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春江花月夜》.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52881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与《春江花月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唐诗与《春江花月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唐诗与《春江花月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唐诗与《春江花月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唐诗与《春江花月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与《春江花月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与《春江花月夜》.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唐诗,第一节 唐诗的繁盛与赏析春江花月夜,一、唐诗繁盛的表现,一是诗歌数量之多,是空前的。二是诗人之多,也是空前的。三是题材广泛,流派纷呈。四是体裁丰富,众体皆备。五是名篇辈出,不胜枚举;好诗如潮,传诵不息。六是求新求变,充满了创造精神。,二、唐诗的发展过程,初唐诗歌冲破了梁陈诗歌的狭窄题材,改变了梁陈诗歌轻浮绮靡的诗风,开始以刚健有力的新诗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从唐朝建国(618)至唐玄宗即位(712)这90余年,称为初唐。这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在风骨、声律、意境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初唐四杰”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登

2、幽州台歌。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为唐诗开辟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盛唐指唐玄宗开元元年(713)至代宗大历初(766)。短短五十年涌现了十几位大诗人。政治诗、边塞诗、山水诗是盛唐诗歌的三种主要题材,这些诗里所表现出来的宏伟气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健康的情趣,以及多彩的艺术风格,构成巨大魅力吸引了后代无数读者,并成为不可企及的诗歌艺术的极致。,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风骚两挟”,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张若虚

3、春江花月夜被人们称为足以压倒全唐之作。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还当首推李白。这位孕育于盛唐文化、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精神风貌的天才诗人,诗中总是充溢着狂傲的独立人格,非凡的自负和自信,处处皆有“我”在。唐代诗风的转变,应该说始于诗圣杜甫。,中唐指代宗大历年(766)至文宗大和九年(835),诗坛上掀起了诗歌创作的又一次高潮。艺术成就虽不若盛唐,但百舸争流,异彩纷呈,个性之鲜明,创作之丰富,犹在盛唐之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尚险怪的韩孟诗派和尚浅俗的元白诗派。,晚唐指文宗开成元年(836)至哀帝天祐三年(907)唐文宗时期开始,唐王朝便已经陷入了无法挽救的危机之中。随着唐王朝危机的深化,唐诗风貌发生了又一次

4、转变。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的诗句,成了晚唐时代和诗坛的最形象的写照。诗坛以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为代表,预示着一个伟大诗歌时代就要结束了。,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根据旧唐书贺知章传,知其为扬州人。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等并称为“吴中四杰”,驰名京师。全唐诗中仅存其诗两首,但“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作品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展现春江花月夜的自然景色,主要是描绘从海上月出到明月当空照亮整个江天的绚丽景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

5、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主要是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诗人心中对人生的迷惘和感叹。,这四节是全诗的第一部分,从美景写到人生。,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人间离情别绪,主要是渲染高楼思妇难以排解的相思之情。,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6、由写思妇转向写游子,主要是抒发江湖游子辗转反侧的思归之情。,以上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社会人生,并由对一双夫妇的离恨的同情,辐射开来,写对天下游子思妇的同情。,全诗将画意、诗情以及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这昭示着如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盛唐诗歌即将到来。,思想内容,本诗虽然是用乐府清商曲旧题,实际上跟五言四句体制短小内容狭窄的原题没有关系,它是一首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创新的七言歌行。诗中集中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与男女两地相思之情,同时还融汇了诗人对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的探索。,艺术成就,1此诗的最大特点,是全篇借景抒情,处处情景交融。第一部分描绘自然景观,

7、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诗题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其作用在于从总体上为下文的人情抒写提供引人遐思的环境,制造启动情怀的氛围。此后部分都是合写景物和人情。先是用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别离;用月光遍洒,引发思妇绵绵相思。这里,情景交融的特点是相反相成:通过景与情的对比反衬,鲜明地体现出月圆人不圆的旨意。最后主要用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游子思归之情。但在这里,景物的色调与人情的色调完全一致,情景交融的特点是同步相生: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相思之苦就显得更加浓重。,2诗的节奏优美,旋律动人。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

8、共换九韵。以平声韵起,中间平仄交替,以仄声韵收,同时运用顶真连环句式,诗歌音韵谐调,宛转流利,声情并茂。,3用暗示手法以景写人:诗中许多写景之句,实际上是通过暗示手法在抒写人情。“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可怜楼上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应照离人妆镜台”,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说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这些诗句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清人王闿运评价该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本节小结,1.了解唐诗的发展脉络。2.掌握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