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技术2沉淀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81717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技术2沉淀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生物化学技术2沉淀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生物化学技术2沉淀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生物化学技术2沉淀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生物化学技术2沉淀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技术2沉淀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技术2沉淀法.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沉 淀 法,沉淀法是分离纯化生命大分子物质常用的一种经典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常见的方法有盐析、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沉淀、PEG沉淀、选择性沉淀、结晶沉淀等,掌握沉淀法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掌握沉淀类型及其在制备蛋白质、核酸中作用原理熟悉沉淀法在制备蛋白质和核酸过程中的实际运用,目 的,第一节 基本原理与沉淀类型,一、基本原理,根据同一溶剂中有效成分与杂质溶解度差异。选用某种溶液系统,使所需有效成分出现最大溶解度,而杂质出现最小溶解度;或者相反,然后溶解度小者以沉淀的形式析出,达到有效成分与杂质分离的目的,根据蛋白质和核酸在组成、结构及性质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所以从生物材料中

2、提取制备这两类物质,一般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二、制备蛋白质,(一)盐析法,1.原理,蛋白质在稀盐溶液中,溶解度随盐浓度的增高而上升(盐溶);但当盐浓度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其溶解度有随盐浓度逐渐下降,直至蛋白质析出(盐析),盐析的内因是当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水的活度降低,导致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中和,水化膜相继破坏,蛋白质分子聚集而析出沉淀,2.基本步骤,选择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使部分杂质“盐析”,有效成分“盐溶”(025%的(NH4)2SO4)离心分离上清再调一定浓度盐(2560%饱和盐溶液),使有效成分“盐析”离心收集沉淀物,即为初步纯化的有效成分,(1)盐分级沉淀,盐的选择:在蛋

3、白质盐析时,常选用的盐是(NH4)2SO4,(NH4)2SO4的优点:溶解度大;对温度不敏感;分离效果好(如有时一次可除去75%的杂蛋白);(NH4)2SO4本身有稳定蛋白质结构的作用;价格低廉;废液还可作肥料缺点:与其他盐一样,若需进一步纯化,需脱盐处理,(NH4)2SO4盐析,固体法,在大体积的粗提液中逐渐加入固体(NH4)2SO4,边加边搅拌,缓缓加入。在此过程中,溶液(NH4)2SO4的浓度不断升高,水分子不断与(NH4)2SO4结合,当加入的(NH4)2SO4达到盐析点时,蛋白质就会沉淀出来,例:在尿素酶抽提液中加入(NH4)2SO4,当饱和度达为35%时,尿素酶基本留在溶液中;但当

4、饱和度达到55%时,尿素酶几乎全部沉淀 至于蛋白质溶液中加多少(NH4)2SO4使其饱和度符合蛋白质盐析,可查表2-2,或用下列公式计算:,(20),(25),表示一升溶液中需加入的(NH4)2SO4的克数,硫 酸 铵 对 尿 素 酶 的 沉 淀 作 用,调 整 硫 酸 铵 溶 液 饱 和 度 计 算 表,饱和溶液法,在pro溶液中加入预先调好的饱和(NH4)2SO4溶液,不同的饱和度所需的(NH4)2SO4的量用下式计算:,表示需加入(NH4)2SO4溶液的体积(ml),表示原来溶液的体积,表示始、终盐的饱和度,表示需加入(NH4)2SO4溶液的饱和度,此法较固体法温和,但不宜用于大体积样品

5、;否则引起样品液体积增加,计算不准确。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透吸法,将装有pro溶液的透吸袋放入一定浓度大体积盐溶液中,利用半透膜透吸改变pro溶液中的盐浓度 由于此法的盐浓度是以连续状态变化的,可避免局部盐浓度过高而产生的不良影响;所以分离效果好 但透吸袋体积有限,盐析速度缓慢,(NH4)2SO4消耗多等原因,致使此法仅用于要求较精确、样品体积小的试验过程中,难于放大,(2)制作盐析曲线,用盐析法沉淀分离pro样品是,(NH4)2SO4的“盐析”浓度很关键,所需的浓度范围要通过具体试验确定:取一定体积已测含量的pro或酶的待分离溶液,调pH至稳定范围分610次加入不同量的(NH4)2SO4至出

6、现浑浊时,分离上清;如此反复610次,分别收集每次的沉淀根据每次沉淀的pro或酶的量和相应的(NH4)2SO4浓度之间作图,即得盐析曲线(如图2-1)参照表2-3的分级试验方法,再根据所用生物材料来源的难易程度,以及对有效成分纯度和得率的要求,先找出有利于提高纯化倍数或得率的大致框架,然后经过反复试验就能确定最佳盐析范围(即(NH4)2SO4 的浓度范围)但若生物材料来源容易,主要考虑提高纯化倍数,得率高低可视为次要因数,若材料来源困难,则主要考虑得率,典 型 盐 析 曲 线,由表可知,若生物材料来源容易,主要是考虑提高纯化倍数时,选择48%65%盐饱和分级范围,酶的纯化倍数可达3.0,而得率

7、仅为75%;若生物材料来源较困难,主要是考虑提高收得率时,则选择45%70%甚至45%75%盐饱和分级范围,酶的收得率可达80%以上,而纯化倍数将2.4,(3)影响盐析的因素,盐析常数(Ks),每种pro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该溶液的盐浓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S表示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M表示摩尔浓度;Ks表示有效成分在特定条件下的恒定值,Ks值越大,则意味着有效成分溶解度降低的速度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快速降低;因此,对一种有效成分而言,Ks值越大,分级范围就越窄,盐析效果就越好。Ks还受pro本身的性质、溶液的pH、温度及盐的种类等因素的影响,在pH7.0溶液中几种蛋白质的和KS常数(溶解度S以m

8、g/ml表示),盐分级范围的差异性,在pro分离过程中,若每一种pro的Ks都很大,分离效果不一定好。因为盐析效果还与盐析范围的差异性有关各pro的Ks大+盐析范围差异明显,则分离效果好;如图2-2中AC各pro的Ks大+盐析范围差异较小,则分离效果不好;如图2-2中AB,pH和盐浓度,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会受到pH和盐浓度的显著影响例:兔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pI约8.5)可溶于pH6.0,3.2mmol/L的(NH4)SO4溶液中,但若调节pH.,则立即产生沉淀这说明选择适当pH的盐溶液可提高盐析的效果,一般来说,在分级盐析过程中,第一次盐析时(除去杂质),pH应偏离有效成分的pI值,而接近杂质

9、的pI值;而在第二次盐析时(沉淀有效成分),pH应调节至接近有效成分的pI值,蛋白质的纯度和浓度,蛋白质存在的形式(均一的还是混合的)和浓度不同,盐析范围和溶解度也不一样。在混合的pro溶液中,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共沉淀作用。Pro浓度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盐析分离效果则越差;因此,一般控制样品液Pro浓度在0.22%之间为宜,其他,在进行盐析沉淀时,有时需在溶液中加1mmol/L的EDTA-Na2盐,以除去沉淀剂中带入的金属离子。另外,加(NH4)2SO4沉淀的时间要控制好,过长或过短都不宜,一般控制在2h左右,(4)脱盐,常用方法:凝胶过滤法和透析法,透析操作的注意事项:透析袋处理:

10、市售透析袋要D.W洗净,检查无漏洞时再用。若用来去除某些易被金属离子或水解酶破坏的样品中的盐时,透析袋应用含EDTA-Na2的NaHCO3溶液中煮沸10min;并经D.W煮沸、漂洗后再用透析液的选择:透析液一般为低离子强度的中性缓冲液。对含有辅基的酶透析时,宜在透析液中加入适量的辅基或保护辅基的试剂。为防止微生物的生长,透析应在4进行或在透析液中添加0.02%的NaN3,(二)有机溶剂沉淀法,1.原理,与盐溶液一样具有脱水作用,使Pro表面的水化膜破坏降低溶剂系统的介电常数,即降低极性(而蛋白质为水溶性物质),2.常用有机溶剂:MeOH、EtOH、Me2CO等3.有机溶剂的使用量:,V表示加入

11、有机溶剂的体积;V0表示蛋白溶液的原始体积S1表示蛋白溶液中有机溶剂的浓度(体积百分浓度)S2表示蛋白溶液中欲达到的有机溶剂浓度(体积百分浓度)C表示有机溶剂的浓度(如无水EtOH,则C=100,95%EtOH,则C=95),4.注意事项:,中性盐作用。即在有机溶剂沉淀时,加入适量中性盐,一方面可增加Pro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另一方面可防止Pro变性(0.05);提高分级效果低温下操作。因为有机溶剂加入水溶剂中会放热,若不注意降温,容易导致Pro变性多价阳离子作用。有些Pro能和多价阳离子(如Zn+、Cu+等)结合形成复合物,致使Pro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降低,这对在高浓度溶剂中才能沉淀的Pr

12、o特别有益。如在某些Pro溶液中加入0.0050.02mmol/L的Zn+,就可节省大量有机溶剂,使Pro有效得沉淀出来,(三)蛋白质沉淀法,1.碱性蛋白质(多价阳离子的碱性蛋白质),如:鱼精蛋白,既能有效得沉淀核酸,又能沉淀Pro应用:鱼精蛋白加入到部分纯化的酵母PFK溶液时,溶液中的酶蛋白便会吸附到鱼精蛋白核酸沉淀物上;将沉淀物用0.1mol/L磷酸缓冲液洗脱,收集的PFK纯度提高了9倍 从深红螺菌中分离PEP羟基激酶时,加鱼精蛋白处理,可除去其中3/4的杂蛋白,而酶蛋白仍然保留在溶液中缺点:多价阳离子的碱性蛋白质不可再利用,且其水溶液pH23,要小心调中性后才能应用,2.凝集素,目前研究

13、得比较清楚的是植物血球凝集素,如伴刀豆蛋白,它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主要对糖蛋白糖链末端序列有特异、明显的凝集力例:伴刀豆蛋白对含有G、甘露糖等分子的糖蛋白能发生特异凝集沉淀作用,通过离心可把糖蛋白与一般蛋白质分离开,获得的凝集素-糖蛋白复合物用单糖作抑制剂即可解离优点:条件温和,专一性强,3.重金属,重金属(Pb2+、Hg2+)也能与蛋白质沉淀,纯化Pro。但由于重金属易使Pro变性,故应用时要控制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并及时除去重金属,(四)PEG沉淀法,此法应用较广,属于非离子型聚合物引起的Pro沉淀作用;沉淀条件温和,不易引起Pro变性,且沉淀较完全 如用20%PEG-6000或57%P

14、EG-400可使-葡萄糖苷酶80%发生沉淀,(五)选择性沉淀,利用目的Pro与杂Pro在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下的稳定性不同(如温度、酸碱度、有机溶剂等),用选择性沉淀法,使杂Pro变性沉淀,而目的Pro存在于溶液中或发生可逆性沉淀,从而使目的Pro得到纯化,例:酵母干粉抽提液升温至55,20min后迅速冷却,离心除去热变性的Pro,上清液中为对热稳定的醇脱氢酶 假单胞菌培养液中加 HCl 调pH至4.0,得到碱性脂酶的沉淀,(六)结晶沉淀法,操作:,将欲结晶的物质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加入适量的盐(如2040%(NH4)2SO4)或有机溶剂(如EtOH、MeOH等),使其溶解度降低至接近饱和的临界浓度

15、或刚刚开始出现沉淀调节pH至等电点附近,控制温度4左右,使溶解度进一步降低放置一段时间(陈化),即可得到结晶沉淀,对于难结晶的物质,有时采用加入少量“晶种”引子,或进行适当搅拌,或在容器 壁上用玻棒磨檫等方法,可加速结晶,三、制备核酸,从生物材料(如动物组织、线粒体、叶绿体,以及微生物中的真菌、细菌和病毒等)中分离出的DNA或RNA,往往是以DNA-Pro(DNP)或RNA-Pro(RNP)复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制备核酸样品时,首先需使复合物解聚,释放出核酸,除去Pro,然后用沉淀法得到核酸,(一)DNP/RNP复合物的解聚,在破细胞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阴离子去污剂SDS或十二烷基肌氨酸钠、脱

16、氧胆酸钠DOC、聚氧乙基十六烷基酚醚、TWeen等,使DNP/RNP解聚释放出核酸加入适量醋酸钾溶液沉淀SDS-pro和SDS-K+等,然后离心除去沉淀分离上清,即为初步纯化的核酸制品,1.加去污剂,2.加有机溶剂,用有机溶剂反复处理抽提液,直至处理液经离心后,水相-有机相界面交接出无变性的pro为止 注意有机溶剂的祛除一般用乙醚提取,再在低温蒸馏除净乙醚,3.蛋白酶处理,用蛋白水解酶除去复合物中的pro组分,此法条件温和,一般不会造成对核酸的破坏 常用的pro水解酶有:溶菌酶、蛋白酶K、蛋白酶E等,(二)消除多糖等杂质,1.多糖,抽提前用“饥饿法”可减少生物材料中贮存多糖(如淀粉、糖原等)的

17、含量 混杂于核酸提取液中的多糖类杂质,一般用异丙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适用于酸性多糖)等选择性沉淀剂除去;此外,也可用等体积2.5mol/L磷酸缓冲液和等体积乙二醇甲醚处理,经离心,多糖位于中部,核酸位于上层乙二醇甲醚中,2.DNA与RNA的分离,盐析法 DNA:易溶于12mol/LNaCl溶液,难溶于0.14 mol/LNaCl溶液原理 RNA:易溶于0.14 mol/LNaCl溶液,难溶于12mol/LNaCl溶液例:从小牛胸腺提取DNA:用0.14 mol/LNaCl溶液反复洗涤、绞碎、离心;结果RNA存在于溶液,DNA存在于沉淀中酶水解法在提取DNA时,用RNase水解R

18、NA,RNase中混有的DNase用100热 处理15min在提取RNA时,用DNase水解DNA,DNase中混有的RNase,在Ca2+存在条件下,加蛋白酶K作用或加碘乙酸钠处理,使RNase破坏,(三)核酸沉淀,在核酸溶液中加入某些有机溶剂或非离子型聚合物试剂时,核酸会被有效地沉淀,1.有机溶剂沉淀法,乙醇盐溶液操作:在核酸溶液(0.1l/ml)中加入0.1mol/L NaCl 和2倍量体积(DNA)或2.5倍体积(RNA)的冷无水乙醇,就可将核酸沉淀出来注意:沉淀时间与温度、核酸分子大小、浓度有关,DNA1kb时,室温数分钟,高速离心即可(16000rpm15min)DNA1kb时,-

19、70数小时十几小时,高速离心即可DNA 200bp时,加有机溶剂前需加入0.01mol/L的MgCl2,促进沉淀,异丙醇操作:在含有DNA的溶液中,加入0.3mol/L的NaAC和0.541倍体积 的异丙醇,短时间放置后离心,得到核酸沉淀核酸沉淀的形状与其分子量密切相关:M106Da的双链DNA呈丝状纤维样;小分子量的双链DNA呈凝胶状缺点:异丙醇沸点高,不易从核酸中除去,且蔗糖、NaCl等易和DNA共沉淀,2.PEG沉淀法,加PEG-0.5mol/L NaCl溶液到核酸溶液中,可使2kb的DNA片段沉淀。沉淀时,PEG的浓度与DNA片段的分子量成反比:DNA1.65kb时,用5%PEG沉淀 DNA=1.2kb时,用6%PEG沉淀 DNA=0.6kb时,用7%PEG沉淀 得到的沉淀溶于0.2mol/L NaCl溶液中,用EtOH沉淀核酸或用CHCl3抽提除去 PEG,即可得到纯核酸制品,3.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此法适用于含大量多糖杂质的核酸样品的纯化操作:向溶液中加入1%CTAB和0.35 mol/L NaCl,可得到CTA-核酸沉淀,多糖仍存在于溶液中;随后用0.1 mol/L NaAC 70%EtOH 洗涤,CTA+从 沉淀物中置换出来,和乙酸生成可溶性的十六烷基三甲基乙酸铵,而核酸形成钠盐,在70%EtOH环境 中仍以沉淀存在,第二节 实例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