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72252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工程测量,主讲人:项霞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二零零八年八月,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第 七 讲,本 次 授 课目的和要求,本次授课的重点与难点分析,误差的定义及分类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重点)误差传播定律(难点)平均值及其中误差,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误差传播定律,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一、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其来源1、测量误差的定义 被观测量客观上存在一个真实值,简称真值。对该量进行观测得到观测值。观测值与真值之差为真误差,即真误差=观测值-真值,在测量工作中,对某量的观测值与该量的真值间存在着必然的差异,这个差异称为误差。但有时由于人为的疏忽或措施不周也会造成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

2、较大差异,这不属于误差而是粗差。误差与粗差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不可避免的,而后者是有可能避免的。,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2、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工作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外界环境、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通常把测量仪器、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外界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不理想和不断变化,是产生测量误差的根本原因。通常把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同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同精度观测。误差通常通过多余观测产生的差异表现出来。,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具体来说,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外界条件 主要指观测环境中气温

3、、气压、空气湿度和清晰度、风力以及大气折光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中带有误差。(2)仪器条件 仪器在加工和装配等工艺过程中,不能保证仪器的结构能满足各种几何关系,这样的仪器必然会给测量带来误差。(3)观测者的自身条件 由于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所限以及技术熟练程度不同,也会在仪器对中、整平和瞄准等方面产生误差。,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二、误差分类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1、粗差粗差也称错误,是由于观测者使用仪器不正确或疏忽大意、或因外界条件发生意外的显著变动引起的差错。粗差数值偏大,使观测结果显著偏离真值。严格遵守测量规范、工作仔细

4、谨慎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必要的检核可以避免和发现粗差。,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2、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一般具有累积性。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例如:用一把名义长度为50m的钢尺去量距,经检定钢尺的实际长度为50.005 m,则每量一尺,就带有+0.005 m的误差(“+”表示在所量距离值中应加上),丈量的尺段越多,所产生的误差越大。所以这种误差与所丈量的距离成正比。,再如:在水准测量时,当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产生夹角时,对水准尺的读数所

5、产生的误差为L*i/(=206265,是一弧度对应的秒值),它与水准仪至水准尺之间的距离L成正比,所以这种误差按某种规律变化。,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减少其影响:(1)测定其大小,对观测值加以改正(2)采用对称观测的方法(3)检校仪器,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3、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不一定,则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又称为随机误差。例如,用经纬仪测角时的照准误差,钢尺量距时的读数误差等,都属于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就其个别值而

6、言,在观测前我们确实不能预知其出现的大小和符号。但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多次观测,误差列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称为统计规律。而且,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偶然误差的规律性表现得更加明显。,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例如:某一测区在相同条件下观测了358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计算358个三角形内角观测值之和的真误差,将真误差取误差区间为3”,并按绝对值大小进行排列,分别统计在各区间的正负误差出现的频率kn,结果列于下表:,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由上表统计总结出偶然误差具有如下四个特征: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本例为24);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或

7、概率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在相同条件下,同一量的同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第一个特性说明偶然误差的“有界性”。它说明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个限值,若超过这个限值,说明观测条件不正常或有粗差存在;第二个特性反映了偶然误差的“密集性”,即越是靠近0,误差分布越密集;第三个特性反映了偶然误差的“对称性”,即在各个区间内,正负误差个数相等或极为接近;第四个特性反映了偶然误差的“抵偿性”,它可由第三特性导出,即在大量的偶然误差中,正负误差有相互抵消的特征。因此,当n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应趋于零。,测量误差及数据

8、处理,6.2、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测量成果中都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在测量工作中,使用“精度”来判断观测成果质量的好坏。所谓精度,就是指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误差分布密集,误差就小,精度就高;反之,误差分布离散,误差就大,精度就低。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主要有:中误差 相对误差 极限误差,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一、中误差及其计算1 中误差的定义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同一未知量进行n次观测,所得各个真误差平方的平均值,再取其平方根,称为中误差,用m表示,即:式中为真误差的平方和,n为观测次数。此式为定义式。,注意:一组观测中的每一个观测值,都具有相同的精度。也就是说,中误差仅是一组真误差的代表值

9、,代表了这一组测量中任一个观测值的精度。所以,通常把m称为观测值中误差或一次观测值中误差。,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2 用真误差计算中误差 有时,我们可以知道某些量的真值,这样,就可很容易地求得观测值的真误差。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真值为180,通过观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就可以求得三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即三角形的闭合差),据此,就可以利用上式计算中误差。,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3 用改正数计算中误差 所谓改正数,就是最或是值与观测值之差,用v表示,即:v=L-l式中v为观测值的改正数;l为观测值;L为观测值的最或是值。设对某个量进行n次观测,观测值为li(i=1,2n),则它的最或是值就是n个观测值的

10、算术平均值,即,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于是改正数为viLli(i,n)根据误差理论的推导(此处从略),可得白塞尔公式:上式求得的为一次观测值的中误差。这为中误差的计算式。,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例1某段距离用钢尺进行6次等精度丈量,其结果如下表,试计算该距离观测值中误差。解:部分计算如表中所示,观测值中误差为,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二、相对误差 中误差和真误差都是绝对误差,误差的大小与观测量的大小无关。然而,有些量如长度,绝对误差不能全面反映观测精度,因为长度丈量的误差与长度大小有关。例如,分别丈量了两段不同长度的距离,一段为100m,另一段为200m,但中误差皆为0.02m。显然不能认为这两段距离

11、观测成果的精度相同。为此,需要引入“相对误差”的概念,以便能更客观地反映实际测量精度。,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相对误差的定义为:中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之比,用K表示。相对误差习惯于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分母愈大,表示相对误差愈小,精度也就愈高。K1=0.02/100=1/5000 K2=0.02/200=1/10000,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三、极限误差 根据偶然误差的第一个特性,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这个限值就是极限误差,简称限差。限差是偶然误差的限制值,用作观测成果取舍的标准。如果观测值的偶然误差超过限差,则认为该观测值不合格,应舍去不用。因此,测量上

12、常取三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限,也称允许误差,即:限=3m,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6.3 误差传播定律,对于能直接观测的量(如角度、距离、高差等),经过多次观测后,便可通过真误差或改正数计算出观测值的中误差,作为评定观测值精度的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未知量不可能或不便于直接进行观测,而需要由另一些直接观测量根据一定的函数关系计算出来,这些未知量即为观测值的函数。例如,在水准测量中,两点间的高差h=a-b,则h是直接观测值a和b的函数;在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中,如果觇标高v等于仪器高i,则h=ltan,这时,高差h就是观测值l和的函数,等等。,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本节所要讨论的就是在观测值中误

13、差已知的情况下,如何求观测值函数中误差的问题。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函数中误差之间数学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一、线性函数1 倍数函数 设有函数Z=Kx 式中x为直接观测值,其中误差为mx;为常数;Z为观测值x 的函数。若对x作n次同精度观测,则有:m22mx2 或 mmx 上式表明:对于倍数函数,函数的中误差等于观测值中误差的K倍。,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2 和、差函数 设有函数Z=xy 式中,x、y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观测值,均作了n次观测,其中误差分别为mx和my。用同样的方法可推导出:或,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3 一般线性函数 设有函数 式中,为常数;为独立观测值,其相应的中误差分别为。根据

14、倍数函数与和差函数的中误差公式,可列出求一般线性函数中误差的公式为:,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二、非线性函数 设有非线性函数Z=f()式中,为独立观测值,其相应的中误差分别为。则有 上式是误差传播定律的一般形式,其他形式的函数都是它的特例,所以该式具有普遍意义。,例2:P109 例3例3:P110例5,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6.4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未知量进行了一组等精度观测,其观测值分别为,观测值的真值为X,则观测值的真误差为:将等式两边取和并除以观测次数n,得:/nl/n-X 式中l/n称为算术平均值,习惯上以L表示;当观测次数n无限增大时,根据偶然误差的第四特性,式中

15、/n趋于零。于是有:L=X。上式表明,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各个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未知量的真值。当n为有限值时,通常取算术平均值为最可靠值(最或是值),并以它作为测量的最后成果。,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算术平均值的一般表达式为:由于观测值 的真误差i一般是不知道的,所以实际工作中常采用观测值的改正数vi来计算中误差。各观测值的改正数:,将上式两边求和,有:v=nL-l 因L=l/n,所以v=0。此式可作为改正数计算正确性的检查。算得改正数后,可计算观测值的中误差:,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由于算术平均值是观测值的线性函数,即:因是同精度观测,各观测值的中误差均为m。设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M,则

16、按线性函数中误差传播定律公式,得:即 上式表明,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与观测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或者说,算术平均值的精度比各观测值的精度提高了 倍。,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例4,用DJ6型经纬仪观测某水平角4测回,观测值为2483218、248 3154、248 3142、248 3206。试求一测回观测值的中误差、该角最或是值及其中误差。解:最或是值 L=(2483218+248 3154+248 3142+248 3206)/4=2483200 v=0 vv=12 则一测回观测值中误差=2 最或是值中误差=m/2=1,权(weight)的概念,2、规律: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故观测值精度愈高,其权愈大。,权P=1的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通常用 或 表示,所以权也表示为:,式中:C为任意正数,mi为中误差。,1、定义:权用P表示,即:,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对于不同精度观测值的最或是值,由于各观测值的精度不同,中误差也不相同,因此一组观测值的中误差不等于一次观测值中误差,所以其最或是值不是算术平均值。需要引入权,精度高的观测值权大,精度低的观测值权小。最或是值为加权平均值最或是值的中误差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