、水电费、交通费等。P45_49,看书啦.,第四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企业所发生的费用,除了直接费用外,还有一些综合费用,如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以及停工损失等项目,综合费用需在集合分配账户汇集后,再以一笔总数记入基本生产账户和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计算单中。,一、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辅助生产及辅助生产费用的概念 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例如,工具、模具、夹具的制造,水、电、蒸

21、汽的供应,生产设备的维修、运输服务的提供等。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称为辅助生产费用,是基本生产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之一。当辅助生产车间是为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销售机构等单位提供劳务时,其辅助生产成本将转化为基本生产车间的生产费用,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销售机构的销售费用等。,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辅助生产部门是为企业的的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生产车间,一般很少对外服务辅助生产车间本期发生的费用应由受益的车间和部门负担辅助生产成本的高低,对产品成本水平有直接影响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费用,必须单独进行归集与核算,并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中典型的辅助生产车间有供水车间、供电车

22、间、供汽车间、运输车间等,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辅助生产费用的汇集与分配,一般要设置“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辅助生产车间的各项制造费用,先归集在“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然后再从该账户的贷方转入辅助生产账户的借方和有关成本计算单中。(简单辅助生产和复杂辅助生产),如果辅助生产车间不对外提供商品、产品或劳务,而且其规模较小,发生的制造费用较少,可以不必通过“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账户核算制造费用,而是将其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以便简化核算工作。(简单辅助生产)“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一般应按照辅助生产车间以及产品或劳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在账内按照产品成本项目

23、或费用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核算。,注意由于辅助生产提供产品和劳务的种类不同,其费用结转和分配的程序也不一样。例如,制造工具、模具和修理用备件等发生的费用,在产品完工入库时,应将费用从辅助生产账户的贷方转入原材料或周转材料账户的借方,生产领用时,再转入有关生产账户的借方;而供电、供水、供汽、修理、运输等费用,则直接从辅助生产账户的贷方转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的借方。,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车间除了对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和非工业事业单位提供产品和劳务外,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会互相提供产品和劳务,从而产生了辅助生产费用如何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以及辅助生产车间之外分配的问题。辅助生

24、产费用的分配方法通常有一次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法、直接分配法等。,直接分配法采用直接分配法时,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情况忽略不计,直接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等。特点:只对外分配,不对内分配 计算公式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提供产品或劳务总量某部门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该部门耗用量分配率优点:计算手续简单缺点:结果不够准确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例310】苏淮公司有供电、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主要为本单位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等服务,2005年12月 发生的费用:供水车间:2065元 供电车间:4

25、740元,各辅助车间供应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供水单位成本(分配率)=2065(41 30010 000)0.066元/立方米供电单位成本(分配率)=4740(23 0003 000)0.237元/度,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 2 441.10 制造费用 3 249 管理费用 812.40 销售费用 302.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2 065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4 740,一次交互分配法特点:两次分配,先进行交互分配(对内分配),再进行直接分配(对外分配)交互分配对内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总额该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总量某辅助生产车间应接受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 该

26、车间耗用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对内分配率直接分配 对外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直接费用分配转入费用分配转出费用)该车间对外提供产品或劳务总量某部门应分得的辅助生产费用该部门耗用量对外分配率,优点:考虑了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使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更为准确;促使辅助生产车间降低相互之间的消耗缺点:影响成本核算的及时性;交互分配率计算的局限性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相互之间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较多,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辅助生产成本配电,7250,9377,例题,交互分配率的计算1、机修车间的分配率=72501000=7.25(元/工时)2、配电车间的分配率=937745000=0.2084(元/

27、度)配电接受机修劳务=257.25=181.25(元)机修接受配电劳务=15000.2084=312.6(元),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312.6 贷:辅助生产成本配电 312.6借:辅助生产成本配电 181.25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181.25,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辅助生产成本-配电,7250 312.6,9377,312.6,181.25,181.25,7381.35,9245.65,对外分配率的计算1、机修车间的分配率=7381.35(1000-25)=7.5706(元/工时)2、配电车间的分配率=9245.65(45000-1500)=0.212544(元/度),借:制造费用-一车间

28、 3028.24-二车间 2271.18 管理费用 378.53 销售费用 567.80 其他业务成本 1135.60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7381.35,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188.16-乙产品 2550.53-丙产品 2040.42 废品损失-丙产品 106.27 制造费用-一车间 425.09-二车间 297.56 管理费用 425.09 销售费用 212.53贷:辅助生产成本-配电车间 9245.65,计划成本分配法(内部结算价格法)特点:事先确定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对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和辅助生产车间实际费用之间的差额,列入“管理费用”计

29、算公式某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部门实际耗用量计划单位成本某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差异额实际费用分配转入额计划分配额优点:计算手续简单,加快会计核算的速度缺点:如果计划单位成本制定不准确,会影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准确性适用范围:企业计划单位成本制定比较准确,例题:基本资料同一次交互分配法第一步:用计划成本进行对内对外的分配机修车间:(计划分配率=8元/工时)借:辅助生产成本-配电 200 制造费用-一车间 3200-二车间 2400 管理费用 400 销售费用 600 其他业务成本 1200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8000,供电车间:(计划分配率=0.21/度)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315

30、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150-乙产品 2520-丙产品 2016 废品损失-丙产品 105 制造费用-一车间 420-二车间 294 管理费用 420 销售费用 210贷:辅助生产成本-配电 9450,第二步:计算辅助生产的成本差异:,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辅助生产成本配电,7250,315,8000,9377,200,9450,435,127,贷方余额为节约差,借方余额为超支差,差异结转分录:借:管理费用 308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435-配电 127,代数分配法建立多元一次方程组,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再按各部门实际耗用辅助生产费用的数量进行分配计算公式某辅助

31、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该车间产品或劳务单位成本该车间直接发生费用该车间耗用其他辅助费用数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单位成本某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部门实际耗用量耗用产品或劳务单位成本优点:分配结果准确缺点:辅助生产车间数量多时计算复杂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数量较少或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假设X=每小时的修理成本;Y=每度电的成本 7250+1500Y=1000X 9377+25X=45000Y,例题:资料同上,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318.87 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188.75-乙产品 2551-丙产品 2040.8 废品损失-丙产品 106.29 制造费用-一车间 425.17-

32、二车间 297.62 管理费用 425.10 销售费用 212.63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9566.23,Y=0.212583(元/度),顺序分配法 如果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有的接受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和劳务较少,有的则接受的较多,那么可以按收益的大小顺序排列,按顺序分配费用,收益少(施惠多)的排在前面,将费用按顺序逐个分配下去(至于该车间接受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费用,则忽略不再分回),直至分完。因此,该法称为顺序分配法。但是如果收益的大小排不出先后顺序的,则不能采用此法。,根据例题P51【例311】机修接受运输劳务为=1900.9905=188.2(元)运输接受机修劳务为

33、=22161.1435=2534(元)顺序排列:机修运输 机修车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机修车间的分配率=29 73026 000=1.1435元小时 借:制造费用 22870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 2534 管理费用 1715.25 销售费用 2610.75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29730,运输车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运输车间的分配率=(19810+2534)19810=22 344 19810=1.1279元公里借:制造费用 15790.6 管理费用 3383.7 销售费用 3169.7 贷:辅助生产成本运输 22 344 适用:辅助生产车间或部门之间相互收益程度有明显顺序的情况下采用 缺点:正确

34、性受到影响,工作量较大。,注意: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恒等关系-分配给辅助生产部门以外其他收益单位的金额合计数,等于交互分配之前待分配金额合计数。,第五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制造费用的归集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固定资产使用费、维修费等费用企业应设置“制造费用”科目核算本月发生的各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总账科目按照费用的用途设置“工资和福利费”、“修理费”、“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等明细科目,二、制造费用的分配实际分配率方式根据当月实际制造费用及其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生产工时比例法:以实际或定额工时为标准分配制造费用,优点是资料容易取得

35、,方法比较简单;缺点是忽略了各种生产工时制造费用水平的不同直接工资比例法:以产品成本中直接工资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适用于生产工人的工资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企业,各种产品机械化程度基本相同机器工时比例法:按照各种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或车间,4、联合分配法:根据各类制造费用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类,根据不同类别的性质和用途,分别选择合理标准进行分配。例如分为与机器设备有关的费用和由于管理、组织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可以分别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配:前者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后者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计划分配率分配法以企业制造费用预算和各

36、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或标准工时)为标准分配制造费用预算分配额与实际发生费用的差额,平时留在“制造费用”科目,年末再分配各月成本中计算公式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全年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全年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之和某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该产品实际产量定额工时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预算分配额与实际费用差额(全年)实际制造费用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差异额分配率差异额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某产品应分配的差异额该产品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差异额分配率优点:简化和加快了制造费用的分配工作,并能及时反映各月制造费用的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差异缺点:预算水平与实际相差较大时,会影响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适用范围:企

37、业计划或定额管理水平较高,【例311】长江公司20年3月份一车间归集制造费用68295.90元。若该车间当月生产A、B产品实际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分别为36000元与28800元。试分配当月的制造费用 解:分配率=68295.90(36000+28800)=1.0539A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360001.0539=37940.40B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30355.50,分配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37940.40 B产品 30355.50 贷:制造费用一车间 68295.90,【例312】某公司对制造费用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进行分配。20年,该公司一车间计划全年发生制造费用180000元,

38、该车间生产的A、B产品全年计划产量分别为20000件和5000件。A、B产品的工时定额分别为5小时和10小时。假定该车间当年12月份实际发生制造费用16580元,当月的产品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2000件,B产品400件。按计划分配率分配后出现借方差异(实际数大于计划分配数的差异)423.50。要求:1、分配12月份的制造费用,作相关分录;2、分配全年制造费用差异,作相关分录。,解:1、全年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180000(200005+500010)=1.2A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00051.2=12000B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00101.2=4800 分录:借:基本生产生产-A产品 12

39、000-B产品 4800 贷:制造费用 16800,2、差异分配率:假设已经分配由A、B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 A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120000 B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48000分配率=423.50(120000+48000)=0.00252A产品年末应负担制造费用差异额=1200000.00252=302.4B产品年末应负担制造费用差异额=423.5O-302.4=121.1,分配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302.40 B产品 121.10 贷:制造费用一车间 423.5,作 业(一),P74 练习题1、4(直接分配法),第六节 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一、废品和废品损失 废品是指经检验在质

40、量上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许在生产中经过重新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产品 废品按照废损程度和在经济上是否具有修复价值,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两类_可修复废品是指该废品在技术上是可以修复的,而且在重新修理加工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在经济上是合算的_不可修复废品是指该废品在技术上是不可修复的或者虽能修复,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废品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料废和工废两种料废是由于材料质量、规格、性能不符合要求而产生的废品工废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原因所产生的废品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修复费品的修复费用回收的废残料价值应收各种赔款,注意:无论废品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在产

41、品入库、销售后发现,均列入废品损失。但合格产品入库后因保管、运输等原因造成的变质损坏的损失,属管理问题,应作为产成品毁损处理,不应列入废品损失;有关“三包”范围内的废品损失,为了简化核算手续,不直接记入废品损失,发生时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帐户;可以降价的次品、等外品的降价损失,作为销售损失处理,不列入废品损失。,在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里,单独设置“废品损失”科目,属于成本类科目,本期废品的净损失,应转入当月生产的同类产品成本中,结转后“废品损失”科目无余额,二、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废品损失,基本生产成本,废品的修复费用,1、应收的责任人赔款,2、收回废品残料价值,废品净损失,直接材料直接

42、人工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废品损失,【例313】基本生产一车间甲零件验收时发现2件可修复废品,为工人王力加工时违反操作规程损坏,按规定应赔偿10元。此外,修复时发生修复费用为:原材料13元,工资2元,职工福利费O28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A归集修复费用 借:废品损失甲零件 15.28 贷:原材料 13 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 2 职工福利 0.28 B应收责任者赔款 借:其他应收款王力 10 贷:废品损失甲零件 10,C.借:基本生产成本甲零件 5.28 贷:废品损失-甲零件 5.28,三、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废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的计算材料费用分配率

43、材料费用实际发生额(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废品材料成本废品数量材料费用分配率废品应负担的其他费用的计算某项其他费用分配率该费用实际发生额(合格品实际工时废品实际工时)废品应负担的某项其他费用废品实际工时该费用分配率,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按定额成本计算根据废品的数量、各项消耗定额及计划单价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适用于定额资料比较完整、准确的企业,【例314】企业一车间本月生产A产品300件,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其中不可修复废品20件。全部产品已完成实际工时1 500小时,其中废品生产工时为100小时。A产品“基本生产”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为:直接材料10 500元,直接人工12 000元,制造费用

44、9 750元。废品残料回收价值180元,责任人李平按规定应赔偿材料费100元。A产品开工时直接材料系一次投入,则材料费用按产量比例分配,加工费用按工时比例分配,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如下:,直接材料分配率=10500(280+20)=35废品分配材料费用=2035=700(元)直接人工分配率=12000(1400+100)=8废品分配工资费用=1008=800(元)制造费用分配率=9750(1400+100)=6.5废品分配制造费用=1006.5=650(元),A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借:废品损失A产品 2 150 贷: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直接材料 700 直接人工 800 制造费用 650B回收残料价

45、值借:原材料 180 贷:废品损失A产品直接材料 180C责任者赔偿款借:其他应收款李平 100贷:废品损失A产品直接材料 100,D.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废品损失 1870 贷:废品损失A产品 1870,【例315】某企业甲产品定额成本为100元,其中直接材料为60元,直接人工为15元,制造费用为25元。本月发现不可修复甲产品为6件,原材料系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完工程度平均为50%,废品残值为50元。(废品损失计算表编制如下):,废品损失计算表,A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480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 360 直接人工 45 制造费用 75B回收残料价值借:原材料

46、50 贷:废品损失A产品直接材料 50,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废品损失 43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430,第七节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一、在产品的概念及其数量的确定(一)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在产品是指处于生产过程之中,尚未完工不能出售的产品(未经验收入库的产品和等待返修的废品也包括在内),它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正在返修的废品也包括在内)和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还需继续加工的半成品。加强在产品数量的核算和实物管理是日常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产品数量的核算也是成本核算的一项基本工作,它会影响到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在产品数量的核算,应同时具备账面核算资料和实际盘

47、点资料,做好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工作和在产品的清查工作,既可以从账面上随时掌握在产品的动态,又可以查清在产品的实存数量。应该根据在产品实际盘存数量,计算在产品成本,但由于在产品品种多、数量大,每月都要组织实地盘点确有困难的,可根据在产品业务核算资料的期末结存量来计算在产品成本。车间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通常是通过在产品收发结存账进行的,该账分别车间,并按照产品品种和在产品的名称(零部件名称)设置,提供车间各种在产品收发结存动态的业务核算资料。它是根据领料凭证、在产品内部转物凭证、产品检验凭证和产品交库凭证及时登记在产品收发结存账,最后由车间核算人员审核汇总。,(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

48、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意义 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分配费用的方法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先确定月末在产品费用,然后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另一类是将月初在产品费用加上本月生产费用,采用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同时计算出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无论采取哪类分配方法,都必须正确组织在产品的数量核算,取得在产品收、发和结存的数量资料,这是正确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所必需的。,当企业以月份作为成本计算期(即采用单步法、分步法计算产成品成本),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时,在本期产品生产费用汇集到各产品成本计算单上以后,还需将本期发生的费用加月初在产品成本,用一定的方法分配到本期完工的产成品和期末在产品上。月初在产品费用、

49、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四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 公式前两项是已知数,等式后两项是未知数。公式前两项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 通常采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七种:不计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确定、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和定额比例法。企业应根据其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种费用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好坏等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既

50、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1不计在产品成本法 不计在产品成本法,又称在产品不计价法,是指虽然月未有结存在产品,但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价值很低,并且各月份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从而可对月末在产品成本忽略不计的一种分配方法。这是因为若月初与月末在产品很少,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之差就更小,另外,各月份在产品数量相差也不大,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因此,为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全部视为完工产品成本,将本月各产品发生的生产耗费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例如,自来水生产企业、采掘企业就可采用该方法。,2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确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