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与设计.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43007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艺术与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共艺术与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共艺术与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共艺术与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共艺术与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艺术与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艺术与设计.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章 程 2010年7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公共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负 责 人:舒 怡 学 历: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硕士学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博士生在读单位职务: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专业方向:艺术与设计、视觉文化、文化创意产业通讯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邮政编码:100024电子邮箱:联系电话:,公共艺术与设计的范畴:是从满足公众需求出发,对公共环境进行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在城市公共环境和公共空间中设置具有一定文化性、地域性、形式美的艺术品。公共艺术与设计的内容包括城市雕塑、壁画、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信息传达系统,以及具有功能

2、性的公共设施等。,一、成立“公共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的现实价值和意义论证1、艺术与设计本身是以视觉为主的公共文化传播方式,艺术与设计具有公众审美属性,对公共艺术与设计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达日益受到重视。在艺术史上,传统的公共艺术强调纪念性,强调观众和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感以及观看的神圣感。而当代的公共艺术从本质上并不期待着观众对他们的严肃的“观看”和理解,而是在某个公共场合和观众“相遇”,然后激发个体的某些体验和回忆,巧妙的“渗透”在日常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各种地方,试图能让观众和艺术从观念、空间、体验等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2、公共艺术与设计的社会文化影响力意义,吸引国内外的文化学术界的关注,艺术、

3、设计以及各种文化的边界趋向交融。公共艺术的艺术形式上包括雕塑、绘画、摄影、广告、影像、表演、音乐直至园艺等形式;从艺术功能上,可分为点缀性、纪念性、休闲性、实用性、游乐性直至庆典活动等公共艺术;从展示的形式上,可分为由平面到立体、由壁面到空间、由室内到室外直至地景等艺术形式;从材料所涉及的范围来看就更是广而又广了。,美国芝加哥“群牛大游行”。300多个用玻璃纤维制的等大的牛,被涂绘得五彩斑斓,展示于城市各处。通过吸引旅游者和展出后的拍卖,该市获得2亿多美元的善款。,美国拉什莫山总统雕像,位于美国南达科他州皮德城郊区,总统山是俗称,正式名称是“国立拉什莫峰纪念地”。4位总统头像从左至右:华盛顿,

4、杰斐逊,林肯,罗斯福。这里每天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观者络绎不绝。,3、公共艺术与时间、空间和人性对话,代表了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的取向。公共艺术设计,就是指以人为核心,以城市公共传播、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公共艺术为主要对象,运用综合现代设计手段,创造生活空间美、生活方式美和信息传情达意的艺术设计行为。当代公共艺术潮流,不仅包括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建筑环境、商业设施,还有综合了戏剧、音乐、舞蹈、绘画等创新的当代艺术新探索。,上海世博会综合展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影响并融入到我们未来城市的发展。,公共艺术与设计是作品与人的互动;公共艺术与设计是当代艺术最有效的表达手段;公共

5、艺术与设计风格的多样化是时代的要求;世博会正引领当代公共艺术潮流。,二、成立“中国传媒大学公共艺术与设计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和预期目标1、全方位、多层面发掘“公共艺术与设计研究”社会层面的价值和内涵,探寻公共艺术和设计的文化之根和精髓,打开视野,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开展学术研究活动。2、“公共艺术与设计研究”主要围绕六个方向展开:纪念性的公共艺术、装饰型的公共艺术、休闲型的公共艺术、实用型的公共艺术、游戏型的公共艺术以及庆典型的公共艺术;包括广告、摄影,影像、公共互动、展览展示、城市景观、公共雕塑、壁画、标志性设施等。3、开拓新的“公共艺术与设计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学术空间,活跃学校学术气氛,力争

6、在三至五年内产生一批有关公共艺术与设计历史与发展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4、力争开出“公共艺术与设计研究”的专业课,紧密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展开研究,使文化艺术研究与市场化、产业化接轨,实现直接和间接的社会效益。5、以“公共艺术与设计研究”为载体,举办文化论坛、全国性的研究学术会议,拓宽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同外界交流以及扩散影响的渠道,宣传广告学院,扩大中国传媒大学的影响。,中心特色:知识经济形势下,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模式的创意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它的特点是用创造力、技能及个人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创造巨大财富。中国传媒大学公共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的功能和任务,主要是向各级政府、

7、企事业单位和公司提供系统的知识和信息综合咨询服务。中心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处作为上级机关,对公共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的工作予以指点和管理。中心组织机构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人员状况,进行内部调整,达到效率、公平、公开的组织目标原则。,中心运营目标规划:成为国内一流的公共艺术与设计咨询策划中心,发挥跨领域合作团队优势;承接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公共艺术和设计合作、咨询、策划和工程项目;建立高效、优质、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优秀战斗力的精锐团队;建立具有领先水平的优秀成长性企业和享誉中华的知名品牌。,文化软实力!,中心发展社会环境分析:1、宏观 社会背景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和结构性调整;GD

8、P增长,大力发展文化传创意产业,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城市让未来更美好的主题,中国正在加快的城市化的进程;国家形象、省市地区形象工程和政绩密切相关;封闭、不发达建设阶段导致的公共艺术低俗、缺失,需要大量重建;市场型的文化产业、公共性的文化产业成为发展重点;开放的世界和文化的交流,刺激公共艺术与设计社会需求的增长;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公众需要符合新时代的精神文化环境和产品;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对于审美和品位的追求;,经济腾飞带来的社会文明发展基础,大国崛起!,2、中观 地缘特点地处北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中心,信息发达 文化部、商业部、财政部、科研院所等的沟通方便 能接触到高层、权威机构、核心媒

9、体,发挥社会影响3、微观 资源整合传媒大学的文化创意产业科研优势 学术团体跨领域的整合与创新,学术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中心发展外部要素:,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艺术化,视觉时代性!公共艺术和设计对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改观!,外部合作类型理事单位合作发展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司成为理事单位(上游)合作单位加盟国内外研究中心和艺术加工企业的横向业务合作(中游)经营单位授权学术活动合作、教育合作、机构冠名、活动冠名(下游),中观地缘特点地处北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中心,信息发达;文化部、商业部、财政部、科研院所等的沟通方便;能接触到高层、权威机构、核心媒体,发挥社会影响力;,微观资源整

10、合中国传媒大学的文化创意产业科研优势;学术团体跨领域的整合与创新;,目标规划成为国内一流的公共艺术与设计咨询策划中心,发挥跨领域合作团队优势;承接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司的公共艺术和设计合作、咨询、策划和工程项目;建立高效、优质、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优秀战斗力的精锐团队;建立具有领先水平的优秀成长性企业和享誉中华的知名品牌;,宏观社会背景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和结构性调整;GDP增长,大力发展文化传创意产业,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城市让未来更美好的主题,中国正在加快的城市化的进程;国家形象、省市地区形象工程和政绩密切相关;封闭、不发达建设阶段导致的公共艺术低俗、缺失,需要大量重建;市场型的文化产业、

11、公共性的文化产业成为发展重点;开放的世界和文化的交流,刺激公共艺术与设计社会需求的增长;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公众需要符合新时代的精神文化环境和产品;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对于审美和品位的追求;,内部合作类型合伙制资金入股、资源入股项目合作制 根据项目盈利状况提成专业人士研究员、顾问职务的委任工作人员招聘承担日常工作运营的行政人员、业务人员,中心发展综合分析:,服务内容:城市视觉形象系统(标志、标准色、吉祥物等)城市文化形象系统(地方特色文化礼品、纪念品等)城市指示设计系统(路标、指示牌、文化标识等)城市公共艺术系统(雕塑、壁画、装饰、环境景观等)城市宣传文化系统(主题音乐、形象片、纪录片等)城市未

12、来规划系统(历史保护、现状整理、未来开发等),合作形式:通过中心组织学术活动提高知名度,和媒体通力合作;发展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理事单位;和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和艺术加工企业进行横向联系;授权学术活动合作、教育合作、机构冠名、活动冠名;,存在风险:政策风险学校管理风险合作项目风险合作优劣势分析:A-资金优势、社会资源优势、企业管理经验优势B-学术资源优势、创意知本优势、人才库存优势,争取政府支持,获得政府的资助和政策!获得国内外商业资本的青睐,成功融资!锻造著名品牌,凝聚人才,形成核心竞争力!,激情、执着做最有影响力的事情!,我们对文化艺术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深入研究我们拥有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哲学我们倡导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我们实事求是、灵活应变,创新经济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传统行业的发展和新的商业模型相比,创造奇迹的空间狭窄得多。文化创意产业通通和传媒业和信息科技水平密切相关,公关艺术成为新的增长点。资金+人才=飞速发展 创意设想+卓越执行=巨大成功,让我们携手共进,走向辉煌!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