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624工作室.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27754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公园624工作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森林公园624工作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森林公园624工作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森林公园624工作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森林公园624工作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公园624工作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公园624工作室.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森林公园规划,制作:624工作室,一、关于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的构成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森林旅游资源是指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他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陪衬的一定森林旅游环境中,具有游览价值与旅游功能,并能吸引旅游者的自然与社会、有形与无形的一切因素。包含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2、景观资源是指在森林公园范围内,可构成景观并具有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的一切资源。内含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3、景区是指为便于森林旅游管理和组织游览,根据风景特点与分布状况及使用功能而区划的地域空间。4、景点是指在一定空间按照美学观点构成主题鲜明而完整的画面。可以是能够吸引游人的独立景物,也可以是由多个景观要素组

2、成的综合体。,二、森林公园规划的程序,从实际工作的步骤来看,森林公园规划工作分为资源调查分析、编制可行性研究文件、总体规划、方案决策、管理实施规划编制五个阶段。,1.资源调查分析(1)基本情况调查1)自然地理森林公园的位置、面积、所属山系、水系及地貌范围;地质形成期及年代;区域内特殊地貌及生成原因;古地貌遗址;山体类型;平均坡度;最陡缓坡度等。2)社会经济。当地社会经济简况(人口、经营业主、人均收人等);森林公园(林场)经营状况(组织机构、人员结构、固定资产与林木资产、经营内容、年产值、利润等);旅游概况(已开放的景区、景点、旅游项目、人次、时间、季节、消费水平等)。,3)旅游气候资源。温度、

3、光照、湿度、降水、风、特殊天气气候现象。4)植被资源。植被(种类、区系特点、垂直分布、森林植被类型和分布特点);观赏植物(种类、范围、观赏季节及观赏特性);古树名木。5)野生动物资源。动物种类、栖息环境、活动规律等。6)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质量。7)旅游基础设施。交通(外部交通条件、内部交通条件);通信(种类、拥有量、便捷程度);供电;给排水;旅游接待设施(现有床位数、利用率、档次、服务人员素质、餐饮条件等)。,8)旅游市场。调查森林公园300km半径内的人口、收入、旅游开支;调查各节假日游客的人数、组成、居住时间及消费水平;调查较长时间在本区内休疗养、度假的人数及其居住时间和消费水

4、平;调查宗教朝拜的时间、人数、消费水平;调查国外游客的情况及发展可能性。9)障碍因素。多发性气候灾害(暴雨、山洪、冰雹、强风、沙暴等);突发性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其他(传染病、不利于森林旅游的地方风俗等)。,(2)一般林业调查1)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可利用现有的二类调查数据,若二类调查年代已久,可结合景观资源调查,进行森林资源调查。2)林特、林副产品资源调查。(3)景观资源调查1)森林景观。调查森林景观特征、规模,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林分、观赏特征及季节。2)地貌景观。悬崖,奇峰,怪石,陡壁,雪山,溶洞等。3)水文景观。海,湖泊,河流,瀑布,溪流,泉水等。4)天象景观。云海,日

5、出,日落,雾,雾凇。雪凇,佛光等。5)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民间传说,宗教文化,革命圣地,民俗风情等。,2.编制可行性研究文件 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要求,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文件由可行性研究报告、图面材料和附件三部分组成。(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1)项目背景。项目由来和立项依据;建设森林公园的必要性、建设性指导思想。2)建设条件论证。景观资源条件;旅游市场条件;自然环境条件;服务设施条件;基础设施条件。3)方案规划设想。森林公园的性质与范围;功能分区;景区、景点建设;环境容量;保护工程;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顺序与目标。,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依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5)项目

6、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结论。(2)图面材料。森林公园现状图;森林公园功能分区及景区景点分布图;森林公园区域环境位置图。(3)附件。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名录;森林公园自然、人文景观照片及综述;有关声像资料;有关技术经济论证资料。,3.总体规划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以已经评议审批过的可行性研究文件为依据,其编制说明书及图纸因各森林公园的范围、等级、现状基础、服务对象、游人规模、开发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4.方案决策阶段 此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政府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各项专业规划方案进行专业评议,对总体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议,并做出技术鉴定报告,经修改后的总体规划文件再报有关部门审批、

7、定案。,5.管理实施规划编制阶段 此阶段是森林公园建设及管理的规划,包括管理体制的调整和设置的建设以及人才规划,制定森林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及执行细则,旅游经营方式及导游组织方案的实施,各项建设的投资落实及设计方案制定,实施规划的具体步骤、计划及措施,经营管理体制及措施的建议规划。,三、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游览、生产、服务及生活等诸多方面之间的关系。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充分合理地利用地域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森林公园的多种功能需求,使各功能区之间互相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功能分区 根据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及森林公园

8、的地域特点、发展需要,可因地制宜地进行功能分区,分为三类大区、共十类小区。(1)森林旅游区1)游览区。为游客进行游览观光、森林游憩的区域,是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域。2)游乐区。对于距城市50km之内的近郊森林公园,为弥补景观不足,吸引游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建设大型游乐及体育活动项目时,应单独划分区域。3)狩猎区。为狩猎场建设用地。4)野营区。为开展野营、露宿、野炊等活动用地。5)休、疗养区。主要供游客较长时间的休憩疗养、增进身心健康之用地。,6)接待服务区。用于相对集中地建设宾馆、饭店、购物、娱乐、医疗等接待服务项目及其配套设施。7)生态保护区。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公园生态环境为主要功

9、能的区域。(2)生产经营区。从事木材生产、林副产品等非森林旅游业的各种林业生产区域。(3)管理生活区。包括行政管理区、居民生活区。,2.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的确定,其根本目的在于确定森林公园的合理游憩承载力,即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某一森林公园的最佳环境容量。确定环境容量既能对风景资源提供最佳保护,又能使尽量多的游人得到最大满足。因此,确定最佳环境容量时,必须综合比较生态环境容量、景观环境容量、社会经济环境容量及影响容量的诸多因素。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1995),森林公园环境容量的测算可采用面积法、卡口法、游路法三种。应根据森林公园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或综合运用,具体

10、做法参照前面介绍。,3.游客规模 总体规划前,应对可行性研究提出的游客规模进行核实。根据森林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景观吸引能力、公园改善后的旅游条件及客源市场需求程度,按年度分别预测国际与国内游客规模。已开展森林旅游的森林公园游客规模,可在充分分析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游人增长速度变化规律进行推算;未开展旅游的新建公园可参照条件类似的森林公园及风景区游客规模变化规律推算,也可依据与游客规模紧密相关的诸因素发展变化趋势预测公园的游客规模。,四、森林公园专项规划,1.森林公园景观系统规划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用地多为自然的山峰、山谷、林地、水面,是在一定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采用

11、特殊的营林措施和园林艺术手法,突出优美的森林景观和自然景观。因此,在进行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时,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林木植被资源,对现有林木进行合理地改造和艺术加工,使原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适应森林游憩的需求,突出其森林景观。如果忽视这点,在森林公园中大兴土木,加入过多的人工因素,则会使森林公园丧失其自然、野趣的特征与优势。在森林公园景观系统规划中,应注意林道及林缘、林中空地、林分季相和透景线、眺望点等几个方面的规划设计。,2.森林公园游览系统规划 在森林公园内组织开展的各种游憩活动项目应与城市公园有所不同,应结合森林公园的基本景观特点开展森林野营、野餐、森林浴等在城市公园中无法开展的项目

12、,满足城镇居民向往自然的游憩需求。依据森林公园中游憩活动项目的不同可分为:典型性森林游憩项目,如森林野营、野餐、森林浴、林中骑马、徒步野游、自然采集、绿色夏令营、自然科普教育、钓鱼、野生动物观赏、森林风景欣赏等;一般性森林游憩项目,如划船、游泳、自行车越野、爬山、儿童游戏、安静休息等。,开展各种森林游憩活动对森林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不适当的建设项目、不合理的游人密度会对森林游憩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游览系统规划中必须预测出各项游憩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从而在规划中采用相应的方法,在经营管理上制定不同的措施。,3.森林公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森林公园除与主要客源地建立便捷的外部交通联

13、系外,其内部道路交通必须满足森林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以及森林公园职工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在森林公园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中,应注意游览道路的选线、走向和引导作用,根据游客的游兴规律,组织游览程序,形成起、承、转、合的序列布局。应结合森林公园的具体环境特点,开发独具情调和特色的交通工具。森林公园内应尽量避免有地方交通公路通过。必须通过时,应在公路两侧设置30-50m宽的防护林带。面积大的森林公园应设有汽车道、自行车道、骑马道及游步道,按其使用性质可将森林公园内的道路分为主干道、次路、游步道三种。一般道路应占全园面积的20/03%,在游人活动密集区可占50%lO%o.,(1)主干道。是森林

14、公园与国家或地方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其宽度为57m,纵坡不得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m.(2)次路。是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区、景区的道路。宽度为35m,纵坡不得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m.(3)游步道。是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宽度为13m,纵坡宜小于18%.,惠山森林公园,4.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系统规划 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系统主要包括餐饮、住宿、购物、医疗、导游标志等。休憩、服务性建筑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等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统一协调。建筑高度应服从景观需要,一般以不越过林木高度为宜,休憩

15、服务性建筑用地不应超过森林公园陆地面积的2%.宾馆、饭店,休、疗养院,游乐场等大型永久性建筑,必须建立在游览观光区的外围地带,不得破坏、影响景观。(1)餐饮。餐饮建筑设计应符合JCJ64-1989饮食建筑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2)住宿。应根据旅客规模及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合理确定旅游床位数。旅游床位建设标准宜符合下列要求:高档2830平方米/床;低档812平方米/床。森林公园中的住宿设施,除建设永久性的宾馆、饭店外,应注重开发森林野营、帐篷等临时性住宿设施,做到永久性与季节性相结合,突出森林游憩的特色。(3)购物。购物建筑应以临时性、季节性为主,其建筑风格、体量、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应积极

16、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4)医疗。森林公园中应按景区建立医疗保健设施,以便对游客中的伤病人员及时救护。医疗保健建筑应与环境协调统一。(5)导游标志。森林公园的境界、景区、景点、出人口等地应设置明显的导游标志。导游标志的色彩、形式应根据设置地点的环境、提示内容进行设计。,易门龙泉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云湖森林公园,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5.森林公园保护工程规划(1)森林公园火灾的防护。开展森林游憩活动,对森林植被最大的潜在威胁是森林火灾,游人吸烟和野炊所引起的森林火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森林火灾会毁灭森林内的动、植物,火灾后的木灰有时会冲入河流使大批鱼群死亡,森林火灾还会使游憩设施受

17、损、游客受到伤害。森林公园火灾的防护措施及方法有:1)在规划设计时,对于森林火灾发生可能性大的游憩项目,如野营、野炊等,应尽可能选择在林火危险度小的区域。林火危险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林木组成及特性、郁闭度、林龄、地形、海拔、气候条件等因素。,2)对于野营、野餐等活动应有指定地点并相对集中,避免游人任意点火而对森林造成危害。同时,对野营、野餐活动的季节应进行控制,避免在最易引起火灾的千旱季节进行。3)在野营区、野餐区和游人密集的地区,应开设防火线或营建防火林带。防火线的宽度不应小于树高1.5倍。但从森林公园的景观要求来看,营建防火林带更为理想。防火带应设在山脊或在野营地、野餐地的道路周围。林分以多

18、层紧密结构为好,防火林带应与当地防火季的主导风向垂直。4)森林公园中的防火林带应尽量与园路结合,可以保护主要游览区不受邻近区域火灾的影响。同时,方便的道路系统也为迅速扑灭林火提供保障。,5)在森林公园规划和建设中,应建立相应的救火设施和系统。除建立防火林带、道路系统外,还应增设防火通信设施,加强防火、救火组织和消防器材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游人和职工的管理教育,加强防火宣传,严格措施,防患于未然。(2)森林公园病虫害防护。防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给游人一个优美的森林环境是森林公园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方法如下。1)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营造针阔混交林是

19、保持生态平衡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基本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实现抗病育种。,2)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根据不同的森林类型、生态结构状况,适时地采用营林措施。及时修枝,抚育,间伐,林地施肥,招引益鸟、益兽等,可长期保持森林的最佳环境生态。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防治害虫,通过一系列生物控制手段,打破原来害虫与天敌之间形成的数量平衡关系,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相对平衡。4)物理、化学防治。物理方法主要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而化学防治只是急救手段。近几年来,高效、低毒、残效期长、内吸性和渗透性强的杀菌剂、烟剂、油剂及超低量喷雾防治技术有所进步。,6.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系统规划 森林公园内的水、电、通信、燃气等布置,

20、不得破坏、影响景观,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电气、上下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应设在隐蔽的地带。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工程应尽量与附近城镇联网,如经论证确有困难,可部分联网或自成体系,并为今后联网创造条件。,(1)给、排水。森林公园给水工程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造景用水和消防用水。给水方式可采用集中管网给水,也可利用管线自流引水,或采用机井给水。给水水源可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源水质要求良好,应符合GB5749-200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源地应位于居住区和污染源的上游。排水工程必须满足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排水方式一般可采用明渠排放,有条件的应采用暗管渠排放。生产、

21、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体或洼地。给、排水工程设计包括确定水源,确定给、排水方式,布设给、排水管网等。,(2)供电。森林公园的供电工程,应根据电源条件、用电负荷、供电方式,本着节约能源、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维护方便。供电电源应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现有电源,在无法利用现有电源时,可考虑利用水利或风力自备电源。供电线路铺设一般不用架空线路,必须采用时尽量沿路布设,避开中心景区和主要景点。供电工程设计内容包括用电负荷计算、供电等级、电源、供电方式确定、变(配)电所设置、供电线路布设等。,(3)供热。森林公园的供热工程,应贯彻节约保护环境、节省投资、经济合理的原则。热源选择应首先考虑利用余热,供热方式以区域集中供热为主。集中供热产生的废渣、废水、烟尘应按“三废”排放标准进行处理和排放。供热工程设计为热负荷计算、供热方案确定、锅炉房主要参数确定等。,(4)通信。通信包括电信和邮政两部分。森林公园的通信工程应根据其经营布局、用户量、开发建设和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统筹规划,组成完整的通信网络。电信工程应以有线为主,有线与无线相结合。邮政网点的规划应方便职工生活,满足游客要求,便于邮递传送。通信工程设计内容包括方案选定、通信方式确定、线路选定、设施设备选型等。,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