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的监控.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49369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6.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训练的监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运动训练的监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运动训练的监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运动训练的监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运动训练的监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训练的监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训练的监控.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问题,运动训练的监控,运动训练的本质,通过合理的方法、有效的措施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现时状态向既定目标发展的过程。,目的:提高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运动训练的目的,1.掌握技能(神经);2.发展体能;3.提高承受负荷的能力(肌肉收缩能力、耐受内环境变化能力);4.提高竞技能力(体、技、心、战)。,训练监控的含义和目的,1.含义:将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训练过程中,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2.目的:帮助教练员不断调整训练计划,使运动员达到体能、心理和技术等最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能力。,竞技能力,技能,体能,

2、心理,生物力学,生理、生化,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体能,心理,技能,智力,竞技能力,战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本质,应答性反应,结构重建机能重建,训练水平提高,适应,外部刺激,负荷,破坏重建,运动训练的生理过程,应激反应,运动刺激,超量恢复,适应能力提高,运动疲劳,竞技能力提高,承受负荷提高,机能水平提高,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及科学的训练监控,生理学障碍-限制了能量的产生,心理学障碍-限制了对能量的控制,生物力学障碍-限制了有效的使用能量,医务监督健康检查,生理生化训练监控,心理监控和训练,技术分析和诊断,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控是以运动时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规律为理论基础,通过测

3、定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一些生理和生物化学指标的改变,反映运动员机体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和/或不适应性,从而帮助教练员了解训练效果,正确评价和调整训练负荷、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的内容,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训练方法合理性、有效性监控,训练负荷合理性监控,恢复方法和效果监控,恢复性训练方法、营养等恢复方法和手段的效果,训练课、小周期、训练季节、年度评定,训练课安排和训练方法的合理性和效果,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控,物理负荷和生理负荷的关系训练课中各训练内容和负荷的关系,机能监测的作用,服务于科学训练,提供运动员个体的身体状况,使训练计划更具个体化特色;服务于营养补充,严密监测运动员机

4、能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营养品应用计划,防止因营养缺乏而导致的过度训练,提高营养恢复效果。,训练监控的理论基础能量代谢,人体能量代谢的核心:ATP-ADP 循环,能量代谢系统,运动训练与能量代谢,磷酸原代谢能力的训练,原则: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时间短(s),输出功率最大,恢复速度快(约为s)的特点。方法:1、最大速度或最大力量,练习时间不超过10s;2、每次练习的休息间歇不能低于30s,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休息间歇可选范围是30-90S;3、成组练习后,组间休息间歇不能短于2-3分钟,通常在3-4分钟。,糖酵解代谢能力的训练,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高强度运动,保证运动中主要由糖酵解供能,运动

5、机体内有明显量的乳酸积累。最大强度运动1-2分钟,休息时间为4-5分钟的间歇性训练(可使骨骼肌细胞中已升高的H+降到接近运动前水平,使H+对糖酵解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在继续运动时,骨骼肌中糖原可持续分解供能)。最大乳酸训练;乳酸耐受训练,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代谢的时相性变化特征,第一时相:随着运动的开始和强度的增加,组织将摄取较多的氧,属有氧代谢过程。第二时相:运动强度逐渐加大,当达到最大摄氧量的40-60时,摄氧量和心率会有所上升,血乳酸增至安静时的二倍,该时相的开始称为有氧阈。第三时相:该时相开始时,血乳酸急促增加,并伴有明显的肺通气量增大,这与缺氧导致无氧酵解大量供能有关,该时相的开始称为

6、无氧阈。,(一)实验室监控1、机能评价 2、确定负荷强度(二)运动场监控 1、特定负荷运动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血乳酸)确定个体训练强度阈。例如,游泳安排特定速度及间歇时间的递增负荷运动。,监控的具体方法,2、通过专项训练手段测量、分析和评价运动员专项训练水平,并对训练实施监控。例如,中长跑项目,根据优秀运动员的经验全程分成若干个分段距离分析各分段距离的训练成绩、速度变化以及与比赛成绩的关系,其间用遥测技术定量分析负荷强度探讨影响其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贡献因素、制约因素)对训练过程实施重点监控,并建立相应的评价和训练控制标准。,(一)竞技运动需要原则 例如,游泳运动员晨、运动后5分钟CK、血

7、乳酸。(二)专项特点原则 例如,测定篮球运动员比赛中血乳酸浓度,评价篮球运动员专项耐乳酸的能力。(三)结合训练计划原则 训练计划是实现训练目标具体化,应根据训练计划安排监控内容。(四)针对个人特点原则(五)训练监控的无创性原则,运动训练监控的基本原则,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HR Hb和RBC WBC 血乳酸血尿素 血T/C血清CK 尿蛋白尿胆原 尿潜血IgG、IgM、IgA等,评定训练负荷的常用生理生化指标,HR,血乳酸,血尿素,CK,尿蛋白,尿胆原,负荷强度指 标,负 荷 量指 标,尿蛋白,训练负荷强度、负荷量与机能状态的评定,HR,根据个人最大心率百分数评定负荷强度强度小,HR高时

8、,表示机能下降。,血乳酸,运动后血乳酸值升高幅度大,表示运动强度大;乳酸阈强度-乳酸值为4mmol/L;无氧代谢区乳酸值大于12mmol/L。,血尿素,运动后血尿素增值大,表示负荷量大或机能下降;训练适应后增值减小。运动后8.0mmol/L,负荷量适宜。,血清CK,强度越大,含量越高;适应后,升高幅度减少;疲劳时,强度训练3-4天后400IU/L,尿蛋白,运动后15分钟取尿测定,排出量越多表示运动强度越大或机能差。负荷量大时,排出量增多;适应后排出量减少。,尿胆原,负荷量大或机能下降时,排除量增加。,应注意个体差异及系统观察,训练负荷强度、负荷量与机能状态的评定,训练方法中适宜量的生理生化监控

9、,无氧低乳酸训练最大乳酸训练耐乳酸训练大强度间歇耐力训练乳酸阈训练最大稳态乳酸训练,运动后HR不低于180次/分及血乳酸不超过3-4 mmol/L,运动后HR不低于180次/分及血乳酸大于25mmol/L,优秀运动员血乳酸水平保持在10-12 mmol/L,血乳酸值达较高水平达9 mmol/L,血乳酸在4 mmol/L及HR在160-170次/分左右,不超过180次/分,血乳酸浓度小于4 mmol/L,训练监控选择指标的方法,明确训练目的、训练方法的代谢特点、监控目的、运动员训练水平等;,各项指标应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能从不同的侧面较敏感地反映运动负荷或机能的变化;,各指标应具有最佳的指标组合,

10、既简单实用,又可相互补充,以便得出较全面的评价。,尽量简化、针对性强、精确度高、便于操作(测试)、反馈速度快、无创或微创;,应注意:个体差异 系统观察,训练监控选择指标的方法,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恢复的综合评定,HbT/CCK血尿素尿常规IgG、IgM、IgAWBC、血清谷氨酰胺,赛前血红蛋白处于本人最高水平上,血T值高,且血T/C比值保持在正常值范围或自身的高水平上,晨安静时血清CK活性降至400单位/升以下,晨安静值保持在正常范围的上限(57mmol/L),晨安静时,各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各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运动员身体机能恢复的综合评定,HR 血乳酸 血尿素 尿蛋白 尿胆原,晨安静时心

11、率恢复到平时的正常值 运动后血乳酸消除快,恢复时间短,表示机能状态较好 运动次日晨或训练周晨达8mmol/L以下 为机能恢复 运动后4小时或次日晨尿蛋白消失是 身体机能恢复的表现 运动次日晨值大于正常安静范围是机能 未恢复的表现,过度训练时生理生化指标的综合评价,HRHb和RBCWBC血乳酸血尿素血T/C血清CK尿蛋白尿胆原尿潜血IgG、IgM、IgA,晨脉明显加快,Hb值处于较低水平或下降趋势,WBC处于较低水平或下降趋势,安静时超过正常范围,运动时最大乳酸值下降,晨安静值在8.0mmol/L以上,低于原始值的30%,晨安静值400IU/L或完成定量负荷时的值明显升高,运动后比原来负荷后的值

12、突增34倍;晨安静时,连续几天处于较高水平或持续升高。,晨安静时,连续几天超过46 mg为过度疲劳,完成定量负荷后出现阳性或连续在晨安静时为阳性,明显下降,两点辨别阈 大于2.0闪光融合频率(差值)8.0Hz以上主观体力感觉等级 18级以上,运动素质及其训练效果的生理生化评定,力量、速度速 度 耐 力耐 力,测定最大输出功率和无氧功,值增大反映训练效果好;测定尿肌酐系数,间接评定 肌内CP和肌酸含量,值增大反 映训练效果好;,采用专项技术动作进行1分钟全力运动,测定运动后血乳酸最大值。值增大,运动成绩提高为训练有效,测定无氧阈值或VO2max,值增大为训练有效;测定训练后HR或血乳酸恢复速率,

13、恢复快为有氧谢能力提高;定量亚极量运动,运动后血乳 酸值下降是训练有效的表现。,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心率,基础心率(晨脉、安静心率)运动心率(最大心率)运动后恢复心率,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心率,基础心率突然加快或减慢,提示运动员可能存在对训练负荷不适应或有过度疲劳、疾病等问题存在。若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训练后,运动员的基础心率下降,说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增强。,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心率,运动时心率的快慢与运动强度有关。强度越大,心率越快。相同运动负荷时,运动员心率上升愈慢,提示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愈好。进行同一强度的运动训练后运动员的最大心率值降低,则表明运动员的身体机

14、能增强。,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心率,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可衡量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或身体机能状况。相同运动负荷后,运动员心率恢复加快,提示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适应或机能状况良好。,一次/组动作的运动强度监控指标,利用心率进行训练强度的一般监控,1.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1)评定有氧运动能力:乳酸阈是反映骨骼肌代谢水平和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当血乳酸达到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越高,说明有氧能力越强。通过同等条件的第二次测试,在记录成绩的同时,检查血乳酸的变化,如果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提高了,说明该运动员有氧能力也相应提高了;如果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下降了

15、,说明该运动员有氧能力也相应下降了。,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2)评定无氧能力:ATP-CP供能系统能力的评定(适宜于举重和田赛中的投跳项目):做功大而乳酸值低者,说明ATP-CP系统储备高,做功小乳酸值高,说明ATP-CP系统储备低;糖酵解能力的评定:主要是测定最大血乳酸值,高水平运动员的血乳酸值越高,说明运动员机体耐受乳酸能力越高,糖酵解动员快,供能多,肌肉适于参与剧烈运动,即无氧能力较好;反之,最大乳酸能力较差,即无氧能力较差。,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2.确定训练负荷(1)乳酸阈强度: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的最佳强度,其理论依据是,用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训练,

16、既能使呼吸和循环系统机能达到较高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氧功能,同时又能在能量代谢中使无氧代谢的比例减少到最低程度。,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2)最大乳酸训练:机体生成乳酸的最大能力和机体对它的耐受能力直接与运动成绩相关。研究表明,血乳酸在12-20mmol/L是最大无氧代谢训练所敏感的范围。为使运动中能产生高浓度的乳酸,强度和密度要大,间歇时间要短,练习时间一般要大于30秒,以1分钟-2分钟为宜。以这种练习强度和时间及间歇时间的组合,能最大限度地动用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的能力。,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3)乳酸耐受能力训练:乳酸耐受能力一般可以通过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

17、脱氢酶活性来获得。因此,训练中要求血乳酸在12mmol/L左右,重复训练,刺激机体对这一血乳酸水平适应,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活性。,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3.评价训练负荷效果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会上升,并与运动强度有关。运动后血乳酸值升高幅度大,表示运动强度大;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血乳酸升高的幅度减少,则表明机体对此训练量适应。乳酸清除率较心率恢复率可更确切地反映无氧耐力运动员运动后恢复的程度。,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用心率和血乳酸监控优秀运动员不同代谢类型训练负荷强度,用心率和血乳酸监控优秀运动员不同代谢类型训练负荷强度,血睾酮(Testosterone,T)

18、:男运动员 2701000ng/dl 9.535.0nmol/L女运动员 10100 ng/dl 0.353.50 nmol/L 现象:(1)当运动员在增加训练量后T值低于训练前25%以上,并不能回升。即应调整训练计划。(2)T出现背离现象,意味着机体合成能力及恢复能力下降,此时应引起注意,调整训练计划。特点:清晨高,夜晚低;秋末冬初高,春季低。,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血睾酮,皮质醇(Cortisol,C)(1)运动后C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将会导致机体分解代谢过于旺盛,不利于消除疲劳;如果长期保持较高浓度而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将可能引起过度训练,此时应密切关注运动员的免疫机能,因为较高的

19、C会抑制运动员的免疫机能,使运动员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2)定量负荷运动后C上升越多或下降越少,其肾上腺皮质机能越强,越能适应大负荷运动,越容易取得好成绩。,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皮质醇,血清睾酮/皮质醇(T/C)(1)当T/C超过30%或小于0.35x10-3,可诊断为过度疲劳。(2)当T/C出现大幅度降低,则有可能是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不利于运动员消除疲劳,需要对运动员加强营养,以放过度训练。(3)用T/C指标在评价运动员机能状态时,应结合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和血红蛋白等指标。(4)当运动员T和C均出现下降时,即使T/C比值出现升高,也应视运动员T的绝对值及机能状态作出客观评定

20、。(5)利用T/C指标进行运动监测时,可在阶段性训练前,训练中以及训练后进行测试,并与训练前基础值(晨血)进行比较,以作出客观的评价。,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T/C,(一)红细胞1.红细胞(RBC)3.505.60 x1012 2.血红蛋白(Hb)110170g/L3.红细胞比积(Hct)0.320.54 4.平均红细胞容积(MCV)79.0101.0fl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6.036.0pg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70g/L7.红细胞分布宽度(RDW)11.514.5,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血液指标,(二)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

21、酶又称为磷酸肌酸激酶。男运动员参考值范围:10-300U/L,女运动员参考值范围:10-200U/L。应用:CK活性的变化可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和骨骼肌微细损伤及其适应与恢复的敏感指标。,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血液指标,(三)血尿素(Blood Urea)应用:1.血尿素的含量随蛋白质、氨基酸分解加强而增多。机体对负荷的适应性越差,运动过程中生成的尿素越多。2.血尿素可作为反映机体疲劳程度和评定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3.运动中血尿素浓度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后30min,绝大多数出现在40-60min。,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血液指标,4、测试:(1)每天、隔天或大运动量训练后次日

22、晨测定血尿素,也可观察每周一晨血尿素,以了解身体的恢复情况。(2)一般训练课后次日晨,血尿素超过8.0mmol/L时,表明运动量过大,应调整运动量。5、评价:(1)运动后次日晨,血尿素含量不变,表明运动量小,对机体刺激不大。(2)在训练初期血尿素上升,然后恢复到正常,表明运动量足够大,但身体能够适应。(3)在训练中晨血尿素逐日上升,表明运动量过大,身体不能适应,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血液指标,1.尿蛋白(晨起中段尿10mg%)运动后15min尿蛋白排出量越多,表示运动强度越大或机能越差。负荷量越大,排出量增加,适应后排出量减少。大负荷训练期,晨尿蛋白值低于20mg%属于正常。2.尿胆元

23、(晨起随意尿2mg%)训练后次日晨2mg%,表明机能恢复;训练后尿胆元增加、Hb下降,表明机体疲劳,应调整训练;,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尿液指标,3.尿潜血 大运动训练后出现尿潜血,表示运动强度过大。4.尿比重 大运动量或长时间训练后可引起尿比重增加,次日可恢复正常水平,表明机能恢复;若持续保持高水平,表明机体可能处于脱水状态。5.尿酮体 若运动训练后次日晨尿酮体持续增高,表明运动量过大。,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尿液指标,(一)日常监控1、目的:每一次训练课安排的合理性监控,包 括运 动强度、间歇时间、运动量、训练方法以及每组 练习安排的合理性等。2、原则:(1)明确训练目的,

24、即提高运动员的何种能力;(2)了解训练方法的能量代谢特征,选择相应的监控手段。保证选用指标的敏感性、独立性(即不受训练外其他因素的影响)、互补性和经济性。,训练监控之安排,3.监控方法及指标(1)评价一组训练负荷强度的指标:运动后心率和血乳酸。(2)评价训练课总体强度的指标:运动后的尿蛋白,次日晨的血清CK、Hb、尿胆原。(3)评价训练课训练量的指标:运动后的尿蛋白、尿酮体,次日晨的血尿素和Hb。4.一次训练课监控中应注意的问题(1)应多指标综合评定,以受独立因素影响指标为主,受多因素影响的指标为辅,如尿蛋白、Hb等为辅。,(2)训练监控应结合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完成情况。(3)训练监控应将运动

25、后指标的特征与次日晨的变化情况结合起来。(4)指标采集的时间应以训练完成后变化的峰值为标准。(5)训练监控应坚持“个体化的原则”,即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同一个体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差异。(6)监控应以训练(或监控)前的基础值作为评价基础,以变化量作为评价依据。,5.测试指标采集(或测定)的时间(1)心率 训练后即刻,应结合最大心率了解负荷强度。(2)血乳酸(不能作为评价磷酸原训练的指标)耐力训练后血乳酸峰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速度和力量训练后出现在运动后35min。(了解负荷强度)(3)尿蛋白(了解负荷强度和负荷量)训练后20min内中段尿。(4)尿胆原(了解负荷强度)训练后20min内中段尿。,(

26、5)尿酮体(了解负荷量)训练后20min内中段尿。应排除高脂饮食(升高)和补糖(降低)的影响。(6)血清CK(该指标具有积累的效应)(了解负荷强度和组织损伤情况)训练课前测定基础值,训练后04h测定峰值,次日晨测定恢复值。(7)血尿素(了解负荷量)训练后01h测定峰值,次日晨测定恢复值。(8)血红蛋白(了解负荷强度和负荷量)训练后01h测定最低值,次日晨测定恢复值。,(二)周期性、训练阶段监控1、训练的目的 提高运动员某一方面的能力,如提高有氧能力、最大力量、最大速度或速度耐力等。2、周期性训练监控的一般程序(1)明确训练目的,即提高运动员的何种能力;(2)根据训练目的选择训练监控的指标和方法

27、;(3)通过对各项指标纵向变化的分析,了解训练目标完成的情况;(4)通过了解训练目标完成的情况,提出改善运动训练计划的参考性意见。,3、周期性训练监控的一般方法(1)无氧能力训练效果的评价与监控 在测定周期性训练前后无氧功率变化的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学指标的变化,对训练方法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具体方法是:,3、周期性训练监控的一般方法(1)无氧能力训练效果的评价与监控 在测定周期性训练前后无氧功率变化的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学指标的变化,对训练方法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具体方法是:,(2)有氧能力训练效果的评价与监控 在测定周期性训练前后VO2max、AT变化的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学指标的变化,

28、对训练方法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具体方法是:,运动能力的监测与评价-无氧功率,中国摔跤 美国摔跤 美国优秀青年 运动员 运动员 摔跤运动员,无氧功率峰值(w)740.0104.6 672.630.6 无氧功率均值(w)632.391.6 584 539.925.2 均值/体重 7.91.2 7.4 8.60.2 下降率(%)33.08.2 32.52.6,中国国家摔跤队 52.43.4 126.722.4 180.99.0美国国家摔跤队 58.36.2美国奥林匹克队 57.4 145.3 178.0美国优秀青年队 51.29.3 129.022.7 191.06.0世界优秀青年队 55.0 151

29、.223.9 183.07.0美国奥林匹克一队 61.0,VO2max VE BTPS HRmax,运动能力的监测与评价-最大有氧能力,在测试中发现,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无氧功、爆发力与国外队员相比,相差不大,但心肺功能指标却明显低于国外运动员,仅相当于美国优秀青年摔跤运动员的水平,反映在比赛中,表现为体力不足。同时在观察训练时我们发现,日常训练中缺少意在提高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训练内容,为此,应马上建议在以后的训练中,除注意力量、速度方面的训练外,也应适当安排一些目的在于提高耐力水平的训练内容,如每周按排1-2次3000-5000或5000-10000米的跑等。,评价训练周期的负荷安排指标,1、血睾

30、酮2、皮质醇3、血清睾酮/皮质醇4、血清肌酸激酶5、血常规6、血液流变性7、免疫学指标,4、测试要求(1)保持两次测试条件的统一性;(2)测试应安排在调整期,各项指标显示应无疲劳 现象;(3)运动方式的安排应接近受试者专项特点,包括 体能、运动方式等。(4)效果评定应考虑指标发展的规律和可能性;(5)周期性训练效果监控迎接和训练过程中其他生 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如训练后血清睾酮下降超过25%(一般两周测试一次),并且持续不同恢复,表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调整。此外,血清睾酮下降一般会伴有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因此,以上两个指标可以相互扶助,共同评定负荷量。,运动员对更大强度负荷适应后的生理、生

31、化指标变化特征,完成定量负荷运动:心率下降或不变;血乳酸浓度升高幅度减少;血氨浓度升高幅度减少;血尿素浓度升高幅度减少;血清CK升高幅度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减少;尿胆元升高幅度减少;尿蛋白升高幅度减少;尿酮体升高幅度减少。完成最大负荷运动:最大乳酸水平提高;血氨浓度升高幅度增加。判断方法:在血乳酸水平明显而稳定下降时,其他指标有23项支持,可认为运动员无氧能力提高。在血尿素水平明显而稳定下降时,其他指标有1 2项支持,可认为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量能力提高,运动员对更大强度负荷适应后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完成定量负荷运动:心率下降或不变;血乳酸浓度升高幅度减少;血氨浓度升高幅度减少;血尿素浓

32、度升高幅度减少;血清CK升高幅度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减少;尿胆元升高幅度减少;尿蛋白升高幅度减少;尿酮体升高幅度减少。完成最大负荷运动:最大乳酸水平提高;血氨浓度升高幅度增加。判断方法:在血乳酸水平明显而稳定下降时,其他指标有2 3项支持,可认为运动员无氧能力提高。在血尿素水平明显而稳定下降时,其他指标有1 2项支持,可认为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量能力提高,十二、训练监控案例(一)心率在耐力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1.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来推算最大心率,一般的推算公式为:最大心率=210-0.8年龄,或=220-年龄而后根据心率阈值来指导训练。心率阈值为最大心率的60%80%。2.有氧训练靶心率=安静心率

33、+(60%80%)*(最大心率-安静心率)3.无氧训练靶心率=安静心率+100%*(最大心率-安静心率),4.心率在耐力运动训练中应用举例(例13周长跑训练强度安排)(1)提高专项耐力能力训练(第1周至第6周的训练)原则:以最大心率的85%为训练靶心率(芬兰产 的Polar遥测心率实时监测心率)。方法:在跑台上以达到上述靶心率的速度持续跑12min为1组,间隙15min重复1组,每2组为一堂训练课,上、下午各1次,每周训练6d。,(2)提高无氧能力训练(第7周至第8周):原则:12mmol/L的血乳酸强度相对应的心率为训练靶心率。方法:完成2组12min跑后间隙15min,再以4.2m/s的速

34、度(心率强度为95%)跑1min30s为1次,心率恢复130b/min后(间隙不大于1min30s),再重复上述过程,6次为1组,每天1组,每周训练6d。,(3)提高ATP-CP能力训练(第8周至10周):原则:以最大心率的100%的训练的靶心率。方法:以50m最快速度跑(竭尽全力跑),间隙30s再重复上述过程,5次为1组,每天2组,每周训练6d。(4)有氧无氧能力的混合训练(第10周至13周):以上述的(1)、(2)两训练方案隔日交叉进行,提高无氧能力训练改为1d2次,上、下午进行。在每次的训练之前,应加强下肢股四头肌和绳肌的力量训练,加强下肢的力量耐力水平。,(二)中长跑、马拉松运动的监控

35、1.运动过程中的供能特点(1)有氧为主,有氧、无氧混合供能;(2)糖是其供能的代谢的能源物质;尤其是5000m、10000m。(3)运动过程中乳酸大量积累;2.比赛特点(变速)(1)5000m、10000m的平均速度约为最大摄氧量的90%95%;(2)马拉松的平均速度约为无氧阈的98%102%;,3.运动训练特点(1)依据:产生训练效应的最低负荷强度,维持大运动量训练的最大平均负荷,比赛目标速度、目标心率、目标血乳酸值,影响比赛成绩的机能特点(摄氧能力、消除乳酸能力、能量利用效率)。(2)训练方法 低强度耐力训练 80%90%无氧阈速度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即有氧训练。目的是: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肌

36、组织利用氧气的能力,促进技术动作的改善,提高运动员肌肉的放松能力等。,长时间中等强度耐力训练 90%102%无氧阈速度进行长时间中等强度训练,及混氧训练或无氧与训练。训练方式:恒定速度的训练方式,适应于训练水平高、训练年限长的优秀运动员;渐增负荷方式,常用的方式。目的: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间歇性大强度耐力训练 90%100%最大摄氧量强度进行训练,即大强度训练。方式:平时进行60%80%最大摄氧量强度进行训练;比赛前强化阶段进行100%110%最大摄氧量强度进行训练。目的:提高肌肉最大有氧代谢能力,消除乳酸能力,耐受乳酸能力(即适应比赛的能力),4、训练监控(1)依据:全年训练计划

37、、训练内容、训练目的。(2)技术路线,有氧能力和比赛参数测试,对个体应激和恢复指标跟踪观察,不同训练内容监控指标目标值确认,对训练负荷应激和恢复指标范围的确认,训练监控的实施,运动成绩、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及参数,不同强度运动过程中新率和运动后血乳酸,血尿素、血清CK、尿蛋白、尿酮体等,评定训练效果,评定训练强度,评定队员的应激与恢复,(3)训练课监控 强度指标:运动时心率:在120b/min至无氧阈心率之间呈线性关系;运动后血乳酸:同一负荷运动后血乳酸值下降;无氧阈及其参数:在测试无氧阈时纪录心率并观察其变化,无氧阈速度的稳定性及其持续时间,无氧阈速度运动时血乳酸变化。最大摄氧量及其参数:最大

38、摄氧量速度及其维持的时间。间歇期时间的确定:以增加某一刺激量的积累效应为目的,间歇的时间应延长;以增加对乳酸的耐受性为目的,间歇时间应缩短。,恢复期练习的强度应为40%60%最大摄氧量。训练课负荷应激和恢复的主要指标 尿十样:训练后30min内和次日晨;血尿素:训练后次日晨血尿素较低(4-7mmol/L),表示运动量较适宜;大于8mmol/L,表示运动量较大,若训练量明显低于平时训练量,但血尿素却持续在较高的水平,应对其训练进行调节。血清CK:若安静状态下血清CK之上升,表明运动量过大,应调整,且进行必要的营养补充。,(4)阶段训练的监控 基本状况监控晨脉 连续多日超过正常的10%,可视为过渡

39、性训练;输氧系统监控红细胞及其参数 血红蛋白变化特点为训练开始阶段下降;之后维持在低于全年平均值的水平;待训练结束后的调整期,血红蛋白迅速恢复到较高的水平。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减小,表明缺铁;过大则是缺乏叶酸和VB12的表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减小,表明缺铁;过大则是溶血表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升高时老化红细胞皱缩或体积缩小的表现。,承受符合和恢复能力监控血睾酮、皮质醇 血睾酮下降、皮质醇升高时表明集体承受负荷已接近本人的极限水平。若二者同时下降,且绝对值低于正常范围内,则可能是内分泌功能调节轴抑制的缘故。免疫能力监控白细胞参数、免疫球蛋白训练效果的监控无氧阈速度、最大摄氧量速度及其持续的时间,场地运动成绩及其运动过程中心率和运动后血乳酸峰值。,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