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背诵.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09613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背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背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背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背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背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背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背诵.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古诗词,学习目标,1、熟记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十首古诗。2、理解名句中包含的哲理,活学活用。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集,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他的是现存五十多首,多以山林胜景为题材。这首诗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走近作者,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籁li: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响。钟磬qng,清晨,当我漫步

2、走进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 太阳照耀着高耸的山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 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万物此时皆寂静,只听见回荡于山林的钟磐声。,译文,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吗?,感悟诗意,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歌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诗歌赏析,这

3、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歌赏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

4、出于此句。,诗歌赏析,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中心:,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悦”和“空”两个词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是什么?品读这首诗,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古老、幽静、清寂,摒除俗念,不追名逐利,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悦,使怡然自得;空,使空;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排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送友人 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gu,ro,png,f,z,

5、题解:,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6.送友人 李白,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郭的北面,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面。我们即将在这里分别,你就要像蓬草一样孤身踏上万里行程。,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浮不定,落日缓缓而下,好似难舍的友情。你向我挥手,你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送友人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颔联切题,分手时的离情别绪。,作别处的山水,色彩明丽。,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颈联表意,情景交融。,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分析,尾联抒情。,抒发与友人难舍难分的情绪。,地点:,东城

6、,事情:,别,感情:,游子飘荡朋友留恋,比喻,送别朋友,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总结,1 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2 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3 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4 诗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5 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赠别之情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连续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

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卜算子 苏 轼,一、简介本词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

8、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二、反复品读,根据注释疏通词意,体会词的意境。弯弯的月儿悬挂在枝叶稀疏的梧桐树上,深夜,人群开始安静。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鸿般缥渺的身影。它突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心里有恨却无人知晓。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独自降落在荒冷的沙洲上。,三、品读鉴赏:,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9、?上阕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营造出萧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色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2.“独往来”“缥缈”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境?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4、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词人以比兴(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飘零失所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心境。,

10、5、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6、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这首词运用了象征(比兴)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卜算子咏梅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

11、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几度黜免,回乡闲居至死。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整体感知,卜算子,词牌,咏梅,词题,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朗读欣赏,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诵读全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站外面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开着,无人过问。,此句揭露了梅花的孤独与寂

12、寞,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早已清冷愁苦,却又遭受风雨的摧残。,“更著”暗示了风雨的冷酷无情,同时让“独自愁”更能突出了。,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说明梅花并非不知道春天的和熙温暖,而是不愿、不屑去争而已。,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任凭百花妒忌排斥。,高洁的梅花,不愿与庸俗的百花在春天里,争艳斗丽。,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使凋零了,被碾碎化作尘土。依然散发出缕缕清香。,梅花的结局归宿。,问题研讨,1.概括词上下片的大意。,上片写梅花的生存状况。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梅花盛开的地方冷清凄凉)的境况。也暗示诗人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梅花朴实

13、无华、与世无争,坚贞高洁,实则是诗人独力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2.词的上片有哪些意象?在课本上画出。,(驿站、断桥、黄昏、风雨),3.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为什么?,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4.词的上片表达“梅”怎样的品格?,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5.词的下片表达了梅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合作探究 1、词中的“梅”

14、、“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梅:,饱经忧患的词人。,群芳:,当权的投降派。,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列举在中学中你学过类似写法的作品。,托物言志,2.词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1.“梅”实际是他人格的化身。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征着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政治打击;2.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3.成泥作尘,香犹如故,正突现出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还是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3.词中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梅花的?作简要分析。,拟人。“寂寞”

15、,表现梅的寂寞开放,孑然一身、孤苦无依、无人陪护、无人理会、无人欣赏。梅花与诗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愁”,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在如此衰败肃杀、寒气袭人的暗淡黄昏,这枝独自开放的梅花怎能不愁情满怀。下片的“争”、“妒”大大超脱了草木无情的自然属性,完全赋予了人是思想情感,显示了不同人的不同的精神状态。写花写人,浑然一体,水到渠成、天衣无缝。而“苦”和“一任”更强化了品质的深度,增强了感人的力量,自然贴切,妙笔生花。,反衬(衬托)。“零落成泥碾作尘”极写梅花寂寞野处、黄昏独愁、风雨交侵、群芳嫉妒深重困境下的悲怆命运落地陨灭。同时也为下句作最鲜明的反衬和强有力的蓄势,将全词推向最高处

16、。“只有香如故”,是梅花的庄严宣告:我的形体虽然消失,但我的清香我的精神、我的品格、我的灵魂,丝毫未泯,依然如故。这宣言是梅花心中的最强音,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坚贞不屈、爱国不渝的崇高气节,咏物咏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以环境的险恶反衬品格的高洁。,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小结,这是一首咏物词。表面看,这首词歌咏的是梅花,实际上,它是通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作者以爱国获罪,在漫长的一生之中屡遭打击。但他矢志不移,始终坚持抗金报国的远大理想,表现出一种崇高民族气节。这首词就是诗人这一节操的形象化的反映。,课堂拓展:你还读过哪些咏梅的诗,喜欢哪一首或哪一句为什么?写出来并与同学们交流。,咏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以庭院为背景,衬托其丰姿,赞赏梅花不畏严寒,以梅拟雪,赞其高洁,喻其志趣品格,自我创设:,1、课后收集一些写梅花的诗词,进行交流并和这两首诗比较欣赏。2、你喜欢那种香草作为自己品格的象征?为什么?写一段文字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