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术操作并发.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30494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技术操作并发.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五零四医院 李锦兰,护理技术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专业服务的关键环节。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大量应用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侵入性也越来越多。随着医疗上法制化的不断健全,广大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进行的任何一项操作,由于病人自身、操作材料、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及责任心等原因,均有可能产生各种操作并发症。为了引起护理人员对各项并发症的足够重视以及发生后的正确处理,从而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减少医患纠纷。,现将我院护理工作中常做的护理操作项目,经查询相关最新护理资料和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出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

2、出现的并发症。提醒大家在工作中加以重视,已达到保护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双重目的。各种注射的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1、过敏反应:局部过敏反应和全身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发生原因:A、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B、用药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预防和处理:A、用药之前须常规询问过敏史,B、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得离开,C、注射盘内常规备肾上腺素,D、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抢救。2、疼痛和虚脱发生原因:A、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B、药物的刺激,C、针头的选择和注射的速度。预防和处理:A、作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放松紧张情绪,B、注射时掌握两快一慢减轻疼痛感,C、长期注射者轮换注射部位,进针时避开皮下

3、硬结。D、合理配置药物浓度。,3、局部反应:如感染、皮下硬结、溃烂、坏死。发生原因:A、注射部位皮肤未严格消毒,发生感染。B、同一部位反复注射,注射的药量过多,注射的部位过浅。C、药物吸收不良。D、注射药液里混进玻璃或橡皮微粒。预防及处理:A、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射前严格检查无菌注射器的有效期和包装是否合格,B、抽药时防止微粒污染,使用砂轮割锯后,用碘茯棉签擦拭消毒后再掰开安培,禁用镊子敲打安培,瓶口处有可能存在玻璃碎屑或棉花纤维,瓶底部有可能沉淀有玻璃碎屑,所以抽,取药液时应注意不宜将针头直接插到瓶底抽也不可在瓶口吸取药液,注射不同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避免药液混合时产生化学微粒。

4、C、根据药液掌握合适的注射深度,D、进针部位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E、长期注射或不宜吸收的药物可以采取局部热敷促进吸收,(但注射胰岛素禁止按摩和热敷,以免加速药物吸收,使药效提早产生)。F、发生感染时应及时请外科酌情处理。4、针头弯曲或折断,发生原因:A、针头的质量差,B、进针部位有硬结,C、给儿童注射时体位固定不好。预防和处理:A、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B、注射时要选择好部位避开硬结或瘢痕,C、给幼儿注射时妥善固定好体位。5、神经损伤发生原因:A、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的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B、注射部位不正确损伤神经。预防和处理:A、注射药物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的,,B

5、、注射时准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开神经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了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要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6、针眼渗液发生原因:A、反复在同一个部位注射,药量较多吸收不好。B、水肿、营养不良等。预防和处理:A、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神经少,肌肉较丰富之处,B、掌握注射剂量以2-3ml为限,最好不超过5ml。C、每次轮换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注射后及时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吸收。,D、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可采用Z字形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到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静脉输液的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1、发热反应主要原因:A、液体中含有制热源或多种药物配伍不当;B、输液器被污染或灭菌不彻底,

6、C、配液加药过程中造成的污染,D、静脉穿刺过程中造成的污染,E、输液速度过快。,预防和处理:A、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养成打开安培前消毒砂轮锯痕的习惯,B、改进加药时的进针法,将刺入瓶塞的针头斜面向上和瓶塞成75进针,并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轻轻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的进入,液体中需要加入较多药物时,应尽量避免针头反复刺入瓶塞,可用两个针头操作,一个抽药,一个加药。C、严格无菌操作,在加药和静脉穿刺过程中做好每一次消毒工作。2、急性肺水肿:心、肝、肾功能障碍或老年患者,输液速度要严格控制。3、静脉炎主要原因:输入刺激性药物,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留置针放置过久等。预防和处理:A、严格无菌操作,

7、B、输入强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药物,应每次更换血管,在输入过程中给予近端热敷,肢体抬高,选择较粗大并且直的血管穿刺,输液速度不宜过慢,C、如采用留置针,24小时更换输液器,每天消毒针眼更换无菌胶贴,留置时间一般3-5天,最长10-14天。如发生静脉炎可用50%硫酸镁局部湿热敷。,4、空气栓塞:掌握正确的排气方法,穿刺前认真检查,及时更换液体,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一旦发生嘱病人立即左侧卧位,吸氧等处置,及时报告医生。5、药液外渗性损伤主要原因:某些药物在输入过程中发生渗漏可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可使局部缺血坏死;长春瑞滨、氨甲喋呤、可使局部细胞中毒

8、死亡;甘露醇、50%葡萄糖可使细胞严重脱水;钙剂可产生局部剧痛。,预防及措施:A、护士输液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妥善固定,并要告知患者或家属该药液外渗的危害性,B、勤巡视,两人交班时要到床头交接清楚,C、一旦发生渗漏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及时妥善的处理,(1)化疗药物可先行局部冰敷,利多卡因封闭,50%硫酸镁湿敷;(2)高渗性药物外渗可用0.25%普鲁卡因5-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iu局部注射以促进局部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3)血管收缩剂外渗可采用拮抗剂酚妥拉明5-10mg+0.9%NS 20ml局部封闭;对已坏死的局部组,织,如果24小时经封闭和热敷还不能恢复,就不能继续热敷

9、,因局部温度升高,代谢加速,耗氧增加可加速组织坏死,此时的坏死组织只能采用外科治疗方式。输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输入异型血,一般10-15ml即可产生症状;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如血液,储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血库冰箱应恒温4),血液震荡过剧等原因,RH因子所致溶血。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反映,可出现疼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的疼痛和胸闷等症状,进一步可出现呼吸急促,高热寒战,血压下降,肾衰,死亡。溶血程度较轻的延迟性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还可伴有出血

10、症状。,所以要求输血前认真做好查对工作,一旦出现溶血立即进行抢救,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尿色的变化,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况,按医嘱进行积极的抢救和治疗。4、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5、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大量输血的同时也输入了大量的枸橼酸钠,如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的游离钙结合而使血中钙下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表现为手足抽搐,出血现象,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心跳骤停。每输入1000ml库血,应遵医嘱补充10%葡萄糖酸钙10ml可有效预防。6、细菌污染反应,发热,败血症。7、疾病传播: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爱滋病、乙、丙型肝炎等。8、空气

11、栓塞、微血管栓塞。吸痰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1、低氧血症:吸痰时间过长,或负压调的太高而引发。应每次不超过15秒,间隔3-5分钟。2、呼吸道粘膜损伤:A、吸痰管质量太差,B、操作不当。负压调节应适当:成人40-53.3kpa,儿童,40kpa,婴幼儿13.3-26.6kpa,新生儿,13.3kpa。3、感染:常见原因:A、没有严格无菌操作,B、使用的吸痰管消毒不合格,C、用于吸鼻咽和吸气管的吸痰管混用,D、吸痰管和冲洗液不及时更换。,预防措施:A、吸痰时要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者带无菌手套,尤其是气管切开处的吸痰管须与吸口鼻的管分开使用,如用一根时先吸气管内的再吸口鼻的痰液,吸痰管应一次性

12、使用。B、吸痰管在使用前要检查包装和有效期,C、有气管切开的应把吸口鼻的管和吸气管的分开使用,应在冲洗液瓶标签上注明“口腔”“气管”,冲洗液应选择无菌盐水或灭菌蒸馏水,每8小时更换一次。,D、储液瓶要及时倾倒,设备带上的专用瓶液面不要超过1/2,一方面防止细菌繁殖,同时也防止液体进入管道,损坏负压系统;同时给予口腔护理,抗感染治疗。4、心律失常:由于反复吸痰造成缺氧,吸痰管插入过深刺激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应立即給予吸氧,心肺复苏。5、阻塞性肺不张:时间长负压大。6、气道痉挛:常发生在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吸氧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1、无效吸氧2、气道粘膜干燥3、氧中毒4、晶体

13、后纤维组织增生:见于新生儿、早产儿。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其特征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前隐形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5、肺组织损伤:不将鼻导管与病人分离,而调节流量,突然开大而造成;或先将鼻导管连于患者,再调节流量的错误操作。对于间断吸氧的患者,护士也应告知患者该注意事项。,导尿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1、尿道粘膜损伤、尿道出血:A、操作不当,如:导尿管没充分润滑,气囊导尿管未插够深度就注水,以往护理常规中写的在插导尿管时见尿后再进少许,但是目前临床上大部分使用的是气囊导尿管,应在见尿后进入5cm,才不至于在注水时撑破尿道,是我们护士一定要注意的。B

14、、或拔出时忘记先抽水囊,C、尿管的型号选择不合适,D、留置尿管时尿袋固定不当造成过度牵拉,E、患者尿道疾患如前列腺肿大等原因可造成尿道粘膜损伤和出血。,2、尿路感染: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长期留置导尿预防感染的措施不得利,逆行感染,患者自身抵抗力弱。3、虚脱:尿潴留时一次放尿太多超过1000ml。4、尿道假性通道形成:操作粗暴将导尿管穿破尿道粘膜而形成。洗胃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1、急性胃扩张、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一次进水量超过胃容量,或多次进水后出胃不畅每次有残留,胃管插的深度不合适。护士在操作要严格掌握进、出胃的压力,洗胃机的压力,成人正压:,0.04mpa;负压0.045mpa,洗胃过

15、程中严密观察进出胃的水量,和患者的情况。面色、腹痛、腹胀等,昏迷和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2、吸入性肺炎、窒息:由于洗胃液的返流而造成。3、咽喉、食管粘膜损伤、水肿4、低血钾症:反复多次洗胃可造成低钾。5、急性水中毒:见于多进少排的情况。避免低渗液进入过多。,6、胃肠道感染:洗胃液、或用物不干净造成感染。7、虚脱及寒冷反应:洗胃液过凉。25-38度为宜。8、顽固性的呃逆9、中毒加剧:选择的洗胃液不当。10、急性胰腺炎:大量洗胃液的进入,刺激胰腺分泌,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胰管梗阻导致急性胰腺炎。11、呼吸心跳骤停:插管刺激造成。,鼻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1、胃食管返流、误吸:常见原因:A、会发生在

16、年老体弱,意识障碍,贲门括约肌松弛;B、患者胃肠功能减弱,胃内容滀留过多;鼻饲速度过快;C、胃管部分脱出头端在食管内。预防措施:A、每次喂食前一定要回抽胃液,B、每次注入的量要适当,速度不宜过快。C、对于胃肠功能不好的病人每次在喂食前检查胃滀留情况,在喂食前30分钟先推入胃动力药,病情允许的可摇成半卧位。,2、鼻、咽、食道粘膜损伤和出血:反复插胃管或长期放置胃管可造成。长期鼻饲的病人应每天两次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定期更换胃管,两侧鼻腔轮换插管。3、胃出血:A、应激性溃疡,B、胃管刺激所致,C、操作不当造成。4、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既往有心脏病、高血压、慢支等疾病,在插胃管时刺激咽喉部而引起剧烈

17、的呛咳,呕吐,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情况。预防: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有既往患病史的要慎重操作。,5、血糖紊乱、电解质紊乱:在长期鼻饲停止时,由于患者以适应长期的高糖状态,突然停止后会出现低血糖症状,预防措施:在配鼻饲流食时要注意营养配比。6、食管狭窄:长期留置胃管造成。口腔护理常见的并发症和预防:1、窒息:常见原因:A、护理人员在给患者做口腔护理时,粗心大意将棉球遗留在口腔内掉入气管,B、在做口腔护理时未取下假牙,义齿脱落进入气管,C、躁动的病人不配合使棉球掉入气管而造成窒息。,预防措施:A、护理人员在做口腔护理前、后,一定要请点棉球数量,尤其是昏迷病人,B、操作之前须取下义齿,C、做口腔护

18、理要用止血钳夹棉球进入口腔,不宜用镊子,棉球不宜过湿。D、值得提醒的是在病人住院期间,有些护理人员将口腔护理工作交给家属去做,而患者家属也愿意接受,或着采用不正规的方法,如用棉签做口腔护理,一旦出现不良后果护士难脱其就,应当防患于未然。,E、如果一旦出现窒息,护士要保持冷静,应迅速有效地吸出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塞,采取一扣二转三压四吸的方法,一扣:用手指或止血钳从病人的口中取出棉球;二转是将病人倒转180度头面部向下,用手拍击背部利用重力使异物掉出;三压是是病人仰卧,用拳向上推压其腹部,或让病人站立或坐位从身后拦腰抱住一手握拳,另一手握住此拳,以快速向上的冲力冲压腹部,以空气的压力将异物冲出

19、喉部,四吸是指利用吸引器洗出异物或液体。,2、吸入性肺炎:多发生在意识障碍的病人,操作者用的棉球过湿,而被患者吸入口腔护理液造成吸入性肺炎。3、口腔粘膜损伤:操作者动作粗暴。4、口腔感染:抵抗力低下;或者护理人员清洁口腔不彻底;做口腔护理的器械不及时消毒而给病人造成感染。动、静脉采血的并发症及预防(一)并发症1、皮下出血及血肿:(1)原因是按压时间和力度不够,(2)按压的方法和部位不正确,(3)近心端肢体血流不畅,(4)技术不过关。,2、损伤桡神经及筋膜间隔综合症:桡动脉穿刺后按压不够或反复穿刺,导致出血使筋膜间压力增高,出现剧烈的疼痛,剧烈时可导致桡神经支配的手部功能和感觉异常,严重时可造成

20、脉搏消失,局部坏死。3、假性动脉瘤: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反复采集动脉血,使得局部出血,周围组织激化包裹血肿所致。4、动脉痉挛:多发生在穿刺部位,出现剧痛,肢体麻木,发冷苍白,抽不出血。,5、动脉痉挛:多发生在穿刺部位,出现剧痛 肢体麻木,发冷苍白,抽不出血。血栓形成及感染:经常在一个血管上穿刺;无菌操作不严。6、晕针:(1)心理过度紧张,(2)患者的体位不当,(3)疼痛刺激,(4)个体差异及体质因素。7、标本不合格再次采血:(1)误抽动脉血,(2)血标本中混有液体成分,(3)采集的标本量不准确,(4)溶血或凝血。预防及处理:,1、抽血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5分钟以上,部位要在穿刺血管处,血小板缺少或

21、使用抗凝剂的患者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5-10分钟,护士应及时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按压方法和力度。2、在采血前护士应适当的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并告知采血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安排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3、采血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选择合格的采血管和采血针,并备一个一次性注射器以便在负,在负压不够时及时的抽出空气保证一次成功;血培养要在采血前现取培养瓶采血后及时送化验室,并要注意无菌操作;采集抗凝血时要及时的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摇动混匀避免凝血。4、对于危重患者,需要频繁采血的,选择静脉穿刺部位时,要经常更换位置,防止血栓形成;血标本严禁在输液的肢体上端和输液的针头处采集,造成化验结果失真。5、动脉痉挛时应热敷,待恢复后再采血。,6、股动脉和静脉较深,采血后要按压力度较大,时间5-10分钟,尤其股动脉采血后要嘱病人平卧休息20-30分钟。一旦出现血肿24小时内行冷敷,之后行热敷治疗。血肿过大出现压迫症状时,请外科行手术取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