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电气化系统概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11787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电气化系统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铁路电气化系统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铁路电气化系统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铁路电气化系统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铁路电气化系统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电气化系统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电气化系统概论.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速电气化铁道概论,第 1 部分 变电工程1列车负荷特点2牵引供电方式3.牵引供电设施的分布4牵引变电器接线和电源电压5牵引变电所二次侧设备选择6电力调度与综合自动化系统,第 2 部分 接触网工程1.弓网受流质量评价标准2.接触网悬挂方式3.接触线的选择4.接触网导线组成及张力组合5.导线高度与结构高度6.定位器设计思路7.锚段关节形式8.线岔形式9.接触网支柱基础10.接触网接地方式11.电分相设计12.施工误差13.架线工艺,第 1 部分 变电工程,1列车负荷特点,负荷大 高速列车单车电流可达6001000A,而普速列车电流一般不大于300A 速度高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速度一般在250km/

2、h以上密度大 客运专线列车追踪间隔一般为34分钟功率因数高 采用交直交动车组,功率因数在0.95以上,2牵引供电方式,东海道、东北、上越、山阳、北陆、盛冈-秋田、盛岗八户等所有新干线总长2154km,全部采用AT供电方式,运营速度为260300km/h,日本,东南线(426km,270km/h)为AT与直供混合供电方式,而大西洋线、北方线、地中海线总长918km,全部采用AT供电方式,运营速度为300350km/h,法国,德国,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维尔茨堡、汉诺威柏林、法兰克福科隆、纽伦堡英格尔斯塔特等所有高速线路全长880km,均采用直接供电方式,运营速度为250330km/h,(1)国外

3、情况,2牵引供电方式,汉城釜山全长412km,采用AT供电方式,运营速度为300km/h,韩国,马德里塞维利亚(471km,250km/h)采用直接供电方式,马德里巴塞罗那(730km,350km/h)采用AT供电方式,西班牙,都灵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620km,300km/h)采用AT供电方式,意大利,另外,中国台湾的台北高雄高速铁路也采用AT供电方式,2牵引供电方式,50Hz/60Hz、25kV牵引供电方式(300350km/h),2牵引供电方式,与直接供电方式相比,AT供电方式具有如下优势:具有更大的供电潜力,特别是越区供电能力变电所间距大,可节省电力系统供电线路的投资减少接触网电分

4、相数量,改善列车运行环境和延长车上设备使用寿命 减少对通信线的干扰,降低通信线路迁改费用减少电能损失,降低运营成本 鉴于以上优势,客运专线电气化一般采用AT供电方式,(2)AT供电方式的优越性,3牵引供电设施的分布,(1)牵引变电所间距 尽管采用了AT供电方式,因客运专线列车密度大,单车功率大,AT牵引变电所的间距比普速小,一般为5060km(2)AT所间距 基于牵引变电所的间距,一般每个供电臂内仅设置一处自藕变压器所,位于供电臂的中部,亦即AT所间距为1215km。,4牵引变压器接线和电源电压,对于AT供电方式面言,目前国内外采用的主变压器接线有对顶三角接线、变形伍德桥接线、斯考特接线、V型

5、接线和单相接线等几种,其中单相接线造成的负序影响最大,其余几种接线均可减少负序影响;但从减少接触网电分相数量角度出发,宜采用单相接线,以避免在牵引变电所处设电分相;为了在采用单相接线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电力系统的负序影响,应尽量避免采用110kV电源供电,力争220kV供电;采用220kV电源电压,系统短路容量远大于110kV,允许承受负序能力也大大增强;同时220kV供电增加了对牵引供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并节省了电力系统增容改造的投资。,5牵引变电所二次侧设备选择,牵引变电所二次侧设备可采用传统的户外开关设备或户内开关设备(即开关柜);目前我国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馈线侧除了哈大线采用了间隔护板

6、式简易空气开关柜以外,其他各线的设备还停留在高压室网栅间隔式分散布置的方式;在我国,电力部门和城交领域在35kV已广泛采用空气绝缘和六氟化硫绝缘开关柜,即所为AIS和GIS,特别是GIS由于其体积小,可靠性高,维护工作量小,大大节省变电所占地面积、房屋面积和电缆等优点已成为35kV配电设备的发展方向;电气化铁路二次侧开关设备采用GIS也是大趋势。,5牵引变电所二次侧设备选择,与传统的户外型设备相比,227.5kV GIS开关柜主要特点如下:1)集成化程度高,并使设备供货渠道得到有效控制,避 免了安装的分散性,使设备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2)使用寿命长,可操作30000次,10000次内无维护;

7、3)大大节省场地面积和房屋面积;4)施工简易化;5)为全所无人值班和自动装置等措施的有效实施了良好的设备基础;6)节省了大量的控制电缆。,第 2 部分 接触网工程,1弓网受流质量评价标准,欧洲关于弓网受流质量的评价标准,2接触网悬挂方式,时速300km/h以上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方式,2接触网悬挂方式,接触网的三种悬挂方式(复链、弹链、简链)在国外高速客运专线中均有采用;理论上讲,复链型悬挂的性能最为优越,也最适合于高速运行,但其结构太复杂,施工及运营维护不方便;弹性链形悬挂能满足高速弓网受流质量要求,但接触线动态抬升量大,容易产生疲劳,且弹性吊索安装、调整工作量大;简单链型悬挂也能够满足高速弓

8、网受流要求,国内具有丰富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经验,但静态弹性不均匀度较大,动态接触力标准偏差较弹链和复链大。,3接触线的选择,时速300km/h及以上接触线的应用情况,3接触线的选择,从国外高速客运专线接触线的使用情况来看,主要以铜锡和铜镁合金线为主。铜锡和铜镁线均能满足高速铁路高抗拉强度的要求,在导电性方面,0.2%含量的上述合金线有80%左右的导电率,而0.5%含量的上述合金线则只有60%左右的导电率,且硬度较高,对施工要求也较高。,4接触网导线组成及张力组合,高速客运专线牵引网需要的载流量较大(一般为8001200A),要求接触线及承力索截面较大。承力索一般采用120mm2的镁铜合金绞线,

9、接触线一般采用150mm2的铜锡或铜镁合金线。当接触线和承力索总的载流截面不能满足牵引网载流量要求时,还需设置加强线(一般在第一AT段内);为了确保良好的弓网受流质量,动车组的运行速度宜在接触线的波动传播速度0.7倍以下。,根据国外经验,对于最高运行速度为350km/h的客运专线,承力索及接触线的张力应分别不小于20kN和25kN。即:THJ120+CuSn150/CuMg150(20kN+25kN),5导线高度及结构高度,在满足建筑限界的情况下,接触线的悬挂高度应尽量低,以减小空气动力对弓网受流质量的影响。国外高速铁路接触线高度如下:日本:5000mm法国:5080mm德国:5300mm 我

10、国客运专线车辆建筑限界高度为4800mm,综合考虑绝缘距离、导线弛度、施工误差等因素,客运专线接触线悬挂点高度定为5300mm,最低点高度为5150mm。,5导线高度及结构高度,结构高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允许的最短吊弦长度。对于两端都有吊弦线夹的整体式吊弦来说,吊弦长度越短,其呈现的刚度越大,对弓网受流越不利。根据国外经验,对于高速而言,最短吊弦长度不宜小于800mm,与之对应的接触网结构高度不宜小于1400mm。国外高速铁路接触网结构高度如下:法国:1400mm(简链)德国:1600mm或1800mm(弹链)日本:950mm(简链)或1500mm(复链),6定位装置,欧标EN50119规定:当定

11、位器不带限位功能时,其自由抬升空间至少应为接触线实际抬升量或模拟抬升量的2倍;当带限位功能时,定位器自由抬升空间至少应为接触线实际抬升量或模拟抬升量的1.5倍;欧标prEN50367规定: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的上抬量为接触线实际抬升量或模拟抬升量的2倍。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的左右摆动量与线路、轨道、机车等的性能有关,实测值较难确定,一般根据运营经验取值为250300mm;法国采用的弯形定位器不带限位,允许最大抬升量为400mm;德国采用带限位的直形定位器,限位抬升量为150180mm。,6定位装置,法国地中海线(不限位定位器),6定位装置,西班牙马德里巴塞罗那线(限位定位器),7锚段关节形式,国外高速

12、接触网锚段关节形式较多,三跨、四跨、五跨均有应用实例。日本和法国一般采用四跨关节形式;德国汉诺威维尔茨堡(Re250)、曼海姆斯图加特(Re250)、柏林汉诺威(Re330)三条高速铁路均采用五跨关节形式,法兰克福科隆(SICAT-H1.0)高速铁路则采用三跨(非绝缘)和五跨(绝缘)关节形式;西班牙马德里巴塞罗那(EAC-350)和意大利罗马那不勒斯高速铁路均采用四跨关节形式。,三跨非绝缘,四跨非绝缘,五跨非绝缘,7锚段关节形式,三跨和五跨关节在跨距中部过渡,跨中两支接触线相对于悬挂点高出约40mm;四跨关节则在定位点过渡,两支悬挂在中心柱外侧第一吊弦之间形成一等高过渡段,非支从第一吊弦点开始

13、抬升,中心柱定位器一般按不受力设计;各国的运营经验表明,只要锚段关节安装调整得当,无论三跨、四跨、五跨,均可取得满意的受流效果。相对而言,四跨关节的安装调整较为容易,且安全性较好。,三跨绝缘,四跨绝缘,五跨绝缘,8线岔形式,高速接触网线岔可分为交叉和无交叉两大类,其中无交叉线岔又可分为两支无交叉和三支无交叉(锚段关节式)两种形式。,A、C为悬挂点,B为交叉点,悬挂A点一般位于线间距0400mm范围之内,交叉点B位于线间距400700mm范围之内。在悬挂点A处,正线接触线拉出值为300400mm,并按正常接触线高度设计,侧线接触线拉出值一般为400550mm,并抬高约150mm,使得A点处侧线接

14、触线位于受电弓的动态包络线以外。在悬挂点C处,正线接触线按正常高度设计,侧线接触线比正线高30mm。,高速用交叉线岔原理,8线岔形式,在交叉点B处,为了减小接触网的硬点影响,正线接触线相对于正常高度抬高10mm(通过吊弦实现),侧线接触线相对于正线抬高20mm,与悬挂点C处高度一致。侧线在AB段按抛物线抬高,在BC段靠近线岔处(线间距500mm600mm处)设有一交叉吊弦(正线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于侧线承力索上,侧线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于正线承力索上),意在使始触区附近两支接触线在动态作用下能够同步抬升。,8线岔形式,优缺点:由于限制管的存在,当列车高速通过正线时,由于接触线抬升量较大,受电弓必然

15、要接触两支接触线,在交叉点附近形成相对硬点是难免的,弓网间将产生较大的冲击,从而加剧线岔处接触线的局部磨耗,另外还存在钻弓、打弓的危险。另外,线岔处正线接触线的高度要求非常严格(比正常高度高出10mm),施工精度实难保证;当道岔号码较大时,限制管的长度将变得很长,否则两支接触线无法自由伸缩。相对于两支无交叉线岔而言,如果侧线行车速度不高,则其侧线行车较为有利,因为受电弓的转换过渡较为平缓;但如果侧线行车速度也较高,仍然存在正线行车的上述不利因素。,8线岔形式,A、C为悬挂点,B为侧线支接触线始抬点,悬挂点A一般位于线间距500600mm处,侧线支接触线始抬点B一般为悬挂点A右侧第3吊弦处。悬挂

16、点A处,正线接触线拉出值为350400mm,并按正常接触线高度设计,侧线接触线相对于正线线路中心的拉出值一般为9501000mm,并抬高90130mm(视道岔号码大小而定),使得A点处侧线接触线位于正线上运行的受电弓正常动态抬升量(该值可通过弓网模拟确定)以外。BC段正线、侧线接触线一般按等高设计,侧线接触线自B点开始按抛物线抬高,至悬挂点A处时抬高90130mm,正线在AC段始终按正常高度设计。,两支无交叉线岔原理,8线岔形式,当正线高速行车时,侧线接触线始终位于受电弓正常动态抬升量以外,受电弓只与正线接触线接触,而不与站线发生任何关系,因此正线行车具有绝对的安全性。当列车由侧线驶入正线时,

17、在B点以前受电弓只与侧线接触线接触,通过B点以后大约在AB段的中部附近位置,受电弓在与侧线接触线接触的同时,其一侧的倒角将开始触及正线接触线,并随着列车的前行,受电弓滑板将脱离侧线接触线而转入正线接触线取流,直至完全驶入正线。当列车由正线驶入侧线时,在A点以前受电弓均从正线接触线取流,当受电弓到达AB段的中部附近位置时,受电弓滑板将脱离正线接触线,在其静压力作用下与抬高的侧线接触线相接触(此处侧线接触线抬高值宜控制在50mm左右),进而转入从侧线接触线取流。,8线岔形式,优缺点:优点是可以保证正线高速行车的安全,缺点是侧线行车时受电弓的转换过渡不是很平缓,也就是说侧线允许通过速度不能太高,一般

18、不宜超过80km/h,否则弓网间将产生较大的冲击。该种线岔形式适合于与正线相连的车站到发线道岔。,8线岔形式,三支无交叉线岔原理,渡线电分段采用了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形式(关节3),以避免采用分段绝缘器产生的硬点影响。关节1和关节5为四跨非绝缘锚段关节,关节2和关节4为五跨非绝缘锚段关节(相邻两支悬挂各形成一个锚段关节)。悬挂1为正线接触悬挂,悬挂2为导向支接触悬挂(相对于另一正线而言又为侧线支接触悬挂),悬挂3为侧线支接触悬挂(相对于另一正线而言又为导向支接触悬挂),从B柱到C柱的区域为正线和侧线之间的转换区域(五跨关节的中心跨)。上图的布置形式基于侧线(或渡线)有电分段要求,如果侧线无电分段要

19、求,导向支接触悬挂2可在经过C柱并在D柱过渡后下锚。,8线岔形式,当列车在正线上运行时,受电弓不与侧线支接触线接触,但在关节1和关节2处与导向支接触线存在转换过渡关系;当列车由正线驶入侧线时,受电弓首先在关节1处由正线接触线过渡到导向支接触线,然后在关节2处(B柱到C柱之间)由导向支接触线过渡到侧线支接触线,经过C柱以后完全驶离道岔进入侧线运行;当列车由侧线驶入正线时,受电弓首先在关节2处(C柱到B柱之间)由侧线支接触线过渡到导向支接触线,经过A柱以后在关节1处再由导向支接触线过渡到正线接触线,进而完全转入正线运行。总之,对于锚段关节式线岔,无论正线行车还是侧线行车,非支接触线始终处于受电弓的

20、动态包络线以外,且受电弓在工作支与非工作支之间的转换过渡非常平缓,因此其安全性好,且允许侧线行车速度较高(可达160km/h以上,与道岔本身允许通过速度有关)。,8线岔形式,结论与建议 基于三种线岔形式的原理及其优缺点,对于高速客运专线,为了保证良好的弓网受流质量和确保正线接触线的使用寿命,应避免采用交叉布置形式,而采用无交叉布置形式。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较高(80km/h以上),应采用锚段关节式线岔形式;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不高(80km/h以下),应优先采用锚段关节式线岔形式,困难时可采用两支无交叉线岔形式。,10接触网接地方式,对于列车密度高、客流量大的客运专线,旅客的安全至关重要的,接

21、地系统必须满足相关的安全标准。高速列车负荷电流、故障短路电流均比既有铁路大,因此地网中钢轨电位也大大增高,采用传统的接地方式不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根据国外经验,宜采用综合接地方式。综合接地可以简化网上结构,直接接地,可靠性高,并有效降低钢轨电位,同时可避免沿线的各设备相互干扰和故障,提高整体可靠性。,10接触网接地方式,综合接地方式,11电分相设计,客运专线动车组有两种编组模式:短编组:8辆编组,单受电弓运行 长编组:16辆编组,双受电弓运行 接触网电分相的设置应满足本线所有动车组的运行模式。双弓运行时,两弓高压部分之间一般无母线连接,低压控制部分具有连锁关系,即两断路器同时开断和闭合。两弓间

22、的距离应大于电分相中性段的长度D2或小于无电区的长度D1,以防止两受电弓将不同相位的接触网短接。,短分相方案,长分相方案,12施工误差标准,德国接触线悬挂点高度:30 mm两个相邻悬挂点之间接触线高度:20mm两个吊弦之间接触线高度:10 mm接触线拉出值:30 mm结构高度:隧外150 mm,隧内100 mm弹性吊索张力:10%运营中接触线、承力索张力:5%法国接触线悬挂点高度:+20/-0 mm两个相邻悬挂点之间接触线高度:10mm接触线拉出值:10mm悬挂点处承力索和接触线垂直度:10mm整体吊弦制作长度:1.5mm整体吊弦顺线路安装位置:50mm跨距长度(无须重新计算时):250mm定位器旋转中心与定位点接触线高差:10mm,13架线工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