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49962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1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学分类及临床,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性肿瘤,性索间质肿瘤,转移性肿瘤,淋巴类肿瘤。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常见类型为卵巢上皮癌。1.卵巢上皮癌较常见占卵巢恶性肿瘤的60-90%,其中浆液性囊性癌和黏液囊性癌各占50%及15%,子宫内膜样癌占10%-30%。临床表现隐匿,易早期转移,多数病人就诊时即为晚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部包块,少数患者有月经紊乱。,病理,卵巢上皮癌的发生 卵巢上皮癌是卵巢表面上皮发生的肿瘤,卵巢表面上皮是一种多向分化潜能的生发上皮,不仅能分化成不同类型的苗勒管来源的上皮,还可化生成移行上皮、肠上皮等,并可产生相应的

2、肿瘤,可形成浆液性,黏液性,子宫内膜样和透明细胞性肿瘤。,1.浆液性囊腺癌:为苗勒管上皮所分化的输卵管上皮的恶 性肿瘤,肿瘤细胞失去正常输卵管上皮形态与结构特点 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0%,双侧较常见为40%-70%,肿瘤的细胞分化反映了输卵管和卵巢表面上皮的形态 特点,肿瘤呈囊性,囊性为主(囊性部分大于肿瘤的2/3),囊实性混合(实性部分是肿瘤的1/3-2/3)或实性(实性部分大于 肿瘤的2/3)。肿瘤体积较大,直径可超过15cm,外表可光滑,也可穿破囊壁向外生长,形成肿瘤表面的乳头状突起,囊壁与周围 组织粘连,肿瘤为单房或多房,囊内充满槽脆乳头和实性结节。囊壁和囊性间隔大于3mm,囊内液体为水

3、样浆液或为混浊血性。囊壁和间隔附有乳头状或不规则型实性结节,囊内CT值可为水样 密度,或高于水的血性密度。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囊壁及间隔 与子宫肌壁强化一致。,2.黏液性囊腺癌:占卵巢恶性肿瘤15%,10%为单侧,76%为多房性,24%为单房,细胞模拟宫颈黏膜上皮和肠上皮的 分化特点形成囊腔和少量乳头突起的囊性或囊实性,实性肿瘤,囊内壁乳头少光滑,囊内含粘稠液体,或血性混浊胶样液体,实性区域常见缺血坏死。,子宫内膜样癌:占卵巢癌的10%-30%,肿瘤可来源于异位的子宫内膜,也可来自卵巢表面上皮。肿瘤直径2-35cm不等,表面光滑,有包膜,结节状,30%为双侧性,切面半囊半实,单房或多房,囊内容

4、物为清亮或血性液体,囊壁可有乳头突起。,卵巢上皮癌的CT表现,肿瘤位于盆腔内单侧或双侧附件区,呈单囊或多囊,由于肿瘤内存在不同 分化程度的瘤组织,根据其囊实比例 不同,CT主要表现为囊 性、囊性 为主,囊实混合,实性 为主和实质性。囊性和囊实性上皮癌:肿瘤体积较大,呈单囊或多 囊,可占 据盆腔或超出盆腔向腹 腔内延伸,囊壁 和囊性间隔不规则 增厚大3mm,并有内生性或外生 性乳头,或表现为菜花样结节 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囊内含浆 液,黏液或血性液,CT值等于 水或高于水,囊性和囊实性浆液 性和黏液性癌肿瘤的CT表基 本相同。,实性为主和实性型:肿瘤体积相对偏小,局限于盆腔附件区,实性型浆液性腺癌

5、:由于恶性肿瘤细过度增生堆积 以及乳头生长的速度不同,CT影像主要表现为菜花状,结节状,不规则片状,增强后强化明显,CT值与子宫强化基本一致。实性形黏液性腺癌,因肿瘤很少有外生性乳头生长,CT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晰,光整或呈分叶状的实性为主及实性肿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实性区可有不规则片状坏死。,子宫内膜样癌:CT可显示肿瘤呈半囊半实,单房与多房,表面光滑,有包膜,囊内可有乳头状突起。多为单侧。少数为双侧。20%的患者合并有子宫内膜腺癌,并应注意与卵巢转移性子宫内膜腺癌相鉴别。,右卵巢黏液性囊腺癌肿瘤呈囊性囊壁增厚,大于3mm,,图1.浆液性囊腺癌肿瘤呈囊性,部分囊壁增厚,大于3mm,囊 内含浆液

6、,CT值等于水。,浆液性囊腺癌,囊性型 图2 肿瘤呈 多房囊性,部分囊壁 增厚大于3mm,囊内为浆液,浆液性囊腺癌图3,浆液性囊腺癌图4,浆液性囊腺癌图1肿瘤为囊实性,囊壁不规则增厚大于3mm,实性部分为片状和结节状强化明显。,双侧卵巢浆 液性囊腺癌 图1 右卵巢肿瘤 为实 性,有 一外生 乳头,左侧为囊性 囊壁增厚。左侧为囊性,囊壁增厚。,浆液性 囊腺癌 图 2 盆腔腹膜 增厚。,浆液性囊腺癌图3子宫直肠窝区,腹膜增厚。,左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肿瘤呈圆形,部分囊壁增厚大于3mm,盆腔内有腹水。,图1.双卵巢浆液性腺癌,肿瘤呈实性形态不规则,包绕子宫,与子宫呈一致性强化。,图2,浆液性囊腺癌图2

7、.肿瘤呈菜花样包 绕子宫,与子宫直肠窝肿块融合。,图1.双卵巢浆液性囊性癌肿瘤呈囊实性以实性为主菜花状,图2.双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图1.双卵巢 浆液性囊腺癌 肿瘤呈囊实性 以实性为主,表现为不规则 片状,与子宫 附件粘连肠管 融合形成,冰 冻骨盆,图2.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双卵巢 浆液性囊腺 癌,双卵巢 肿块相互 融合成不规 则团块状,包绕子宫 明显强化。,MRI左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CT显示肿瘤以实性为主,包埋子宫。,卵巢浆液性囊腺瘤:MRI,左卵巢浆液性囊腺癌 CT,左卵巢浆液性囊腺癌MRI表现,图1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肿瘤呈囊实性,形态不规则,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图2

8、双卵巢 浆液性囊腺癌,图2双卵巢浆液性腺癌,肿瘤呈实性团块状。,图1双卵巢浆液性腺癌肿瘤呈实性结节状,图1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肿瘤呈囊实性实性为主,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肿瘤呈实质性强化明显。,左侧卵巢癌,腹膜转移,图1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双卵巢囊实性肿块,右侧为实性左侧囊性囊壁增厚,大于3mm,肿瘤侵及子宫直肠窝。,图2双卵巢肿瘤相互融合,包埋子宫,,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双卵巢区实性不规则肿块强化明显。,图1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肿瘤为囊实性,囊壁增厚,囊内有实性结节。实性部份呈中等度强化。,图2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囊实性。腹腔内有腹水。,图1左卵巢黏液性囊腺瘤肿瘤呈椭圆形,囊实

9、性以实性为主,图2左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右卵巢黏液性囊腺癌:肿瘤呈团块状,以实性为主。,图2右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图2右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呈囊实性实性部分侵犯子宫。,右卵巢黏液性囊腺癌 图1右卵巢肿瘤呈实性,肿瘤内有不规则坏死区,密度低于子宫。,图2 右卵巢黏 液性 囊腺癌,图3 右卵巢黏 液性 囊腺癌,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左卵巢巨大肿块呈实性,内有不规则坏死,肿瘤轮廓清晰,右下腹系膜内可见一不规则片状囊实性病变。,右卵巢子宫内膜样癌,转移病变的CT表现,.卵巢上皮癌转移形式:腹膜种植转移,淋巴转 移,直接侵润。1 腹膜种植转移:1)腹水:癌细胞阻塞膈下淋 巴管,淋巴回流受阻,导

10、致腹水。腹水量与肿 瘤大小 无相关性,CT值可高达60HU。癌细胞 种植于腹盆腔腹膜,脏器浆膜,常见的种植部位为大网膜,子宫直肠窝,肝表面、膈肌、结肠旁沟、肠管,系膜及韧带。,2.)大网膜转移:病理基础为网膜脂肪组织被软组织肿块取代,根据浸润的形式和程度 CT显示结肠与前腹壁间网膜密度增高。分别表现为饼状,结节斑点状,蜂窝状及污迹腹膜,增强后呈轻度-明显 强化。浆液性囊腺癌:转移病变表现为饼状,结节斑点状,团块状。黏液性囊腺癌转移主要表现为黏液结节状,污迹腹膜。腹腔假性黏液瘤。,3.)子宫直肠窝,肝表面、膈肌、结肠旁沟转移:CT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软组织结节腹膜不规则增厚。4.)肠管转移

11、:CT检出率不高,小病灶与肠壁缺乏对比,CT检查常为阴性,但癌细胞弥漫浸润肠壁时,CT显示肠壁增厚,肠管僵硬固定,皱襞消失。,5.)系膜韧带转移:.系膜面小于1cm的转移灶与血管淋巴结 区别较难,弥漫浸润集结成块时,CT显示系膜斑 片状增 厚或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血管鞘状包埋。,2 直接浸润:卵巢癌突破瘤壁,浸润临近器官组织,肿瘤与转移病变粘连融合,形成冰冻骨盆。CT显示盆腔内不规则片状,团块状实性或囊实性病变,子宫直肠窝闭塞,肠管粘连。3 淋巴结转移:主要转移至髂内外及盆腔淋巴结,但卵巢癌淋巴结转移80%直径小于1cm。,图2浆液性囊腺癌大网膜转移网膜密度增高,饼状,浆液性囊腺癌大网膜转移大

12、网膜密度增高呈饼状,黏液性囊腺癌 大网膜转移 大网膜 右半部分呈片 状密度增高,显示为污迹 腹膜。,浆液性囊腺癌 大网膜转移 呈班片状,浆液性囊腺癌大网膜转移大网膜密度增高,呈大饼状。,图1.大网膜转移大网膜密度不均匀增高呈斑点结节状,蜂窝样改变,图2.大网膜转移大网膜呈蜂窝状,浆液性囊腺癌 图1 大网膜转移 大网膜密度 增高,呈不 规则形,其 外围有腹水包 绕。,浆液性囊腺癌 图2 大网膜转移 大网膜密度 增高,呈不 规则形,其 外围有腹水包 绕。,浆液性囊腺癌大网膜转移大网膜密度增高,在低密度腹水的衬托显示为颗粒状。,黏液性囊腺癌大网膜种植转移,MRI黏液性囊腺癌腹膜转移,黏液性囊性癌大网

13、膜及肠系膜转移,显示污迹腹膜系膜密度增高。,黏液性囊性瘤大网膜转移腹壁后横结肠前网膜密度增高呈斑点状,污秽感。,图2黏液性囊腺癌大网膜转移,图3 黏液性囊腺 癌黏液结节 浸润大网膜,肠管,CT显 示网膜密度 增高,轻度 强化,肠管 壁增厚,黏膜 皱襞消失。,浆液性囊腺癌图1腹膜转移转移病变呈囊实性,囊壁增厚,有软组织结节影。,浆液性囊腺癌图2,肠系膜转移肠系膜密度增高呈片状软组织影。,图1卵巢癌肠系膜转移系膜密度增高呈结节状,团块状。,图2系膜转移系膜密度增高呈不规则片状。,图3系膜转移系膜呈斑块状,其间有囊性肿块,肠管包绕。,图1 黏液性囊腺 癌系膜转移 系膜密度不 均匀增高呈 斑片状,图2

14、黏液性囊腺癌系膜转移,图1浆液性囊性癌肠管转移CT显示结肠肠壁增厚,粘膜皱襞消失,管腔形态固定。,图2卵巢癌肠壁转移,浆液性囊腺癌图2脾胃韧带浸润转移,CT表现脾胃韧带密度不均匀增高,,膈肌转移:膈面不规则增厚,,膈肌转移膈面腹膜不均匀增厚,膈肌转移膈肌前部增厚,后部附有软组织结节,性索间质肿瘤:组织发生:发育中 原始性腺中的性索组织。在女性演化为卵巢的 颗粒细胞,原始性腺中的特殊性间叶组织分化 为卵巢 的卵泡膜细胞,并可演化为相应的肿瘤,颗粒细胞瘤 和泡膜细胞瘤,或为二者混合细胞瘤。颗粒细胞瘤起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间质组织。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属低度恶性肿瘤,可发生转 移,好发年龄4

15、5-55岁,少数亦可发生于青年期或儿童 期。约有70%的颗粒细胞瘤患者出现雌激素水平过高,出现性早熟。发生于 生育期患者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 血。,病理形态:肿瘤大多数为单侧,平均直径12cm,肿瘤可显示 为实性,囊实性,囊性,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圆形、卵圆形。实性者,肿瘤内可有囊变,囊性者肿瘤体积 较大,常为单房,囊内有少量实性成分,大体上形如 囊腺瘤。颗粒细胞瘤易复发和转移。其转移途径主要 是腹腔内扩散。影像表现:肿瘤为囊性,囊内有不规则实性成分,囊壁 可厚薄不均,但无乳头样软组织结节,囊内为液体 或 血性坏死。,右卵巢颗粒细胞瘤:图1,2肿瘤呈囊性,囊壁厚薄不均,囊内有不规则实性成分。有少

16、许分房,囊内CT值为水样密度。,图3右卵巢颗粒细胞瘤。,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来源于原始性腺中的生殖细胞,是由不同胚层成熟或幼稚的组织及细胞组成,常 见的有无性细胞 瘤,内胚窦瘤,未成熟畸胎瘤。好发于婴 幼儿,儿童,青少 年和妇女。,1.无性细胞瘤:肿瘤来自胚胎发育时期未定性前的生殖细胞,相当于睾丸内的精丸细胞瘤,发病率为恶性生殖细胞瘤的首位。多为单侧,CT表现:肿瘤为实质性,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完整生长较快,常伴有出血坏死,少有囊变,有轻度强化。,图1 右卵巢无性 细胞瘤平扫显示肿 瘤实质性,呈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缘 清晰。,图2右卵巢无性细胞瘤增强表现为肿瘤强化密度低于

17、子宫密度。,图3无性细胞瘤增强后肿瘤均匀强化,边缘清晰光滑,图3无性细胞瘤,2.内胚窦瘤:又名卵黄囊瘤,肿瘤常为单侧,体积较大,有包膜,包膜常破裂,CT显示: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有分叶以实性为主,组织质脆软如豆腐脑样,内见低密度坏死或囊变区,坏 死范围可较大,坏死区内 有岛样的实性病变,坏死囊变区内为胶样液体,CT值 偏高,囊内壁不 规则。,图1.右卵巢内胚窦CT显示右下腹巨大实性软组织肿块,肿块内有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图2 内胚窦瘤 盆腔内巨 大软组织 肿块,呈 分叶状,中央大片 坏死,软 组织部分 呈岛屿样 分布。,图3内胚窦瘤,图1.,内胚窦瘤 盆腔内巨 大软组织 肿块,呈

18、分叶状,中央大片 坏死,软 组织部分 呈岛屿样 分布。,3.未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是由三个胚层组织组成,其中部分为未成熟的幼稚细胞或胚胎性组织。肿瘤体积较大,以实质性为主,含软骨或骨组织。有大小不一的囊腔,囊性部分内含黏液或浆液,脂肪物质及毛发。CT显示不规则实质性肿块,肿块内有钙化和脂肪组织。,图1,2左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左下腹有一巨大肿瘤,呈实性,其内有小片状低密度区,肿瘤内有骨化影,,图3,4左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左卵巢肿瘤实质性肿瘤边缘清晰,完整内有不规则坏死区。,三.卵巢转移性肿瘤:好发于生育期妇女,年龄一般比原发卵巢癌为轻,来源于生殖器以外的卵巢肿瘤,原发癌通常在胃肠道,其次为乳

19、腺,子宫。一直以来人们把卵巢转移瘤称为库肯勃瘤,1960年woodroff等提出库肯勃瘤的组织学标准:1.肿瘤生长在卵巢内,2.镜下可见印戒细胞,3.卵巢间质伴有肉瘤样浸润。,转移途径:直接浸润:原发于盆腔器官的肿瘤直接侵犯转移至卵巢。经输卵管转移:子宫内膜癌或输卵管癌脱落的癌细胞可以 通过卵管腔种植到卵巢表面。经腹水转移:原发在上腹腔的肿瘤,主要是胃癌细胞,由于肠蠕动和重力的作用,通过腹水运送到 卵巢表面。,淋巴转移:卵巢是一个富有网状组织的淋巴管,肿瘤转移到腹膜后淋巴,由于癌细胞阻塞淋巴导管的上行通路,造成淋巴引流逆行,将扩散的癌细胞带到腹主动脉旁以及盆腔淋巴结,卵巢的淋 巴管和这些淋巴结

20、的位置非常接近,很容易形成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血行转移的机会较少,乳腺癌、消化道癌及原发于盆腔的 子宫内膜癌均可通过血运转移至卵巢。其转移途径并非孤立 存在,有时一种肿瘤可同时通过几种方式转移至卵巢。,血行转移:血行转移的机会较少,乳腺癌、消化道癌及原发于盆腔的子宫内膜癌均可通过血运转移至卵巢。其转移途径并非孤立存在,有时一种肿瘤可同时通过几种方式转移至卵巢。,CT表现:卵巢转移癌一般为双侧对称性,肿瘤有一层厚的包膜,癌细胞在包膜内生长,肿瘤保持卵巢的原形,均匀增大呈肾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可相互重叠,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肿瘤表现为囊性,囊实性或实性,实性肿块内可囊变、坏死和出血,可同时伴有腹膜

21、转移,腹膜后或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图1双卵巢转移癌CT显示盆腔内囊实性肿瘤呈对称性分布,肿瘤边缘清晰,光整规则。,图2双卵巢转移性肿瘤,图3 卵巢转移性 肿瘤增强后 显示肿瘤的 实性部分和 瘤壁明显强 化。,图4 双卵巢转移 癌,双卵巢转移 性肿瘤:肿瘤对称性 分布,呈实 性,边缘清晰。包膜完整,胃癌卵巢转移卵巢肿瘤呈囊实性,轮廓清晰,,结肠癌卵巢转移双侧卵巢对称性增大,呈囊实性,轮廓清晰,完整。,双卵巢肿瘤呈囊实性,边缘清晰,包膜完整。,胃癌右卵巢转移右卵巢肿瘤呈囊实性,中央低密度为囊变坏死区。,图1结肠癌卵巢转移肿瘤呈囊性,多房囊壁增厚大于3mm,,图2卵巢转移癌肿瘤为双侧性,图3卵巢转移

22、癌,原发性输卵管腺癌的CT诊断 原发性输卵管腺癌是来源于输卵管腺体的女性生殖器官罕见的恶 性肿瘤,肿瘤以单侧居多,病变主要位于壶腹部及远端,早期表现 为输卵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狭窄近端输卵管扩张积液,宫腔积液,肿瘤增大,充填输卵管腔。晚期肿瘤浸润输卵管全层,累及同侧 卵巢或子宫形成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输卵管腔内可积存浆液、血性 液或坏死组织,或表现为无扩张积液改变。镜下输卵管腺癌和卵巢 癌,宫内膜癌常出现鉴别困难。输卵管腺癌临床:临床表现为盆腔肿块、腹痛和阴道间隙性排液或阴道流血三联症或表现为盆腔包块和不规则阴道流血或间隙性排液的二联症,输卵管癌的影像表现1、早期输卵管癌位于管壁,伞端封闭显示输卵管扩张积液呈囊状,长圆形,茄子或香肠样改变,肿瘤增大形成充盈输卵管腔内的软组织肿块。,图1,图2,图3,图4,2、肿瘤沿输卵管壁呈外生性生长,形成盆腔内不规则软组织 肿块,肿瘤与子宫分界清晰。,图1,图2,3、右侧输卵管癌浸润子宫形成不规则肿块,肿块密度不均 与子宫粘连融合。,谢谢,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