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及其建设.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29006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9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及其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生态文明及其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生态文明及其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生态文明及其建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生态文明及其建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及其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及其建设.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演讲人:XXX,管理资源吧(),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一、文明与文明的演进二、生态文明 三、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能途径,一、文明与文明的演进(一)文明及其内涵(二)文明的演进(三)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文明的扩张、文明的冲突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教文明古圾及文明、现代西方文明野蛮与文明举止的文明、生活方式的文明,(一)文明及其内涵,1、感受:(1)在不同的语境里,“文明”的含义是不同的。(2)文明既是一种人的活动状态或结果,又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3)不同的文明之间既又相互对峙又有相互联系,在互动中或兴或衰(4)在一个文明体系里,文明是一种

2、结构,各要素间在协调中互动演进,2、文明的内涵界定“文明”:人类进步的状态。(1)人类的活动及其结果(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总和)(2)由原始人性(动物性,美好与野蛮并存)向美好人性(抑野扬善: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使人类生活更美好)演进,(3)文明的结构:A、文明的内核:人的观念的集合,尤其是价值观。B、文明的外显形态:人的行为方式:关于学习、关于生产、关于消费、关于家庭人活动的物化结果:政治体制、制度、市场形态、住宅建筑、城市发展,(4)一个健康文明体的判断标准:A、主体(主流)观念的进步水平B、文明体:人群所持观念的清晰、稳定和普遍程度C、观念与外化形态的一致性,(二)文明的演进

3、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人类社会的文明史:1、原始文明2、农业文明3、工业文明 4、生态文明,1、原始文明:(1)人的诞生会制造、会使用工具;(“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区分开”反杜林论)(2)经历的年代:共300万年;,(3)主体观念:A、自然中心主义:无法理解自然现象,导致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的造化,出现灵论、巫术、图腾崇拜等;B、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不清晰的;,(4)实际的关系:A、顺从关系:人如同其他动物是自然中的一部分,采集野果、捕鱼、狩猎等,以树叶为衣,以溶洞为居,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资料。B、微弱的征服关系:出现了原始的、零星的耕作行为,但十分粗放,只有

4、种和收两个环节,只取不给,土壤营养平衡完全靠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总关系:原始农业的出现,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第一次分离,人与自然成了轻微的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但总体上说,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是一种原始的绿色文明。,2、农业文明:(1)标志: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定居;乡村式的居住方式;灌溉;人文文化(农耕文化、人伦文化、人事文化);智慧创造得到了强化。(2)经历的年代:1万年。(3)主体观念:亚人类中心主义:从自然中心主义向人类中心主义的摇摆。,(4)与自然的关系:A、轻、中度的掠夺与被掠夺关系:大量的烧山、砍伐森林,用于耕作,城建(森林与含水);B、顺从关系:靠天吃饭,c、与自然科学结合关系:早

5、在数千年前的农耕时代,我国的有机农业就包含了生态合理性的初步思想。积极倡导:精耕细作;充分用地,积极养地,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因地制宜,农牧结合,多种经营;保护自然资源,注意生态平衡,反对“竭泽而渔”,“樊数而田”;综合防治病虫害;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等,总体的关系:仍属于绿色文明,与自然基本是和谐的。,3、工业文明:(1)标志:蒸汽机的出现。(2)经历年代:300年(3)主体观念:一切为了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人服务。,(4)与自然的关系:化石能源的超速消耗,导致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导致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生物技术的不当应用,导致科学伦理、生物入侵等问题人口爆炸

6、,导致更多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军事科学的发展,导致人类生存安全问题,总体关系:人类掌握了强有力的现代工具与技术后,与自然的又一次更大的分离。人类在很多地方超脱了对大自然的依附,成了大自然的主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三)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宏观: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中观:通过工业污染和危害取得的“利”,花费几倍、几十倍代价都难以弥补过来。得不偿失。微观:污染等会通过食物链等影响人类健康。,1、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人类不能无限地索取和肆意地破坏自然。人既不是自然神的奴隶,也不是征服自然和驾驭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伙伴,是自然界平等的一个成员。人必须和自然和谐

7、协调共同发展。否则人类也将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最后毁灭人类自身。,2、科学技术与自然关系的反思:科学的双重性科学的伦理性科学是强大的,但不是万能的。,3、社会发展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为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但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同时更加需要保护自然、改善自然。再生资源、再生能源;人工绿化。,4、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思国际生态观5、当代人与后代人关系的反思,二、生态文明(一)生态文明的内涵(二)可持续发展观(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内容,(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观念,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

8、然、人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1、思想观念层面主体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包括生态道德观、生态效益观、国际生态观等。,2、机制和制度层面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良性运行的机制:发展绿色经济,善待自然;发展绿色科技,尊重自然规律;重建文化的政治体制:实现人与人的公正、平等,消灭贫富不均,反对资源侵略和生态殖民。,3、物质生产层面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在维护生态系统结构与平衡的前提下,选择生产方式、开展生产活动。,(二)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整体发展观,它的实质是协调,是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协调发展。可

9、持续发展是一种长远发展观,它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不构成危害的发展,是一种着手于现在,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观。,1、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起点,也是始终不变的关注点。2、可持续发展的真正落脚点是“发展”。一唯的被动保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环境问题是发展产生,也应该通过发展来解决,即从转变发展模式中寻找出路。,3、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强调协调的发展。4、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球性的事业,并弥漫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5、可持续发展战略实际上是一种权衡与妥协。超越生态承载能力的异常发展应该得到抑制,即适当的牺牲发展速度是一种理性的战略选择。,(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

10、标与内容总目标:使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和良性运行,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人的建设的目标与内容:2、社会的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3、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的目标与内容,1、人的建设的目标与内容:观念行为生活方式,2、社会的建设的目标与内容制度体制生产方式发展模式,3、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的目标与内容生物多样性食物链与食物网自然资源(可再生、不可再生)环境自净能力,三、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能途径(一)构建绿色文化(二)发展绿色经济(三)建设绿色家园(四)开展绿色教育,(一)构建绿色文化 1、绿色思想;2、绿色科技;3、绿色产品;4、绿色消费;5、绿色包装;6、绿色住宅;7、绿

11、色文学,(二)发展绿色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下的社会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活动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2、绿色食品生产,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2)生态系统:,非生物世界(无机物),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光合作用,太阳能,微生物分解,热能等,(3)核心概念: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4)生态农业的特征:A、整体结构协调:农业生态要素合理配置。B、资源合理利用,循环再生C、合理投入,高产优质,高效低耗D、重视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生物防治:金小蜂红棉铃虫;转基因棉花;物理防治:黑光灯),2、绿色食品生产(1)绿色食品(2)绿色食品的标志,(3)绿色食品的生产(大瀛鸭鸭:产地选择、鸭子饲养、饲料原料的种植、食品加工、包装、贮运),(三)建设绿色家园,1、城市绿化:(1)华盛顿人均绿地45.7平方米;莫斯科人均绿地20平方米;堪培拉人均绿地17.6平方米;上海人均绿地2.7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8.8%,2010目标人均绿地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0%。(2)绿化与人居质量,2、生态住宅(1)日照(采光):阳光与温度、阳光与健康采光窗口的总透光面积与地板面积之比:1:7(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