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6章10金融081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6章10金融081班.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商业银行管理,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与绩效评价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按一定的经营策略进行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性目标的最佳组合。理论演变阶段: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演变,(一)资产管理阶段 产生背景 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资金供给相对充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较为单一;金融市场不发达。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的基本思想: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是银行不可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应主动通过资产方面的调
2、整和组合来实现三性原则和经营目标。,商业性贷款理论(Commercial Loan Theory),真实票据论(Real-Bill Theory)自偿性贷款理论(Self-liquidation Theory)1、主要思想 商业银行只能、只应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联系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2、贷款的基本特点:短期性;自偿性;生产性商业银行不宜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即使发放这些贷款,也应将其限制在银行自有资本和现有存款水平的范围内。3、优缺点,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资产可转换理论(The Shift-ability Theory)可转移性理论 可售
3、性理论 1、主要思想 流动性依然是商业银行需要特别强调的,但银行流动性的高低,是由资产的可转让程度决定的。所以,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方法是:持有那些容易在市场上变现的资产信誉高、期限短、容易转让。美国联邦储备银行1945年的统计:美国商业银行资产构成中,政府公债占比为73%;加上其他债券,占比更达到79%。2、优缺点以,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方法是:持有那些容易在市场上变现的资产信誉高、期限短、容易转让。美国联邦储备银行1945年的统计:美国商业银行资产构成中,政府公债占比为73%;加上其他债券,占比更达到79%。2、优缺点,莫尔顿,1918年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普鲁克诺,1949年定期存款及银行流动性
4、理论,预期收入理论(The Anticipated Income Theory)1、主要思想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态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而这与借款人或投资对象的未来的预期收入以及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2、优缺点,(二)负债管理(Liability Management)阶段,产生背景 1、负债形式的多样化;2、资金来源方面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3、实际的经济生活使负债经营有利可图;4、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内在动机 追求利润并应付竞争的压力。,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基本思想 商业银行按照即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者“
5、购买”资金来实行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负债管理的类型 1、以短期借入款来弥补提取的存款 资金市场净额(准备金净额)负债管理 2、以借入款来应付增加的借款需求 一般的市场管理或贷款净额负债管理,初始的资产负债表,资产 负债 一级准备 活期存款 二级准备 储蓄存款 贷款 定期存款 收益性投资 资本 固定资产,资金市场净额(准备金净额)负债管理,存款提取 一级准备 购买资金 二级准备 活期存款 贷款 储蓄存款 收益性投资 定期存款 固定资产 资本 资产 负债,一般的市场管理或 贷款净额负债管理,资产 负债 一级准备 活期存款 二级准备 储蓄存款 贷款 定期存款 收益性投资 资本 固定资产 贷款继续
6、 借入 增加 资金,负债管理的缺点,1、过多依赖外部条件来实现“三性”均衡;2、过于看重临时负债的作用,忽视对银行资本金的重视;美国:资本/资产比例 1974年6.9%1981年3.6%3、加大了银行的筹资成本,促使银行的经营风险加大。,负债管理,(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阶段(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相机抉择的资金管理方式:要求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情况,通过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协调安排与管理,达到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基本思想 将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并进行对应分析,根据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协调各种不同资产负债在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性等各方面的搭配,
7、在确保银行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基础上追求并实现最大的利润。,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基本原理 1、规模对称 2、结构对称 3、偿还期对称 银行资产的分配应该根据资金来源的流转速度来决定,两者的偿还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商业银行经常用平均到期日来安排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如:资产的平均到期日=负债的平均到期日 两者的流动性基本相符;资产的平均到期日 负债的平均到期日 资金运用过度,负债不足;资产的平均到期日 负债的平均到期日 资金运用不足,负债过多;目标替代 通过“三性”的相互替代,来达到最大效用。,基本内容 1、制定资产负债管理政策 宗旨,目标,可用方法,组织程
8、序,人员配备,绩效考核,奖惩方法等。2、制定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指标体系 安全性指标:资本充足率,贷款集中比率等;流动性指标:短期比率,流动性比率等 盈利性指标:各种收益率指标等 3、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缺口管理等。4、资产负债组织体系的建立 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资产负债管理的决策与协调。中行组织结构图 5、资产负债管理的监控和评价 财务报表分析,市场动态分析等。,中国银行总行机构设置情况,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1、资金汇集方法 2、资产(资金)分配方法 3、线形规划方法(管理科学方法)4、缺口管理 利率敏感性缺口(融资缺口)管理 持续期(存续期)缺口管理,(一)资金汇集方法(资金总库
9、法),负债 资产 活期存款 一级准备 储蓄存款 资金池 二级准备 定期存款 贷款 其他借入款 证券投资 资本 固定资产 为银行资金的分配提供了有用的规则。没有区分不同来源的资金具有的不同流动性要求。,(二)资产(资金)分配方法,一级准备(最多)活期存款 二级准备(少量)贷款(极少)储蓄存款 一级准备(少量)二级准备(少量)定期存款 贷款(最多)证券投资(次多量),资产(资金)分配方法,长期贷款(少量)资本金 长期证券投资(少量)固定资产(最多)区别对待不同的资金来源,有利于银行保证流动性,并增加盈利;以存款的周转速度作为划分标准,而不是根据存款的实际变动情况。,(三)线形规划方法(管理科学方法
10、),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被银行用来解决在一些变量受到约束时,线形函数值如何取得最优的问题。基本步骤 建立模型的目标函数;选择模型中的变量;确定约束条件;求出线形规划模型的解。,(四)利率敏感性缺口(融资缺口)管理,在利率变动循环时期,使银行资产负债利差最大化的一项战略措施。基本做法是:随着利率的变动,调整利率敏感性(可变利率)资产与负债和固定利率资产与负债的组合结构,从而改变利率敏感性资金的缺口及其大小,以达到扩大利差、进而扩大利润的目的。,注意问题,管理重点是:银行的净利息收入。资产的利息收入与负债的利息成本之间的差额。决定资产与负债内在联系的关键性因素是 利率 利率敏感性分析是银
11、行利差管理技术的延伸。,利差管理技术,1、利率差:资产收益率与负债费用率之间的差额;2、利差:资产的利息收入与负债的利息成本之间的差额;3、利率差、利差与利润的关系 利率差利差利润,利差管理技术案例,若银行以相应资金发放180天的贷款 则,稳定地获取利率差:19.5%16.5%=3%若银行分上下两期(各90天)借入资金来发放180天的贷款 则,利率差为:第一个90天:19.5%-16%=3.5%第二个90天:19.5%-14%=5.5%平均利率差为:4.5%,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1、相关概念“相匹配利率和期限”的资产与负债 搭配的资产与负债 具有预定的利率差的资产与负债在期限上相互搭配。一般
12、为具有相同的预定期限和利率差幅,且在数量上相等的、特定的资金来源与运用。如:支持相对应的贷款协议的存款等。,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可变利率”的资产与负债 浮动利率的资产与负债 利率敏感性的资产与负债 RSA:Rate-Sensitive Assets RSL:Rate-Sensitive Liability 在一定期间内可以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重新定价的资产与负债。也即:利率水平随一般货币市场的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资产与负债。如:短期存单,各种短期借款;短期放款,短期投资等。,(3)固定利率的资产与负债 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固定利率水平的资产与负债。如:分期放款,固定利率的存款等。,利
13、率敏感性,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利率敏感性:取决于资产的利息收入与负债的利息支出是否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以及资产负债的调整速度。利率敏感性分析: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数量和组合的变化,来反映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变化,进而分析这种变化对利息差额和收益率的变动影响。,资产负债的缺口(融资缺口)可变利率资产与可变利率负债的差额。Gap=RSA-RSL 可变利率资产可变利率负债 正缺口 可变利率资产=可变利率负债 零缺口 可变利率资产可变利率负债 负缺口 资产负债的灵敏度率(敏感性比率)=可变利率资产/可变利率负债 资产负债的灵敏度率1正缺口 资产负债的灵敏度率=1零缺口 资产负债的灵敏度率1负缺
14、口,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基本原理,1、正缺口状况:可变利率资产可变利率负债 固定利率资产固定利率负债 此时,若利率上升;银行利率差银行利差 银行利润 若利率下降;银行利率差银行利差 银行利润,负缺口状况,此时,若利率上升;银行利率差银行利差 银行利润 若利率下降;银行利率差银行利差 银行利润,零缺口状况,可变利率资产=可变利率负债 固定利率资产=固定利率负债 此时,利率的上升与下降,不会带来银行利率差的变化;银行会保持一个相对不变的预定利润。,利率敏感性缺口与利息收入 变动的关系,原始状态的银行资产负债对应状况,改变了的银行资产负债状况(1),假定利率不发生改变:此时,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中出现了
15、2亿的正缺口,则带来利润:2亿(13%-6%)=1400万 与原始状态相比,银行多增加了利润:(400+900+1400)-(400+1500)=800(万),改变了的银行资产负债状况(2),假定利率下降,银行依然采用正缺口:此时,资产负债结构中的2亿正缺口,为银行带来利润:2亿(8%-6%)=400万与原始状态相比,银行多增加的利润为:(800+900+400)(400+1500)=200(万)与状态(1)相比,银行少增加的利润为:(400+900+1400)(800+900+400)=600(万),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策略,大银行:进取型利率风险较大;小银行:防御型利率风险处于“免疫”状
16、态。市场状况良好,利率走势稳定时:进取型;市场状况不好,利率走势不稳定时:防御型。,利率水平的不同阶段:低利率且逐步上升阶段:正缺口 策略:扩大可变利率资产与固定利率负债;减少固定利率资产和可变利率负债。如:延长借入款的期限;缩短投资期限;增加固定利率负债;限制固定利率贷款;持有短期证券等等。,高利率阶段并渐渐达到利率高峰:正缺口零缺口 策略:逐渐缩小可变利率资产与固定利率负债的数额;并渐渐增加固定利率资产和可变利率负债。如:逐渐缩短借入款的期限;延长投资期限;减少固定利率负债;扩大固定利率贷款;持有长期证券等等。利率下降并逐渐转向低利率阶段:负缺口 策略:缩小可变利率资产与固定利率负债的数额
17、,增加固定利率资产和可变利率负债。低利率阶段并逐渐达到“谷地”:负缺口零缺口 策略:逐渐扩大可变利率资产与固定利率负债;并逐渐减少固定利率资产和可变利率负债。,(七)对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评价 1、优点:模型设计简单,容易理解;管理者可以据此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以达到规避风险或者扩大收益的目的。2、缺陷:对利率变动的预测,是一个在理论上没有完全解决而实践中又经常出现偏差的难题;银行并不能完全控制和调整其资产与负债的结构;为一种静态分析;如:没有考虑到存、贷的提前解约问题,资产负债的市价变化问题,利率变化对银行股东净值的影响等等。,(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逐渐演
18、变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银行风险管理核心指标,我国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信贷资金管理体制:银行组织和管理信贷资金的基本模式。是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信贷资金管理权限的划分和对信贷资金管理方式的选择。信贷资金的管理权限,一般是指银行信贷管理体系中各级管理机构之间关于资金管理职责范围的划分;也包括各类资金管理权的分配,如各项资金来源的支配、各类贷款的决策权和营运资金的调度权等。合理划分信贷资金的管理权限,既有利于调动各个有关管理机构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保证信贷资金运动的有效性与宏观控制。信贷资金管理方式,是指银行在信贷资金管理中所采取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信贷资金管理方式是形成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19、的基础。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取决于整个经济管理体制和具体的经济管理方法。各种信贷资金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都有其优点与一定的局限性,银行必须根据信贷资金运动的规律和特点,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以保证对信贷资金实施有效管理。,我国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演变,1、1979年以前:统存统贷、统收统支;2、1979年开始改革:“差额包干”;3、80年代初试行,1981年至1985年推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4、1985年:“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5、1994年:“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6、1998年:“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
20、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兴起和发展,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通过一系列指标体系的建立来约束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以确保商业银行资金的“三性”均衡和协调,从而使商业银行能够稳健经营,并达到银行的经营目标。,1、1987年,交通银行率先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包括:经营活力指标,固定资产贷款指标,中长期贷款指标,单个单位贷款最高限额指标,抵押、贴现贷款指标,农业贷款指标,乡镇企业固定资产贷款指标等。2、1988年,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对全辖系统内分支机构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989年,中国工商银行在系统内广泛试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990年,试点面已经涉及到20个省市。3、1990年,中国建设银
21、行在大连市分行试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4、1992年,各城市信用社根据人民银行的要求,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5、1993年,人民银行对各银行的外汇信贷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6、1994年2月15日,人民银行公布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标志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实施。包括:9大类,共15项指标。,7、1996年12月,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对1994年的规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增加了对外汇业务、表外业务的考核等。8、1997年12月,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改进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管理的通知
22、,决定从1998年1月1日起,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实行指令性控制,各商业银行可在国家和人民银行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自主放贷。9、2005年12月31日,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自2006年1月1日起试行。同时废止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银发1996450号)。,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对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监管的基准,是评价、监测和预警商业银行风险的参照体系。商业银行应按照规定口径同时计算并表的和未并表的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23、。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各项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进行水平分析、同组比较分析及检查监督,并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采取监管措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风险水平类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风险抵补类指标,第二节 商业银
24、行的财务报表与绩效评价,(一)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全部体现在其财务报表中,财务报表为银行的经营管理以及经营绩效评价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其中,资产负债表提供存量信息,静态反映银行经活动;损益表提供流量信息,动态反映银行业绩;现金流量表则将两种不同性质的报表信息联系起来。,1、资产负债表,反映银行在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有关科目的月度或年度余额计算并填列的。编制的基本原理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报告期银行实际拥有的资产总量、构成情况、资金的来源渠道以及具体结构,从总体上
25、认识银行的资金实力、清偿力等情况。从连续期间的资产负债表还可以了解银行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有足于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2、损益表,损益表又称利润表,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财务报表之一,是用以反映商业银行在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实现情况的财务报表。损益表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收入、支出和利润。编制损益表所依据的平衡公式是“收入支出=利润”。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息收入,主要产生于银行的客户贷款、同业贷款或有息收入存款、证券及其他收益资产。银行的主要支出包括存款利息支出、非存款借款的利息支出、股东权益成本、雇员的薪酬和福利支出、有形设备的管理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贷款损失准备
26、金、应付税金和其他支出。,某银行的损益表 单位:百万美元,3、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综合反映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来源和运用及其增减变化的财务报表,是反映银行经营状况的三种主要报表之一。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银行业的不断发展,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现金流量表的突出功能就在于沟通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弥补二者的不足,将银行的利润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结合起来,全面反映报告期间内银行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说明银行财务状况变动结果及原因,为银行管理者提供更有用的财务信息。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现金专指作为一级准备的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在央行的存款以及同业存款)和二级准备中一些可
27、视为现金的流动资产(通常指购买在3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即到期或可转换为现金的投资)。这部分资产包括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货币市场资金等,在银行需要时可以迅速转换为现金。现金流量表按等式:“现金来源增加=现金运用增加”进行编制。,某银行现金流量表 单位:百万美元,注:括号内数字为负值。,中国工商银行重要的资产负债表外项(2003、2004年年报),(二)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概念 绩效评价是商业银行运用一定的财务指标和一定的评估方法,对其经营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考核、评价的过程。,绩效评价的作用,1、是商业银行面临激烈竞争环境的客观要求。2、是商业银行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重 要手段。3、是商
28、业银行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 必然要求。4、有利于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督。,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比率分析法,以各类盈利性指标和风险性指标体系为核心,从不同角度对银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杜邦分析法,是将银行的经营业绩看成一个系统,从系统内盈利能力和风险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入手进行分析。风险调节资本收益率(RARORAC),是指银行按各种资产的风险因子,计算出其用以防止亏损所需要的资本量,再按此资本量计算的收益率。,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评价指标,银行绩效评价方法 杜邦分析法,股本回报率(ROE)=净利润/净值=ROA EM(杜邦两因素分析法)=银行利润率(PM)资产利用率(AU)股本乘数(EM
29、)(杜邦三因素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税赋支出管理效率 银行经营的效率 资产利用率 股本乘数=税赋支出管理效率资金运用和费用控制 管理效率 资产管理效率 风险因素(杜邦四因素分析法),影响银行股东回报率(ROE)的主要因素,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与内部控制,一、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一)基本概念 1、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在银行的经营活动中,因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2、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处理等方法,预防、规避、分散或转移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安全的行为。,(二)商业银行风险的特点,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内
30、在风险因素,风险管理在银行管理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可以直接表现为货币资金损失风险。商业银行风险具有涉及面广、涉及金额巨大的特点。商业银行的风险会被放大,形成连锁反应,并对整个经济造成潜在影响。,(三)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与类型,1、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2、商业银行的风险类型,3、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过程,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与分析,风险处理,风险预防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抑制风险补偿,调查分析,商业银行的风险处理,1、风险预防:是指银行对各类风险设置预防线的方法。资本充足率,各种损失准备金等。2、风险规避:是指银行对风险明显的经营活动采取避重就轻的处理方法。资产结构短期化,
31、投资选择,债权互换等。,商业银行的风险处理,3、风险分散:通过调整资产结构等方法来分散风险。资产种类的分散,客户的分散,投资工具的分散,资产货币种类的分散,国别的分散等。4、风险转嫁:利用某些合法的交易方式和业务手段将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行为。风险资产出售,担保,保险,衍生金融工具的利用等。,商业银行风险的处理,5、风险抑制:银行在承担风险以后,要加强对风险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争取在损失发生之前阻止情况恶化或提前采取措施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向借款企业派驻财务专家,分析问题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发现借款人财务出现困难,立即停止向该客户的新增贷款,并尽一切努力及早收回已发放的贷款;追加担保
32、人和担保金额;追加资产抵押。,商业银行风险的处理,6、风险补偿:商业银行用资本、利润、抵押品拍卖收入等资金补偿其在某种风险上遭受的损失。抵押品可以是存款、有价证券、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多种形式。从利润中提取一定的准备金来弥补损失。,二、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一)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与银行危机 1、商业银行的稳健性(Soundness)或稳定性(Stability)银行抵御消极事件的能力。商业银行天生具有不稳健性 2、商业银行不稳健性的负外部效应 银行的负外部效应较大 银行的负外部效应具有乘数放大效应 导致宏观经济的稳定性遭受破坏,1980-1996年银行发生危机或有严重问题 的国家(地区)数目统
33、计,商业银行危机个案,1、国际商业信贷银行(BCCI):1991年7月破产倒闭(由巴基斯坦银行家阿贝迪在1972年创办)。2、巴林银行 1763年成立,1995年2月破产倒闭。巴林银行倒闭:源于内部控制与内部稽核控制的混乱.doc 3、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巴塞尔委员会对此的分析,内部控制失效是各种有问题银行产生的共同特征之一。主要现象包括:1、管理层缺乏足够的监管和责任感 内控文化氛围不浓厚 2、没有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3、没有遵循某些重要的内部控制原则 4、银行机构内部信息不可靠或交流渠道不畅通 5、内控程序及其他监管活动不健全或无效,商业银行危机的启示,1、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2
34、、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制度 行业自律,社会监管,中央银行监管等;3、建立健全商业银行风险与危机的防御、救 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呆帐准备金制度,同业互援制度,中央银行援助与接管制度等等。,(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的概念及发展,1、内部牵制制度:(美)蒙哥马利于20世纪40年代在审计学中提出:凡涉及财产和货币资金的收付、结算及其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来分工掌管,以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2、1936年,美国以独立公证会计师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审查,首次定义了“内部控制”是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帐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得各种措施和办法。,3、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
35、会(the American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AICPA)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护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4、1958年,AICPA认为:内部控制从广义上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Internal Administrative Control)。5、1990年,AICPA通过发布正式文告,首次用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代替
36、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大部分。6、1992年,美国提出“内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巴塞尔委员会于1997年9月颁布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一家银行的业务能根据银行董事会制定的政策以谨慎的方式经营。内部控制的内容:组织结构(职责的界定,贷款审批权限的分离和决策程序);“双人原则”(不同职责的分离、交叉核对、资产双重控制和双人签字等);对资产和投资的实物控制。,(三)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1、1997年5月6日,我国公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金融机构内部控制: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完成既定的工
37、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2、199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用12年的时间,在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在商业银行中形成一套权责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内控机制。3、200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在修订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建立进行了相关规定。4、2007年7月,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明确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
38、,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并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具体规定。,(四)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1、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2、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3、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4、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包括:1、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2、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
39、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3、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4、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与内容,授信制度,资金业务,存款及柜台业务,中间业务,会计业务,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监督与纠正,授信制度的内部控制,重点是: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健全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防止对单一客户、关联企业客户和
40、集团客户风险的高度集中,防止违反信贷原则发放关系人贷款和人情贷款,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投向高风险领域和用于违法活动。,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重点是:对资金业务对象和产品实行统一授信,实行严格的前后台职责分离,建立中台风险监控和管理制度,防止资金交易员从事越权交易,防止欺诈行为,防止因违规操作和风险识别不足导致的重大损失。,存款及柜台业务的内部控制,重点是:对基层营业网点、要害部位和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监控,严格执行账户管理、会计核算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内部操作风险和违规经营行为,防止内部挪用、贪污以及洗钱、金融诈骗、逃汇、骗汇等非法活动,确保商业银行和客户资金的安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内部控制,重点
41、是:开展中间业务应当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机构资质、人员从业资格和内部的业务授权,建立并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委托人指令办理业务,防范或有负债风险。,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重点是:实行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禁设置账外账,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禁编制和报送虚假会计信息。,商业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重点是:严格划分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部门、管理部门与应用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的制度,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数据、系统运行和系统环境的安全。,内部控制的监督与纠正,商业银行应当指定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分别负责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和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的报告和信息反馈制度,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控制人员发现内部控制的隐患和缺陷,应当及时向管理层或相关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