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补充与运动能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补充与运动能力.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营养补充与运动能力,第一节 补糖与运动能力第二节 补液与运动能力第三节 补充蛋白质与运动能力第四节 补充脂肪酸与运动能力第五节 补充维生素、无机盐与 运动能力,第一节 补糖与运动能力 在6080最大摄氧量运动时,糖储备不足将导致运动机体疲劳。通过运动过程前、中、后有规律的补糖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疲劳的出现。需要补糖的运动项目有:1小时以上的持续性耐力运动,以及长时间(40分钟2小时)的高强度间歇性运动训练。,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运输形式:血糖(葡萄糖)储存形式:糖原(肝脏、肌肉)成人体内糖储量为400500g,运动中糖的生物学功能:1、糖可储存和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2、糖具有降低蛋白
2、质分解的作用;3、糖可调节脂肪代谢。,一、运动员补糖的重要性,糖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能在任何运 动场合参与ATP合成。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每日耗能量依赖 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机体所需的大部分 能量来自内源糖,主要是肌糖原和肝糖原。在进行大强度运动训练时应设法使糖的储 备达到最大。,不同的运动强度利用糖经不同代谢类型、以不同速率供能。,表11-1 跑步、游泳和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时 耗能量和耗糖量的估计值,二、运动前提高糖储备,(一)运动前提高糖储备的意义1、维持运动时血糖稳定,保障1小时内快速 运动能力和长时间运动末期的冲刺力;2、延迟运动性疲劳的发生;3、避免引起运动中胃肠不适和血浆胰岛素
3、浓 度上升。,(二)提高赛前最大肌糖原储备,赛前高水平肌糖原可使运动员提高抗疲劳能力。最实用的方法是采用改良的糖原负荷法。改良的糖原负荷法:在赛前一周内逐渐减少运动量,赛前一天休息,同时逐渐增加膳食糖至总热量的60 70或8 10克千克体重,可以增加肌糖原储备2040以上。,(三)赛前6小时高糖膳食,运动前612小时饥饿,运动时也不补糖,可出现运动性低血糖症。即使在进行糖原负荷时,在赛前6小时内也要食用含75150克糖的低脂膳食。若肌糖原储备不充分,则运动前的高糖膳食措施也可起到提高赛前肌糖原的作用。,(四)赛前2 4小时补糖 运动前24小时进食含糖丰富的膳食可显著地增加肌糖原、肝糖原的含量。
4、并可使持续时间和功率输出增加。,(五)赛前2小时内补糖 运动前2小时内补糖虽然会引起一过性血浆胰岛素浓度上升,但是并不降低运动能力,实际上还能提高大于2小时的708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的能力。早晨运动训练前摄入糖,对于保持血糖正常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早晨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在运动前30 90分钟补充少量高糖快餐或饮料既可保持血糖恒定,又可提高运动能力。,运动前糖膳食对血糖、肌糖原利用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三、运动中补糖对代谢及运动能力的影响,运动中保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有利于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和红细胞持续获得葡萄糖供能。,(一)运动中补糖的意义 1、短时间、大强度间歇性运动中补糖可提高 运动能力,延缓疲
5、劳的出现。2、持续中等强度运动中补糖有利于保持血糖 浓度恒定、维持能量平衡和氮平衡。3、长时间、耐力性运动中补糖有预防和后延 中枢性疲劳的良好作用。4、运动中补糖可提高免疫机能。(表11-3),(二)补糖的方法 运动中每隔20分钟补充含糖饮料或 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补糖量一般推荐2060克小时,多达40102克/小时,或推荐12克千克体重。提高长时间运动耐力的补糖量不应低于21.5克小时。,(三)摄入糖的类型、次数和剂量摄入糖的类型:从吸收速度和氧化途径考虑应选用含葡萄糖、果糖、低聚糖的复合糖。相同的糖摄入量,摄取的次数和剂量不影响肌糖原利用速率,也不影响亚极量运动至力竭的时间。反复进餐可以加
6、速葡萄糖从胃向十二指肠转运。(四)运动中补糖的限制,四、运动后补糖对糖原恢复的影响,(一)运动后补糖的意义1、帮助尽快缓解疲劳和促进体力恢复;2、加强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与储存。,运动引起糖原耗竭后,不同时间摄入糖,运动后糖原合成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但是最终恢复量并没有生理学意义。(表11-5)运动后开始补糖时间越早越好。理想的方法是在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 2小时连续补糖。在运动后的6小时以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含量高,补糖效果佳。运动后补糖量为0.75 1.0克千克体重,24小时内补糖量可达到9 16克千克体重。,(二)运动后补糖的时间和用量,(三)运动后补糖或进食的次数 只要总糖
7、摄入充足,肌糖原合成就不受食物摄入次数的影响。(四)运动后恢复期补糖类型和形式 不同类型的糖对胃肠的刺激作用不同,吸收速度上也有差异。,1、补糖的类型单纯摄入葡萄糖液会对胃的排空产生定的抑 制作用;若以麦芽糊精和果糖的混合食品替代 可增加胃的排空速率。小肠吸收葡萄糖最快,最有利于合成肌糖原;果糖的吸收有利于肝糖原的合成,但易引起胃 肠道不适。果糖与葡萄糖联合使用,更加有利于糖的吸收 和能量的补充。耐力性运动项目需要大量补糖时,可使用低聚 糖,其渗透压低,甜度小,吸收也快。,2、补糖的形式 摄入固体或液体形式的糖对肌糖原再合成是等效的。,五、糖类活性物质,(一)生理活性物质1,6-二磷酸果糖(F
8、DP)11,6-二磷酸果糖的生化功能 FDP是细胞内供能物质,尤为重要的是它通过改善和增强糖无氧代谢的调节能力,加速糖酵解合成ATP,从而改善细胞在缺氧后的生理机能和应激适应水平,因此是国际上公认的细胞强壮剂。,2补充1,6-二磷酸果糖的促力作用促进内源性FDP、二磷酸甘油酸、ATP成倍增高;促进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更多的氧;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微循环,促进心肌细胞能 量代谢,使心肌收缩力加强;提高心搏量和舒张快速充盈率,减少心肌耗氧量;保持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改善细胞膜的极化状 态和促进缺血组织、器官的活动;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肌细胞产生自由基。,(二)丙酮酸盐与减肥 在日常膳食中添加丙酮酸盐能
9、使体脂减少,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内蛋白质的分解,提高耐力水平,提高运动员承受更高强度训练负荷的能力。,第二节 补液与运动能力,一、运动时水平衡特点 水在体内的存在形式:自由水 结合水 水的生物学功能:1、构成体液 2、维持电解质平衡 3、促进生化反应的进行 4、调节体温 5、润滑作用,体液的组成(占体重的百分比),细胞内液体 液(40%)血浆(5%)(60%)细胞外液(20%)组织间液(细胞间液)(15%)细胞外液是沟通组织细胞之间和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介质,细胞必须从细胞外液摄取营养物质,同时细胞内物质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必须通过细胞外液运送和排出。,(一)运动时脱水 1出汗增多出汗和蒸发汗
10、是运动机体散热的一条重要 途径,对维持生理功能极其重要(调节体温)。大量出汗对机体的影响:体液(细胞内液 和外液)和电解质(主要是K+、Na+、Cl-)的丢失,使体内正常的水平衡和电解质平 衡被破坏,体温升高,脱水的症状也随之 而来。所以,运动时汗液的丢失是运动员 脱水的主要原因。,2尿量减少 由于出汗引起血容量下降,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和水增强,尿量减少,这种生理反应有利于保持细胞外液的容量。,3运动时水的生成 两条途径:1)当运动使肌糖原分解加强时,其结合 的水释放出来;2)代谢过程中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 解供能时产生
11、的水释出。,(二)运动员脱水的危害 脱水不仅有碍运动成绩,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当脱水量超过体重的2时,心率和体温便会上升,影响到运动能力。(表11-6)脱水时首先是细胞外液的丢失。,(三)特殊运动项目的补液 控体重的运动项目,如举重、摔跤、拳击等,运动员常会因降体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状态,为了保持运动能力,在称体重后首先要考虑快速补充水分。,二、运动员补液的必要性,脱水的发生:失水速率超过脱水阈(275毫升/小时)。(表11-7)脱水后恢复失水的时间拖得越长,对运动能 力的影响越严重。运动员在达到失水的应激之前就应注意补水。合理补液的意义:可使运动过程心率减少、体温降低、血浆容量保持恒定,有
12、助于提高 运动能力。,三、运动饮料的选择,理想的运动饮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促进饮用;(2)迅速恢复和维持体液平衡;(3)提供能量,增进运动能力。因此,一个理想的补液饮料或运动饮料必须含有:适当的糖浓度、最佳的糖组合、多种可转运的糖、合理的渗透压浓度、适量的电解质等成分,以满足快速补充体液和能量的需要。,选择一个理想的运动饮料时,应该考虑下述因素:(一)饮料的渗透压浓度 渗透压浓度影响胃排空和小肠的吸收,饮料的渗透压浓度在250370毫渗透压为佳。通常采用等渗或低渗浓度的饮料。(二)糖液浓度 糖浓度与胃排空和小肠吸收水有关。饮料中的糖浓度以低于8为宜,建议采用57。(图11-1),(三)可
13、转运糖的数目 选择运动饮料,应考虑溶液含有多种可转运的糖,以增加糖和水的吸收量。除渗透压浓度、糖浓度和可转运糖的数目外,还有钠离子浓度、饮料温度以及口味等也需予以考虑。,四、运动员合理补液的方法,补液的原则:保持水平衡、少量多次(一)运动前补液 1、运动前30 120分钟补液300500毫升,可减少体温升高、延缓脱水发生;2、运动前3060分钟饮用含NaHCO3的碱性饮料可减轻运动时肌细胞内的酸中毒。,(二)运动中补液 运动中补水要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每隔1520分钟可补液120240毫升。一般情况下,每小时的补液总量不超过800毫升。,(三)运动后补液 剧烈运动后及时纠正脱水和补充能量可加速
14、机能恢复。有效地恢复运动中丢失的体液应包括液体的总量和电解质两部分。运动后的体液恢复以摄取含糖电解质饮料效果最佳,饮料的糖含量可为5 10,钠盐含量3040毫克当量,以获得快速复水。,食物中的含氮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含氮量平均为16,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代谢所产生的含氮物质主要由尿、粪排出,因此,测定尿与粪中的含氮量(排出量)及摄入食物的含氮量(摄入量)可以反映人体蛋白质的代谢概况。氮平衡:指机体摄入氮(摄入食物的含氮量)和排出氮(尿和粪中的含氮量)所处的平衡状况。,第三节 补充蛋白质与运动能力,1、氮的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反映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2、氮的正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部分摄入的
15、氮用于合成体内蛋白质。如儿童、孕妇及恢复期病人。3、氮的负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见于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如饥饿、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大量出血等患者以及运动负荷过量或运动时间过长而未补糖者。,一、运动员蛋白质需要量,(一)运动员蛋白质需要量增多的原因 运动会引起人体蛋白质利用增多和组织损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激烈运动尤其是力量性运动训练,可刺激 肌肉蛋白质合成,引起瘦体重和肌肉质量 增多。2大负荷训练初期溶血作用加剧,进而促使 红细胞加强合成Hb;受训练刺激线粒体数 目和酶的合成量也增多。,3耐力运动中蛋白质参与供能,但是供能 量不超过总能耗的18。4.修复损伤的组织;5.稳定血糖浓度,
16、并保持稳定的精神和体 力状态。,(二)运动员蛋白质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 蛋白质供给量受训练类型、训练负荷状态、控体重、年龄、营养状态、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1训练类型耐力运动员当食糖和或能量摄入充足时,每日蛋白质需要量是1.0 1.8克千克体 重。训练水平越高,需要量增加越多。力量性项目运动员蛋白质供给量要比普通人 多。力量运动员在轻量级训练时每日需要蛋 白质1.0 1.6克千克体重,在高负荷训 练时需要2.0 3.0克千克体重。,2训练适应状态在大负荷训练前期,运动员蛋白质需要量超过中、后期。耐力训练期开始的710天内,体内对训练 的适应表现为增加蛋白质合成,以补充血 液蛋白质,增加血红蛋白合
17、成以补偿溶血 造成的损失。,3控体重项目 控体重项目的运动员需选择蛋白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以满足需要,蛋白质食物提供的热量可占总摄能量的18。,4热能摄入不足时 当热能短缺或糖原储备量减少时,应增加蛋白质需要量。膳食中糖量充足不仅使肝脏和肌糖原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并且能节约蛋白质。,5儿童少年 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少年参加运动训时应增加蛋白质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蛋白质的需要量为23克千克体重。,6素食者必需氨基酸:机体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的氨基酸。人体内有8种,包括亮、异亮、赖、蛋、苯丙、苏、色、缬。衡量一种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标准:根据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来说,
18、含必需氨基酸种类多和数量足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高,反之则营养价值低。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则必需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从而提高营养价值,称之为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7环境因素 在训练中特别是高温季节,运动员汗氮的丢失可占氮排出总量的1014,使蛋白质需要量增加。,二、补充蛋白质和氨基酸,(一)补充蛋白质 可供选择的蛋白质有三种基本形式。1完全蛋白质 完全蛋白质是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当的一类蛋白质。2游离氨基酸 3蛋白质水解产物 包括单个氨基酸、二肽、三肽,它们最容易被小肠吸收,所以是最佳的补充形式。,(二)补充氨基酸 补充氨基酸的作用:促进合成代谢 通过营养
19、补充,使机体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胰岛素、睾酮和相关激素的水平提高,获得适应性应激、超量恢复和运动能力增长的最佳激素环境,达到促进合成代谢、增长肌力的目的。,1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是人体肌肉含量最丰富的一种氨基酸,也是运动员增长肌肉和力量的必需营养素,其作用体现在:1)谷氨酰胺是一种很有效的抗分解代谢剂;2)维持体内氨基酸平衡,使机体合成更多的 蛋白质;3)是强有力的胰岛素分泌刺激剂;4)免疫系统所有细胞的复制都需要谷氨酰胺;5)谷氨酰胺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肌肉增长。,2支链氨基酸、酮异己酸和-羟基-甲基丁酸盐 氧化供能;促蛋白质合成和或减少蛋白质分解;亮氨酸脱氨后转变成酮异己酸,它除了可用作氨的消除
20、剂外,也可刺激胰岛素分泌、生长素释放,具有促合成和抗分解的双重作用;亮氨酸的代谢中间产物-羟基-甲基丁酸盐(HM)对肌肉及其功能产生显著的促力效果;使色氨酸与支链氨基酸的浓度比值降低,延缓中枢疲劳的发生。,3精氨酸 精氨酸能促进人体生长激素的释放(营养和调节人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分泌系统),提高肌纤维对肌酸、磷酸肌酸的合成与储存水平,促进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脂肪的分解等。,4牛磺酸 牛磺酸是正常人体肌肉中含量十分丰富的氨基酸,是一种促进肌肉快速增长的运动营养补剂,它发挥生理作用的方式类似于胰岛素作用。,5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能够减少皮质醇的分泌释 放。皮质醇是一种与睾酮作用拮抗的起分
21、解作用的激素,磷脂酰丝氨酸的作用可能是参与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反馈系统)对应激的反应过程。最近有报道,磷脂酰丝氨酸还能促进人体 内源性睾酮分泌。,在补充氨基酸类营养品时,要注意空腹单独服用。如果与蛋白质或其他氨基酸一起服用,会因争夺神经元受体而发生竞争,使营养补充的效果下降。,三、补充肌酸与运动能力,(一)补充肌酸的强力作用 肌酸是骨骼肌中的基本成分,它可以接受ATP的能量而生成磷酸肌酸(CP),而CP是高能磷酸基团储存库和线粒体内外的能量传递者,能以最快速率使ADP恢复为ATP。故补充外源性肌酸,有利于体内肌酸和磷酸肌酸储量增多。,补充肌酸提高大强度运动能力的可能原因包括:1高浓度肌酸促
22、进肌肉吸收和转变成磷酸肌酸,而磷酸肌酸储量充足,能保证肌肉收缩时的ATP供应,也有利于运动后磷酸肌酸的恢复。2磷酸肌酸分解反应是骨骼肌缓冲系统的重要部分,能缓冲运动中产生的酸,这对高强度运动快速供能是重要的。3加速肌酸磷酸肌酸能量穿梭循环,有助于ATP跨膜转运作用。,(二)运动员肌酸的需要量 人体内肌酸的含量为120克70千克体重,其中95储存在肌肉,60 65的肌酸以CP的形式存在,型肌纤维内含量比I型高50。人体每日肌酸需要量约为2克,由膳食获取1克,另1克由体内合成。肌酸主要存在于肉类食物中,素食者无外源性来源,全由自身合成。,(三)口服肌酸的实际效果 1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少量事实证实可
23、提高大强度运动能力,对间歇性运动和耐力性运动效果尚不清楚。2口服肌酸的副作用 1)抑制内源性肌酸的合成 2)增加体重 3)肌肉酸胀感,肌酸的合成:,精氨酸+甘氨酸 胍乙酸 甲基转移酶 SAM 肌 酸,脒基转移酶,鸟氨酸+,3.服用肌酸期应注意:1)肌酸服用量的合理安排;2)服用能过长,要不断检测身体内肌酸 的饱和状态。,(四)提高口服肌酸效果的方法1口服肌酸的同时补糖2补充某些辅助营养成分 3增加维生素E摄入量4增加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摄入量,表11-10 维生素E对尿肌酸排泄量的影响,第四节 补充脂肪酸与运动能力,一、脂肪酸类强力物质(一)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机体需要但不能自身合成,必须
24、从植物油中摄取的脂肪酸。主要是一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二)多不饱和脂肪酸(三)结合亚油酸(四)中链甘油三酯(MCT),二、肉 碱,(一)肉碱的作用 肉碱作为脂肪酸代谢过程中一种酶的组成成分,起促进长链脂肪酸进人线粒体内的作用。所以,肉碱是转运脂肪酸的载体,是脂肪酸氧化供能必需的前提。在人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是L型肉碱。,(二)补充肉碱与运动能力肉碱广泛分布于新鲜的羊肉、牛肉和猪肉 中,牛奶制品、水果和蔬菜中也含有少量 的肉碱。一般有良好膳食的人不需要额外 补充肉碱,但运动员对肉碱的需要量超过 一般人。L-肉碱补剂可提高长时间运动时 脂肪酸氧化速率,减少肌糖原的消耗,
25、延 缓疲劳。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来,肉碱对运动能力 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尚不能定论。,第五节 补充维生素、无机盐与运动能力,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抗氧化作用(一)自由基概述自由基:是指外层轨道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未配对电子的分子、原子、离子或基团。主要包括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质子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脂氧自由基和过氧自由基。自由基的性质极为活泼,可与各种细胞成分如膜磷脂、蛋白质、核酸等发生反应,造成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自由基的损伤作用:1、膜脂质过氧化增强;自由基对磷脂膜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可与膜内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形成脂质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可造成多种损害:1)破坏膜的正常结构;2)间
26、接抑制膜蛋白功能;3)促进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生成;4)减少ATP生成。2、抑制蛋白质的功能;3、破坏核酸和染色体;,剧烈运动时,能量消耗增多,酸性代谢产物生成也相应增多,体内某些物质自动氧化增强,自由基产生增多,就会攻击组织细胞,产生氧自由基损伤。运动引起自由基损伤,表现为运动性贫血和力竭运动后溶血作用增强、血清酶和肌红蛋白升高、肌肉疲劳产生、延迟性肌肉酸痛等。,(二)维生素类抗氧化物质 1维生素E维生素E是脂溶性维生素,补充VE后可减少 氧自由基损伤。当VE缺乏时,运动能力低。高原训练中适量补充VE后,运动员的无氧 阈明显提高(有氧运动能力增强)。,2维生素C 生理功能:1)参与体内的多种羟
27、化反应 a.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b.参与胆固醇的转化;c.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2)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a.保护巯基作用(与GSH共同作用);(见图)b.使Fe3+还原为Fe2+而易被肠粘膜细胞吸收;c.促使叶酸转化为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d.增强机体免疫力;e.它可使VE再生,维持VE含量;f.Vc还可清除多种自由基活性基团,抑制中 性粒细胞活化,抑制经H202作用的血红蛋 白和肌球蛋白引发的脂质过氧化等功能。g.使红细胞中的高铁血红蛋白(MHb)还原 为血红蛋白(Hb),恢复其运输氧的能力。,3-类胡萝卜素 生理功能:1)是氧自由基的有效淬灭剂,能降低氧自 由基对机体的危害;2)-
28、类胡萝卜素与其他抗氧化剂协同能 防止脂蛋白氧化,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进程中起重要作用;3)促进肌肉增长和脂肪燃烧。,(三)微量元素类抗氧化物 1硒 功 能:1)消除过氧化物;2)增强VE的抗氧化力;3)降低化学物质的致癌率;4)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5)调节维生素A、C、E、K的代谢。,2 锌和铜 锌在运动中的功能:1)正常血浆VA水平及其在肝的代谢均需 要锌参与;2)锌与膜蛋白巯基、羧基结合后,对细 胞膜结构的稳定和功能的完整均有重 要意义。锌缺乏导致机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加和脂质 过氧化产物增多。(锌参与SOD(超氧化和物歧化酶)活性的发挥),铜在运动中的功能:铜的营养状态与红细胞内的SOD(超
29、氧化和物歧化酶)活力显著相关。SOD按金属辅基可分为:Cu,Zn-SOD;Mn-SOD;Fe-SOD三种。细胞外液中主要是Cu,Zn-SOD,含有4个在 Cu、Zn原子,在血浆中具有较高的活力。铜是SOD活性中心的必需组分,SOD以超氧阴离子为底物,其催化反应如下:,3、中药有效成分 中药有效成分中酚类、黄酮类、鞣质类及植物甾醇类、甙类等都具有抗氧化作用。许多滋补强壮类中草药如何首乌、枸杞子、人参、黄芪、绞股蓝、酸枣仁、阿魏酸、五味子等均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中药抗氧化作用可能有以下几种机制:1)提高抗氧化酶类活性和或含量;2)含有抗氧化剂成分,直接清除自由基;加速细胞代谢,避免自由基及其产物在
30、细胞内集聚。,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与肌力增长,(一)硼 硼参与睾酮的生成,但不能促使机体产生睾酮。运动对激素要求提高,运动员需要的硼比一般人多。睾酮:由睾丸间质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也可合成少量睾酮。睾酮的作用:维持睾丸的结构;促进肌肉、骨组织的蛋白质合成等。,(二)维生素C Vc的大量摄入可部分抑制肾上腺皮质对ACTH的反应,产生较少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使体内更多的孕烯醇酮转化为睾酮,从而促进肌肉、骨组织的蛋白质合成。,(三)锌(Zn)锌会影响睾酮产生。锌还参与血液睾酮运输。(四)血清钾 钾参与维持生长素水平和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当血清钾浓度下降时,脑中生长素输出下降
31、,造成肌肉生长减慢。,三、铁营养与运动性贫血,铁的主要功能:1、作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的 组成成分,参与体内O2和CO2的运输;2、组成呼吸链参与氧化磷酸化作用;3、是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辅助因 子。,(一)运动员膳食铁需要量增多的原因 1铁丢失增加 2铁摄入、吸收不足 3铁需要量高于正常人(二)运动员每日铁推荐量 国内推荐的运动员每日铁供给量为 2025毫克日。预防性补铁应采用小剂量,每日0.10.3 克,不可超过3个月。,影响铁吸收的因素:Fe2+比Fe3+更易吸收;Vc和蛋白质可促进铁的吸收;胃内盐酸可促进铁的吸收;某些微量元素如Cu2+、Zn2+、钴、锰 等可增加铁的吸收;受铁的贮存量、RBC生成速度、造血功 能状态、铁蛋白合成等因素的影响。,四、碱性饮料,运动前摄取含碱盐的饮料,人为造成体液 碱化和提高体内碱储备,能够提高以糖酵 解为主要供能系统的速度耐力。机 制:食用碱盐增强细胞外液缓冲酸的能 力,促进H+从运动肌透出,延迟细胞内pH 值下降的时间,避免或减轻肌细胞酸中 毒,从而提高糖无氧代谢供能能力。,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碳酸氢盐(钠或钾盐)、磷酸氢盐、柠檬酸钠或钾盐等,在日常食物中应多吃水果和青菜,因其中钠、钾等碱性盐较多。碳酸氢钠对乳酸的缓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