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基础第4章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71800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基础第4章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审计学基础第4章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审计学基础第4章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审计学基础第4章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审计学基础第4章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学基础第4章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基础第4章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审计学基础,第四章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目录,审计方法,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案例及分析,本章小结,4.1审计方法,4.1.1 审计方法概述P56 1.研究审计方法的目的 2.审计方法选用要求,4.1.2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审阅法;核对法;验算法;分析法;顺查法;逆差法;详查法;抽查法;,查账方法,审阅法,会计资料的审阅,其他资料的审阅,审阅的技巧,核对法,会计资料间的核对,会计资料与其他资料的核对,有关资料记录与实物的核对,核对法,会计资料间的核对,会计资料与其他资料的核对,有关资料记录与实物的核对,核对法,会计资料间的核对,会计资料与其他资料的核对,有关资料记录与实物的核对

2、,核对法,会计资料间的核对,会计资料与其他资料的核对,有关资料记录与实物的核对,核对法,会计资料间的核对,原始凭证审阅(间接证据)例如,审阅购料业务的原始凭证时,首先要察看有无购料发票、购料发票是否为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被审计单位为一般纳税人),发票的抬头人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日期是否是被审计期内。所购物料是否为生产所需,有无请购单,采购地点、供货单位是否与采购合同相符,材料入库有无收料单或使用人的签收单,证明材料确已收入。采购单价是否符合合同规定,货款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已付款的支票存根,存根金额与购货发票、合同金额是否相符。如采用折扣方式购料,付款时间是否在折扣期,折扣的计算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等

3、。审阅原始凭证时,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预先收集有关经办人员的签字盖章,供货单位的公章等,以便核查是否真实,最后还要看购货发票是否盖有“付讫”及其日期的图章等。从上述可知,审阅原始凭证,必须将有关单据全面地相关联系地审阅,即要审阅有关的一系列资料,才能取得充分可靠的证据,作为提出审计意见的基础。,记账凭证审阅(间接证据)例如,审计人员在审查某企业12月份销售收入业务时,发现一张记账凭证的记录为“借:应收帐款200 000元,贷:销售收入200 000元。”按常规,作为记录产品销售收入的记账凭证,应附有产品销售发票的会计入账联等其他单据,但这张记账凭证却未附任何原始凭证。通过进一步查询得知,

4、被审计单位为了完成当年的利润指标,添制了这张虚假的转账凭证,并准备下年初用红字冲回。,账簿审阅(直接证据)例如,审查企业其他应收帐款明细分类账。一般的业务记录都有借方、贷方,即便有几笔借方记录,也属金额较小、时间较短的正常业务。经查有一笔500 000元的借方记录至年底仍未归还,后经进一步核查,原为投资单位抽走的投资款。,报表审阅 报表的审阅比较复杂。财务报表的审阅决不止采用审阅一种技术,而是一个复杂的应用有关审计技术体系的问题。从审阅技术上讲,应着重审阅报表的项目是否填列齐全,表内的对应关系和平衡关系是否正确无误、报表附注是否填写、有关主管经营人的签字盖章是否齐全。,其他资料审阅 例如,审阅

5、预算、计划、方案时,应注意制定的是否切合实际、有无相应的措施等;审阅合同时要注意合同主要条款的内容是否完备齐全并合法,措辞是否明白准确;审阅规章制度时要注意其内容是否合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是否都已订立等。,审阅的技巧-从有关数据的增减变动有无异常,来鉴别判断被审计单位可能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从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程度,来鉴别判断被审计单位有无问题;-从会计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性,来鉴别判断被审计单位有无问题;-从时间上有无异常,来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问题;-从单位购销活动有无异常,来鉴别判断被审计单位有无问题;-从业务经办人的业务能力、工作态度以及思想品德,来鉴别判断可能存

6、在的问题;-从资料本身应具备的要素内容,去鉴别判断问题存在的可能性。,会计资料间的核对-证证核对(即将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与分录记账凭证核对,查其是否相符)例如,审查材料采购业务,为了查明所购材料是否已经收到,可将购料发票与收料单核对,检查其日期、品名、规格、数量是否相符。,-帐证核对(即将记账凭证、某些原始凭证与账簿核对,查明账证是否相符)例如,将银行存款支出凭证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应根据凭证的内容核对日记账上所记载的日期、记账凭证编号、支票号码、对方科目、金额、内容摘要等是否相符。,-账帐核对 例如,审计人员审查某企业年度资产负债表时,发现应付帐款项目余额1 500 000元

7、比其明细分类账余额合计1 450 000元多出50 000元,将明细表与明细分类账各账户余额核对无误。再核对资产负债表上预付账款项目余额250 000元,与其明细分类账合计数200 000元核对多出50 000元。凭经验看出可能有同一客户,既为购货人,又为供货人,由于过账串户引起上述不符。审计人员将“应付帐款”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同记账凭证核对,发现某月将应过入“应付帐款”明细分类账户该客户贷方的50 000元误过到“预付帐款”明细分类账的贷方,以致引起了上述帐帐不符的情况,通过审阅取得了书面显示证据,查明账簿之间不符的问题。,-帐表核对(即将报表与有关总账和明细账核对,查明账表是否相符)帐表之间

8、的核对应注意账簿的记录时间、明细科目、金额等同报表是否相符。此外,还注意是否严格按照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有无虚构数字、混淆会计期间等情况。,-表表核对(即将不同报表有关项目进行核对,查明相关数字是否相符)例如,利润表中的税后利润应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净利润相核对;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应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年末未分配利润相核对。,会计资料与其他资料的核对-核对账单(即将有关账面记录与第三方的账单进行核对,查明相互是否一致,有无问题)例如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核对其他原始资料(即将会计资料同其他原始记录进行相互核对,查明有无问题)例如成本计算单与在产品盘点表核对,-有关资料记录与

9、实物的核对(核对账面上的记录与实物之间是否相符)例如固定资产的盘点,验算法(又称重新计算法,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书面资料的有关数据在审阅、核对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计算,以验证原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内容:-有关审计项目小计、合计、累计、平均数和差积商的验算;-各种按规定计提比率的验算;-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结果的验算;-各种财务分析指标数值的验算等,审查书面资料方法 按照取证的先后顺序分(以会计资料的形成顺序为标准)顺查法(正查法)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程序,依次对凭证、账簿、报表各环节进行逐一检查核对的一种审核方法。逆查法(倒查法)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程序的相反顺序,依次审查报表、账簿和凭证资料的

10、一种检查方法。,顺查和逆查的优缺点,审计风险大的原因:逆查以“报表中的疑问”为起点,而“疑问”来自CPA的判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按照取证的范围分详查法(精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期内的所有凭证、账簿报表进行全部详细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抽查法 是指从作为特定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方法,有选择地抽出其中一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其检查结果来对其余部分的正确性及恰当性进行推断的一种审计方法。,4.1.3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盘点法;查询法;观察法;鉴定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直接盘点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检查时,通过亲自盘点有关财物来证实与账面记录是否相符的一种盘存方法 监督盘点指审

11、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同时,在监盘时,审计人员还应对实物资产的质量及所有权予以关注,盘点法,无论是直接盘存还是监督盘存,均是重要的检查有形资产的方法,它可以为有形资产的存在性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查询法,对象,知情人的询问,当事人的询问,询问法,方式,个别询问,集体询问,函证法,回答方式,积极函证,消极函证,观察法(指审计人员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来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例如,观察资产的占有情况。审计人员审查某企业的固定资产,通过盘点帐实不符,后在观察企业环境时,发现有一新建职工俱乐部大楼,审计人员回忆和再次审阅

12、固定资产明细账,并无新建增加业务,属帐外资产。经查阅有关人员,得知俱乐部大楼是以该企业管理费用项下的修理费用立资,这样通过观察技术,发现帐外固定资产以及管理费用开支不实的问题,从而取得了实地观察的证据,鉴定法-指审计人员对于需要证实的经济活动、书面资料及财产物资超出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时,由审计人员另聘有关专家运用相应专门技术和知识加以鉴定证实的办法 例如,对实物性能、质量、价值的鉴定,涉及书面资料真伪的鉴定以及经济活动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鉴定等。经过鉴定,审计人员取得实地观察或实物检验证据。鉴定后,应正式出具鉴定报告书,审计人员对鉴定结果负责并作为一种独立的审计证据记入审计工作底稿,这也是在通过观察

13、法不能取证时,而必须使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分析性复核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相关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和比较,包括调查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结构百分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例:确定流动资产的总体合理性-分析方式:相关比率分析,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估计期望值(确定基准值):1.9-根据:(1)行业平均为1.8,(2)企业历年平均为2.1,(3)CPA的对已知情况的推算-计算企业实际值:1.2-执行比较或分析,确定重大差异:确定为重大的非预期差异-调查重大的非预期差异:(1)运用因素分解法,计算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确定流动比

14、率的异动由货币资金的大幅度减少引起,(2)向管理当局询问货币资金大幅度减少的原因,但未获回答。-形成结论:流动资产(特别是货币资金)在总体上不合理,应修改审计计划,增加实质性测试,4.2 审计证据,4.2.1 审计证据的概述,审计证据的概念2.审计证据的作用3.审计证据的特点,4.2.2 审计证据的分类,按证据形态不同分类(1)实务证据;(2)书面证据;(3)口头证据;(4)环境证据;,4.2.2 审计证据的分类,2.按证据取得来源不同分类(1)外部证据;(2)内部证据;,4.2.2 审计证据的分类,3.按证据作用不同分类(1)直接证据;(2)间接证据;,4.2.2 审计证据的分类,4.按证据

15、内容的真实性不同分类(1)真实证据;(2)不真实证据;,4.2.3 审计证据的运用,审计证据的收集2.审计证据的鉴定3.审计证据的综合,审计证据的收集收集审计证据的基本要求(1)充分性(2)成本效益性(3)重要性(4)相关性 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检查法,监盘法,观察法,查询与函证法,计算法,分析性复核法,4.3 审计工作底稿 4.3.1 审计工作底稿概述,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2.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3.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4.3 审计工作底稿 4.3.1 审计工作底稿概述,1.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 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2.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1)有利于组织

16、协调审计工作(2)有利于形成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3)有利于审计工作质量控制(4)有利于减轻审计人员的责任及评价工作成绩(5)有利于未来审计业务的开展,工作底稿是连接审计证据与审计报告的纽带,3.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审计工作底稿分类,按形式划分,与职能划分,按类别划分,流程图,表格,笔录文摘,一般工作底稿,专用工作底稿,综合类工作底稿,业务类工作底稿,备查类工作底稿,4.3.2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结构2.审计工作底稿的常用格式及规范和要求3.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4.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名称。2.审计项目名称。3.审计项目的时

17、间或期间。4.审计过程记录。5.审计标识及其说明。6.审计结论。7.审计索引及页次。8.编制者姓名及复核日期。9.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10.其他应说明事项。,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结构,2.审计工作底稿的常用格式及规范要求二、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 几种常见的审计工作底稿有:1.业务类工作底稿 2.试算平衡表 3.审计差异调整表调整分录汇总表 4.审计程序表 5.询证函 6.库存现金盘点表三、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要求 1.内容:资料翔实、重点突出、繁简得当、结论明确 2.形式:要素齐全、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3.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1.体现审计过程 2.将取得证据过程记录

18、下来 3.工作底稿编号索引联结工作底稿 4.审查或复核在工作底稿上作出标记和注释 5.审计意见陈述在工作底稿上,形成审计结论,填制审计工作底稿需要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范例:材料期初余额80 000元,本期购进材料150 000元,材料期末余额60 000元,本期销售材料10 000元,直接人工成本150 000元,制造费用42 000元,在产品期初余额23 000元,在产品期末余额30 000元,产成品期初余额40 000元,产成品期末余额50 000元。通过审计发现以下问题:1.本期已入库,但尚未收到结算凭证的材料5 000元未做暂估处理 2.已领未用的材料1 000元,未做假退料处理。

19、3.为在建工程发生的工人工资错计入生产成本2 000元 4.本期发生的修理费用6 000元全部计入当期制造费用(按规定应 分三期摊销)5.经对期末在产品的盘点发现,产品的实际金额为38 000元,4.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1.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要点和要求(1)复核的要点:实施审计程序时引用的有关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有效。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效据,符合审计专业标准。审计论结论是否恰当。(2)复核的基本要求做好复核记录。复核人签名日期。2.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项目经理复核。(一级复核)部门经理复核。(二级复核)主任会计师复核。(三级复核,是复核最重要的环节),4.3.3 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3.审计工作底稿的调阅,4.4 案例及分析,基本资料分类讨论要点,4.5 本章小结,审计方法;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