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七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70797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七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七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七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七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七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七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七章.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文地质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gy,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7.1 地下水的补给7.2 地下水的排泄7.3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7.1 地下水的补给,定义: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研究内容:补给来源 补给条件 补给量,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大气降水 地表水 凝结水 来自其它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等 人工补给(灌溉回归水、水库渗漏水等),补给获得:水量 盐量 热量 补给获得水量抬高地下水位,增加了势能,使地下水保持不停的流动。构造封闭或气候干旱的地区,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补给,将停滞而不流动。补给获得盐量与热量含水层或含水系

2、统的水化学特征与水温发生相应变化。,(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1.大气降水入渗机制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包气带,降水入渗过程相当复杂。至今,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机制尚在探讨中。讨论:松散沉积物中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松散沉积物中降水入渗的两种形式:活塞式 捷径式,活塞式下渗:鲍得曼(Bodman)等人于20世纪40年代在均质砂室内入渗模拟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入渗方式是入渗水的湿锋面整体向下推进,犹如活塞的运移。,捷径式下渗:认为下渗水流并不作面状推进,而是以沿着根孔、虫孔或裂隙等大的孔隙通道率先下渗的方式推进。,理想情况下:包气带水分趋于稳定,不下渗也无蒸发、蒸腾时,均质土包气带水分分布如图(c)

3、t5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包气带上部保持残留含水量(W0),一定深度以下,由于支持毛细水的存在,含水量大于W0并向下渐增,接近地下水面的毛细饱和带以及饱水带,含水量达到饱和含水量(Ws)。,实际情况下:只有在雨季过后包气带水分稳定时最接近此理想情况,雨季前,因旱季蒸发与蒸腾,包气带上部的含水量已低于残留含水量W。,而造成所谓的水分亏缺图a,t0。,雨季初期的降雨,首先要补足水分亏缺,多余的水分才能下渗图(b),t3、t4。,下渗水到达地下水面,使地下水储量增加,地下水位抬高图(c)。,地表接受降雨入渗的能力,初期较大,逐渐变小趋于一个定值:降雨初期,由于表土干燥,毛细负压很大,毛细负压与重力共

4、同使水下渗,此时包气带的入渗能力很强。随着降雨延续,湿锋面推进到地下一定深度,相对于重力水力梯度(I=1),毛细水力梯度逐渐变小,入渗速率逐渐趋于某一定值。降雨强度超过地表入渗能力时,便将产生地表坡流。,活塞式下渗是在理想均质土中室内试验得出的。但从微观的角度看,并不存在均质土。尤其是粘性土,除了颗粒间孔隙、颗粒集合体内和颗粒集合体间的孔隙外,还存在根孔、虫孔与裂缝等大的孔隙通道。故在粘性土中,捷径式入渗十分普遍。捷径式入渗:当降水强度较大,细小孔隙来不及吸收全部水量时,一部分雨水将沿着渗透性良好大孔隙通道优先快速下渗,并沿下渗通道水分向细小孔隙扩散。存在比较连续的较强降雨时,下渗水通过大孔道

5、的捷径优先到达地下水面。,捷径式下渗与活塞式下渗的不同点,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入渗水不必全部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即可下渗补给含水层。两点不同对分析污染物质在包气带的运移有重要意义。结论:在砂砾质土中主要为活塞式下渗;在粘性土中,活塞式与捷径式下渗同时发生。,落到地面的降雨的三个去向:转化为地表径流;蒸发返回大气圈;下渗补给含水层。,2.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地面吸收降水的能力有限,强度超过入渗能力的那部分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渗入地面以下的水,不等于补给含水层的水;土壤水

6、的消耗(蒸发与蒸腾)造成土壤水分亏缺,而降水必须补足全部水分亏缺(在捷径式下渗情况下降水必须补足水分亏缺的大部分)后方能补给地下水;入渗水补足水分亏缺后,其余部分继续下渗,到达含水层时,构成地下水的补给。,平原地区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水量:,:降水入渗补给含水层的量;X:年总降水量;D:地表径流量;S:包气带水分滞留量,即水分亏缺。,:称为降水入渗系数,即每年总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常以小数表示。通常变动于0.20.5之间,南方岩溶区可高达0.8以上,西北极端干旱的山间盆地则趋于零。,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主要因素,年降水总量 降水特征 包气带的岩性和厚度 地形 植被,当潜水埋深为2.5m时

7、,年降水量中约有350mm为无效降水量。不超过地面入渗速率的连绵细雨最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包气带渗透性好,有利于降水入渗补给。当降水强度超过地面入渗速率时,地形坡度大会使地表坡流迅速流走,使地表径流增加。森林、草地可滞留地表坡流与保护土壤结构,这方面有利于降水入渗。,注意:影响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因素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整体,不能孤立地割裂开来加以分析。例如:强烈岩溶化地区,即使地形陡峻,地下水位埋深达数百米,由于包气带渗透性极强,连续集中的暴雨也可以全部吸收,有时降水入渗系数可达;地下水位埋深较大的平原、盆地,经过长期干旱后,一般强度的降水不足以补偿水分亏缺。这时,集中的暴雨反而可成为地下

8、水的有效补给来源。,(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沿着河流纵断面而有所变化。,山区 河谷深切,河水位常低于地下水位,排泄地下水;洪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山前 河流的堆积作用,使河床处于高位,河水常年补给地下水。,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沿着河流纵断面而有所变化,冲积平原与盆地 某些部位,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关系,随季节而变。某些冲积平原,河床因强烈的堆积作用而形成所谓“地上河”,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间歇性河流补给地下水过程的分析:汛期开始,河水浸湿包气带并发生垂直下渗,使河下潜水面形成水丘。河水不断下渗,水丘逐渐抬高与扩大,与河水联成一体。汛期结束,河水撤走,水丘逐渐趋平,使一

9、定范围内潜水位普遍抬高。,河水补给地下水时,补给量大小的决定因素:,透水河床的长度与浸水周界的乘积(相当于过水断面),河床透水性(渗透系数),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影响水力梯度)河床过水时间,确定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水量的方法:在渗漏河段上下游分别测定断面流量Q1及Q2,则河水渗漏量等于(Q1Q2)t,t为河床过水时间。,从空间分布上看:大气降水属于面状补给,范围普遍且较均匀;地表水可看作线状补给,局限于地表水体周边。从时间分布比较:大气降水持续时间有限地表水体持续时间长,两种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的特点,就其水源而言,地表水是由大气降水转化而来的,即使对于干旱山间盆地,作为地下水主要补

10、给来源的河水,仍然来源于山区降水,或以冰雪形式积累起来的高山降水。因此,从总体上说,降水量的多寡决定着一个地区地下水的丰富程度。认为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也可能存在相当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潜水与承压水含水层接受降水及地表水补给的条件不同:潜水:在整个含水层分布面积上都能直接接受补给承压水:仅在含水层出露于地表,或与地表连通处方能获得补给。因此,地质构造与地形的配合关系,对承压含水层的补给影响很大。,含水层出露于地形高处,充其量只能得到出露范围大气降水的补给(图a);出露于低处,整个汇水范围内的降水都有可能汇集补充(图b)。,切穿承压隔水顶板的导水断层,在地形有利的条件下,能将大

11、范围内的降水引入含水层(图c)。汇水区的大小影响潜水含水层的 补给(图d)。,(三)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的确定:QXaF1000 式中:Q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m3/a);X年降水量;a入渗系数;F补给区面积(km2)。,1.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确定入渗系数常用方法:(1)利用地中渗透仪测定:地中渗透仪的基本结构。,在若干个入渗皿中放入代表性原状土柱,以水位调节管控制不同的地下水位埋深。经过若干年观测,可以得到不同包气带岩性、地下水位埋深及不同年降水量条件下降水入渗系数,作成图表可得出各种条件下值的大小。,河南郑州均衡试验场地中渗透仪,试验

12、土柱 地下观测室,(2)利用天然潜水位变幅确定:地下水水平径流、垂向越流、蒸发都很微弱、不受开采影响的地段:在不同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观测降水入渗引起的地下水抬升值并测定水位变动带的给水度,即:,2.山区降水与河水入渗量基岩山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情况复杂 例如,在岩溶山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常相互转化,因此单独求算山区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很困难。通常做法:统一求取山区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山区的入渗系数a:全年降水与河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Q年地下水排泄量;f汇水区面积(km2)X年降水量;可选取典型地段,测得相应的Q、f、X值,用上式求得a值。

13、a值已知,可求取全年降水与河水补给地下水的量:QXaf1000,(四)凝结水的补给,凝结作用:饱和湿度随温度降低,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饱和湿度相等。温度继续下降,超过饱和湿度的那一部分水汽,便凝结成水。这种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称作凝结作用。,夏季的白天,大气和土壤都吸热增温;到夜晚,土壤散热快而大气散热慢。地温降到一定程度,在土壤孔隙中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成水滴,绝对湿度随之降低。由于此时气温较高,地面大气的绝对湿度较土中为大,水汽由大气向土壤孔隙运动,不断补充,不断凝结,当形成足够的液滴状水时,便下渗补给地下水。,一般情况下,凝结形成的水相当有限。但是,高山、沙漠等昼夜温

14、差大的地方,如撒哈拉大沙漠昼夜温差大于50,凝结作用对地下水补给的作用不能忽视。据报道,我国内蒙沙漠地带,在风成细沙中不同深度均有水汽凝结。,(五)含水层间的补给,两个含水层之间存在水头差且有联系的通路时,水头较高的含水层便补给水头较低的含水层。,隔水层分布不稳定时,在缺失部位的相邻的含水层通过“天窗”发生水力联系。,通常基岩中隔水层分布比较稳定,因此,切穿隔水层的导水断层往往成为基岩含水层之间的联系通路。,穿越数个含水层的钻孔或止水不良的分层钻孔,都人为地构成水由高水头含水层流入低水头含水层的通道。,越流的概念: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称作越流。越流的发生:常发生于松散沉积

15、物中,粘性土层构成弱透水层。,越流补给量的大小:根据达西定律,在一维流动条件下,单位水平面积弱透水层的越流量 K弱透水层垂向渗透系数;I驱动越流的水力梯度;HA含水层A的水头;HB含水层B的水头;M弱透水层厚度(等于渗透途径)。可见:相邻含水层之间水头差越大,弱透水层厚度越小而其垂向透水性越好,则单位面积越流量越大。,对越流现象的认识及其研究意义:传统上人们把隔水层绝对化,看作完全不透水的,直到本世纪40年代,越流现象才被认识。但是,越流概念提出之后,人们仍然倾向于低估越流量。其实,尽管弱透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相当小(可能比含水层小若干数量级),但是,由于驱动越流的水力梯度比水平流动的大上2-3

16、个数量级,产生越流的面积(全部弱透水层分布范围)更比含水层的过水断面大得多,对于松散沉积物构成的含水系统,越流补给量往往会大于含水层侧向流入量。对于松散沉积物中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的形成,忽略越流往往无法正确加以解释。但是,迄今为止,对于越流现象的普遍性,对于越流的意义,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六)地下水的其它补给来源 人类活动补给地下水,人工补给:采用有计划的人为措施补充含水层的水量称为地下水人工补给。,人工补给地下水的目的:补充与储存地下水资源;抬高地下水位,改善地下水开采条件;储存热源(锅炉用水)、冷源(空调冷却);控制地面沉降;防止海水、咸水入侵淡含水层。,人工补给地下水采用的形式:地面、

17、河渠、坑池蓄水渗补及井孔灌注等。,7.2 地下水的排泄,定义: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作排泄。研究内容:排泄去路 排泄条件 排泄量,含水层(含水系统)的排泄方式:通过泉、泄流、蒸发、蒸腾等方式排泄;层间排泄:一个含水层(含水系统)向另一含水层(含水系统)排泄;人工排泄:用井孔抽汲,或渠道、坑道等排除地下水等。,(一)泉泉的概念: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在地形面与含水层或含水通道相交点地下水出露成泉。泉的常见区段:山区丘陵及山前地带的沟谷与坡脚。泉的类型: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将泉分为两大类: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 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下降泉,下降泉的类型(根据出露原因):侵蚀

18、泉、接触泉、溢流泉侵蚀(下降)泉:沟谷切割揭露潜水含水层时,形成侵蚀(下降)泉。,接触泉:地形切割达到含水层隔水底板时,地下水被迫从两层接触处出露成泉接触泉。大滑坡体前缘常有泉出露。这是因滑坡体破碎、透水性良好,而滑坡床相对隔水,实质上也是一种接触泉。,溢流泉:潜水流前方透水性急剧变弱,或隔水底板隆起,潜水流动受阻而涌溢于地表成泉溢流泉,上升泉,上升泉的类型(按出露原因):侵蚀(上升)泉 断层泉 接触带泉侵蚀(上升)泉:当河流、冲沟等切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形成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地下水沿导水断层上升,在地面高程低于测压水位处涌溢地表断层泉。接触带泉:岩脉或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常因冷

19、凝收缩而产生隙缝,地下水沿此类接触带上升成泉,接触带泉,研究泉的意义:直接得到水文地质资料;间接分析出水文地质信息。通过泉的出露标高、流量、动态、温度、水化学,可以综合分析与泉水成因有关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标高 岩层的含水性(透水性)含水岩层的补给循环(交替)地质构造、断层等 供水水源(直接利用)a.泉出露两侧岩层的含水性:含水层、隔水层 b.泉出露处断层的导水性 c.泉的流量大小:导水性的好坏 d.泉的温度:地下水循环深度 e.泉流量大小或水化学:补给与径流条件的好坏,(二)泄流泄流的概念:当河流切割含水层时,地下水沿河呈带状排泄,称作地下水的泄流。地下水泄流量的确定:由河流流量过程

20、线,分割得出地下水泄流量。,流量过程线分割方法:在起涨点A起引一水平线交于退水段的B点,图中有阴线部分即相当于地下水泄流补给河水的量。因雨季河水位与地下水位及其间关系将发生变化,故地下水泄流量不同于旱季。,(三)蒸发干旱气候下松散沉积物构成的平原与盆地中,蒸发与蒸腾往往是地下水主要的排泄方式。地下水蒸发排泄的两种类型:与饱水带无直接联系的土壤水的蒸发;饱水带 潜水的蒸发。,潜水面埋藏愈浅,蒸发愈强烈。例如:河北石家庄市,利用地中渗透仪测得潜水蒸发与其水位埋藏深度的关系。,(四)蒸腾蒸腾的概念:植物生长过程中,经由根系吸收水分,在叶面转化成气态水而蒸发叶面蒸发,也称蒸腾。蒸腾与土壤水蒸发、潜水蒸

21、发不同:蒸腾的深度受植物根系分布深度的控制。在潜水位深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某些灌木的根系深达地下数十米,可见,蒸腾作用的影响深度是很大的。,例如:成年树木的耗水能力相当大(一棵15年的柳树每年可消耗9Om3水)。苏联饥饿草原上的灌渠林带,排水影响范围达20Om,潜水位下降最多达1.6m。,7.3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 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地下水排泄(根据其对水质的影响)分为两类:径流排泄:包括以泉、泄流等方式的排泄;特点水分(盐分)呈液态排出,盐随水走,水走盐走 蒸发排泄:特点水分呈气态排出,盐分积累下来,水走盐留,地下水循环的分类:渗入径流型:长期循环的结果,使岩土与其中赋存的地下水向溶滤淡化方向发展;,渗入蒸发型 长期循环,使补给区的岩土与地下水淡化脱盐,排泄区的地下水盐化,土壤盐渍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