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至青年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张家嘴至大山坡段)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260128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林至青年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张家嘴至大山坡段)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石林至青年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张家嘴至大山坡段)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石林至青年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张家嘴至大山坡段)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石林至青年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张家嘴至大山坡段)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石林至青年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张家嘴至大山坡段)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林至青年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张家嘴至大山坡段)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林至青年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张家嘴至大山坡段)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路基设计尽量减少深路堑、高路堤。1.1.2 公路路基现状项目起于石林镇S207三岔路口处,止于大山坡S207三岔路口处,现状公路等级为农村公路,KOM)Oo-K5+000路现状基宽基5-6.5m米不等不4+920-K7+741段路基宽基5米,路面现状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20cm;路基排水采用边沟排水,排水沟尺寸为0.3m*0.42m.1.1.3 路井横断面布设及加宽超高方式(1)路基横断面布置本项目设计车速15kmh,路基断面布置如下:本项目设计基本利用现有道路,基本维持现有道路平、纵面线形标准,将路基路面加宽至7.5m,用20Cm厚混凝土加宽,局部路基损坏,对部分路基损坏,进行50C

2、m深换填处理:回填30Cm石料碾压密实,加20Cm混凝土面层。旧路拓宽路段断面布置形式为2*3.25行车道+2*0.5m士路肩=路基总宽7.5m。为减少用地,填土高度大于8m时设置护坡道,护坡道一般路为2.0m,并设胱的横坡,填方高度小于8m时不设置护坡道。路拱横坡:不设超高路段路面横坡采用2.0%,土路肩采用2.0%用地范围:路堤坡脚或排水沟外缘1.0m;路堑边坡坡顶或截水沟外缘Lom。第三篇1 .设计图执行的主要部颁标准、规范如下: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OO386):3)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JTGB03-2006);4)公

3、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17);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18);8)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1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1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1 一般路基设计1.1.1 设计原则(1)根据沿线自然条件,结合本项目特点及难点,以及路线总体设计要求,在满

4、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照通畅、安全、环保、耐久、节约的指导原则进行设计。(2)借鉴项目区域其它工程设计、施工的成功经验,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建设生态公路的指导思想,以实现路基构造物设计的安全性、自然性、人性化的设计要求和特点。(3)选择合理的路基横断面结构形式及边坡坡率,侧重于路基边坡的生物工程防护,采取经济有效的排水措施和病害治理措施,防止路基病害的产生,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4)尽量减少工程实施对土堞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关系的影响和破坏。(5)通过不良地质和不良水文条件的路段,必须查明其规模及其对公路的危害程度,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确保路基稳定

5、。路差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表填挖类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蛤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5294下路床30803N94上路堤80150393下路堤150以下2290零填及路堑路床0305N9430-803294(4)珞基最大挖深及其控制因素路基最大挖深受边坡岩土的自然属性、边坡高度、岩层结构面、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岩石风化破碎程度及区域地质构造等控制。土质挖方路段,路基挖深受边坡最大高度控制,若边坡高度超过20.Om,根据稳定分析计算结果,采用适当的防护加固措施,调整边坡坡率,尽量将边坡高度控制在20.0m以内,避免土质深挖方路基。岩质挖方路段,路基挖深受边坡高度、岩层

6、结构面、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岩石风化破碎程度及区域地质构造等控制。在岩层产状平缓、岩体结构完整、区域地质构造简单清晰的硬质岩路段,最大边坡高度可适当放松,但最大边坡高度不宜超过400m:在岩层倾角220的顺层岩质路段,特别是层间夹软弱夹层的路段,应进行稳定分析计算,结合边坡防护加固措施,适当调整边坡坡率,边坡高度不宜超过30.0m,减小高边坡的规模。路堑边坡坡率应根据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施工方法,并结合人工边坡的调查分析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坡度不宜陡于1:0.75。在岩层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经过论证后,边坡坡率可以放到1:0.31:0.5。土质边坡可结合地形

7、、边坡高度的变化和土方需求情况,纵向采用变化的坡率,最大不宜陡于1:1,愈浅可愈放缓。路坚边坡需要分级防护时,应根据地形、地质、防护形式等合理确定各级边坡高度和坡率,除顺曾挖方边坡外其它挖方边坡设计一般采用台阶式,由于沿线出露基岩一般为泥岩、砂岩互层,均为软质岩,故边坡高度一般采用&0m,每两级边坡之间设Lom宽平台。路堑坡脚至边沟外缘(2)加宽及超商方式加宽本路段参照作为支线的四级公路,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Om时按规范采用第1类加宽值。部分路段按视距要求进行了加宽。超高超高根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路面类型、公路条件、自然条件等情况确定,并用运行速度予以验算。原则上最大超高不超过4%。设

8、置超高路段其超高方式如下:超高横坡等于路拱坡度时,将外侧车道绕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超高横坡大于路拱横坡时以中线为旋转轴。为了避免路面出现滞水区,保证路面排水顺畅,超商渐变率不小于l12501.1.4路基填、挖方及其控制因素(1)路基设计高度路基设计高度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结构物、河流水文地质条件以及考虑填挖土石方的平衡等。(2)珞菸最小填土高度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规定,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标高大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塞水商、波浪侵袭高和05m的安全商度。(3)路基最大赛士商度路基填土最大高度受路基基底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公路用

9、地类型、投资规模等控制。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冲沟堆积谷地,用地类型为基本农田保护区,考虑到路堤或挡土墙的设计承载力以及减小占地范围:在地形陡峭(地表横坡陡于1:2.5)地段,地形条件较差,根据稳定计算结果控制最大填土高度。填方边坡坡率一般按照以下规定采用:填土高度HW8m时,边坡坡率为1:1.5。当填土高度8mHW16m时,在8m处折线变坡,上部坡率为1:1.5,下部为1:1.75,坡脚设平台2m;当填方高度16mH时,坡率为1:1.5,下部为1:1,75,1:2。在低填路段,当土地利用价值较低时,可结合弃方的利用,适当放缓边坡。当地面横坡陡于1:2.5且填方高度大于8m时按照陡坡路堤处治(填方高

10、度大于4m,小于8山按照纵向填挖交接处治),处治前先挖除坡面松散表土,再开挖台阶,台阶设修向内侧4%,台阶一般按宽度一般不小于2.Omo同时依据稳定性脸算结果,在路堤中部设置钢塑格栅或设置支挡工程,保证路堤稳定。钢塑格栅采用双向型,其抗拉强度280kNm;延伸率W3%;节点新裂强度N300N,用锚钉固定于台阶上。横向填挖交界当地面横坡为1:51:2.5时在原地面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当地面横坡陡于1:2.5且填方边坡高度大于4m小于8m时按照横向填挖交界进行处治,填方高度如大于8m则按照陡坡路堤进行处治。横向填挖交界4.m范围内(挖方L5m,填方2.5m)上路床采用沙砾石填筑。当结合部

11、的原地面有地下水出彩时,应根据地形设置截水盲沟,其沟底面和背水面铺设防渗土工布,顶面和迎水面铺设反滤土工布,防渗土工布与反滤土工布搭接IOCm,截水盲沟的设置道数依据渗水情况而定。纵向填挖交界地面横坡陡于1:2.5,填挖交界IOm范围内路基填方高度大于4m路段按照纵向填挖交接处治,于纵向填挖交界处4.m范围内(挖方1.5m,填方2.5m)上路床要求采用开山石渣填筑,填方3.。6.0m范围内路基采用路基开挖的风化石料或石料填筑。当结合部的原地面有地下水出露时,应根据地形设置截水盲沟,其沟底面和背水面铺设防渗土工布,顶面和迎水面铺设反滤土工布,防渗土工布与反滤土工布搭接IOcm,截水盲沟的设置道数

12、依据渗水情况而定。1.1.6挡护结构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情况,本项目在无填方条件的路段设置路肩墙,路肩墙采用重力式和衡重式两种形式。路肩墙:路肩挡墙原则上采用C25片石混凝土浇筑,片石掺入量不大于挡土墙总体积的20%,石料规格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沿墙长每隔IO15m左右设置伸缩缝,在基底的地层变化处应设置沉降线。伸缩缝和沉降缝可合并设置,缝宽0.020.03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絮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0.15m。沿墙高和墙长应设置泄水孔,按上下左右每隔23m交错布置。折线墙背的易积水处亦应设置。泄水孔采用直径0.1Om的PVC管安装。最下一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0.3m。为防止泄

13、水孔堵塞,在泄水孔进水端回填0.5米厚砂碎石作为反滤层。并在最低排泄水孔设置0.25m宽并向路基侧倾斜嫣横坡的碎落台。边坡坡率按不同地层、不同路段分别考虑。土质、全风化泥岩路段边坡坡率一般为1:LO1.25:泥岩、砂泥岩及页岩路段边坡坡率一般为1:0.75-1.00;较新鲜的页岩路段边坡坡率一般为1:0.30-0.75;对顺层边坡、高边坡等路段,通过稳定性分析确定边坡坡率。根据本路段的地质特点,类比已建成通车的公路边坡及沿线各类边坡,结合沿线土石方平衡需要。一般情况下挖方边坡坡率见下表。非方边坡坡度表土石类别边坡坡度粘土、粉质粘土1:11:1.5卵石土、碎石土胶结或密实1:0.751:1中等密

14、实1:11:1.5软质岩未风化、弱风化或逆倾1:0.57:0.75强风化1:0.75-l:1全风化或顺倾1:11:5中硬质岩未风化、弱风化或逆倾1:0.31:0.5强风化1:0.51:0.75全风化或顺倾1:0.5l:1L1.5南现深挖路井、陡坡路堤及坡挖交界、路桥过渡段(1)高坡方略基现行规范规定填方边坡越过20m为高填路堤,目前已修筑的一些高路堤常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沉陷等路基病害,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行,本项目地形较为陡峻,设置了挡墙支挡,未采用高路堤。(2)深挖方略基挖方高边坡设计采用施工监测、信息化动态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时根据岩土体类型、成因、状态、风化程度、岩层产状、主要节理裂隙面产状及必

15、要的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通过工程地质类比法、极限平衡法及数值分析法等进行综合分析验算。最终根据验算结果确定防护力度及形式。(3)陡坡路堤及填挖交界陡坡路堤允许向着墙背斜坡填筑。为确保墙后填料的压实度,挡土墙的砌筑、墙背回填及压实各工序应紧凑,回填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墙背回填应选用符合设计参数的填料,墙身断面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尺寸,避免实际施工与理论计算结果产生偏差对挡墙安全产生不利因素。1.2路面设计1.2.1 路面结枸设计原则及依据(1)设计原则根据工可预测交通量、公路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和交通量分布情况,结合重庆地区低等级路面设计及施工经睑,进行本项目路面结

16、构籍合设计。本项目所处公路自然区划为V2区,充分考虑地域特征,增强路面结构的耐久性。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节约投资的原则,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并适合该地区情况的路面结构。(2)设计依据路面设计执行:部做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1)5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等有关规定;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IOoKN,即BZZ-Io0;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年;1.2.2 路面结构本道路总体考虑行车安全、结构耐久性和形式的环保性。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如下:1.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础下采用C25混凝土拓宽后加铺18cm3%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

17、,再加铺沥青面层,新建路面结构如下:4cm厚AC-13C型SBS改性沥青碎上面层透层18cm3%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原路面或加宽20Cm厚c25水泥混凝土下部设置粘土隔水层,不使积水渗入基底。为防止墙背水下渗至基底,于培后最低排泄水孔下用粘土回镇封闭夯实。当墙后渗水量较大或在集中水流处(如泉水等),为了减少动水压力对墙身的影响,应加密、加大泄水孔尺寸或增设纵横向地下排水设备(如渗水暗沟等)。其出水口下部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流冲空基础。挡墙基底倒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挡土墙基础应置于坚实的土基中或岩石上,基础的埋深不小于LOmo施工注意事项挡土墙施工应与设计要求相配合。除按相关

18、施工规范中所规定者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施工前应作好地面排水系统和安全生产的准备工作,基坑开挖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有关要求进行,同时因本项目无详勘资料,施工中切记注意验槽工作。挡土墙基础如置于基岩时,应清除表层全风化部分,如置于土层时,不应放在软土、松士和未经特殊处理的回填土上;当基础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按设计进行换填或儆扩大基础,当基础开挖后情况与设计值偏差较大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做必要的调整、修改。墙后临时开挖边坡的坡度,随不同土层和边坡高度而定。挡墙基坑不应全段开挖,而采用跳槽开挖的方法,以保证施工安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附近时,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

19、或浸泡,而削弱其承载力,接近基底设计标高时若不能立即进行基础施工,或与设计情况有出入,应按实际情况调整;若发现岩基有裂缝,应以混凝土将裂缝灌注饱满,以防止基础折裂而致墙身外倾,影响挡墙安全。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基坑内、基坑附近以及墙后填料表面积水能迅速排除,保持基坑干燥,基坑最好随砌随填随夯实,应先将靠近基底部分回填,以免积水下渗至基底。墙身砌出地面后,基坑必须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不小于4%的向外流水坡,以免积水下渗。挡土墙沿线路方向位于斜坡上时,基底纵坡应不陡于5%,当纵坡陡于55时,应将基底做成台阶形式。横向位于斜坡上时,较坚硬岩石地段可做成台阶形,台阶的切割应满足设计要求。挡土墙后地

20、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处理填方基底(铲除草皮和开挖台阶等),然后熄士,以免填方顺原地面滑动。墙背填料回填需待墙身强度达到70%以上时方可进行。墙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采用膨胀性和高塑膨胀性和高塑性土壤,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夯实。不细集料技术要求技术要求立级配见下表机制砂单粒级最大压碎指标30歙化物(氯离子质量计)0.06坚固性(按盾谄损失计)1.0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硫化物计硫酸盐(折算为SQM)0.5轻物质(%)VLO空隙率(%)V45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稣裂、皎体外溢等标准皴配范图砂分级方筛孔尺寸(mm)0.150.300.601.182.364.75累计筛

21、余(以质量计)(%)粗砂901008095718535655350-10中砂901007092417010500-25。10细砂90100558516400-250-15。10粗集料应选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In级,符合规定级配,最大公称粒径31.5mm,碎石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表。碎石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颗粒级配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表3.3.3碎石压碎指标(%)30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12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20硫化物计硫酸盐(折算为S0;,%)1含泥量()50KNm极限伸长率4%热老化后断裂强度经170七、Ih热处理后,

22、其经向和纬向拉伸断裂强度应不小于原强度的90%玻纤格栅确需搭接时,短边搭接长度不宜大于20cm,并根据摊铺方向,将后一端压在前一端部之下,搭接处采用固定器固定;长边搭接长度不宜大于IOCm,搭接处可采用尼龙绳或铁丝绑扎固定,固定点间距不超过1m。水泥混骁土板面平整,边角整齐,无裂建,不得有脱皮、积水、蜂寓、麻面等现象,伸缩缓必须垂直,贯通,线直弯顺,灌绕饱满、密实,绕内无杂物。(2)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水泥掺量为5.5%,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岩石抗压强度(MPa)水成岩60变质岩280火山岩2100磨光值(%)235空隙率(%)47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

23、裂缝、麻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外加剂外加剂的产品质量应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3.6.1的各项技术指标,供应商应提供有相应资质外加剂检测机构的品质检测报告,检验报告应说明外加剂的主要化学成分,认定对人员无毒副作用。钢筋混凝土路面所用的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传力杆钢筋加工应锯断,不得挤压切断;断口应垂直、光圆,用砂轮打磨掉毛刺,并加工成23mm圆例角。接缝材料接缝材料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和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好的胀缝板。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3.9.1的各项技术指标,境缝材料应选用与混凝土板壁粘接牢固、回弹性好、不

24、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龟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等性能。应优先选择使用树脂类、椽胶类或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3.9.2.12的规定。(2)集料级配范围水泥混凝土底基层的抗拉强度不小于4.OMpa,矿料级配见下表。标准级配范围级配类型粒径Cinm)方筛孔尺寸(mm)2.364.759.5016.019.026.531.537.5累计缔余(以质量计)(%)合成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O面形成能被运料车和摊铺机粘起的油皮,透层油达不到渗透深度要求时,应更换

25、透层油稠度或品种。透层油洒布后的养生时间随透层油的品种和气候条件由试跄确定,确保液体沥青中的稀释剂全部挥发,乳化沥青渗透且水分蒸发,然后尽早铺筑沥青面层,防止工程车辆损坏透层。(4)沥青面层1)沥青与基质沥青沥青混凝土ACT3C面层的基质沥青为70号。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2.1-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要求.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沥青标号70号针入度(25,100g,5s)0.Imm60-80针如度指数PI-1.5+1.0软化点(R&B)4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IOeC延度不小于cm2015七延度不小于100含蜡量(

26、蒸馆法)不大于%2.2闪点不小于P260溶解度不小于%99.5密度(15C)g/cm3实测记录质量变化不小于%0.8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残留延度(IotC)不小于cm62)矿料粗集料石料应满足下表所示的技术要求。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压碎值W30乐其级配组成如下表:水泥稳定叙配坤石基层集料级配方筛孔尺寸31.526.5199.54.752.360.6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3)透层(改性乳化沥青)1)材料要求透层油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PC-2,其质量标准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

27、3.2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质量要求的规定,见下表:透层沥Ir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电荷阳离子(+)1.18mm筛上剩余量%0.3标准粘度C25,3S14恩格粘度E253-5储存稳定性CII52/3蒸发残留物性质蒸发残留物含性%35(25(C)针入度0.Imm80250(25)残留延度比%280溶解度(三氯乙埔)%97.52)施工技术要求基层上须喷洒透层油,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继续稀浆封层的施工,气温低于I(TC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透层油的用量通过试洒确定,用量为0.71.5Lm20透层油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

28、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必须洒面均匀,有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的立即撒布石屑或砂吸油,必要时作适当碾压。透层油洒布后不得在表细第料的级配应满足下表所列的级配要求。沥青混凝土用细集料(机制砂)的规格要求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蛤4.72.31000005906042720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4级的条件下,雷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好的耐老化的抗剥落剂来提高石料

29、与沥青的粘附能力。矿粉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施工中应保持矿粉干燥无结团,成团的矿粉不得直接使用,如下表所示。沥青混凝士用矿粉的质量要求项目单位质量要求表现密度,不小于g/cm32.45含水量,不大于%1粒径范围0.6mm%1000.15mm%901000.075mm%701003)沥青混凝土级配要求与沥青用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通过率)方孔筛孔径(mm)表层AC-13C31.526.519.016.010013.2901009.568854.7538-68沥青面层粗集料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上面层集料压碎值%30洛杉矶磨耗损失%35表

30、观相对密度%2.45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Wl软石含量%5吸水率%W3.0面层用粗集料的级配规格应符合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沥青混果士用粗集料规格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饰孔(In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13.29.54.752.360.6S810251009010001505S910-201009010001505SlO10-1510090-10001505Sll5-151009010040-700-1505S1251010090-1000-1505S133101009010040-7002005S14351009010001

31、503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建议采用石灰岩生产的机制砂。需满足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沥青混装土用细集料的技术要求项目单技术指标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一2.45含泥量(8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28060dC动稳定度DS次n2800析漏率185flC肯塔堡飞散试验%低温弯曲应变-I(TC击实次数次两面各504)施工技术要求备料: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认真检险原材料的质量,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才能进场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沥青混合料生产拌和前,应通过有资质的实验设计单位对原材料进行认真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在检验所设计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

32、条件下,才允许作为沥青祥和站的目标控制级配。候原因水泥终凝时间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应掺加缓凝剂,水泥及必要的外掺剂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应规定。2)粉煤灰:粉煤灰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要求。检洲项H技术亶求试验方法SiOj.Al,0,和Fe1O,总含收(%)70T0816烧失量(%)2500T08200.3mm用孔通过率()90T08180.075mm卷孔通过率(,)70T0818程粉煤茨含水率(%)35T08013)集料:用于水泥粉煤灰稳定的粗集料采用当地的石灰岩轧制而成,碎石的压碎值W30%,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细集料宜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屑,有机质含量不超过

33、2%,集料级配应满足下表要求:层位通过下列方孔篇()的质量百分率(%)基层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075100100-90867079627254624245253116221115752注:1、应严格控制0.075mm档集料含量,有条件尽量取低值。2、压实度标准及抗压强度成型采用振动法压实成型。3、表中抗压强度要求为设计值,为避免因混合料离散性较大,考虑90%的保证率系数后,水泥用量增大,基层、底基层的偏差系数宜控制在15%以内。施工过程中,抗压强度检验时以范围控制,即控制强度的上、下限,基层控制在不小于3.5MPa,超出范围视为不符合要求。3

34、)目标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指标要求,通过7天无侧眼抗压强度确定混合料级配和水泥剂量。配合比验证:根据目标配比进行水泥土稳定碎石试拌、试铺工作,检验拌和的准确性、强度以及摊铺时是否离析。当混合料的级配、水泥剂量不满足要求或摊铺离析时,应调整配合比设计。(4)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所备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砒上,通过采取(5)路床顶面验收标准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19执行,以保证路面使用寿命。(6)水泥混凝土底基层验收标准水泥混凝土板面平整,边角整齐,无裂缝,不得有脱皮、积水、蜂窝、麻面等现象,伸缩缝必须垂直,贯通,线直弯顺,灌缝饱满、密实,缝内无杂物。板厚度(

35、mm):5相邻板商差(mm):3中线高程(mm):15中线偏位(mm):20mn宽度(mm):0,-20横坡度(%):0.25顺直度(mm):纵缝W10;横缝Wlo其他未尽事宜应按施工质量验收按公路工程质量检物评定标准(JTGF80/1-2004)中的相关验收条文执行,水泥稳碎石基层与底基层亦可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的相关条文执行质量验收。(7)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原材料标准本次设计的基层采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技术指标要求如下:(1)集料生产设备及堆放场地要求石料加工方式应采用两级以上破碎和反击筛分联合机,禁止直接使用颗式破碎方式生产的集料。水泥稳定

36、碎石基层用石料(集料)应能满足日生产量4000吨以上,具有有效运转的吸尘装置。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的集料堆放场地必须全部采用碎石硬化,场地布局合理、分隔清晰、排水设施完善,同时细集料应设置防雨桶,不但应具有水稳场地要求的条件,而且应设有专用石块堆放场地和块石分拣区以及应设置有专用废料堆放场地,以能够满足4档以上集料堆放要求,同时各档集料应设置混凝土分隔墙。2)材料要求:1)水泥: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早强水泥和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应长于3小时,终凝时间宜在6小时以上,因气1.3路基、路面排水设计1.3.1设计原则排水设计根据本项目公路等级,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及桥涵设置等情况进行等合考虑,注意各种排水设施、排水构造物之间的联系,使全线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路基范围内不积水。同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少占耕地,并与当地排濯系统协调,防止冲毁农田及其水利设施,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穿越城镇的路段,其排水设计应与城镇现有或规划的排水系统和设施相协调。1. 3.2路基排水路基排水设计着重总体规划,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