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课件第五讲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83754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课件第五讲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区域经济课件第五讲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区域经济课件第五讲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区域经济课件第五讲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区域经济课件第五讲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课件第五讲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课件第五讲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四节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四、中心地理论的评价,2,一、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1、背景20世纪开始,经济活动加速了集聚的进程;城市(聚落)在区域社会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目的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规律”这一课题。,3,克氏在探究其理论时,曾说过:“我们探索这个原因,为什么城市有大有小?我们相信,城市一定有什么安排它的原则在支配着,仅仅是我们仍然不知道而已。”,4,二、基本概念1、中心商品在少数的地点(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

2、的商品。可分高级与低级中心商品。2、中心地向周围供给中心商品与服务的场所。3、中心性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性或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常用中心地供给自身中心商品后的剩余表示(总供给量与自身消耗量之差)。,5,4、补充区域(市场区域、中心地区域)指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周围区域。当中心与周围的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区域范围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5、商品服务范围(上限与下限)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所规定的边界。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也称门槛人口或最小经济许可空间。,6,特别

3、提示:当商品服务距离大于商品服务上限时,商品服务可能超越自身职能;当服务距离等于服务下限时,企业获取正常利润;当服务距离小于服务下限时,商品不可能以正常方式提供。,7,6、中心商品与中心地职能的等级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高级中心商品是指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低级中心商品则是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供给高级中心商品的中心地职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级中心地职能。7、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供给中心商品和服务等级的高低。中心地等级与中心职能是相互对应的,中心地等级与其分布数量呈反比例关系,而且只能向下兼容的。,8,8、经济距离决

4、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子是经济距离。经济距离为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是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3要素所决定的距离,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因此,交通发达程度如何对于中心地的形成与发展意义重大。,9,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一)假设条件1、孤立平原的地表是个“理想地表”;2、人口均匀地分布,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企业可自由布局。3、生产与消费均为“经济人”行为;4、消费者均为就近消费原则;5、相同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在任何中心地相同,且消费价格等于销售价格与交通费之和。从而,中心地职能在同一中心地集聚。,10,(二)满足六边形空

5、间结构的原则1、各级中心地服务必须达到其门槛值,以使商人有利可图(面积最大原则);2、中心地区域所有消费者都应得到每种商品或服务的提供(弥合原则)。,这种情形是否最完美呢?,11,满足原则1,则构成农村聚落的三角形格网,而中心地的等位圈是相切的,可有部分区域得不到供给;如是同时满足原则2,则构成中心地(市场区域)呈六边形格网。,中心地空间结构的发展与演变,小知识:至于为何选择六边形结构,据说克氏曾经考察过蜂窝的结构,事实上,只有六边形结构才能更好的满足两个原则。,12,(三)三种中心地等级体系1、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K=3系统),图4.3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的形成,你能用此图说明K=3系

6、统有什么特点吗?,13,(1)基本原则:每一个次一级中心地位于三个较高一级中心地形成的三角形中央,有利于与较高一级中心地展开错位竞争。显然,(2)中心地市场区体系为1,3,9,27,81,。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看出,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3)中心地等级体系为1,2,6,18,54,。即从区域内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为其上一级中心地的3倍。,14,(4)各中心地间的距离关系,图4.4德国南部的中心地的数量和距离,可见,较高一级中心地之间距离是它们到次一级中心距离的 倍。,15,(5)特点: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

7、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6)应用:由于次一级中心地位于较高一级中心市场区的顶点上,而不在两个较高等级中心地的连结通道上,因而效率并不高。适用于市场发育初期。,16,2、交通原则中心地系统(K=4系统),图4.5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17,特点: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中心地市场区体系为1,4,16,64,256,。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看出,是按4的倍数在变化。中心地等级体系为:1,3,

8、12,48,192,。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为其上一级中心地的4倍。应用:该系统是被认为效率最高的一种,适合于交通大发展时期、新开发地区、交通过境和聚落呈线状分布的区域,特别是高等级中心的布局。,18,3、行政原则中心地系统(K=7系统)1)特点: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原因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2)中心地市场区为市场区体系为:1,7,49,343,。以7的倍数增加。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看出,是按7的倍数在变化。3)中心地等级体系为:1,6,42,294,2 058,。中心地的数量关

9、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为其上一级中心地的7倍。4)应用:该系统是行政管理最优,而经济效率最低的一种。适用于行政统治较绝对时代、自给性强或区域与城市分离的相对封闭区域。,19,图4.6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20,四、评价(一)理论借鉴()引入演绎的思维方法,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带来地理研究思维方法大革命。()该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如城市等级划分、中心地影响(市场)区域、中心地之间的关系、中心地地位和规模及空间关系及零售业区位布局等。()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21,(二)理论的不足1、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缺乏对供给下限的详细分析。、K值在一个系统中固定不变。、把消费者看作“经济人”,认为其首先是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忽视了集聚利益。、没有研究商品需求增加、交通发展和人口移动带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22,复习与思考,1、弄清区位论产生的背景;2、弄清区位论的假设条件;3、弄清区位论的主要观点;4、辩证地分析区位论的理论与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