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郴州旅舍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208753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踏莎行郴州旅舍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踏莎行郴州旅舍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踏莎行郴州旅舍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踏莎行郴州旅舍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踏莎行郴州旅舍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踏莎行郴州旅舍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踏莎行郴州旅舍 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踏莎行郴州旅舍一、教学目标:1、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品味语言;2、探讨词中象征性景物的内涵;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探讨象征性景物的内涵;四、教学用时: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湖南的郴州有一座三绝碑,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三绝”,即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法。郴州知军邹恭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这就成了三绝碑。我们知道苏轼是文学界的泰斗,米芾是书法界的巨人,那么另一绝秦观的这首词绝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词坛的千古绝唱一一踏莎行。二、解题,正音“莎”读SUG音,词牌名,它是指一种莎草,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这个

2、词牌的本意是指“在草地上游玩”。三、走近词作者1、秦观,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共称为“苏门四学士”。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2、历代文人对秦观的评价宋苏轼:“有屈、宋之才。”宋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J宋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J3、秦观在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一诗中曾追叙祖先,自叙为将门之后:“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他年轻时向往杜牧的“强志盛气”,有一番建功立业的抱

3、负,希望来日能驰骋疆场,为收复失地效力。但是他后天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特别是中年以后不断升级的政治迫害促使他愈加淡薄功名,厌倦官场,更多地在风尘中寻求人生的乐趣,性格也愈趋于感伤脆弱,以致于秦观中年之后,有感于壮志难酬,慨然有归隐之意,因追慕汉代的马少游,改本字太虚为少游。4、写作背景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新旧两党争斗激烈,由政见的不合而发展为意气用事,甚至出于一己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接二连三的贬官,理想破灭,前途渺茫,万分哀怨,悲愤交

4、加,他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凄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唱之一。四、诵读这首词1、诵读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指导:1、找出韵脚2、注意重音3、把握悲苦的感情五、读懂这首词1、了解这首词的大意,借助注释理解词义。不懂的地方先同座位讨论。如还有不懂的提出来全班讨论。2、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形容词主要意象: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寻、闭、寄、传、砌3、展开想象,把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浓雾淡月俩朦胧楼台津渡互迷离极目远望,桃源仙境在哪里?孤寂客馆,料峭春寒怎

5、忍受?杜鹃哀啼鸣不停,斜阳无声渐西沉驿站寄来梅花鱼雁传送书信恨墙堆砌离愁别绪重重又叠叠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为何竟向潇湘水流去?五、鉴赏这首词(一)上阕赏析1、词上片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虚:楼台、津渡、桃源实:孤馆、杜鹃、斜阳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因情造景(借景抒情)“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得是眼前实景,还是意想之景?你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为下二句言词人闭居孤馆,那么只有在想象中才能看

6、得到“津渡”。而从时间上来看,这三句写的是雾濠濠的月夜,下二句时间又倒退到残阳如血的黄昏时刻。由此可见,这三句则是虚构之景了。尊失楼台、月迷淖渡,桃源金折元寻处。2、思考:雾、月、楼台、津渡、桃源分别象征什么?“雾”“月”本身的虚无缥缈,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楼台”一一高大,崇高。象征高远的理想。“津渡”一一是登船上路的码头。象征一个出路,一个出口。是实现人生理想的起点。“楼台”喻心中的理想与希望,“津渡”喻胸中的抱负与出路。“桃源”比喻心中乐土和理想追求。千古关情,异代同心,“桃源”是秦观苦苦追寻、久久探望的理想。3、“失”、“迷”二字好在哪里?使动用法,使失(迷),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

7、台、津渡的模糊,又烘托了作者凄迷、失落的情绪,同时为下句“桃源望断无寻处”作铺垫。4、“断”字作用如何?描摹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对前途渺茫的失望痛苦的心情。这里词人运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为情而设,意味深长。“楼台”,令人联想到的是一种巍峨美好的形象,而如今被漫天的雾吞噬了;“津渡”,可以使人产生指引道路、走出困境的联想,而如今朦胧夜色中迷失不见了;“桃源”,令人联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片乐土,而如今人间再也找不到了。开头三句,分别下了“失”、“迷”、“无”三个否定词,接连写出三种曾经存过或人们的想象中存过的事物的消失,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绝望悲

8、苦之情毕现。此三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对仗,象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亘茎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1、选择了哪些意象?作用如何?通过孤馆、杜鹃、斜阳等意象渲染环境的凄清。“杜鹃声”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春暮,另一是假借其声暗喻“不如归去”。这一意象暗含了归乡之情。“斜阳暮”不止是说一日之暮,还有春暮的意思,尤其是还有人生之暮的悲哀。“杜鹃声”、“斜阳暮”二意象表现了人生无限凄凉的况味。【杜鹃意象】子规、杜宇、布谷传说:据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等书记载,古时的蜀王望帝,是一个勤政爱民贤德的帝王。当时发了洪水,望帝无能为力,就派宰相治水,消除了灾祸。望

9、帝感到自己的品德才能不及宰相,于是主动禅让,隐居于山中。当望帝离开的时候,正值二月满山杜鹃悲鸣,声声啼血,蜀人听到杜鹃鸟的啼鸣,就想起了望帝。后世便说杜鹃鸟是望帝的魂魄所化,他在暮春的声声悲啼,仿佛是在说“不如归去”,似乎对那故国难以忘怀。(一)借杜鹃抒怀乡之情。(二)借杜鹃表送别之意。(三)借杜鹃以怀人。(四)借杜鹃以伤春。(五)用杜鹃抒写谪居的凄苦与幽怨。(六)喻人君或寄兴亡之事(七)征人未归之意:杜鹃啼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泪成。2、“孤”字的作用如何?既写出了旅馆的地处偏僻,更突出了词人贬谪客居他乡的孤独愁苦之状。3、王国维认为“闭”用得好,请简要分析。“闭”字含义丰富,门虽设但长关,词

10、人身处“孤馆”不与人来往,想要把引起他无限愁思的“春寒”“杜鹃声”“斜阳暮”阻挡在外。锁住了孤寂的心灵,却锁不住外界的侵扰,“闭”写出了孤馆内凝聚的冷寂气氛,衬托了作者郁闷的心境。a.包围驿馆被春寒包围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b.锁住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灵。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4、“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是如何从正面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的?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说“孤馆”则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而这座“孤馆”又紧

11、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穷的愁绪,让人弥觉其不可堪也。 “莫道不销魂,一失一迷一望断!孤馆春寒今又是,杜鹃斜阳正伤心J 沦落天涯,春寒料峭,独处客馆,往事纷纷,不寒而栗。 一个羁旅之身, 所居寂寞孤馆, 所感料峭春寒, 所听杜鹃啼血, 所见日暮残阳, 贬所凄清冷漠,词人愁云惨淡。 此情此景,少游只能以“可堪”道之。 王国维评价这两句词说:“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J上阕小结: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贬谪郴州所望茫茫和居所环境的寂寞凄冷,景中含情,

12、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二)下阕赏析驿野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1、“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驿寄梅花”,见于荆州记记载;“鱼传尺素”,是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诗意,意指书信往来。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旧之情。少游是贬谪之人,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实际上并不能给他带来丝毫慰藉,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别恨离愁而已。因此,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得越多,无数“梅花”和“尺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链接】试问为什么寄的是“梅花”呢?傲霜斗雪,希望词人能抗击风雨,千磨万击还坚劲2、诗人有何“恨”?a.亲友的寄赠,增加了

13、离恨;b.联想到事业和前程在无休止的党争漩涡中渐渐地被淹没,便无限怨恨。3、请简要分析“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砌”的用法,并试写出学过的此类用法的诗词。“砌”字有“堆叠”之意。写出书信仿佛变成砖石,层层垒积,成为“无重数”的恨墙,沉重坚实又无法消解,是词人内心最深沉的痛苦。“砌”字化虚为实,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形态,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理解】一、“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二、郴江本该在郴山,为什么要远远的流到潇湘去。三、“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

14、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四、生活的洪流,依着惯性,滚滚向前,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远方啊!“幸自”和“为谁”两个词,表现出那山山水水仿佛都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是借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是作者郁闷心情曲折委婉的发泄。郴江流向了潇湘,本是自然现象,而词人却说“幸自绕郴山”,这是他的主观愿望,就像词人自己,他本希望仕途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现实却是自己被贬郴州,理想迷失。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极大忧患挫伤苦难的人,才对天地之间的不平发出这样的诘问。下阕小结:

15、下片以抒情为主,化用典故,情中带景,写少游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词人最终无法穿越“雾失”“月迷”(三)总结:1、此词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满。词人善用对句写景抒情。上片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下片开头亦用对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然表现的都是朋友的信息和寄赠这同一内容,却能造成书信往来频频不断的气势,与“砌成此恨无重数”相照应。2、情感思想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心情。全词上片,描写,极力渲染一份的氛围;下片以为主,抒写了的心境。_3、情感总结:a.接二连三的迁谪偏远之恨b.沦落天涯的萧索孤寂之感c.游子的羁旅怀乡之思d.一个失意者的凄苦哀怨和对政治的不满e.前途莫测的彷徨之情此词以新颖细腻、委婉含蓄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特点环境中的特定心绪,抒发了内心不能直言的深曲幽微的贬徒之悲,寄托了深沉哀婉的身世之感,充分体现了作者身为北宋婉约派大家的卓越艺术才能。六、再次诵读这首词七、作业:背诵并能够默写这首词。附板书:踏莎行上阕:写景融情:寂寞清冷的环境。下阕:记叙注情:远谪的怨恨和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