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199065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一)课程性质1(二)课程任务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1(一)学科核心素养1(二)课程目标2二、课程结构3(一)课程模块3(二)学时安排3四、课程内容4(一)基础模块4(二)拓展模块11五、学业质15(一)学业质量内涵15(二)学业质量水平15六、课程实施16(一)教学要求16(二)学业水平评价18(三)教材编写要求2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1(五)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21附录1:课程内容分层次要求23附录2:教学设备设施配备要求25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信

2、息技术涵盖了信息的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加工等各种技术。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基础支撑。提升国民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提升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助于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与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二)课程任务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

3、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吸纳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与学习技能,提高参与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为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

4、面。1 .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有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方式获取信息,分析数据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游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能与团队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2 .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在分析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有计算思维的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模型、组织数据;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

5、信息资源,形成职业岗位与生活情境中的解决方案;总结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与技巧,迁移运用到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综合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自主或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能够适应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会利用数字化学习系统、资源、工具等开展自主探究、知识分享、协作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助力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4 .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具有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能够遵守信息法

6、律法规,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规范,懂得合法使用信息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具备信息安全意识,注意保护个人、他人的信息隐私,以及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对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负责的行动能力。(二)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

7、与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二、课程结构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特点,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确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一)课程模块信息技术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包含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

8、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8个部分内容。拓展模块设计了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三维数字模型绘制、数据报表编制、数字媒体创意、演示文稿制作、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10个专题。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发展需要选择部分专题、设定教学内容,以项目综合实训的方式实施教学。各地区、各学校也可根据地方资源、学校特色、专业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自主确定拓展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二)学时安排信息技术课程基础模块是必修内容,共108学时,6学分;拓展模块是任意选修内容,共36学时,2学分。模块内容学时学时小计基础模块信息技术应用基础16108网络应用

9、16图文编辑20数据处理18程序设计入门12数字媒体技术应用16信息安全基础6人工智能初步4拓展模块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发展需要,选择部分专题,灵活组合内容、确定学时36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三维数字模型绘制数据报表编制数字媒体创意演示文稿制作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四、课程内容(一)基础模块1.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形态和个人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了解信息社会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履行信息社会责任;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机制,掌握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及主流操作系统的使用技能。【

10、内容要求】(1)认识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能描述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典型应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和相应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常识,在信息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智慧社会的前景。(2)认识信息系统了解信息系统组成了解二进制、十进制及十六进制的转换方法;了解信息编码的常见形式和存储单位的概念,会进行存储单位的换算。(3)选用和连接信息技术设备能识别常见信息技术设备,了解设备类型和特点;能描述常见信息技术设备主要性能指标的含义,能根据需求选用合适的设备;能正确连接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常用外围设备,

11、并将信息技术设备接入互联网;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基本设置的操作方法,会进行常见信息技术设备的设置。(4)使用操作系统能描述操作系统的功能,能列举主流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了解主流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类型、基本元素(对象)和功能;会进行图形用户界面操作;会安装、卸载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了解常用中英文输入方法,能熟练运用一种中文输入法进行文本和常用符号输入,会使用语音识别、光学识别等工具输入文本;了解操作系统自带的常用程序的功能和使用方法。(5)管理信息资源能描述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作用,会运用文件和文件夹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操作管理;能辨识常见信息资源类型,会检索和调用信息资源;会对

12、信息资源进行压缩、加密和备份。(6)维护系统能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简单的安全设置,会进行用户管理及权限设置;会使用工具软件进行系统测试与维护;会应用“帮助”等工具解决信息技术设备及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提示】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搭建学生感知和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结合生产、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实用性的项目案例,创设做、学、教一体化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知识与技能。在“认识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思

13、考、讨论等方式,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认识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产生的巨大影响,理解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信息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信息社会责任。在“认识信息系统”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通俗易懂的真实案例、形象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解读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的换算方法,会借助计算器等工具进行数制换算;了解数值、字符等信息编码的形式,数据存储单位的概念,掌握存储单位的换算方法。在“选用和连接信息技术设备”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应用体验等方式,综

14、合了解计算机、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和常用外围设备(打印机、扣描仪、摄像头、音视频设备、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的功能和特点,会根据生产、生活需要提出恰当的设备配置方案,并完成与互联网及其他设备的连接和基本设置。在“使用操作系统”“管理信息资源”“维护系统”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任务操作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的桌面及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特点,会搭建虚拟机环境,会安装、使用和维护其中一种或几种操作系统,能熟练进行图形用户界面操作,会使用不同设备及操作系统环境中的功能程序并进行安装和卸载,能进行中英文本和常用符号输入,能根据实际业务要求熟练进行信息资源的操

15、作管理,会通过信息资源压缩、加密、备份及用户权限设置等方式对信息资源进行简单保护,会使用相应的工具软件测试系统的性能、发现故障并进行相应的维护。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帮助”等工具解决信息技术设备及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借助数字化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2.网络应用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综合掌握在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网络的应用技巧;理解并遵守网络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意识;能合法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会有效地保护个人及他人信息隐私;会综合运用网络数字资源和工具辅助学习。【内容要求】(1)认知网络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能描述互联网对组织及个人的行为、关系的影响,了解

16、与互联网相关的社会文化特征;了解网络体系结构、TCP/IP协议和IP地址的相关知识,会进行相关的设置;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2)配置网络了解常见网络设备的类型和功能,会进行网络的连接和基本设置,能判断和排除简单网络故障。(3)获取网络资源能识别网络资源的类型,并根据实际需要获取网络资源;会区分网络开放资源、免费资源和收费认证资源,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能合法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会辨识有益或不良网络信息,能对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信度进行评价,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网络交流与信息发布会进行网络通信、网络信息传送和网络远程操作;会编辑、加工和发布网络信息;能在网络交流、网络信息发布等活动中,坚

17、持正确的网络文化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运用网络工具会运用网络工具进行多终端信息资料的传送、同步与共享;初步掌握网络学习的类型与途径,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了解网络对生活的影响,能熟练应用生活类网络工具;能借助网络工具多人协作完成任务。(6) 了解物联网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了解智慧城市相关知识;了解典型的物联网系统并体验应用;了解物联网的常见设备及软件配置。【教学提示】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网络应用环境中,感受网络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了解网络技术原理,认识网络环境的优势与不足,加深对网络文化和规范的理解,培养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在“认知网络”“配

18、置网络”等内容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知识讲解、实践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TCP/IP协议和IPV4、IPv6类型地址基础知识,熟悉常见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会配置网络系统,了解互联网的运行原理,以及DNS、WWW、E-mail、FTP等互联网服务的工作机制。在“获取网络资源”“网络交流与信息发布”“运用网络工具”等内容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源自生产、生活实践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综合使用桌面和移动终端等平台中的相关网络工具,从网络中检索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会通过电子邮件收发、即时通信、传送信息资源和网络远程操作等方式进行网络交流,会使用云笔记、云存储等网络工具进行多终端资料上传、下载、信息同步和资料

19、的分享,掌握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等互联网生活情境中不同终端及平台下网络工具的运用技能,会编辑、加工和发布个人网络信息,能借助网络工具多人协作完成任务。在“了解物联网”等内容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智能监控、智能物流等不同类型的物联网系统,让学生体验物联网应用效果,了解网络基础环境、传感器、RFlD标签、应用系统及平台等物联网部件的功能,初步了解物联网的常见设备及软件配置。3 .图文编辑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综合选用字处理、电子表格、图形绘制等不同类型的图文编辑软件,根据业务要求进行文、表、图等编辑排版。【内容要求】(1)操作图文编辑软件了解常用图文编辑软件及工具的功能特点并能根据业务需求综合选用;会使用不

20、同功能的图文编辑软件创建、编辑、保存和打印文档,会进行文档的类型转换与文档合并;会查询、校对、修订和批注文档信息;会对文档进行信息加密和保护。(2)设置文本格式会设置文字、段落和页面格式;能使用样式,进行文本格式的快捷设置。(3)制作表格会选用适用软件或工具制作不同类型的表格并设置格式;会进行文本与表格的相互转换。(4)绘制图形能绘制简单图形;会使用适用软件或工具插件绘制数学公式、图形符号、示意图、结构图、二维和三维模型等图形。(5)编排图文会使用目录、题注等文档引用工具;会应用数据表格和相应工具自动生成批量图文内容;了解图文版式设计基本规范,会进行文、图、表的混合排版和美化处理。【教学提示】

21、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生产、生活中图文编辑应用的典型案例,以项目和任务驱动方式实施教学。在进行图文编辑技能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图文编辑相关的业务、版式规范和美学常识,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选用办公、图形绘制等软件和功能插件,进行图文编排和版式设计,编辑的图文可以是文本、表格、图片或静态网页等不同类型,能展示或打印。兼顾桌面与移动终端等环境,熟练掌握其中的几种软件操作,并迁移到其他功能相近的软件、工具或平台中;了解不同类型业务文档图文版式的设计规范及不同类型图示的使用方法,并应用到图文编排中。4 .数据处理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2、根据业务需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处理工具采集、加工与管理数据,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及可视化表达等相关技能。【内容要求】(1)采集数据能列举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功能和特点;会在信息平台或文件中输入数据,会导入和引用外部数据,会利用工具软件收集、生成数据;会进行数据的类型转换及格式化处理。(2)加工数据了解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会使用函数、运算表达式等进行数据运算;会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3)分析数据能根据需求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会应用可视化工具分析数据并制作简单数据图表。(4)初识大数据了解大数据基础知识;了解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教学提示】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生产、生活中数据处理分析的典型案例

23、,以项目和任务驱动方式实施教学。在进行数据处理技能训练的同时,渗透数据结构、数据分析、可视化表达等知识,指导学生通过数据提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与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处理需求,灵活使用数据处理软件、信息平台等采集数据,应用函数、运算表达式等进行必要的数据运算,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加工处理,使用查询、数据透视、统计图表等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制作数、图集成的简单数据图表,并了解大数据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工具可综合选用相应的功能软件或数据处理平台,兼顾桌面与移动终端等环境,熟练掌握其中的几种软件操作,并迁移到其他功能相

24、近的软件、工具或平台中。5 .程序设计入门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要求】(1) 了解程序设计理念了解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理解运用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理念;了解常见主流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和特点。(2)设计简单程序了解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会使用相应的程序设计工具编辑、运行及调试简单的程序;了解典型算法,会使用功能库扩展程序功能。【教学提示】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选用可视化、智能化等易于上手的程序设计语言及工具,通过项目的实践,设计简单的程序。消除学生对编程的畏难情绪,重点培养学生基于

25、程序设计理念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进行信息采集、批量和自动化处理;了解典型算法相关知识,尝试应用简单算法和功能库解决信息处理的具体问题。6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桌面或移动终端平台中的数字媒体功能软件,进行不同类型数字媒体的采集、加工与处理,并集成制作数字媒体作品。【内容要求】(1)获取数字媒体素材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及其应用现状;了解数字媒体文件的类型、格式及特点,会获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常见数字媒体素材,会进行不同数字媒体格式文件的转换;了解数字媒体信息采集、编码和压缩等技术原理。(2)加

26、工数字媒体素材会对图像、音频、视频等素材进行简单编辑、处理;会制作简单动画。(3)制作简单数字媒体作品了解数字媒体作品设计的基本规范,会集成数字媒体素材制作简单的数字媒体作品。(4)初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初步了解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会使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工具,体验应用效果。【教学提示】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生产、生活中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以项目和任务驱动方式实施教学。引导学生在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处理技能的同时,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及其应用现状,了解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相关的业务规范,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要求,熟练应用不同功

27、能的软件及工具,进行文、图、音、视频等常见数字媒体素材的浏览播放、采集、编辑和格式转换等操作,进行相应的修饰和特效处理,依据主题集成相关数字媒体素材,编辑创作动画、音视频、动态及交互式演示课件等类型的数字媒体,并运用插件工具进行美化;了解数字媒体信息采集、编码和压缩等技术原理,了解数字媒体作品设计规范等相关知识并运用到数字媒体作品制作中;了解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并使用移动终端、穿戴式设备等体验应用效果。7 .信息安全基础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安全常识,认知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充分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具备信息安全意识,了解信息安全规范,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内容

28、要求】(1) 了解信息安全常识了解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与现状,列举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了解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政策法规,具备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2)防范信息系统恶意攻击了解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数据安全等相关的信息安全制度和标准;了解常见信息系统恶意攻击的形式和特点,初步掌握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教学提示】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信息安全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项目和任务训练,提高学生信息安全的意识和基本技术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管理因素和技术因素对信息安全的影响,了解信息安全标准与规范,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正确的安全防护措施。8 .人

29、工智能初步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体验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典型应用,正确认知人工智能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为适应智慧社会做好准备。【内容要求】(1)初识人工智能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认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体验人工智能的应用;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2) 了解机器人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学提示】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技术展示、项目设计等方式,展示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了解人工智能的特点和应用方式,理性认知人工智能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体验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如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能

30、物流、智慧交通)的应用前景,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体验智能视觉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了解人工智能实现的简单原理,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二)拓展模块1.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内容要求】能根据业务需要配置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常用外围设备;会安装支持系统运行和业务所需的各类软件,完成系统设置、网络接入和系统则试;能进行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常用外围设备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送;会对计算机、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设备的常见故障进行处理。【教学提示】在教学中,不同专业可设定不同方向的教学项目内容。如工业用计算机及终端设备调测、办公常用信息技术设备安装与维护、移动设备使用与维护

31、等;信息技术类专业还可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将其纳入专业基础教学模块,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事先布置了解相关职业领域信息化需求和信息技术设备市场行情等社会调研任务,让学生根据业务的实际需求列出设备配置清单和采购预算。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项目内容,有选择地组织学生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或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计算机、移动终端与网络、打印机、数码产品等外围设备的连接和系统调测,计算机或移动终端软硬件故障简单维护,移动终端设备的恢复或重置,误删数据恢复等与业务需求关联的项目实训任务。2 .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内容要求】会设计和配置小型网络系统,并进行简

32、单测试;能根据业务需求在小型网络基础上搭建相应功能的物联网模块;会配置网络功能服务、搭建网络云应用环境,以实现资料存储共享、业务流程管理、协作办公等功能。【教学提示】在教学中,不同专业可设定不同方向的教学项目内容,如小型物联网搭建(智慧农业、智能测控、智能家居等)、办公网络环境搭建或网络云应用系统搭建等;信息技术类专业还可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将其纳入专业基础教学模块,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仿照企业模式组建工作团队,协作进行网络系统规划,安装调试网络设备及监控识别、自动控制等具有物联网功能的设备和软件,使用免费或开源资源搭建私有云存储、办公自动化系统、流媒

33、体、在线协作等网络应用环境,组建一个简单实用、功能完整的小型网络系统。3 .实用图册制作【内容要求】会根据业务主题选择图册内容、设计图册版式;会进行图册内容的编辑排版。【教学提示】在教学中,不同专业可设定不同方向的图册制作内容,如工程(工艺流程)图册、艺术图册、Vl设计册、宣传册或公文手册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图册制作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仿照企业模式组建工作团队,根据装帧设计规范,进行体现特定风格与特征的图册的内容规划、版式设计、图文素材制作加工、编辑排版和文字校对等工作。最终的作品图册应包含文字、图形、表格等多种形态的元素,以及封面、目录、页码、脚注题注、引文等项目内容,符合美

34、学及业务规范。在图册制作过程中,可运用程序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图册制作所需批量素材的自动处理。4 .三维数字模型绘制【内容要求】能根据业务需要设计或编辑简单的三维数字模型;会选用合适的材料打印三维产品模型。【教学提示】在教学中,不同专业可设定不同方向的三维数字模型绘制内容,如三维建筑模型、三维零件模型、三维艺术模型、三维教具模型、三维食品模型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三维数字模型的制作要求,引导学生使用容易上手的三维数字模型绘制工具,参考三维设计作品样例或实体模型,根据业务要求完成三维数字模型的绘制,并融入必要的自主创意。三维数字模型制作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三维打印机,选择合适的材料打印

35、实体作品。5 .数据报表编制【内容要求】能根据业务需要采集、加工数据信息;会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能编制数据分析报表。【教学提示】在教学中,不同专业可设定不同方向的数据报表编制内容,如调查分析报表、信息分析报表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数据报表编制的内容,引导学生仿照企业模式组建工作团队,协作进行需求分析和内容规划、数据采集加工、信息分析提炼、图表分析制作和数据报表集成编辑等工作,完成包含图、表等多种可视化元素的数据报表制作任务。在数据报表编制过程中,可运用程序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批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和分析。6 .数字媒体创意【内容要求】会根据业务需求确定创作主题并编写数字媒体作品制作脚本

36、;能依据脚本采选、加工素材,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模板制作数字媒体作品;会发布数字媒体作品或搭建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应用环境。【教学提示】在教学中,不同专业可设定不同方向的数字媒体作品制作项目,如数字视频制作(创意)、数字动画制作(创意)、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场景制作等。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项目主题与制作要求,引导学生仿照企业模式组建工作团队,协作进行数字媒体作品脚本编写、媒体素材采选加工、作品编辑集成等工作。生成的数字媒体作品(如音视频、交互视频、HTML5格式网页、动画等),应主题突出、画面精美,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也可利用全景图像及视频、三维动画、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等工具软件,制作素材、配套相

37、关设备搭建应用展示环境。在数字媒体创意过程中,可运用程序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交互式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7 .演示文稿制作【内容要求】会根据业务需求编写演示文稿制作纲要;能依据制作纲要组织演示文稿文字内容,采选、加工数字媒体素材,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模板制作演示文稿;会运用合适的软件工具进行演示文稿的美化和特效处理;会进行演示文稿的计时排练并生成可独立播放的文件。【教学提示】在教学中,不同专业可设定不同内容的演示文稿,如产品展示文稿、项目说明文稿、个人展示课件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项目主题与制作要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演示文稿制作的一般规范,围绕内容主题,综合使用可视化元素和交互技术,展示个性化

38、的风格特点,制作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画面美观、并具有动态展示效果的演示文稿。在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可运用程序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演示文稿的交互式设计。8 .个人网店开设【内容要求】会在电子商务平台注册开设网店;会进行店铺的简单装修;会制作产品宣传素材并上传;会管理维护网店。【教学提示】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专业开设模拟产品营销或内容服务的个人网店或微店,如农产品、旅游项目、工艺品及个性化服务等,也可以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或生产性实训的产品,部分专业可根据业务需要设定“网店运行维护”等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模拟营销内容,检索同类产品或服务的网上信息,学习借鉴经典案例,规划个人网店的设

39、计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店铺注册、装修美化、产品宣传素材制作、信息上传等任务,掌握网店管理维护的相关技能。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内容管理系统或网站框架,创建并部署宣传产品的独立网站。9 .信息安全保护【内容要求】能针对相关业务的信息系统,评估安全风险,设计安全防护方案;会部署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安全措施,封堵安全漏洞。【教学提示】在教学中,相关专业可根据不同业务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设定项目内容,如工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网络系统信息安全防护和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仿照企业模式组建工作团队,基于相应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协作进行业务信息系统安全隐患的评估,设计安全防护方案;根据

40、方案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利用相应的信息安全软件或设备,搭建防护系统,封堵安全漏洞;进行简单的攻防实验,测试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的可靠性。10 .机器人操作【内容要求】了解所学专业相关领域的机器人的应用情况;会进行机器人的简单操作。【教学提示】在教学中,各专业可根据不同领域机器人的应用方向设定教学项目内容,如在线客服机器人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服务机器人操作、无人机操作、简易机器人组装调试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项目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专业领域机器人的应用情况和前景,了解相关类型机器人的特点和操作方法,操控机器人完成简单的业务任务。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本

41、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描述。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二)学业质水平信息技术学业质量的两个水平描述如下:水平等级质量描述水平一L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认识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能辩证分析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具有自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意识,了解信息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规范,能寻求恰当方式获取和分析信息,合理选择信息处理的策略;认知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能判断可能存在的信息

42、安全风险,了解规避风险的方法。2 .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理解信息处理的方式和过程;了解常用数制转换、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数字媒体信息采集、编码压缩等技术原理和方法;能借助信息技术设备、网络等,获取、加工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形式化、模块化处理;了解程序设计及典型算法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会应用功能库扩展程序功能;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运用到学习与工作中。3 .了解数字化学习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数字化学习系统、资源和工具辅助学习,对信息系统在学习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会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资源的加工处理、发布与分享,能借助网络等进行协作学习。.了解信息社会特征

43、和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常识,具有保护信息安全、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了解信息安全规范,能合法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会保护个人及他人信息隐私;正确区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身份的差别,能在虚拟社会中与其他成员安全、负责任地交流;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有正确的认识。1.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在不同生产领域的应用形态,理解信息对生产活动的重要价值;针对职业岗位的具体业务需求,准确判断相关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对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问题的过程中,与团队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应用价值;能分析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为部署安全措施、封堵安全漏洞提供参考。水平二4 .能结合所

44、学专业和不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分析业务需求,构建逻辑模型,形成问题解决方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对信息进行自动化、系统化处理,解决生产领域的实际问题;总结职业岗位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与技巧,尝试运用程序设计的理念及方法解决生产领域的业务问题,形成问题优化解决方案;了解相关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机器人的操作方法。5 .综合运用数字化学习系统、资源和工具,主动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自主探究、知识分享和协作学习,以及创新创业实践;能够有效利用数字化教学软件和虚拟仿真平台进行职业岗位技能训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能运用数字化学习系统和工具进行复杂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进而建构知识、表达思想

45、、分享学习成果。6 .了解职业岗位情境中的信息活动应遵循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在生产活动中合法使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能根据业务要求进行信息安全隐患的评估,有针对地设计安全防护方案,根据方案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技术安全措施;能客观认识并主动适应新技术对生产方式变革的影响,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说明:水平一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合格要求,是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二是为适应不同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较高要求。六、课程实施(一)教学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本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要求,对接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应用,结合职

46、业岗位要求和专业能力发展需要,着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提升认知、合作与创新能力,发展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1 .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在实施教学时,教师要贯彻立德树人的宗旨,准确把握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要求,发掘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将本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实施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感知和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将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信

47、息技术融合关联,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信息情境和信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在实施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炼计算思维的形成过程和表现形式,将其作为实施项目教学的线索,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分析思考、实践验证、反馈调整,逐步形成计算思维。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情创设数字化学习情境,有效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工具,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和协作学习,掌握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体验职业岗位工作情境,创作个性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作品或方案,分享学习内容和成果,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在实施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掘、观察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鼓励学生在复杂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境中,通过思考、辨析,做出正确的思维判断和行为选择,履行信息社会责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立足岗位需求,培养信息能力在实施教学时,学校和教师应依托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立足职业岗位需求,通过课程内容的扩展延伸,结合学生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