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86885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效用理论 消费者行为:解释消费者如何在不同商品和服务之间分配收入 1、消费者偏好(consumer preferences):2、消费者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s):3、消费者选择(consumer choices):,消费行为的理性假设,基本假设:一个决策者面临几种可供选择方案时,会选择其中使他的效用达到最大满足的那个方案.(1)假设行为主体知道自己想要什么;(2)假设行为选择与目标之间具有逻辑一致性。注意:不假设目标和动机本身的好坏高低。不假设他们总是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不假设有感情,道义,信仰等因素影响。,第一节 消费者偏好(边际效用分析),一.效用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1、效用(utility)是指消费者从消费该物品所感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一种主观心理评价。因人、时、地而异 2、总效用(TUTotal Utility)3、边际效用(MU Marginal Utility):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情况下,增加一单位的物品的消费所带来的额外的满足程度.或者换一种说法,所消费物品之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提供的效用。4、其数学表达式为:Mux=(T Ux)/(Qx)其中MUx为边际效用,T Ux为总效用,Qx为商品数量。,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当边际效用递减但为正值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达最大值;当边际效用递减为负值

3、时,总效用是减少的。TU最大是哪点?条件是MU=0,MU,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一个人所消费的某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其边际效用,随着所消费物品的数量的增加有递减的趋势。总效用达到一个极大值后,边际效用变为负数。例子?,为什么边际效用会递减呢?,1、生理与心理上的原因: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生理上得到的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2、用途多样:若一种物品有几种用途。,三.消费者均衡,假定:1消费者的嗜好与偏好是给定的,即各种消费品的效用与边际效用是已知和既定的;2决定买进的两种消费品X、Y的价格Px、PY已知;3消费者的收入既定:M4.它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商品X、

4、Y,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基数效用论者关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固定和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己知的条件下,消费者应使他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应使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单位货币)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P1、P2.Pn表示n种商品的价格,X1、X2.Xn表示n种商品的数量,MU1、MU2.MUn表示n种商品的边际效用,M表示收入,人表示货币的边际效用(在此假定不变)。函数一般形式:目标函数:TU=TU(X)约束条件:P1X1+P2X2+P3X3+PnXn=M函数的解:MU1/P1=MU2/P2=MU3/P3=.=MUn/Pn 证

5、明设效用函数为:TU=U(X)则边际效用为:MU=(dTU)/(dX)MU=dTU/dX=0,dMU/dX=d(dTU)/dX(dX)=d2TU/dX20,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由于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随着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价格是下降的。,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二十世纪初,洛桑学派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prreto,18481923)引申出无差异曲线这个工具,建立了以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为基础的一般均衡价格理论。,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的差异,1、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可以具体衡量,并

6、加总求和.效用的度量单位是“效用单位”衡量单位称为“尤特尔”(Util)基数效用论者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来研究消费者行为。2、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香、臭、美、丑等概念,其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知道选择哪个是第一,哪个是第二,哪个是第三,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条件:1.完备性(Completeness):任何两个商品可进行偏好比较。2.传递性(Transitivity):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B和C,若对A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则该消费者必然作出对A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3.越多越好(

7、单调性或不满足性(Non-satiation):商品越多越好 4.凸性:任意两种处于相同等级的商品进行(加权)组合所得到的商品会更好。,案例:市场篮子(市场商品组合),A:有20个单位的食物和30个单位的衣服,B:有10个单位食物和50个单位衣服等等。通过让消费者去比较这些不同的篮子,可以了解对食物和衣服的偏好.,二.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的商品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函数:U=U(X1,X2),无差异曲线,个人偏好市场篮子:EAHG。,无差异曲线族(Indifference Maps),无差异曲线族:一组描绘个人偏好的出差异曲线,U0U1 U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8、(1)斜率为负:(通常物品的效用是正的)(2)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3)无差异曲线不相交(可用反正法证明,如图)(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三、边际替代率,The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边际替代率来度量人们对不同商品相对重要性的主观评价。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第一种商品对第二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物品的比率。这个比率称为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

9、。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是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MRS),Food(units per week),Clothing(units per week),2,3,4,5,1,2,4,6,8,10,12,14,16,A,B,D,E,G,-6,1,1,1,1,-4,-2,-1,MRS=6,MRS=2,MRSMUA/MUB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可以-QB/QA,因为物品替代时总效用不变,MUA*QA MUB*QB 0 因此 MRS-QB/QA用 MUA/MUB 来表示,即横轴上商品(A)的相对边际效用。,原理表述,数学推导,证明:设TU=U(x,y)dTU=(dTU/dx)dx+(dTU/dy)dy若在

10、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移动,dTU=0,故(dTU/dx)dx+(dTU/dy)dy=0dy/dx=-(dTU/dx)/(dTU/dy)因为dy/dx为边际替代率,(dTU/dx)=M Ux(dTU/dy)=M Uy故-dy/dx=M Ux/M Uy无差异曲线上x对y的边际替代率,即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它等于x的边际效用MUx与y的边际效用MUy之比率。,极端例子,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的两种物品。厌恶品:少一点比多一点好,案例:汽车时髦款式和实用性能的边际替代率,“实用性”对“时髦性”的边际替代率。有关美国汽车需求的一项新近的研究表明,在以往的二十来年

11、里,绝大多数消费者偏好的是款式而不是性能。,实用取向型,时髦取向型,汽车偏好态度:加速性能和内部空间选择,新车设计?,(a)福特野马拥有者 愿意放弃较大空间以获得更大的加速性能,(b)福特探索者拥有者 相反选择,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增加,消费者为得到另外一个单位该种商品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是递减的。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增加,额外一个单位的该商品消费能够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几何意义上,该规律表现为无差异斜率绝对值递减,即曲线凸向原点。,衣服换食物是递减的 从 6 到 1,金钱买得到快乐吗?(幸福呢?),国家比较表明:人均GDP 较高国

12、家的人们比人均 GDP较低国家的人们更快乐!,收入和快乐,四、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1、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或预算线(Budget line),消费者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直线被称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或简称为预算线。消费者的预算函数:P1X1+P2X2M,市场篮子与预算线,预算限制,2、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的变动,1.收入变化:表现为预算约束曲线向外(内)平移。2.价格变化:表现为预算约束曲线在价格变动的商品一端的内(外)移。,收入和价格变化的效应,收入变化,收入变化:表现为预算约束曲线向外(内)平移。,价格变化,价格变

13、化:表现为预算约束曲线在价格变动的商品一端的内(外)移。,五、消费者选择(消费者均衡)1、消费者均衡的概念,消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时的状态。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以表示为:P1X1+P2X2=M MU1/P1=MU2/P2在消费者收入约束范围内,只有当每单位货币用于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时,消费者才会获得最大满足。这结论与基数效用论的结论相同。,无差异曲线斜率,消费者选择,预算线斜率:,案例:市场篮子,A点:最大化,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B点:边际替代率(1)大于价格之比(1/2),不出现最大化。,案例:一个地方政府官员的决策,非比例补助

14、(政府给地方政府的一张支票,后者可以任意花销):联邦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一项非比例补助就像是传统消费分析中的一次收入增加。地方政府官员将A移向B,将补助的一部分分配给公共支出,一部分用于降低税收,因而也就造成了私人支出的增加。左图比例补助(matching grant),比例补助金是作为贴补的一种形式给予地方开支的。一项比例补助就像是传统消费分析中的一次价格下降。地方政府官员将A移向C,将补助的一部分分配给公共支出,一部分给私人支出。比例补助与总额相同的非比例补助的分配情况比较而言,更多的钱花在了公共支出上。右图。另例:食堂补贴,同理。,汽车性能的选择,汽车设计,(a)消费者愿意用较大的内部空间

15、换取加速性能,在预算既定下,他会选择加速性 能好的汽车。(b)相反,拐角解,当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在所有消费水平下都大于价格之比时,出现拐角解。消费者通过只消费两种商品中的一种使其满足得以最大化。已知预算线AB,在无差异曲线U1上,最高程度的满足是在B处获得的,该点食物对衣服的MRSPf/Pc,大学信托基金:拐角解,在得到信托基金之前,预算线以PQ表示。每一名学生得到一份必须用于教育的大学信托要全部的信托基金,基金会使预算线向外扩展;由于接受了信托基金和上了大学,提高了其满足程度,从无差异曲线U1上的A移向无差异曲线U2上的B。该学生从A移向B,便会出现一个拐角解。注意B代表的是一个拐角解,因为

16、其他消费对教育的边际替代率小于其他消费的相对价格。如果这份信托基金既可以用于教青,也可用于教育,这份也可以用于其他消费,那么在C处,该学生的情况会更好。,案例:存单礼品引发的角点解,小张结婚时受到祖父的一份礼物,这是一张20万元存单,但是规定只能在购买住宅时才能支用。小张对这一贵重礼物很高兴,但美中不足的是有附加支出条件,否则他更高兴。附加条款使小张消费选择受到限制,不得不选择角点解。,存单礼品引发的角点解,存单赠礼使预算约束线延伸到PB,给定他的IC线,B点达到U2,高于U1。但B点不满足MRS等于相对价格,是角点解。如果没有限制,能够达到U3。人们喜欢得到捐助,但限制条件越少越好。,住房补

17、贴应用,直接房贴:假如政府准备实行房租补贴(即负税收),对消费者来说,是将房贴直接发给消费者本人好,还是将房贴间接发给房东好呢?实行房贴前的预算线为A。B。,均衡点为E。,若政府实行直接房贴,等于消费者增加了收入,预算线将平行移至AlB1,租房面积将增加X。X1;间接房贴:若政府实行间接房贴,就等于房租下降,预算线移至AB。,租房面积将增加X。X;结果:X。X X。X1.直接房贴的效用水平I1高于间接房贴I1原因:直接房贴既可用于增加租房面积,也可以移作他用,而间接津贴只能用于租房。假如政府的目的是提高群众的效用水平,以直接津贴为宜;若只是改善群众的居住水平,以间接津贴更为有效.,第三节 显示

18、性偏好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Samuelson)提出显示性偏好理论(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只需要根据较少的假定,通过观察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作出的消费选择,就可以辨别其偏好,确定其无异曲线和需求曲线。,一、显示性偏好公理,显示性偏好理论有以下两项公理假设,表示消费者只能进行单向选择:1、一致性.若消费者对X的偏好大于Y,则对Y的偏好不能大于X.这是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eak axiom of Revealed preference).若XY,则YX.2、转移性。若消费者对X的偏好大于Y,对Y的偏好大于Z,则对X的偏好大于Z,对Z的偏好不能大于X.这

19、是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trong axiom of Revealed preference)。若XY,Y)Z,则XZ,ZX。显示性偏好理论:如果消费者在市场上选购某种商品,只可能有以下两种原因:要么这种商品比其他商品便宜,要么对这种商品的偏好大于其他商品。这就是说:如果消费者选购的这种商品并不比其他商品便宜,那么可以肯定,他对这种商品的偏好,较其他商品为优,也就是对其他商品的偏好较这种商品为劣。这就是显示性偏好理论。,二、显示性偏好与无差异曲线,根据显示性偏好理论,我们并不需要了解消费者的无差异图,只要观察或掌握消费者在各种市场价格下选购的商品组合,将偏好较优的组合和偏好较劣的组合去掉,剩下

20、的组合就构成无差异曲线。即消费者以一定货币收入在特定价格下所选择的商品组合,理应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的均衡点,不同价格下这些均衡点的轨迹就确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图示,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若消费者选择R的商品组合,说明他对R的偏好优于预算空间0AB中的任何商品组合。属于较劣区(inferior boundary).在CRD内的组合,由于X,Y在数量上至少有一种大于点R的组合,所以全部优于点R,属于较优区(superior boundary).暂时不明确的未定区(ignorance zone)。,未定区 的确定(1),首先,我们从较劣区着手.已经证明,0AB为点R的较劣区。,未定区 的确

21、定(2),其次,去掉所有点R的较劣区和较优区,剩下来的商品组合就与点R同样偏好,可以得到一条真正的无差异曲线(True indifference curve).,休闲活动显示性偏好,预选线 l1,选择 A.每周娱乐110小时。收费变化,预算线 l2,选择 B,变好。,娱乐的显示性偏好,边际效用与消费者选择,证明,边际相等原则 花费在所有的每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获得效用最大。,(3.5),(3.6),(3.7),案例:边际效用和快乐,美国各收入群体间生活满足程度的平均水平表明:快乐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以递减的速率增加。,案例:汽油定量配给,当一种商品时配给供应时,其数量少于消费者

22、想要购买的数量,消费者情况变坏。没限制下,均衡点 B,可消费 20,000 加仑在无差异曲线上 U2,若消费者选择 C,可消费 5000 加仑。但若限制在 2000 加仑(E点),无差异曲线 U1消费移动到D点。,汽油定量配给与自由市场比较,如果竞争市场价格为每加仑$2.00,每年最大化效用汽油消费量为 10,000 加仑。若价格控制在每加仑$1.00,会选择 U1 下的F点。若竞争市场价格每加仑$1.50,会选择 U1 下的G点。,生活成本指数(不为考试内容),拉氏指数(laspeyres price index):一个人以现期价格购买一个基期选定的商品劳务组合所需货币数除以以基期价格购买同

23、一组合所需货币数的商。派氏指数(Paasche price index):一个人以现期价格购买现期的一个商品劳务组合所需货币数除以以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所需货币数的商。,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用代数方法就任何两种商品一一例如食物(F)和衣服(C)的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进行比较。两者都要用到今天的现期价格PFt和PCt;但拉氏指数LI依赖于基期消费Fb和Cb,而派氏指数PI依赖于今天的现期消费Ft和Ct。列式如下:,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拉氏指数将放大理想的生活成本,派氏指数将缩小,因为派氏指数是假设一个人将在基期购买现期的组合。当采用固定权重的物价指数(如派氏和拉氏指数)对实际GDP进行长期比较时,物价又不断变化,可采用了连锁权重法。,练习,第三章 P100-103,练习题:10;13;14;15;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