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36347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一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l,结论:,铝有较强的还原性。,Al3,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O2、Cl2、S等,4Al+3O2=2Al2O3,与酸的反应,钝化:,2.铝的化学性质,与强碱溶液的反应,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2Al+2NaOH+2H2O2NaAlO2+3H2,与不活泼金属的可溶性盐的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铝热反应,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两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

2、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1)两性氢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3NaAlO2+AlCl3+6H2O=4Al(OH)3+3NaCl,(2)受热分解,4.可溶性铝盐的性质,AlCl3、KAl(SO4)212H2O,实验一、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1.2Al+3/2O2=Al2O3 rG0=-1582kJ/mol Mg+1/2O2=MgO rG0=-569.4kJ/mol 3Fe+2O2=Fe3O4 rG0=-1015kJ/mol,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活动性:MgAlFe,从rG0(0)数值看,”铝与氧气”这个自发反应最容易发生.但实际上

3、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最不容易成功.这是为什么呢?,第一: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能与氧气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使氧气不能继续与铝发生反应,不采取任何擦除氧化铝保护层措施而直接进行点火,是难于燃烧的。氧化镁薄膜和氧化铁薄膜可能都不如氧化铝薄膜更致密,不能阻止金属与氧气的接触,因此金属镁和金属铁更容易在氧气中燃烧.,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不容易成功原因,第二:氧气的浓度偏低或氧气的量不足而导致燃烧现象不明显。(1)是集气瓶中收集到氧气的浓度偏低或太少,不能引起铝与氧气的充分反应;(2)是绕有火柴的铝箔,若过早伸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会消耗大量的氧气,致使氧气浓度降低而导致实验失败;,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4、不容易成功原因,第三:铝箔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少.(1)铝片要薄、最好缠绕成螺旋状,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不容易成功原因,实验一的注意事项:集气瓶中氧气浓度要尽可能大,最好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选择容积较大的集气瓶作为反应器.(体积与铝质量关系)铝箔以螺旋状绕紧一根火柴.待火柴烧到2/3以后,火焰能“包围”铝条时,再迅速将铝条伸进集气瓶中;铝条不能太早或太迟伸入集气瓶;可以用H2O2溶液与MnO2粉末混合直接在集气瓶中制O2。(一定要氧气纯度足够大才开始实验),2.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研究,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铝表面存在氧化膜?药品:铝片、硫酸铜溶液、砂纸,书本P21实验,实验1:将一块未擦去氧化膜的铝

5、片放入20ml 0.5mol/L 的CuSO4溶液中,观察现象。,如何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方法1、用砂纸除去氧化膜将一片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20mL0.5mol/L的Cu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象,现象: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产生气泡,溶液温度升高,2Al+3CuSO4=Al2(SO4)3+3Cu2Al+6H+=2Al3+3H2,如何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方法2.用NaOH溶液除去氧化膜的铝片,用水冲洗后,放入盛有3mL6.0mol/L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表面的现象。12min后取出铝片,洗净,再放入20mL0.5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象,方法3:Cl-

6、可除去氧化膜,现象:A试管中有红色的铜生成 B试管无现象,生活提示:,铝制容器不能长时间盛放酸性、碱性食物、也不能长期盛放氯化钠。一方面保护容器不被腐蚀。另外防止铝离子进入人体对人造成伤害。人体若蓄积铝过多,则会对脑组织及智力发展产生危害。,如何增强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钝化,将另一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3mL浓硝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1min后取出铝片,用水洗净,再放入20mL0.5mol/LCuSO4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无明显现象,3.铝配合物的生成,试管2中无明显现象.原因是:离子方程式:Al3+6F-=AlF63-,溶液中铝离子浓度很小,不会与氨水反应生成

7、Al(OH)3沉淀。生成的(NH4)3AlF6也易溶于水,AlCl3+6NH4F=(NH4)3AlF6+3NH4Cl,试管1中先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沉淀溶解。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影响晶体生成的条件,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的浓度越大,或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或溶液冷却的越快,析出的晶体就越小。反之,可得到较大的晶体。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震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的摩擦容器壁,或投入几块晶体(晶种),都可以促使晶体析出。,实验四:培养明矾晶体,(1)向250mL烧杯中加入120mL比室温高1020的水,分批加入明矾晶体,用玻璃棒搅拌,至晶体不

8、再溶解为止。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高35时,将溶液倒入另一只烧杯中,用硬纸板盖好,静置过夜。(2)从烧杯中选取2粒形状规则的小晶体作为晶核,将所选的晶核用细线轻轻系好。(3)把步骤(1)中配制的明矾溶液倒入另一只烧杯中,注意不要将已结晶出来的明矾倒出,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明矾,加热使其成为比室温高1020的饱和溶液。待溶液开始自然冷却时,将小晶体悬挂在烧杯的中央,用硬纸板盖好烧杯,静置过夜。(4)每天把细线系着的明矾晶体取出,重复步骤(3)的操作,直到晶体长到一定的大小。,实验四:培养明矾晶体,实验四的注意事项:配制的明矾溶液一定要饱和,每次把母液配成3040的溶液,有利于晶核的快速长大,不至于晶体在室温升高时溶解。否则晶核会被溶解。选取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溶液饱和度太大产生不规则小晶体附在原晶核之上,晶体不透明;饱和度太低,成长缓慢或溶解。,拓展课题:铝热反应,课本P23-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