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199368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横向解读,明确学习目标统编教材六上第一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写的一篇游记散文,课文主要描述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热烈的民族风情。丁香结是作家宗璞因着目睹了城里城外丁香花的繁荣盛开,因着回忆了自己斗室外丁香花的花团锦簇,进而联想到丁香结所象征的愁怨和对人生的启示。古诗词三首是由三首极富画面感的古诗词组成。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经建德江时所作,描绘了诗人日暮时分停宿建德江渚时油然而生的羁旅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盛夏游览西湖时,偶遇暴风骤来

2、骤去时所创作的一首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在江西闲居时,晚间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以花自喻,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塑造了花憧憬光明、与万物和谐相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一一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能仰望天空,对光明心驰神往。四篇课文的共性特点是,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基于此,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安排这一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联想和想象,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

3、到发展。这也是2022版课程标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对第三学段的具体要求。如何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草原的课后第三题“生活中你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提示了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丁香结课后第二题“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揭示了可以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想开去”,“阅读链接”提示了可以联系与描写景物相关的诗句,借助文学意象“想开去”;古诗词三首课后第二题提示了可以抓关键词句,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自身已有体验“想开去”;花之歌阅读提示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再找到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揭示了我们可以通过

4、“变形”,既我们可以变成一朵花、一条杨柳、一朵水莲等,想象“变形”后世界随之而来的变化,这与本单元的单元习作产生了联结,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也要从“所写”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这也是本单元习作训练要素的要求。简言之,“想开去”就是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二、教材纵向解读,把握学习程度关于联想和想象,统编教材从低年级开始安排了一系列的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要素,具体情形如下:册序单兀阅读训练要素:.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下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试着有

5、感情地朗读课文。-1第四单儿根据课文有关的情境,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二下第八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三上第三单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三下第五单元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四上第单元边读边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六上第一单元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六上第七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关于联想和想象,低年级学生应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想象,学习运用书面言语,将想象到的内容表达出来,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中年级学生应该做到,自觉地运用想象,熟练地运用书面言语,将想象到的内容表达出来,感受想象的神奇;高年级学生应该做到,根据课文内容,自动化地运用联

6、想和想象,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思或哲理。根据上述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遵循一些方法,形成自动化的联想和想象。三、明确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活动根据上述分析,本单元的大概念可以提炼为:联想和想象丰富阅读体验。这一大概念指向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的联想和想象可以丰富阅读体验?指向这一核心问题的核心任务是:不同凡“想”分享会。这里的“想”是指联想或想象,不同凡“想”是指,由于个体差异,尤其是他们不同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阅读时,每个人的意义建构也不一样,因此,不同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可能联想或想象

7、到的事物是不同的,虽然学生联想或想象的内容具有差异性,但是他们联想或想象的途径却具有共通性,如,在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结合阅读的文本内容,联系自己以往的阅读经验,由具体事物联想到象征意义;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从另一种事物的角度,展开想象,想象变化后的世界随之而来的改变等,因此,不同凡“想”的“想”聚焦于联想或想象,最终呈现的学习成果,既可以是自主阅读散文时,通过迁移运用联想或想象,交流分享自己获得的丰富的阅读体验,也可以是自主创意写作时,通过迁移运用联想或想象,交流分享自己习作中的奇思妙想。分享形式可以是口头言语,也可以是书面言语。要完成这一核心任务,需要设计三

8、个子任务,分别是:结合自身经历“思绪万千”、联结阅读经验“浮想联翩”、转换事物视角“奇思妙想”O子任务1结合自身经历,“思绪万千O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以他们的生活为背景发布单元任务:不同凡“想”分享会,旨在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其次,阅读草原,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通过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或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最后,总结联想和想象的第一种路径,并尝试迁移运用,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开启寻思J之旅和解锁“思绪万千”两个学习活动。子任务2联结阅读经验,“浮想联翩”o首先,阅读丁香结课后的“阅读链接”,了解古诗中“丁香”这一意象,

9、交流“丁香”意象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其次,对比阅读丁香结,边读边思考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由丁香引发的所思所感,学会运用由具体事物联想到象征意义的联想方法;然后,对比阅读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思考并交流,两首古诗中都有“月亮”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句有理有据地分析原因;最后,迁移运用由具体事物联想到抽象意义这一联想方法,阅读有关描写梅、兰、竹、菊的散文,了解这些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解锁浮想联翩”和“升级浮想联翩”两个学习活动。子任务3转换事物视角,“妙想无边”。首先,自主阅读花之歌,结合“阅读提示”,与同学交流课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并寻找作者的表达密钥;其

10、次,对比阅读花之歌和杨柳与水莲,思考并交流两篇课文在内容和表达上的异同点;然后,总结联想或想象的第三条路径,即转换事物视角“奇思妙想”,最后,联结单元习作主题“变形记”,尝试运用转换事物视角的方法,大胆想象,进行文学创意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解锁奇思妙想”和“使用奇思妙想”两个学习活动。具体情形如下:图1:六上第一单元大单元主题框架四、基于学习任务,细化评价标准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既是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评价的主要情境,因此,本单元的评价情境分别是,结合自身经验“思绪万千”、联结阅读经验“浮想联翩”、转换事物视角“奇思妙想”。每个学习活动后的学习成果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思绪

11、万千”学习任务的学习成果是,第一,对大单元核心任务清楚明白,有主动参与学习任务的意愿;第二,学习草原时,能在充分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联想自己生活中与之类似的情形,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思,因此,评价标准应聚焦两点:一是学生是否对大单元核心任务清楚明白,是否有主动参与学习任务的意愿;二是学习完草原后,学生是否具备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体会作者情思的能力。“浮想联翩”学习任务的学习成果是,第一,阅读丁香结,学习由具体事物联想到象征意义的联想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二,阅读有关描写梅、兰、竹、菊的散文,迁移运用由具体事物联想到象征意义的联想方法,加深

12、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因此,评价标准应聚焦两点:一是学习完丁香结后,学生是否能借助由具体事物联想到象征意义的联想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学生是否能在自主阅读有关描写梅、兰、竹、菊的散文中,迁移运用由具体事物联想到象征意义的联想方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奇思妙想”学习任务的学习成果是,第一,阅读花之歌,学习作者从另一种事物的视角,展开想象,观察世界变化的表达方法;第二,完成单元习作变形记,迁移运用从另一种事物的视角,展开想象,观察世界变化的表达方法,因此,评价标准应聚焦两点:一是学生是否掌握了从另一种事物的视角,展开想象,观察世界变化的表达方法;二是学生在文学创意写作过程中,是否能发挥想象,把

13、重点部分内容写详细。具体评价体系设计如表1所示。表L“不同凡想分享会”评价体系构建评价主题价情境评价评价标准内容不同凡“想”分享会思绪万千L清楚明白单元任务,有主动参加的意愿。2.能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L我清楚单元任务,有主动参加的意愿。2.我能联系生活展开想象。1 .我基本清楚单元任务,有主动参加的意愿。2 .我基本能联系生活展开想象。1 .我在他人的帮助下能明白单元任务,有主动参加的意愿。2 .在他人的帮助下,我基本能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浮想联翩L能借助由具体事物联想到象征意义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2.能在自主阅读时,迁移运用由具体事物联想到象征意义的方法。1 .我能借助由具体事物联想到象

14、征意义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2 .我能在自主阅读时,迁移运用由具体事物联想到象征意义的方法。L我基本能借助由具体事物联想到象征意义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2.我基本能在自主阅读时,迁移运用由具体事物联想到象征意义的方法。1 .在他人帮助下,我基本能借助由具体事物联想到象征意义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2 .在他人的帮助下,我基本能在自主阅读时,迁移运用由具体事物联想到象征意义的方法。奇思妙想1 .能从另一种事物的视角,展开想象,观察世界的变化。2 .文学创意写作时,能发挥想象,把重要部分写详细。1 .我能从另一种事物的视角,展开想象,观察世界的变化。2 .文学创意写作时,我能发挥想象,把重要内容写详细。1 .我基本能从另一种事物的视角,展开想象,观察世界的变化。2 .文学创意写作时,我基本能发挥想象,把重要内容写具体。L在他人的帮助下,我基本能从另一种事物的视角,展开想象,观察世界的变化。2.在他人的帮助下,我基本上能在创意写作时,发挥想象,把重要内容写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