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力信息化,教材,自编(学生可复印)参考书: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杨新民 中国电力出版社)能量管理系统(于尔铿 科学出版社)智能电网技术(刘振亚 中国电力出版社)电力企业信息化(张世翔中国电力出版社),一场全球化的“信息风暴”悄然来袭,电力行业对信息化的依存度愈来愈高,人才无可厚非地成为这场信息风暴的弄潮儿,对于技术密集型的传统电力行业快速的信息化进程,熟稔于传统电力行业和信息专业的跨平台人才显得弥足珍贵。尤其表现在智能电网对信息技术的高度依赖。,本课程主要内容,1电力工业生产过程简介2计算机控制与通讯基础技术(1)采集技术,过程通道技术,PLC技术和应用以及在电力工业信息化中常用的通讯技术(串
2、行通讯和总线,工业以太网)。(2)电力系统自动化和信息化(发电和电网)3电力信息化热点技术4.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技术,第1章电力信息化发展概述,主要内容,1.1 电力工业生产过程简介1.2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1.3 电力信息化概述1.4 电力智能化概述,1.1 电力工业生产过程简介,电力工业生产过程包括电力工业规划、设计、施工、发电生产、输电、变电、配电、电网调度、供电营销、物资及管理等各个环节。,1.1 电力工业生产过程简介,电力一次设备:一次设备是指直接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高压电气设备。它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自动开关、接触器、刀开关、母线、输电线路、电力电缆、电抗器、电动
3、机等。由一次设备相互连接,构成发电、输电、配电或进行其它生产的电气回路称为一次回路或一次接线系统。电力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测、控制、调节、保护以及为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的低压电气设备。如熔断器、控制开关、继电器、控制电缆等。由二次设备相互连接,构成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或二次接线系统。二次设备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与一次设备取得电的联系。,1.2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应用各种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的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
4、,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和具有优质的电能质量。传统电力系统自动化按照领域可划分为厂站自动化、调度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1.2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能量管理系统(EMS)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针对发电和输电系统,用于大区级电网和省级电网的调度中心。根据能量管理系统的技术发展的配电管理系统(DMS)主要针对配电和用电系统,用于10kV以下的电网;实际上我国还有城市网、地区网和县级网,电压等级在35kV220kV(也有500kV者),这一级网应称为次输电网,针对电源和负荷管理情况可以采用能量管理系统(EMS)或配电管理系统(DMS)。EMS=En
5、ergy Management System.DMS=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1.3 电力信息化概述,电力信息化是指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规划、设计、施工、发电生产、输电、变电、配电、电网调度、供电营销、物资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用全过程的统称,是电力工业在电子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计算机信息通信网络是电力信息化的基础,各类电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电力信息化的核心,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是电力信息化的宗旨,其本质是加强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力企业信息化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
6、和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电力信息化发展现状,中国电力工业信息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主要应用在发电厂和变电站自动监测、控制方面,8090年代进入电力系统专项业务应用,即进入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系统等的使用。进入90年代后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发展到综合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实现管理信息化,建立各级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电力信息化发展现状,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从局部应用发展到全局应用,从单机运行发展到网络化运行,同时其它专项应用系统也进一步发展到更高的水平。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发电、输电、供电等各环节均
7、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十一五”期间,电力信息化建设已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信息化进一步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融合。,发电企业信息化系统发电企业分散控制系统 DCS发电企业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发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发电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常见电力信息化系统,电力生产企业生产和管理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下层的控制操作层,面向运行操作者;中间的生产管理层,面向生产和技术管理者;上层的经营管理层,面向行政和经营管理者。面向运行操作者的是DCS 面向生产管理层的是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面向经营管理层的是MIS,发电企业信息化系统,分散控制系统 DCS,分散控制系统又称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
8、统,简称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它是一个为满足大型工业生产和日益复杂的过程控制要求,从综合自动化的角度出发,按功能分散、管理集中的原则构思,采用多层分级、合作自治的结构形式,综合了4C技术-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终端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 DCS的特点,(1)高可靠性。由于DCS将系统控制功能分散在各台计算机上实现,系统结构采用容错设计,因此某一台计算机出现的故障不会导致系统其它功能的丧失。此外,由于系统中各台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比较单一,可以针对需要实现
9、的功能采用具有特定结构和软件的专用计算机,从而使系统中每台计算机的可靠性也得到提高。(2)开放性。DCS采用开放式、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系统中各台计算机采用局域网方式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当需要改变或扩充系统功能时,可将新增计算机方便地连入系统通信网络或从网络中卸下,几乎不影响其他计算机的工作。,分散控制系统 DCS的特点,(3)灵活性。通过组态软件根据不同的流程应用对象进行软硬件组态,即确定测量与控制信号及相互间连接关系、从算法库选择适用的控制规律以及从图形库调用基本图形组成所需的监控和报警画面,从而方便地构成所需的控制系统。(4)易于维护。功能单一的小微型专用计算机,维护简单、方便,
10、当某一局部或某个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在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在线更换,迅速排除故障。(5)协调性。各工作站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各种数据,整个系统信息共享,协调工作,以完成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和优化处理。,分散控制系统 DCS的特点,(6)控制功能齐全。控制算法丰富,集连续控制、顺序控制和批处理控制于一体,可实现串级、前馈、解耦、自适应和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并可方便地加入所需的特殊控制算法。DCS的构成方式十分灵活,可由专用的管理计算机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记录站、现场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等组成,也可由通用的服务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构成。处于底层的过程控制级一般由分散的现场控制站
11、、数据采集站等就地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传送到生产监控级计算机。生产监控级对来自过程控制级的数据进行集中操作管理,如各种优化计算、统计报表、故障诊断、显示报警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DCS可以按照需要与更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来实现更高级的集中管理功能,如计划调度、仓储管理、能源管理等。,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SIS(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是面向生产管理层的自动化管理软件,它是实现厂内各个机组和全厂生产过程最优控制和管理的系统,也是一个联系发电厂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以及MIS 的纽带。SIS可以综合全厂各单元机组、辅助车间有关实
12、时信息,通过计算、优化和分析,对各单元机组的运行和设备维护提供在线的运行指导,并进行发电厂各单元机组间的负荷经济分配。通过其计算机和通讯设施,可以实现全厂各生产部门的实时信息上网共享。,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厂MIS是根据电厂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的一种树状结构体系,它基本上与电厂的行政管理体系结构相符合,各部门将其生产经营的各种数据通过不同的方式录入计算机(数据库),通过一定的处理,供各类人员查询和统计,把用户的工作转移到计算机上,实现了无纸(或少纸)办 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传统意义和功能上的电厂MIS只能起到比较单纯的数据收集的作用,实现生产、运行
13、、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展现的功能。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生产管理:生产计划及统计、运行管理、安监管理、DCS网关;设备管理:设备台帐管理、设备可靠性管理、设备消缺、保护定值及报警、无泄漏管理;供应管理:燃料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帐务管理、应付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成本核算、出纳管理;辅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保险管理、环保管理、模拟图管理;办公自动化:OA系统、档案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发电企业的ERP系统实际上将信息、业务、人等全局资源进行有机集成。通过集成,使得流程得以疏通,效率得以提高,内部的各项管理控制程序得以真正贯彻。管理软件系统的技术焦点是集成,简单单
14、一的系统容易实现,复杂系统需要解决系统内部之间、内外部之间的集成。随着应 用环境的不同,需要解决异构系统间的集成,解决分布式计算环境下的集成,解决业务层面上的业务逻辑集成等。ERP是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结晶,是企业经营 管理的工具。国网SG186就是最新ERP应用。,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SCADA/EMS系统电力市场交易系统 电能量计量系统 水调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和故障录波信息系统,常见电力信息化系统,能量管理系统(EMS)是一套为电力系统控制中心提供数据采集、监视、控制和优化,以及为电力市场提供交易计划安全分析服务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总称,它包括为上层电力应用提供服务的支撑软件平台和为发电和输
15、电设备安全监视和控制、经济运行提供支持的电力应用软件,其目的是用最小成本保证电网的供电安全性。,SCADA/EMS系统,电力市场交易系统是以网省电力公司及相关发电供电企业为运作对象,为保证电力市场公平、公正、公开和高效有序的运行,由计算机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及相应软 件组成的一个集成化开放式系统。该系统既实时运行系统又是一个信息发布系统,它在现有的SCADA/EMS系统及TMR(Tele Meter Reading System,以下简称电能计量系统)提供电网实时运行工况和电量计量数据的基础上,按照竞价上网的原则,在满足电网各类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以全网购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完成机组组合、机组经济分
16、配、系统分时段边际电价的计算和安全校核,并按照市场运行规则对各单位进行考核结算,将发电供电计划、电价、运行考核结果、电量电费结算报表等实时发布。,电力市场交易系统,电网关口电能计量系统(TMR:Tele Meter Reading System,以下简称电能计量系统)是指进行电能量数据自动采集、远程传输和存储、预处理及统计分析,为电力市场的运营考核、电费结算和经济补偿计算提供支持与服务的信息系统。电能计量系统主要由关口电能计量装置和电能量采集系统两部分组成。关口电能计量装置包括有功及无功电能表、多费率电能表或多功能电能表、计量用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及计量二次回路;电能量采集系统包括厂站侧远方终端、
17、通信传输网络和调度端主站系统以及实现其功能的全部应用软件。,电能量计量系统TMR,水调自动化系统主要是针对电网及流域、水库群和电站开展未来趋势预测和完成历史资料分析、统计等功能,包括短期洪水预报、中期径流预报、长期水文预报、发电调度、防洪调度、风险分析、决策支持等内容。,水调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故障录波装置也称为故障录波器,是常年投入运行监视着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一种自动记录装置。系统正常运行时,录波装置不启动录波。当系统发生故障、出现振荡等异常情况时,才通过启动装置启动录波器进行录波,它可以记录因短路故障、系统震荡、频率崩溃、电压崩溃等大扰动引起的系统电流、系统电压的波动及其导出量,如系统频率
18、、有功、无功的全过程变化现象,同时还记录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动作行为。带记忆功能的录波装置不仅可以记录故障或异常情况出现以后的电流、电压的变化以及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情况,而且可以对故障或异常出现前一段时间内的电流、电压进行记录,从而能够完整的展示系统发生变化的全过程,为继电保护人员分析系统事故提供了准确科学的依据。,继电保护和故障录波信息系统,变电站信息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常见电力信息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全变
19、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包括单片机等)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分级分布式的自动化系统,它以微计算机为基础,实现对变电站传统的继电保护、测量手段、控制方式以及通信和管理模式的全面改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综合化、结构微机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通信网络化等特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输配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配电管理系统 DM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IS配电图资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常见电力信息化系统,供电和配电业务处在电力系统的末端,如果说EMS管理的是人
20、体主动脉的话,那么DMS管理的则是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前者集中,后者分散。DMS与EMS的相同点(1)两者采集电力系统数据的内容和方式基本相同,都来自于远方量测终端或计算机转发。(2)两者均用显示器做人机会话手段进行监视和操作。(3)两者均配置网络分析软件,帮助调度员分析当前状态,指导未来运行。(4)两者均可保留当前系统状态(方式),供以后恢复和分析。(5)两者均与其它系统联接,共享数据与分析成果。,配电管理系统 DMS,DMS与EMS的不同点:(1)配电多为放射形或少环网,输电系统多环网。(2)配电设备(如:分段器、重合开关和电容器等)沿线分散配置,输电设备多集中在变电站。(3)配电系统RTU
21、数量大,每个远方量测终端采集量少,但总采集量大,输电系统相反。(4)配电系统许多野外设备由人工操作,输电系统则多为远方操作。(5)配电系统非预想(如交通事故引起)结线变化多于输电系统,配电系统设备扩展频繁,检修工作量大。(6)配电系统自动化比输电系统晚,水平相对低。,配电管理系统 DMS,DMS数据分为两大类:SCADA和人工输入,而且后一部分目前占的比重相当大。即使将来,投诉电话、报警电话和野外抢修队电话也需人工登录。DMS安全管理主要是诊断故障、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减少停电损失。DMS经济调度主要是降低网损,方法是平衡设备中的潮流分布和调整电压。DMS电压管理包括电压监视和控制,保证电压质
22、量,并与降低网损目标一致。DMS负荷管理用于监视和控制用户负荷,现有两种方式:供电侧控制和用户侧控制,它可缓和供电紧张、抑制恢复供电的冲击电流(负荷冷起动),使供、用双方各得其利。DMS中自动绘地图和设备管理(AM/FMM)主要服务于设备维修、投诉电话处理、报装、抢修及规划设计等。此外,管理信息系统、自动抄表、继电保护整定、配电规划等项目均可包括进DMS中或与之相联接。,配电管理系统 DMS主要功能,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业务,包括:设备管理、计划 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安监管理、修试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内容。设备管理包括各专业台帐和设备档案管理,为调度管理和运行、检修管理提供设备铭牌参数
23、;运行、检修管理包括设备停电检修计划申请、设备停电检修申请书、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两票(工作票、操作票)、设备缺陷、评级管理、送变配专业运行记录、工 器具试验管理、报表管理;调度管理包括设备停电检修计划平衡、设备停电检修计划发布、线路、变电设备停电检修票、综合、逐项操作票;安监管理包括安规考试 管理、安全生产天数、两措管理、安全通报;人事信息将为整个系统提供组织机构信息、人员基本信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AM/FM(Automated Mapping/Facilities Management),是一种基于地理信息上的设备和生产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图文交互系统,也是一种将图形技术与数据库管理技术相结
24、合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采用AM/FM系统,能实现输配电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报装、调度、运行、检修和营业用电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是目前在公共事业单位对分散设备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先进、实用和理想的应用软件系统。AM/FM系统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上,根据设备工程管理的需要和生产技术管理的要求而开发的一种用于生产运行单位的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很多场合也用AM/FM/GIS来代表AM/FM系统。,配电图资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用户侧信息系统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常见电力信息化系统,电力营销MIS在技术上确保地区输变电、供配电系统安全,建设一个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中心,实现上与有关领
25、导,下与局直属单位的计算机远程通讯,广泛运用控制、图形、数据库、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操作简便、实用、专业性强,提供包括业扩及日常营业、计量、电费、用电检查等子系统的查询功能。业务上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集输电、配电和用电管理于一体,将生产与经营紧密结合在一起;准确、及时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辅助企业经营决策科学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企业一流工作,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业扩管理、电费管理、用电检查、计量管理、综合查询、用户管理、远程抄表管理等子系统。,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电力信息化可分为两大类应用,电力信息化可分为两大类应用:一是电力生产控制,如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
26、A)系统、分散控制系统(DCS)、配电管理系统(DMS)、能量管理系统(EMS);二是电力企业管理,如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规划(ERP)、企业资产管理(EAM)、自动作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电力营销系统等。,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规划缺失导致信息化缺乏系统性;(2)电力行业信息化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3)电力企业管理模式阻碍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4)信息化组织建设滞后不利于信息化的推进;(5)企业信息系统孤立存在不能发挥整合效益.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的共享和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1)电力通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2)电力工
27、业软件系统不断升级。3)进入“十一五”之后,国家电网公司开始实施“SG186”信息化工程,电力信息化的成果,SG186,SG是国家电网公司State Grid的英文缩写。1代表建设成一体化企业级信息化集成平台;8代表电力业务8大应用模块(财务资金、营销管理、安全生产、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统合管理);6代表六大保障体系(安全防护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管理调控体系、评价考核体系、技术研究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1.4 电力智能化概述,智能电网是人类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愿望和策略,绿色能源,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电网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新能源变革融合在一起的产物,是信息革命和新能源革
28、命的整合。,智能电网概念,所谓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简称为“坚强的智能电网(Strong Smart Grid)”。,智能电网概念,按照我国著名能源问题专家武建东的描述
29、,将“智能电网”称之为“智能互动电网”或“互动电网”或许更加准确,即“互动电网”是指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是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智能电网概念,余贻鑫院士认为智能电网是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每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实时监控,并保证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个点的信息的双向流动。智能电网通过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讯,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能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
30、连接及实时互动。,智能电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早在2001年美国提出Inteligrid概念,就将智能电网带入了人们的视野,而它的大力发展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的强力推动。总体而言,智能电网在全球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已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智能电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欧洲、韩国以及日本,智
31、能电网的项目也都在进行当中。日本智能电网与欧美不同,主要特征是积极地利用家庭进行太阳能发电。我国发展智能电网与美国及欧洲各国不同。美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驱动力主要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并防止恐怖袭击等。而欧洲国家发展智能电网主要源于供电的安全性问题,即一次能源的缺乏、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供电能力以及环境问题。而中国则将满足可持续的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放在首要地位。,智能电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009年5月21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了举世瞩目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研究报告,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中国的智能电网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
32、共六个环节,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技术特征。,智能电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国的智能电网首先是一个坚强的电网,“坚强”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就是在电网发生大的故障时,电网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条件下或人为的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其中,具有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特征的特高压电网将成为核心环节。这是由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能源集中分布特点所决定的。,智能电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国的智能电网,将分三个阶段推进: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及
33、各环节试点工作;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电网的内涵,由于处于起步阶段,业界对智能电网的内涵尚存在分歧,因此相关标准也在制定当中。业界目前形成的共识是,智能电网将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并将促进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维护方式的重大变革。发:新能源(可再生)输:新材料 配:智能变电站,智能调度,智能电度表 用:新用电模式(电动汽车)储能设备,智能电网的特点,(1)自
34、愈。电网发生故障时,智能电网中的设备应根据故障类型及时发出信息并采取正确的措施,从而尽量减小故障给电网带来的损失。(2)用户参与。智能电网中用户则积极根据电价高低选择性的用电;(3)抵御灾害能力;(4)有大量的分布式电源;(5)电力市场得以更好的发展。智能电网应该拥有成熟的完整的电力市场运行模式,以减小输电阻塞和其他限制。,智能电网与电力信息化,智能电网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新能源变革融合在一起的产物.智能电网将使电力信息化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智能电网是电力信息化的延续和飞跃。如何正确和全面理解“智能电网”的内涵与外延,如何打造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如何确定建设的基本思路、技术方案和开发实践,以及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剖析等,都是当前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重要课题。,机遇与挑战,目前,在各种新能源仍处在研究阶段时,依靠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智能电网绿色能源战略是各国探索智能电网建设的先行策略。,课程讲解策略,基础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重点在发电侧讲解热点技术重点在电网调度讲解智能电网重点在配电侧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