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67549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讲:张老师,小学数学同步辅导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重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预测。难点:能根据统计表里提供的数据正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一、单式折线统计图,【知识点一】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知识点二】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1)写出标题;(2)画横轴与纵轴;(3)描点;(4)连点成线段;(5)标注数据。,知识达标,1

2、.根据折线统计图填统计表。,2.下面是某地区2014年下半年小汽车销量情况统计图。,(1)从()月到()月,小汽车销量增长得最快。(2)该地区小汽车销量情况的整体趋势如何?(3)从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4)请你预测一下2015年上半年该地区小汽车的销量情况如何。,3.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将折线统计图绘制完整。,分析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综合能力全解,【能力点一】运用观察法和对比法解决看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问题例1 下面的统计图反映了一位病人的体温情况,根据统计图填空。,(1)护士每()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C,最低是()C。(3)他的体温在()月()日()

3、时至()月()日()时下降得最快;在()月()日()时至()月()日()时比较稳定。(4)图中的横向虚线表示()。(5)从体温上看,这位病人的病情在()。(填“好转”或“恶化”),综合能力全解,分析(1)从折线统计图横轴的时间上可以看出,数据每6小时统计一次,从6月1日到6月3日,共统计了12次;(2)折线的最高点对应的时间是6月1日6时,对应的体温是39.5C;折线的最低点对应的时间是6月3日0时,对应的体温是36.8C。(3)折线在6月1日6时到12时这部分的线段最陡,说明这段时间体温下降得最快。从6月2日18时到6月4日0时,折线起伏变化不大,在37C上下波动的幅度最大是0.2C,说明这

4、段时间病人的体温比较稳定;(4)图中的虚线对应的体温是恒定的,表示正常体温是37C;(5)从体温上看,病人的体温逐渐趋于平稳,恢复了正常,说明他的病情在好转。,总结:用折线统计图反映病人的体温,不仅能够清楚地看出病人的体温,而且能够明显地看出病人体温的变化情况,有利于对病情的监控和治疗。,综合能力全解,【能力点二】运用对比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选用统计图的问题例2 结合统计表完成统计图,综合能力全解,【能力点二】运用对比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选用统计图的问题例2 结合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分析 此统计图要完成的内容是统计20082014年这个家电城第三季度空调销量情况,而统计表中的内容是每年第三季度空调月平均

5、销量情况。一个季度有3个月,应先算出第三季度七、八、九月份的销量和,才能完成统计图(统计图显示的是每年第三季度空调销量的变化情况,故用折线统计图)。完成统计图时,应先根据数据确定纵轴单位长度代表的空调数量和横轴的有关年份,再进行描点连线。,解答 5503=1650(台)6503=1950(台)7203=2160(台)8103=2430(台)9003=2700(台)9803=2940(台)11003=3300(台),总结:先算出准确数据,然后在图中描出各点,并写出各点表示的数据,最后连线。,能力达标,1.下面是一位病人体温记录情况的折线统计图。(1)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C,最低是()C。(2

6、)他的体温在()时至()时下降得最快。(3)从体温上看,这位病人的病情在()。(填“好转”或“恶化”),能力达标,2.结合统计表完成统计图。,重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难点: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二、复式折线统计图,【知识点一】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以及绘制方法1.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统计过程中存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需要用不同颜色(或其他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量的变化情况,这样的统计图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便于

7、比较各组相关数据。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4.运用综合、对比等不同的观察方法,可以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能根据信息提出或回答相应的问题。,知识达标1.下面是江苏省2010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统计表。,(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2)报名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各呈什么趋势?(3)从图中你还能了解到什么信息?,2.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已知A、B两地相距50千米,他们的行程与所用时间如下图所示。,(1)甲、乙两人每小时分别行走多少千米?(2)甲先行多少小时乙才出发?,3.张强步行从家出发,去离家3千米远

8、的科技馆,参观之后乘公共汽车回家。下图表示在这段时间内张强离家的距离的变化情况。,(1)张强在科技馆里停留了()分钟。(2)张强从家去科技馆平均每分钟行()米。(3)张强从科技馆回家所乘的公共汽车平均每分钟行()米。(4)路上往返的平均速度是()。,4.下面是甲、乙两个小组制作的两架飞机模型的试飞情况统计表。,(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2)甲小组制作的飞机模型飞行了()秒,乙小组制作的飞机模型飞行了()秒。(3)起飞后第15秒,乙小组制作的飞机模型的飞行高度是()米;起飞后第()秒两架飞机模型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第()秒两架飞机模型的飞行高度相差最大。(4)描述一下这两

9、架飞机模型的飞行状态。,综合能力全解,【能力点】运用数形结合法解决统计问题,例 五年级三班共有50名学生,这个班20102014年拥有电话和电脑的家庭户数如下表。,(1)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2)哪两年间拥有的电话的户数增长的幅度最大?(3)哪两年间拥有电脑的户数增长的幅度最大?(4)从统计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分析 用两个不同的图例分别表示电话和电脑的用户数量,然后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观察图中的数据,采用数形结合法,会发现,2011年2012年间拥有的电话的户数增长的幅度最大,拥有电脑的户数也是20112012年间增长的幅度最大。从统计图中还可以发现,拥有电话和电脑的用户逐年增加

10、,到了2014年,电话和电脑已经达到普及,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解答(1)(2)20112012年间拥有电话的户数增长的幅度最大。(3)20112012年间拥有电脑的户数增长的幅度最大。(4)从统计图中还可以发现,拥有电话和电脑的用户逐年增加,到了2014年,电话和电脑已经达到普及,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能力达标1.下图是两个工厂产值的变化情况,由这幅图提供的信息可以知道,20092010年()厂的产值一度下降;2014年乙厂产值达()万元,甲厂产值达()万元。,能力达标2.下面是甲、乙两地2014年月均气温统计图。(1)请你根据统计图,从气温方面描述一下甲、乙两地的气候特

11、点。(2)彤彤家住在乙地,十一期间要去甲地度假,她应该做哪些准备?(3)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C,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单元基本方法复习【基本方法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数学问题中数字的变化规律、位置特点、图形特征、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及题目的结构特点等,从而发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途径的一种方法。,典型例题 下图表示五年级同学从学校到12千米处的公园去春游的情况,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1)五年级同学去公园实际走了多少小时?(2)五年级同学在公园游玩用了多少小时?(3)五年级同学回来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典型例

12、题 下图表示五年级同学从学校到12千米处的公园去春游的情况,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方法指导 上面的折线统计图记录了五年级同学到公园去春游的时间和行程,纵轴表示行走的路程,横轴表示从学校出发去公园,游完公园又回到学校的时间情况。从7时到8时走了6千米,半小时后仍在6千米处,说明休息了半小时。8时30分开始,又走了6千米到达公园,刚好是10时,从10时到14时都在公园。14时出发经过3小时回到学校,刚好是17时。,正确解答(1)10-7-0.5=2.5(时)答:五年级同学去公园实际走了2.5小时。(2)14-10=4(时)答:五年级同学在公园游玩了4小时。(3)12(17-14)=4(千米)

13、答:五年级同学回来时平均每小时行4千米。,同步练习1.明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外婆家,从下面的统计图可以看出:明明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停留了()分钟,在外婆家待了()分钟,从家去外婆家实际走了()分钟;从外婆家返回时,速度是每分钟()千米。(64页图),【基本方法二】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从问题出发,通过对事物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其特点和思路是“由果索因”。即从“未知”看“可知”,逐步推向“已知”。,典型例题 下面是徐州市两个商厦20082014年营业额情况统计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根据绘制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

14、)哪一年两个商厦的营业额相差最少?(2)根据统计图,简单分析两个商厦的营业额情况。(3)针对两个商厦的营业额情况,你有什么建议?,典型例题 下面是徐州市两个商厦20082014年营业额情况统计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方法指导 用两个不同的图例分别表示两个商厦的营业额,然后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从2008年到2010年经过了2年,从2010年到2013年经过了3年,在画图时每经过一年的间隔要相同,从2008年到2010年应是2个单位长度,从2010年到2013年应是3个单位长度。要正确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统计图画好后,再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商厦和

15、第二商厦在2010年时两条折线距离最近,说明这一年两个商厦的营业额相差最少。继续观察,发现第一商厦的折线呈上升趋势,说明营业额逐步增长,而第二商厦的折线呈下降的趋势,说明营业额逐步减少,所以建议第二商厦采取提高商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适当降低价格,进行促销活动等方案来提高商厦的营业额。,典型例题 下面是徐州市两个商厦20082014年营业额情况统计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1)2010年两个商厦的营业额相差最少。(2)第一商厦的折线呈上升趋势,说明营业额逐步增加;第二商厦的折线呈下降趋势,说明营业额逐步减少。(3)建议第二商厦采取提高商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适当降低价格

16、,进行促销活动等方案来提高商厦的营业额。,同步练习2.下面是扬州某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销售部上缴利润的统计表,请你根据表中的信息,完成下面各题。,(1)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2)哪个销售部上缴的利润增长得快?(3)哪一年两个销售部上缴的利润最接近?(4)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单元重点复习,【考点一】单式折线统计图一、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1.这是一幅()统计图。2.这六届奥运会上我国获得的金牌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考点二】复式折线统计图二、选择。1.下面对统计图中的信息描述正确的是()。A.小刚先到达终点 B.小刚先快后慢 C.小强先快后慢 D.小刚和小强同

17、时到达终点,【考点二】复式折线统计图二、选择。2.小林和小明骑自行车从学校沿同一路线到20千米外的森林公园,已知小林比小明先出发,他们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他们都骑行了20千米 B.小林在中途停留了1小时C.两个人同时到达森林公园 D.相遇后,小林的速度比小明慢,【考点二】复式折线统计图三、下面是2014年某家电专卖店电视销售情况统计表。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考点二】复式折线统计图三、下面是2014年某家电专卖店电视销售情况统计表。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2.普通电视2014年下半年平均每月销售()台。3.两种电视第三季度销售量相差()台;两种电视第()季度销售量相差最大。4.如果你是该店老板,你将如何进货?为什么?,课后作业:做打印的单元知识测评,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再学习。高尔基,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