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 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183020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穴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耳穴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耳穴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耳穴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耳穴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穴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穴 ppt课件.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耳针,耳 针,耳针是指用毫针或其它方法刺激耳穴,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古代称为“小针”、“微针”或“耳底神针”等。,耳针图的形成 德国针术杂志1957年1号 耳穴42个(耳与内脏的关系)1958年译成中文传入我国,概 述,耳穴标准 耳穴国际标准方案 1987.6西太地区卫生组织通过。1993年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一、耳廓的表面解剖:1耳垂 耳垂:耳廓下部无软骨的部分。耳垂前沟:耳垂与面部之间的浅沟。2耳轮 耳轮:耳廓卷曲的游离部分。耳轮脚:耳轮深入耳甲的部分。耳轮结节:耳轮后上部的膨大部分。耳轮尾: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3对耳轮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呈“Y”字型的隆起部,由对耳轮、对耳轮

2、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对耳轮体: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分。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4耳舟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5三角窝 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6耳甲 耳甲:部分耳轮和对耳轮、对耳屏、耳屏及外耳门之间的凹窝,由耳甲艇、耳甲腔两部分组成。,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7耳屏 耳屏:耳廓前方呈瓣状的隆起。屏上切迹: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上屏尖:耳屏游离缘上隆起部。下屏尖:耳屏游离缘下隆起部。耳屏前沟:耳屏与面部之间的浅沟。,8对耳屏

3、 对耳屏 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对屏尖:对耳屏游离缘隆起部。屏间切迹: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9外耳门 外耳门:耳甲腔前方的孔窍。(三)耳根 上耳根: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上部。下耳根: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下部。,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耳 屏,屏尖切际,对耳屏,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耳舟,耳轮脚棘,轮屏切际,二耳穴的分布规律头脑、面部相应的耳穴 耳垂和对耳屏;耳鼻咽喉相应的耳穴 耳屏四周;盆腔脏器相应的耳穴 三角窝;腹腔脏器相应的耳穴 耳甲艇;胸腔脏器相应的耳穴 耳甲腔;消化道相应的耳穴 耳轮脚周围;上肢相应的耳穴 耳舟;躯体和下肢相应的耳穴 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耳

4、穴的命名规律1、根据解剖学名称命名2、根据特设功能命名,四、主治规律1、对应于解剖名称。2、结合中医藏象和经络学说。3、特殊功能。,五、刺激方法1、急性病以毫针刺法或刺血法为主。2、慢性病刺激方法多样,以贴丸法最为简便,应用广泛。,六、耳穴部位、主治(一)耳轮穴位 1耳中 部位在耳轮脚处。主治呃逆,荨麻疹,皮肤瘙痒,小儿遗尿,咯血。2直肠 部位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主治便秘,腹泻,脱肛,痔疮。3尿道 部位在直肠上方的耳轮处。主治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三、耳穴部位、主治(一)耳轮穴位 4外生殖器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前方的耳轮处。主治睾丸炎,附睾炎,外阴瘙痒。5肛门 部位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

5、处。主治 痔疮,肛裂。6耳尖 部位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7结节 部位在耳轮结节处。主治头晕,头痛,高血压。,8轮1 部位在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9轮2 部位在轮1区下方的耳轮处。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10.轮3 部位在轮2区下方的耳轮处。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11.轮4 部位在轮3区下方的耳轮处。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二)耳舟穴位 1指 部位在耳舟上方处。主治甲沟炎,手指疼痛和麻木。2腕 部位 平耳轮结节的耳舟部。主治腕部疼痛。3风溪(又名荨麻疹点、过敏区)定位:在耳轮结节前方耳

6、舟上,指与腕两区之间。主治: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痤疮及皮肤瘙痒症等。,4肘 部位在腕与肩之间。主治肱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5肩 部位 与屏上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6锁骨 部位 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三)对耳轮穴位 1跟 部位在对轮上脚前上部。主治足跟痛。2趾 部位在耳尖下方的对耳轮上脚后上部 主治甲沟炎,趾部疼痛。3踝 部位在趾、跟下方处,对耳轮上脚上1/3处。主治踝关节扭伤。,(三)对耳轮穴位4膝 部位在对耳轮上脚中1/3处。主治膝关节肿痛、下肢功能障碍。5髋 部位在对耳轮上脚下1/3处。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

7、神经痛。,(三)对耳轮穴位 6坐骨神经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主治坐骨神经痛。8臀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的后1/3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臀筋膜炎。,(三)对耳轮穴位 7交感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主治与主治 1、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植 物神经功能紊乱。2、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对内脏有镇痛解痉作用: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3、对血管舒缩有调节作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4、对腺体有抑制作用:止汗、止涎、止酸。,9腹 部位 腰骶椎内侧。主治腹痛,腹胀,腹泻,急性腰扭伤,肥胖。10腰骶椎 部位在对耳轮体部上2/5。主治腰骶部疼痛。11胸 部位在胸椎内侧。主治胸胁疼

8、痛,胸闷,乳腺炎。12胸椎 部位在对耳轮体部中2/5处。主治胸胁疼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13颈 部位在颈椎内侧。主治落枕,颈项肿痛。14颈椎 部位在对耳轮体部下1/5处。主治落枕,颈椎综合征。,(四)三角窝穴位 1 角窝上(降压点)部位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主治高血压、血管性头痛。2内生殖器 部位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遗精,早泄。,3角窝中(喘点、肝炎点)部位在三角窝中1/3处 主治哮喘。急慢性肝炎。5盆腔 部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 主治盆腔炎、前列腺炎。,4神门 部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功能与主治1、安神:失眠,多梦、戒

9、烟综合征。2、镇痛:痛证。3、消炎:各种炎症,尤其是妇科炎症。4、降压:高血压。5、抗过敏:过敏性疾病。,(五)耳屏穴位 1上屏 部位在耳屏外侧面上1/2处。主治咽炎,鼻炎。2下屏 部位在耳屏外侧面下1/2处。主治鼻炎,鼻塞。3外耳 部位在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主治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五)耳屏穴位 4屏尖 部位在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主治发热,牙痛。5外鼻 部位在耳屏外侧面中部。主治鼻部痤疮,鼻炎。,(五)耳屏穴位 6肾上腺 部位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与 功能主治1、升压止血:低血压,出血性疾病,如月经过多、便血、鼻衄。2、三抗一退:抗风湿、抗感染、抗过敏、退热。3、解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10、: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7咽喉 部位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主治急慢性咽炎,失音,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8内鼻 部位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主治感冒,鼻炎,副鼻窦炎,鼻衄。,(六)对耳屏穴位 1额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主治前头痛、头晕 失眠、神经衰弱 鼻炎、副鼻窦炎、牙痛、近视眼 2颞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主治偏头痛、嗜睡。3枕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主治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晕车、晕船 脑膜炎、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引起的抽搐、角弓反张、颈项强直 皮层性视力障碍、近视眼、白内障等。,(六)对耳屏穴位 4皮质下 部位在对耳屏内侧面。主治1、神志病:失眠、多梦、记忆力

11、减 退、癔病性瘫痪、焦虑、抑郁。2、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3、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 顽固性炎症、消化不良、呃逆、胃炎等。4、痛症、假性近视等。,(六)对耳屏穴位 5 对屏尖 部位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主治咳嗽、哮喘、呼吸困难 腮腺炎 睾丸炎、副睾炎。,6缘中 部位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主治脑炎及脑震荡后遗 症、大脑发育不全 内耳性眩晕 脑垂体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侏儒症、尿崩症、月经过 多、功能性子宫出血等。7脑干 部位在轮屏切迹处,主治头痛、眩晕 智力发育障碍 脑震荡后遗症、脑膜炎后遗症等。,(七)耳甲穴位 1口 部位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

12、。主治口腔溃疡、舌炎、牙周炎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2食道 部位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主治食道痉挛性狭窄、食道 炎、吞咽困难 呼吸不畅、胸闷 梅核气 3贲门 部位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主治贲门疾患:如贲门痉挛、呕吐、恶心、纳呆 胸闷不适,(七)耳甲穴位 4胃 部位在耳轮脚消失处。主治治疗各种胃病: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和降胃气:治疗胃气上逆之症。呃逆、呕吐、恶心。前头痛、牙痛等病症。5十二指肠 部位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上方的后1/3处。主治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以及幽门痉挛。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腹胀、泄泻、小儿厌食症。,6小肠 部位在耳轮脚

13、及部分耳轮上方的中1/3处。主治调理肠道功能。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十二指肠溃疡。咽痛、口疮。降心火、疗心疾。用于心动过速、心烦、心律不齐、冠心病。7大肠 部位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上方的中1/3处。主治痢疾、腹泻、便秘、肠功能紊乱。皮肤瘙痒、痤疮。咳嗽、气喘、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8阑尾 部位在大肠区与小肠区之间。主治单纯性阑尾炎,腹泻。9艇角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前部。主治前列腺炎,尿道炎。10膀胱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主治膀胱炎,遗尿症,尿潴 留。腰痛,坐骨神经痛,后头痛。,11肾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肾炎、膀胱炎、性功能减退、阳萎、遗精、痛经、月

14、经失调、闭经。耳鸣、耳聋、听力减退、脱发。脑髓不足引起的健忘、头痛、头晕、失眠、大脑发育不全等。脊椎退行变;腰痛、类风性关节炎。慢性腹泻、夜尿过多、遗尿等。,12输尿管 部位在肾区与膀胱区之间。主治输尿管结石绞痛。13胰胆 部位在耳甲艇的后上部。主治胆道疾患: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急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消化不良。偏头痛、耳聋、耳鸣、失眠多梦。,14肝 部位在耳甲艇的后下部。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胃脘胀痛、嗳气、吞酸 眩晕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手足抽搐及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关节疼痛。眼病。如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近视等。15艇中 部位在小肠区与肾区之间。主治腹痛,腹胀,胆道蛔虫

15、症,腮腺炎。,16脾 部位在耳甲腔的后上部。主治胃脘部疼痛、腹胀、腹泻等各种消化系统病症 便血、呕血、衄血、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出血性疾病。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脱肛、子宫脱垂等。17心 部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紊乱(过速、过缓、不齐)、心绞痛、高血压、冠心病等 血管性头痛;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精神病、失眠、多梦 口腔炎、咽炎、失语等,18气管 部位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 咽喉炎 感冒 19肺 部位在心、气管区周围处。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痛、感冒 鼻炎、咽喉炎 盗汗、自汗 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 便秘、小便不利、

16、水肿等,20三焦 部位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 耳聋、耳鸣 上肢痹证等 各种内脏器官的病症:冠心病、胸闷、胁肋疼痛、消化不良、贫血,21内分泌 部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功能与主治1、调节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病症,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肥胖症、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前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2、“三抗”:风湿性关节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神经性皮炎、各种炎症等。,21内分泌 部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功能与主治3、吸收代谢功能障碍疾病。如萎缩性胃炎、消化不良等。4、利湿消肿:水肿、减肥。,(八)耳垂穴位耳垂

17、部可分为九个区: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最低点划四条水平线,将耳垂横向三等分,再在第二条水平线上作两条垂线,将耳垂纵向三等分,共分九个区。,(八)耳垂穴位 1牙 部位在耳垂正面前上部。主治牙痛,牙周炎,低血压。低血压。2舌 部位在耳垂正面中上部。主治口腔炎、舌炎、舌部溃疡。3颌 部位在耳垂正面后上部。主治牙痛、牙周炎、牙龈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三叉神经痛。,(八)耳垂穴位 4垂前 部位在耳垂正面前中部。主治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5眼 部位在耳垂正面中央部。主治急性结膜炎、视网膜炎、麦粒肿、假性近视、电光性眼炎等。6内耳 部位在耳垂正面后中部。主治中耳炎、内耳性眩晕

18、及耳聋、耳鸣等。,7面颊 部位在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主治面神经炎、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痤疮、黄褐斑及面部美容。8扁桃体 部位在耳垂正面下部。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阳性反应点定义:当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四肢躯干发生疾病时,在耳廓上与机体相对应部位上,出现各种不同的阳性反应点,如颜色、形态改变,丘疹、脱屑、血管充盈、疼痛敏感、低电阻、组织化学及微量元素变化等,这些在耳穴上的阳性反应均称阳性反应点。,二、耳 穴 常 用 诊 断,耳穴诊断方法,变色血管充盈丘疹脱屑变形,视诊五大特征,耳穴望诊法,耳穴触诊法,指摸法探触法压痕法,疼痛敏感、低痛阈,耳穴压痛法,低电阻,耳穴

19、电测法,声响法仪表法氖灯法数码照相机微机处理,一、望诊法 1.望诊的方法医者两眼平视,以拇指和食指捏住耳部,由内而外、由上而下,顺着耳廓的解剖部位,逐穴仔细观察,辨认耳廓表皮、皮内和皮下出现的各种“阳性反应物”。,二、耳 穴 常 用 诊 断,1 变色1)红色反应有淡红、鲜红、绎红、暗红之分。,2)白色反应有淡白、黄白、灰白或外白中间点红和片红之分,白色反应多见慢性病,如慢性器质性疾病,退行性病变。,3)灰色反应:有淡灰、暗灰、深灰和灰黑之分。,灰色反应多见慢性病,亦可见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在耳穴与疾病相关的穴位会见暗灰色结节,似蝇屎状,压之褪色。,4)青紫色反应:青紫色反应,多见于血瘀症,若青紫

20、色固定不移,久不变色,多为血液循环障碍,或慢性器质性疾病。如下肢静脉曲张,耳廓对耳轮上脚可见青紫色血管充盈。(风心病图),6)深褐色反应:多见疾病病愈后,在与疾病相关的耳穴上呈现色素加深,色素沉着。例如: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在与疾病相关的耳穴上皮肤粗糙、纹理加深、色素沉着。十二指肠溃疡病愈后,可见十二指肠穴呈现褐色反应,耳穴皮肤呈瘢痕样反应。痔疮手术后,肛门穴皮肤粗糙不平,可见深褐色反应。,2、变 形 慢性病、严重的器质性病变、退形性病变、外伤骨折、肿瘤等,在与疾病相关的耳穴上,出现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变形以隆起、凹陷、水肿及皮肤形态改变为主,亦可见皮肤色泽加深,粗糙及增厚,同时,可见皮肤皱

21、褶,亦称耳折征,变形反应对耳穴视诊及触诊均有重要意义。,1)隆起,2)凹陷:可见点状、片状或条状、线形凹陷,线形凹陷亦称耳折征、耳穴沟。,3)皮肤粗糙:纹理加深,伴色素沉着,常见皮肤病。,4)丘 疹 耳穴丘疹常见点状、水疱样和脂溢性丘疹,丘疹可呈单个点状,也可呈多个簇集状,丘疹高出于皮肤伴有颜色改变,如红色丘疹、白色丘疹、褐色丘疹或白色丘疹中间有红色,或多个丘疹伴褐色似鸡皮疙瘩。,4)脱 屑 耳廓部位多有白色糠皮样脱屑或鳞状脱屑,脱屑可见于耳廓某区或某部位、某一耳穴,亦可见全耳脱屑。脱的屑有的容易擦掉,有的不易擦去,不同部位脱屑,不同性质脱屑,诊断疾病不同。,三角窝处脱屑 多见妇科病、带症过敏

22、区脱屑 多见过敏性皮肤病相应部位鳞状脱屑 多见牛皮癣、盘状红斑狼疮、鱼鳞癣食道、贲门穴区脱屑 多见消化不良,吸收功能障碍大肠区、乙状结肠区脱屑 多见便秘肺区鳞状脱屑,不易擦去 多见结核病全耳皮肤干燥脱屑,裂纹状 多见维生素缺乏,皮肤干燥症全耳皮肤脱屑,肺区脱屑 多见皮肤瘙痒症全耳皮肤脂溢性脱屑 多见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全耳皮肤色红脱屑,对耳轮、肝胆区增厚、增宽变形 多见高血脂,5)血管充盈 根据耳廓血管的变化,进行耳穴诊断,是一种最新型的耳穴诊断方法之一,特别是应用于耳穴视诊及耳穴触诊中,当机体患病时,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可见血管充盈。血管充盈的部位、范围,血管的颜色与疾病的部位、病程、病情有密

23、切关系,触诊时血管的软硬度均有确切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血管充盈的部位及数量多少,是单一的还是多个的,是呈放射状,还是呈扇形分布的,与疾病的定位有关。,视诊规律总原则,急性色泽多发红,血管条状树枝形。慢性色暗与发白,变形明显凹肿隆。丘疹点或簇集状,气管炎或瘙痒症。脱屑易擦为炎症,三角窝处妇科病。肺区片红鳞屑状,多见顽癣结核病。过敏全耳肺脱屑,脂溢代谢皮肤病。手术切除留癍痕,多呈条状月牙形。肿瘤多呈结节状,暗灰肿痛见癌肿。,(二)触诊法,触诊法是用手指指腹触摸耳穴以发现形态改变的一种耳诊法。1.触诊的方法(1)医者两眼平视,以拇指和食指触扪耳部,由内而外,由上而下,顺着耳廓的解剖部位逐穴仔细触扪

24、,辨别耳廓表皮,内皮和皮下出现的各种阳性反应物。(2)在望诊后发现可疑的阳性反应物,可用中指顶起该反应物所在部位仔细观察,再用拇指进行触诊,上下触摸,体会反应物的性质、范围,并且两耳对照观察,作出正确判断。(3)发现皮下有结节、隆起、条状等反应物时,要辨认结节之大小、硬度、可否移动、边缘整齐清楚否、有无压痛等。,1.触诊阳性反应物的类型及其性质(1)类型 隆起 点状隆起、片状隆起、条片状隆起、圆形结节、软骨增生。凹陷 点状凹陷、片状凹陷、线状凹陷。水肿 可见凹陷性水肿、水纹波动感。质地改变 耳廓局部质地变硬或变软,变厚或变薄。(2)性质 结节状隆起,或点片状暗灰色,多见于肿瘤;条索状隆起或珠状

25、隆起,多见于颈椎病。,2.触诊的注意事项(1)发现阳性反应物,进行综合分析,要与其他诊断方法综合辩证,可根据脏象学说,现代医学理论和诊断,参考经验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2)区别阳性反应物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3)其他注意事项参考望诊法。,(三)压痛法 1.压痛方法(1)医者两眼平视,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耳部,然后用右手持探棒,用力均匀,逐穴压迫耳穴,测其痛感,寻打压痛点。(2)临床上探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症状、体征在某些穴(区)做重点探险查;另一种方法为普遍探查法。重点探查某穴时,可用同样压力测其他几个对照穴,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普遍探查时,一般先探查内脏区即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

26、耳舟、对耳轮、耳垂、耳屏,后再探查耳背,由上向下探查。(3)找到压痛点后可以给一定的压力,压一个压痕,为治疗打下基础。,2.压痛法的类型及性质(1)类型 度(+)呼痛,但能忍受。度(+)呼痛,同时出现皱眉、眨眼等轻微的痛觉反应。度(+)不能忍受的剧痛,同时出现躲闪、出汗等较强的痛反应。,(2)性质(+)压痛点,则通常出现在与病变位置对应的代表区内。耳穴的压痛敏感现象,以症状发作时明显,与患病脏器同侧的相应耳穴反应尤甚。病程短者,压痛反应较明显;病程长者,耳廓压痛敏感程度明显减低。,压痛法的注意事项(1)压痛法应用时,压力一定要均匀。(2)压痛点又是治疗点,所以一定要准确无误,才能提高疗效。(3

27、)要使病人精神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对于痛觉敏感者,用力宜轻,否则会出现假阳性反应点。(4)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暗示。,三、耳针施术方法,(一)毫针刺法 1.探测敏感点和消毒 所探得的耳穴,以探棒轻轻压一下,使之成为一个充血的压痕,便于准确针刺。然后用碘酒、乙醇进行常规消毒。2.体位和进针(1)体位 一般均采用坐位,针具可选用26-30号的0.3-1寸的毫针为宜,但最常用的是28号0.5寸长的毫针。,(2)进针 进针时,医者用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然后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在有压痕的敏感点处进针即可。进针的方法有两种:速刺法 一手持针,另一手拇食指固定耳廓,中指顶住耳背

28、,对准选定耳穴的敏感点,快速刺入穴内,进针要稳、准、快。慢刺法 一手持针,另一手固定耳廓,对准选定耳穴之敏感点,一边前后搓捻针,一边用力下压,使针随捻针刺入穴内,3.针刺角度和深度(1)角度:直刺 指针体与皮肤呈90度角垂直刺入。用于暴露充分无遮挡的穴位。斜刺 指针体秘皮肤呈45-60度角刺入。用于穴位被遮挡,暴露不充分,或治疗需要透刺别的穴位处。横刺 指针体与皮肤呈15度角,沿皮刺入。用于治疗需要透刺别的穴位(如枕穴透刺额穴)。,(2)深度:针刺的深度分为刺入皮层、刺入软骨、刺过软骨不透对侧皮肤三种。横刺不刺入软骨。针刺越深,往往感应越强,所以刺入的深度应根据病人的体质和针感反应来定。一般年

29、龄小、体质弱者宜浅刺,年壮、体强者宜刺深;针感反应强烈者宜浅刺,反应迟钝者宜深刺。,4、刺激强度和手法 刺激强度分三种:强刺激又称泻法,常用于病人体质较强壮的急性病、热证、实证、瘀血、疼痛等;轻刺激法又称补法,用于体裁质较差的慢性病、虚证者。临床常用的是中强度刺激,又称平补平泻法。常用的针刺法有三种:(1)捻转法:常用于一般慢性病。(2)单刺法:适用于年迈体弱,久病及儿童患者。,5、针刺的感应 针刺入耳穴后,患者多会出现痛胀的感觉,有的还出现麻、酸、触电和热、凉感,针感有的呈线状向远处传导。这些感觉局限的、传导的,都称为“得气”。6、留针 留针时间约15-60min,普通仅20-30min。慢

30、性病、疼痛性病患者留针时间可适当延长,儿童、年迈者不宜多留。在留针期间内,为提高疗效,可每隔10min再运用手法给予刺激1次。,7.起针 左手托住耳背,左右手起针,起针方法有两种。(1)快速起针法:迅速地将毫针垂直拔出,该出痛感小,故一般采用本法起针。(2)捻转起针法:在起针时再给患者加强1次刺激,借以提高疗效,多用于疗效欠佳病人。起针以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眼,以免出血,再以碘酒涂擦一次。,8.注意事项,(二)耳穴埋针法 耳穴埋针法是将皮内针埋于耳廓软骨与皮内之间,用胶布固定的一种耳针方法。皮内针有两种,一种为揿针,又称“皮内揿针”、“耳环针”。形似图钉,由针环、针身、针尖三部分构成,为26号

31、、28号、30号、31号不锈钢丝制成,针身长2mm。另有形似蝌蚪状的皮内针,结构同样分三部分,只是形态不同,针身长6-10mm。埋针选用可依病情及部位而定,一般以揿针式适用。,(三)耳压法 耳压法,又称压丸法,是在耳穴表面贴敷某些颗粒状物,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的治疗方法。1.材料准备(1)压丸:王不留行、莱菔籽、黄荆籽、急性子、油菜籽、白芥子、绿豆等,也有用牛黄消痰丸、六神丸、喉症丸、聚苯珠及磁珠的。(2)胶布:(3)压丸板:(4)镊子:(5)准备适量75%乙醇棉球或75%乙醇和棉签。,2.施术方法 依病情辨证取穴后,常规耳廓消毒。以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镊子夹取已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已选好

32、的耳穴贴敷,然后稍加压力按压1-2min。一般可双耳取穴,疗效较高,视病情可取单侧或两耳轮换使用。隔日或隔2日1次,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12min,再治疗时,患者提前12h自行剥去。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可继续进行第2疗程。,3.注意事项(1)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以免引起炎症。夏季炎热汗多,不宜贴敷时间过长。个别病人可能对胶布过敏,可加肾上腺、风溪穴加服扑尔敏;或改用其它方法治疗。(2)孕妇可用压丸法,但宜用轻刺激。(3)耳廓皮肤有炎性病变、冻疮等不宜采用。,(四)耳穴放血法 用三棱针或小刀在耳穴或耳静脉处进行穿刺、切割、放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凡是瘀血所致疼痛、邪热炽盛所致的高热抽搐、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或肺与大肠实热所致的眼结膜肿痛等症,均可采用刺血法。(五)灸法,四、耳针的适应范围,耳针的适应症甚广,根据临床报道和治疗实践,将其适应症简略归类如下:(1)各类疼痛性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2)各种炎症性病症: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3)功能紊乱性病症:如眩晕、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4)过敏与变态所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5)内分泌代谢性病症:如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绝经期综合征等。(6)部分传染性病症:如菌痢、疟疾、青年扁平疣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