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择题策略.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45936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选择题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化学选择题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化学选择题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化学选择题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化学选择题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选择题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选择题策略.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选择题解题指导,一、选择题的特点 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高考试题的重要题型之一,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侧重于“双基”的考查。一般其题设条件与备选答案往往经过命题者深思熟虑的加工和别具匠心的改造,以其多变的形式设置陷阱。由于高考中选择题分值重,故选择题的得分已成为很多考生整份试卷得分高低的关键,要想高考得高分,必须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二、选择题的考查功能 1.使试卷有较大的知识点覆盖面。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4.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有较广泛的发散性。5.考查某些较高层次的能力。6.考查思维的灵活性。总之,这类题可衡量学生能否准确地运

2、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来解答问题,对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发展潜力、培养能力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三、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1.根据选择题题型特点可采用下列方法(1)淘汰排除法 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备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淘汰,达到去伪存真,以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2)比较筛选法 将题目所提供的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提供的备选答案具有两重以上的前提条件或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3)直选法 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3、4)推理法 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步步逼近的逻辑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5)综合分析法 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1)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慢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加快速度,缩小范围。(2)掌握“错误原理”:在选择题中涉及的“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解答这类试题要掌握“错误原理”,即:明确“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达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分析这类题,“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

4、“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2.解选择题的基本思路,(3)启用“对比思维”,用“已知”推导“未知”:采取先对比后排除的思维,选择题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个别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可先对比分析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知识,进而作出判断。,题型一 概念辨析型【例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 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反应2CO2(g)2CO(g)+O2(g)的

5、H=+2283.0 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 是甲烷的燃烧热,答案 B,解概念辨析题,首先要吃透定义,抓住概念的本质内涵,它的基本模式:(1)比较选择:四个选项之间既有不同点又有某些相似的内容,需要比较辨析。(2)组合选择:列举若干概念的描述,有对有错,从中选出正确的或不正确的组合成一个选项,这类选择题实际上是多选题,选项之间往往没有什么联系,需逐一辨析。,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资源;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盐酸和食醋既是

6、化合物又是酸;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B.C.D.,答案 D,(2009威海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 氧化物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D,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自我诊断1.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非金属 酸 碱 盐 氧化物 A.B.C.D.全部,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与分散系,答案 D,基础回归 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 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

7、的关系:,2.同素异形体(1),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 式: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原子排 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 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变化属于 变化。不同的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相同的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同素异 形体)。,由同种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物理,化学,特别提醒,二、物质的分类自我诊断2.下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答案 D,基础回归1.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如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等类型;根据物质存在的状态,将物质分为、和;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 质可

8、将物质分为,易溶,微溶,难溶,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特别提醒 判断氧化物的所属类别时,应注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形成对应的酸、碱时,元素化合价不变,如NO2不是酸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三、物质间的转化自我诊断 3.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导电 爆炸 缓慢氧化 品红褪色 无水硫酸

9、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白磷转化 为红磷 久置浓硝酸变黄 克隆,答案,基础回归1.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 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也有一定的联系。(1)两种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的变化。如:酒精 挥发(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的变化。如:铁生锈、光合作用等。化学变化中常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固体或沉淀。(2)两种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 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 有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一定,不一定,2.化学反应的分类,3.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是中学阶段学习的 五

10、类重要物质,对其之间的相互转化应熟练掌 握并能灵活运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在掌握各类物质化学通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各类物质中具体物质之间的差异。既要掌握其所属类别的通性,还要掌握这种物质的特性。如酸与金属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盐,这是一般规律,但并不是对任何酸和任何金属的反应都适用。,特别提醒,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物质变化中的“三色”、“五解”、“十八化”,注意 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原子的裂变、聚变虽

11、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B.分馏石油产生汽油C.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D.氯化钠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解析 在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时,要抓住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这一关键点。红磷和白磷是不同的物质,因此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均为化学变化;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汽油是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不是产生的新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在固态时的名称,干冰和二氧化碳只是分子聚集状态的不同,并无新物质产生;氯化钠电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也只是聚集状态的变化,因此B、C、D三项均为物理变化。,答案 A,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红磷加热到416升华后冷凝得白磷,自我诊断,四、胶体、分散系,4.

12、有关分散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浊液的分散质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B.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C.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一些 D.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答案 D,基础回归1.分散系(1)概念: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2.胶体的制备,(1)水解法制备Fe(OH)3胶体:制备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胶体)+3H+,(2)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的本质特征为:,二者可利用 来区分。(3)Fe(OH)3胶体较稳定的主

13、要原因是。如果要使其发生凝聚常用的方法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加热,搅拌,加电解质溶液,(4)用水解法制备的Fe(OH)3胶体中含有Fe3+、Cl-,可用 进行提纯。,渗析,3.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 光的侧面可看见胶体中有,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这是由胶体粒子对 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在实验室里可利用该性质 鉴别胶体和溶液。胶体的电泳:胶体的聚沉:,一条光亮的“通路”,4.胶体的应用及解释(1)土壤保肥(2)含Fe2+、Al3+的盐净水(3)入海口三角洲形成(4)工业电泳除尘(5)血液透析原理,1.胶体分散系比较稳定

14、的原因: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胶体粒子带电荷,由于电荷的存在使胶粒之间相互排斥,不易聚沉从而使胶体保持相对稳定,这是主要原因。2.在胶体分散系中,胶体粒子是带电荷的,不能说胶体带电荷,因为整个胶体是呈电中性的。3.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粒子是带电荷的。但有些胶体粒子(如淀粉胶体)不带电荷,同时还应注意电泳现象是胶粒定向移动产生的,并没有发生聚沉。,4.胶粒呈中性的胶体如淀粉胶体,无电泳现象,遇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聚沉,若使之聚沉可采用加热法。5.有些胶体遇足量强酸或强碱时,先聚沉形成沉淀,后沉淀溶解形成溶液,如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胶体。,题型二 化学用语正

15、误判断型【例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乙烯的最简式:C2H4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5SO+3H+2MnO 5SO+2Mn2+3H2O Cl-的结构示意图 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Cl 电解液为KOH溶液的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H2-2e-2H+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 MnCl2+Cl2+H2O正确的组合为()A.B.C.D.全不正确,D,化学用语是表述化学的最基本语言,因而高考试题对电子式、结构式、原子组成表达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考查十分频繁。分析时应仔细观察,逐个比较,不漏掉任何细节。当然平时

16、规范书写,把一些典型实例熟练掌握,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上策。预计在2011年“嫦娥二号”卫星将被长征三号甲运 载火箭送上太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CZ-3A)是一枚大型三级液体运载火箭,它的一子级和二子级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三子级则使用效能更高的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偏二甲肼分子式为C2H8N2,分子中只有一个N与C不相连,且含有两个甲基。下列有关偏二甲肼的叙述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平面B.偏二甲肼分子中甲基的电子式为C.偏二甲肼的燃烧产物为NO2、CO2和H2OD.偏二甲肼的结构简式为,D,1.五种符号:元素符号:H、Na等;原子符号(又称核素符

17、号)H、Cl等;离子符号:Cl-、Mg2+等;化合价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2.五种式子:分子式(又称为化学式):CO2、H2、SO3等;最简式(又称为实验式):CH2O、CH等;电子式:如K2S的电子式:K+S 2-K+;H Cl的电子式H Cl;结构式:O C O、HCl等;结构简式:CH3CH2CH3、CH3CH2OH等。,.,.,.,乙炔的实验式C2H2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F-的结构示意图 A.只有 B.只有C.只有 D.只有答案 A,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方式中正确的是()水分子的电子式H+O 2-H+CO2分子

18、的结构式O C O,高考失分警示 1.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题目,易错点在于弄不清物质的成分和俗名,不明确物质分类的标准。如水煤气属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纯碱属纯净物又是化合物。2.电子式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分不清化合物的类型或原子周围的电子数、原子内的连接顺序出现错误。如H2O2电子式为H O O H,而不是H+O O H+;HClO电子式为 H O Cl,而不是 H Cl O;,2+,NH4Cl电子式为H N H+Cl-而不是 NH Cl-;NH3电子式为 H N H而不是 N H。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中既有旧键断裂,又有新键形成。如同素异形体之间

19、的转化是化学变化。而NaCl晶体的熔化只破坏了原晶体中的离子键而没有形成新的化学键,应属物理变化。I2晶体的升华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属物理变化。HCl气体溶于水,破坏了HCl键,同时生成水合离子,如H3O+中有配位键,,H,H,H,H,H,所以HCl溶解的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4.氧化物的分类较复杂,对于成盐氧化物要依据其与酸或碱反应情况分类,而不能仅看是金属氧化物,还是非金属氧化物或仅根据是否与酸或碱反应。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SO2虽然既可与NaOH溶液反应又可与硝酸反应,但不是两性氧化物;SiO2既可溶于NaOH溶液,又可与氢氟酸反应但也不属于两性氧化物

20、。,(2009株州模拟)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2H2(g)+O2(g)2H2O(g)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 28.7 kJ 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 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 kJ/molD.已知:2C(s)+2O2(g)2CO2(g)H1 2C(s)+O2(g)2CO(g)H2 则|H1|H2|,C,题型三 图表图象型选择题【例3】(2

21、009汕头模拟)现有等pH或等物质的量浓 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入足量镁,产生H2的 体积(同温同压下测定)的变化图示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B.C.D.都不对,答案 D,这类题目的特征是以图表、图象的形式将一些相关量给出,把习题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图象中获得数据和处理、应用数据的能力以及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解读图象信息时,一要看清楚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二要注意曲线的形状、走向和高低、拐点出现的先后,三要看最高点、最低点和交叉点,而且还要与相应的化学原理相结合。解读图表信息时要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点,与所学化学知识

22、结合在一起,判断选项的正误。,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c=容易解得C选项溶液中溶质密度最小。,这4种溶液中密度最小的是()A.HCl B.NaOH C.CH3COOH D.HNO3,C,(2009济宁模拟)下表为4种常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实验室将I2溶于KI溶液中,配制浓度较大的碘水,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反应:I2(aq)+I-(aq)I(aq)。上述平衡体系中,I 的物质的量浓度c(I)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A点与C点的化学反应速率vAv(逆)D.A点与B点相比

23、,B点的c(I-)大,A,解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题设条件有许多是由图表提供的,结合图形动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回答此题的关键。由图中所示,升高温度c(I)减小,可逆反应:I2(aq)+I-(aq)I(aq)平衡向左移动,可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vAv(逆),C正确。答案 A,题型四 数据计算型选择题【例4】将1.92 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随着反应 的进行,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 集到气体0.05 mol。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0.12 mol B.0.11 mol C.0.09 mol D.0.08 mol,B

24、,解析 因题给出“一定浓度的硝酸”,许多学生注意到气体可能是NO或NO2,受此干扰便无法用方程式正确求解,其实只需运用“氮元素守恒”,便顺利巧解硝酸与铜的反应。在反应中,硝酸一部分体现出酸性,另一部分体现出氧化性,即其氮元素一部分仍以NO 存在(与Cu2+结合),另一部分以气体(NO、NO2)形式放出。由N元素守恒得:n(HNO3)=2+0.05 mol=0.11 mol。答案 B,通过已知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推理的一类选择题,其特点是题目中出现一系列数据,需要结合相应的定义或概念进行数据处理。这类题既可能是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又可能是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的推算或是化学计算关系的运算结果(如含字母

25、表达式)的正误判断。因其灵活性强、迷惑性大、对解题技巧要求高,虽用常规方法解也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但因耗时过多,影响完卷时间。因此,运用整体、变形、抽象、逆向、极端等思维,利用守恒、构造、讨论等方法进行巧解速算或运用分析推理并结合简单心算、估算快速求解,就显得极为重要。,(2009梅县模拟)向一定量Fe、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250 mL2 mol/L的HNO3溶液,反应完成后生成1.12 L(S.T.P)NO气体,再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1 mol/L 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NaOH溶液体积最少是()A.450 mL B.500 mL C.400 mL D.不能确定,A,解

26、析 此题涉及多个反应,若全部写出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显得十分繁琐,要使铁元素最终完全沉淀,但不能确定铁元素最终以Fe(OH)3或Fe(OH)2出现,HNO3是否过量也不能确定,因而顺向求解较困难。优化思维,运用终态法避繁就简,解题思路新颖,求解迅速。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最后的溶液必为NaNO3溶液。由物料守恒有:n(NaOH)=n(NO)=n(HNO3)-n(NO),即25010-3 L2 mol/L-=1 mol/LV(NaOH),V(NaOH)=0.45 L=450 mL。答案 A,题型五 比较大小型选择题【例5】(2009金华模拟)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H2OHFH2S B.

27、原子半径:NaMgF C.酸性:H3PO4H2SO4HClO4 D.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解析 氢化物的稳定性是由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决定的,非金属性FOS,热稳定性应为HFH2OH2S;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往右依次减小,故NaMgCl,而Cl与F同一主族ClF,所以NaMgF。答案 BD,1.比较大小型选择题分为定性比较大小和定量比较大小两类,顺序排列又有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之分。定性比较主要依据变化递变规律,分析变化趋势,定量比较要通过具体数据排出大小顺序。2.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这一类题,在高考中出现率较高,这类题的分析程序一般为:分析反应,当遇到多种物质混合,则先分析物质间

28、是否反应,确定生成何种物质,剩余何种物质;分析电离,由电离可得到哪些离子;分析水解,水解又得到哪些粒子,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再结合三大守恒(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写出相应等式。,常温时将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混合后两者的体积可以相加),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有关所得混合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混合液中c(Na+)c(CH3COO-)c(H+)c(OH-)B.混合后溶液pH=7C.所得混合液中存在c(CH3COOH)+c(CH3COO-)=0.05 mol/LD.混合后溶液中存在c(CH3COOH)+c(CH3COO-)=c(Na+)+c(

29、H+),C,今有两种正盐的稀溶液,分别是a mol/L NaX溶液和b mol/L NaY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a=b,且c(X-)=c(Y-)+c(HY),则相同条件时,酸 性HXHYB.若a=b,且pH(NaX)pH(NaY),则相同条件时,酸 性 HXHY,C.若ab,且c(X-)=c(Y-),则相同条件时,酸性HXHYD.若两溶液等体积混合,且c(X-)+c(Y-)+c(HX)+c(HY)=0.1 mol/L,则a=b=0.1 mol/L,答案 D,解析 A项,由c(X-)=c(Y-)+c(HY),说明X-不水解,Y-能水解,故酸性HXHY;B项,a=b且pH(NaX)pH

30、(NaY),说明X-比Y-的水解程度大,依“越弱越水解”知酸性HXb且c(X-)=c(Y-),说明X-因水解减少的多,X-水解程度较Y-大,故酸性HXHY;D项,应为a+b=0.2 mol/L,不一定a=b=0.1 mol/L。答案 D,题型六 实验型选择题【例6】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B,1.实验装置图的正误判断,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更是高考的一大考点。解答策略重在四查:查气体发生或主要反应发生装置是否有错;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有错;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有错。另外,应根据实验目的判断相应操作是否正确,现象、结论是否统一。2.实验操作和现象分析

31、题应分析清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以及注意事项。分析时要和所学的知识相联系,将不熟悉的内容转换成已学的知识。,(2009济南模拟)某学生欲检验木炭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所产生的混合气体,将气体依次通过盛有CaCl2溶液、X溶液、Ca(OH)2溶液的三个装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生成CaCO3、CaSO3两种沉淀B.中所盛放的溶液应该为品红溶液C.中有沉淀生成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D.该实验设计可以成功检验混合气体的成分,答案 B,解析 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木炭和浓硫酸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均不能与CaCl2溶液反应,所以A项错误;检验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常用品红溶液,所以B项正确;若二氧化硫不能被完全吸收,则在中产生的沉淀可能是CaCO3,也可能是CaSO3,所以不能检验出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所以C项和D项均错误。答案 B,对照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不是用来做对照实验的是(),D,解析 A项可以对比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B项对比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稳定性;C项对照苯和水的沸点高低。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